鄭璇: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2020-12-17 騰訊網

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鄭璇是一位傳奇聾人:2歲墜入無聲世界,6歲就讀普通小學,高中遇到「恩師」,本科和碩士就讀武漢大學,博士入讀復旦大學,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並最終投身於特殊群體的教育中,為此付出自己最美的年華和時光。

曾登上央視、出現在手語舞《我和我的祖國》中的鄭璇

2歲女孩遭遇意外,幸好父母沒有放棄

鄭璇是獨生女,兩歲半的時候有一次生病發燒,因醫療事故造成嚴重聽力損失。

「不服輸的父母沒有放棄我。」鄭璇的父母對她的早期幹預做得很好,3歲時就戴上了助聽器,從小習慣了聽聲音,辯音能力也比較強。

幼時的鄭璇和父母

為了幫助鄭璇發音,她爸媽還節衣縮食買了錄音機,「還特別為我買了一個雙卡收音機,這在80年代,算是一個比較大的支出了。」

經過漫長的語言康復訓練,她克服辨音、發音等重重困難。幾年後,依靠助聽器和讀唇,鄭璇可以與健全人正常交流。6歲時,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鄭璇背起書包就讀於武漢一所普通小學。

求學路上,鄭璇付出了異於常人的艱辛。上課時,她坐在第一排,緊盯老師的口型汲取知識;下課後,她再向同學借筆記補全遺漏下的內容。回家後,父親還要結合筆記重新給她再講一遍。完成當天課程,父女二人還要預習第二天的新課。

高中遇到「恩師」,鼓勵她進行文學創作

鄭璇告訴記者,求學生涯中除了父母的精心陪伴,在武漢二中讀高中時的班主任對她影響非常大。

她的班主任叫陶筱琳,是一位教政治課的特級教師,「很多心裡話不會告訴父母,但是會和她說,甚至連日記本也給她看。」而這位老師,每次都寫下很多支持、鼓勵的話。

入讀武大保研,一口氣讀到復旦博士

在陶老師的鼓勵下,鄭璇不停地用筆傾訴著自我,還嘗試寫詩歌,小說。後來,她的隨筆集被「榕樹下」文學網站在首頁推介,高考語文考了130分。

印象最深的是,陶老師說鄭璇就像一朵純白的花,正在慢慢舒展開每一片花瓣。對於當時自我感覺灰頭土臉的鄭璇來說,這是何等美麗的比喻。

鄭璇酷愛舞蹈,參加過《千手觀音》的演出

上天總是眷顧努力的人。高考前最後一次模擬考試,鄭璇考到了武漢市江岸區第一名,後來高考順利被武漢大學錄取,就讀於武漢大學國家人文科學實驗班。通過努力,在放棄聽力部分的情況下,大二時,鄭璇順利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

2009年她更是獲得了復旦大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放棄沿海高薪工作,選擇當一名教師

「我非常希望能把研究成果應用到聾教育上面,把理論轉化成生產力。」博士畢業後,鄭璇選擇了投身聾人高等教育,做一名老師。

當時,她沒有選擇沿海地區的高薪工作機會,也沒有考慮其他院校,直接把簡歷投給了重慶師範大學。精通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的她,順利入職成了一名高校老師。

給外國孩子介紹中國12生肖

今年是鄭璇在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教系任教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她創設了「三位一體」的溝通課程,致力於特殊群體教育。她培養的特殊教育畢業生近800人,其中畢業聾生從教率達到30%。連續多年蟬聯「重慶師範大學最受畢業生歡迎的教師」,2018年當選「全國最美教師」。

國外交流生活中的鄭老師

十年來,她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代表城市手勢語料採集、信息標註和語料庫建設」等6個項目;主研「中國手語類標記與類標記謂語研究」等國家級重大項目4項和市級項目4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1篇;出版三本專著和多本譯著;

2015年她還受邀擔任國家通用手語重大課題結題會的專家評審。學術界同行評價鄭璇:「開創了中國聾人進入大學任教並獲副教授職稱和碩士生導師資格的先河」。

此外,她還作為中國首位公派聾人身份的教師,到國外進行了一年的授課和交流。

海倫.凱勒曾說過:「不論出於什麼環境,都要不斷努力。」而鄭璇就是這樣一個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榜樣。

來源:未來網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在重慶 鄭璇:不要戴有色眼鏡看我們
    中新社消息,參加培訓、翻譯外文著作、與聾生談心……適逢高校暑假,重慶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鄭璇的假期卻並不「輕鬆」。作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她自2009年入高校執教,潛心鑽研特殊教育教學和科研,努力用「唇耕手耘」在「聾」「聽」之間架起溝通橋梁。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除了聽,聾人什麼都能做!
    依靠雙眼「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鄭璇先後考入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並於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精通漢語、英語、中國手語和美國手語。「唇耕手耘」守護無聲世界2009年,鄭璇臨近畢業。她知道,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聾人群體,需要得到良好的特殊教育。
  • ...聽」之間架起橋梁——記中國首位自主培養的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
    ▲鄭璇在示範手語手勢。(李向博攝)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記者柯高陽)1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唇耕手耘,在「聾」與「聽」之間架起橋梁——記中國首位自主培養的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的報導。中等身高,齊耳短髮,紅色圍巾,鄭璇的普通話清晰流暢。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唇耕手耘為「聾」「聽」世界搭建橋梁 (1/...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1/7) "← →"翻頁 近日,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在重慶師範大學特教樓用手語為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10年培養特殊教育畢業生近八百人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10年培養特殊教育畢業生近八百人 2019-10-26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會英語、中、美手語等多種語言
    作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和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鄭璇的日常工作是給聽障大學生以及特殊教育師範生上課。在工作中,鄭璇摸索出了一套「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將手語教學、書面語教學和人際溝通教學相結合,讓聽障者能夠更好表達自我、和外界溝通。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放棄高薪支教西部,是什麼給了她動力?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放棄高薪支教西部,是什麼給了她動力?——海倫·凱勒就拿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來說,她從2歲開始,一場意外的醫療事故讓她從此墜入無聲世界,但是她並沒有向生活和命運低頭,從此開啟了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學習之路。依靠自己「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已一位殘障人士先後考入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並在自己26歲時獲得語言學博士。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與其抱怨生活的不公,不如不認命!
    鄭璇,一個讓人感觸頗深的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2歲時因意外醫療事故,導致雙耳嚴重失聰,僅左耳剩下一絲微弱的聽力。在求學的路上,她付出了較之常人百倍的辛苦,僅僅依靠雙眼「看課」和課外自主學習,先後考入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並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培養特殊教育畢業生近800人。
  • 首位聾人考取語言學博士:生活給我十倍障礙,我就用百倍努力回擊
    聾人,在無聲的世界裡,失去的不僅是動聽的聲音,還有和他人同等競爭的權利。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雖然身有殘疾,卻偏偏不信命運的邪。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鄭璇,2歲就因為生病發燒失去了聽力。在許多人以為殘疾人就該比身體健全的人弱勢的時候,鄭璇的人生卻像開掛了一般。
  • 戰勝命運 她成為聾人語言學博士
    課堂上的鄭璇作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和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鄭璇的日常工作是給聽障大學生以及特殊教育師範生上課。在工作中,鄭璇摸索出了一套「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將手語教學、書面語教學和人際溝通教學相結合,讓聽障者能夠更好表達自我、和外界溝通。
  • 中國唯一聾人語言學博士,她是學生的「知心姐姐」
    她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聾人語言學博士,是享譽特教圈和手語圈的聾人學者,更是學生心目中的勵志榜樣和「知心姐姐」……5月16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市殘聯獲悉,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鄭璇作為自強模範受到表彰。
  •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上熱搜,用行動詮釋什麼叫勵志!
    最近,有這樣一位女博士登上了熱搜,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她之所以被大家關注,是因為她是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10年培養特殊教育畢業生近800人,她的故事感動了無數網友。幼年進入無聲的世界她叫鄭璇,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姑娘,她兩歲的時候進入無聲的世界,當時因為一次生病發燒,因醫療事故造成了嚴重聽力損失,父母沒有放棄她,給她戴上助聽器,為了幫助她發音,父母節衣縮食,給她買了一臺錄音機,而且還買了一個雙卡收音機,這個在80年代是一個不小的支出,經過漫長的康復訓練,她克服辨音、發音等重重困難,
  • 聾人語言學博士:選擇不說話,也會很快樂
    聾人語言學博士曾被視為「異類」,直到重新選擇可不可以不說話鄭璇在講解手語碩士畢業後,在復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在大學任教。在聾人的世界裡,努力去用口語實現交流,是多數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狀態。相較之下,手語被戴上了恥感的帽子。看到鄭璇,很多家長有了信心,「我的孩子也許一樣可以能說會道,上大學。」但鄭璇卻並不想成為家長們追捧的「康復明星」。漫長的口語康復訓練中,她經歷了太多孤獨與艱難。
  • 這位聾人博士超厲害
    今天, #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 衝上微博熱搜 38歲的鄭璇是重慶師範大學教授 2歲時因意外醫療事故 她墜入無聲世界
  • 鄭璇家庭:夫妻齊心投身聾人教育
    他們是重慶師範大學聾人教育的骨幹力量,丈夫叫徐先金,妻子叫鄭璇。  因一次醫療事故,鄭璇在兩歲半時因藥物中毒而失聰,多方求醫無效。  「我生活在一個無聲的世界。」鄭璇說,家人沒有放棄努力,經過家庭語言康復訓練,她會說話了。  幾年下來,鄭璇依靠助聽器和讀唇語,已能與健全人正常交流。
  • 聾人語言學博士:選擇不說話,也會很快樂
    鄭璇把重拾手語視作找回自己的那把「鑰匙」,但即使在聾人群體內部,對於這樣的方式也存在分歧。聾人群體構成多元,包括手語使用者(以手語為第一語言的人)、口語使用者(以口語為第一語言的人),還有就是像鄭璇這樣同時掌握兩種語言的人,她因此總會陷入兩難的境地。手語使用者和口語使用者互不認可,兩者之間的分歧是聾人群體間長久存在的問題。
  • 【熱點】2014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請為我校校友「小聾女」鄭璇投票
    我校中國語言文學系優秀校友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小聾女」鄭璇,被推薦為2014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候選人,鄭璇老師是全國首位聾人博士
  • 打破聾人的溝通魔咒!看這位北師大聽障學者的不設限人生!
    ,碩士2005年 復旦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2009年 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系,教師2020年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特殊教育研究所,教師獲全國最美教師、全國自強模範、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文明家庭、全國女科技工作者社會服務獎等多項榮譽,被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 比電影橋段更神奇:全聾全盲的68歲老人能穿針引線如何幫更多盲聾人...
    因為自己的聽力也嚴重受損,鄭璇更能基於盲聾人的實際進行評價。很小就喪失幾乎全部聽力的鄭璇是中國最早一批自主培養的聾人博士之一,也是全球華人中第一位語言學專業的聾人博士(本報曾多次報導——記者注),她還同時精通漢語、英語、中國手語、美國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