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報記者 單露娟文/攝
2010年12月27日,台州市圖書館正式開館。
10年來,隨著館內各項服務功能的發展和延伸,台州市圖書館已成為台州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12月23日下午2點半,突然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剛在台州市圖書館還完書的王女士發起愁來:「車停得比較遠,自己淋雨跑過去就算了,小孩子萬一受寒就糟糕了。」
台州市圖書館開設便民傘服務,圖為王女士在一樓服務總臺借雨傘。
在大廳躊躇了一會兒,她突然想起早幾天在圖書館公眾號上看到,新推出雨傘免費外借服務,便來到一樓服務總臺詢問。
「我可以拿身份證借一把雨傘嗎?」
「可以的。」登記後,工作人員拿出一把嶄新的雨傘遞給王女士。
「這項服務,真的暖心。」王女士撐著雨傘,開心地離開了。
圖書館工作人員吳妙夫介紹,今年,圖書館新配置了一批便民雨傘和便民輪椅,有需要的讀者只需在大廳總服務臺登記,即可租借使用。
實際上,為了給市民提供更加良好的閱讀環境,近幾年,台州市圖書館一直在不斷優化閱讀空間,增加便民設施。
吳妙夫說,剛開館時只開放了一些基礎服務空間,主要集中在一樓和二樓,服務項目主要集中在休閒娛樂,「後來逐步開放了地方產業圖書館、無障礙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圖書漂流室、館外書吧等,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服務」。
從2010年開館至今,台州市圖書館根據市民需求,不斷調整館內布局,開闢了一些有特色的閱讀空間——清新活潑的親子活動室、簡約大方的報刊閱覽室、開放舒適的市民書房……這些空間不僅方便各類活動的開展,也帶動了人氣。
今年11月,市圖書館通過市委改革辦協調,學習參照杭州市政的劃線方式,在圖書館正門口新設了計程車、網約車臨時停車位,方便來館讀者上下車。車位用白色虛線施劃,專供計程車、網約車使用,車輛在此處即停即走,限時2分鐘。
讀者在使用圖書殺菌機給圖書殺菌。
「我們還在台州市紅十字會的支持下,在大廳顯眼處設置了AED儀器。今年10至11月組織20多名員工參加了系統的急救知識培訓,以備不時之需。」吳妙夫介紹。
周五,台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學生小孟,抱著早些日子從台州市圖書館借的書籍,來到校圖書館歸還。
小孟非常喜歡閱讀,平時除了學習專業課程知識外,還給自己定下一個月看兩本書的目標,「一年20本左右,有時候興趣來了,也會多看幾本」。校圖書館有許多專業性書籍,其他門類的不多。小孟想要看一些雜書,就會去台州市圖書館借閱。
她說,在「通借通還」服務開通之前,「基本上每個月去一兩次圖書館。抱著一堆書坐公交車過去,再抱著一堆書坐公交車回來。」
9月24日,台州市公共圖書館與台州學院圖書館成功實現文獻「通借通還」。台州學院在校師生可憑證享受台州市任一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同時台州市公共圖書館持證市民可以到台州學院圖書館進行圖書閱覽、借還。
之後,台州市圖書館又陸續開通了和台州其他高校的「通借通還」功能。「截至10月30日,實現了與台州學院、台州職業技術學院、台州廣播電視大學圖書館(和合書吧)的『通借通還』,促成高校圖書館納入館際互借平臺覆蓋率達到60%。」吳妙夫說。
而台州市圖書館和各縣(市、區)圖書館的「通借通還」,2012年就開始了。
2012年7月2日起,台州市圖書館與椒江區圖書館開通「通借通還」試運行服務。截至2013年年底,讀者通過該渠道共外借圖書3714冊次,異館還書4167冊。2014年1月1日起,台州市圖書館與椒江、黃巖、路橋三地圖書館,聯合開通三區「通借通還」,讀者可以在上述四館之間借閱和歸還圖書。2015年起,各縣(市、區)圖書館共同提供通借通還服務,覆蓋全市域的「通借通還」服務網絡初步形成。
今年以來,全市公共圖書館完成業務管理系統再升級。「一館借閱,他館歸還」,在全市範圍內各家公共圖書館、鄉鎮(街道)分館和和合書吧等服務網點,均可實現文獻借還。
劉慧的圖書借閱證是2011年在黃巖圖書館辦的,之後她在椒江工作和生活。「以前借了書,要等到雙休日才能回黃巖還書。實行『通借通還』後,我就可以在椒江、黃巖兩地自由借閱了。」她說。
台州市圖書館館長毛旭表示,「通借通還」是一次整合資源的過程。讀者共享市館和縣級館的圖書資源,並參與各館組織的活動,各館也在無形中增加了讀者群,進一步營造了閱讀氛圍。
近幾年,台州市圖書館也在著力打造數字資源,為讀者提供內容豐富的電子書籍、報刊,學習的視頻、音頻、圖片等。讀者雖然不能到館裡借閱,卻可以從手機、電腦等設備上登錄,瀏覽各種資源。
台州市圖書館網數中心負責人魏娜介紹,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市圖書館就加大數字資源的推廣力度。「我們把大量的數字資源放在『台州市圖書館』服務號上,讀者可以在上面查找部分電子書。另外,讀者只要將自己的讀者證和服務號綁定後,就可以在上面讀取借閱情況等信息。普通讀者如果借的圖書逾期了,服務號會自動推送提醒。如果想繼續借閱,讀者只要在上面點擊續借就可以了,免去跑圖書館。」
目前,台州市圖書館共採購了30個資料庫,包括超星移動圖書館、暢想之星、中華電子書苑、點點全景圖書館等電子圖書資料庫,人大複印資料、中少閱讀平臺、中華醫學會等期刊文獻資料庫,方正藝術博物館等電子圖片資料庫,樂兒大本營、貝貝國學等視頻資源資料庫,時夕樂學網、博學易知職業技能庫等綜合類資料庫,以及大成故紙堆、全宋文庫、方志中國等資料庫。
數字圖書館的推廣,讓讀者享受到閱讀的便利。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台州市圖書館開展「雲課堂」數字資源推廣活動,應用新媒體平臺,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平臺發布數字資源信息,比如推出「樂兒抗疫」資源欄目,幫助小讀者們了解病毒,做好防護;推出線上展覽,讓讀者安心宅家,「雲」逛展覽。
另外,2018年,台州市圖書館還開啟了「信閱」服務。
「信閱」服務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特色服務,由浙江圖書館聯合全省公共圖書館推出。「芝麻信用550分即可開通浙江圖書館、台州市公共圖書館借書功能,讀者可到指定的新華書店免費借閱圖書,閱後就近歸還至公共圖書館即可。」吳妙夫介紹,「今年6月,台州新增了9個『信閱』線下新書借閱點,成為省內唯一一個『信閱』線下服務全覆蓋的地區。」
目前,已有大量市民享受到這一創新、便捷的服務。椒江市民小趙自「信閱」服務推出時就在使用,借閱過文史、政治、心理學、藝術等書籍。「可以從該平臺借閱本地沒有的書籍,對我而言,它是本地圖書館的補充。」小趙說。
近年來,我市和合書吧從市區建到了鄉鎮、街道、社區,甚至企業內部;「汽車圖書館」開進了偏遠山區學校——
台州日報記者 陳 婧
「靜立窗前觀雲起,默坐桌邊聞書香」。一眼望去,書架上文學類、科學類、歷史類、少兒類書籍一應俱全。旁邊的雜誌架上,還有各種期刊,幾位讀者在認真翻閱。這是記者12月23日在椒江區開元路和合書吧看到的場景。
椒江區開元路和合書吧。
市民王春麗正在陪孩子閱讀繪本。「小孩子喜歡看書,我們家就在邊上,過來也方便。書吧的書分類很清楚,我們一過來就知道在哪裡選書看,挺好的。」
閒暇時刻來和合書吧看書,已成為許多家庭的生活常態。
在椒江區體育場路的景隆和合書吧,讀者以考公、考研者的自修閱讀為主。
小王是台州學院漢語言專業的大四學生,正在準備研究生考試。「學姐帶我來的。這邊很安靜,環境也好,我們很多同學都會過來。這裡的學習氛圍比較好,看到大家都在認真複習,想偷懶都說不過去。」小王笑著說。
以上兩家和合書吧,是台州數十家和合書吧的縮影。
市圖書館流通部主任王軍飛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影響,市本級和合書吧目前僅開放了兩家。「讀者一直打電話諮詢書吧何時重新開放。我們考慮到各書吧的借閱量和受眾群,這兩家分別於今年6月、7月重新開放。」
基於RFID雙頻技術的和合書吧,集借、閱、藏等功能於一體,無人值守,24小時開放。作為城市閱讀體,和合書吧單個藏書量可達上萬冊,建築面積大多在100平方米以上,為市民提供便捷、高質量的閱讀服務。
2016年起,和合書吧建設連續三年被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今年,我市將完成建設11家和合書吧,建成總量達98家。累計新增實體圖書館面積2.1萬平方米,提供流通圖書180萬冊。
一張全方位、多輻射的和合書吧服務網絡,將初步形成。
王軍飛介紹,和合書吧年接待人次約200萬,其體量相當於一個中型圖書館。便捷的區位,24小時的服務,良好的閱讀環境,細緻的服務管理,為和合書吧贏得了市民口碑。另外,有些市民住得離公共圖書館遠,可以就近在和合書吧借書還書。
「全市和合書吧的投放點,包括鄉鎮、街道、社區,甚至企業內部。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市民能夠近距離享受到圖書館的借閱服務。」王軍飛說,「和合書吧的建設,在提供免費看書場所、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激發閱讀積極性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12月23日下午,停在椒江三甲中心校的汽車圖書館內,學生們正在挑選書籍。
「汽車圖書館」是台州市圖書館實現服務延伸的另一種方式,可容納近2000冊圖書。車上還配備筆記本電腦,可通過無線上網與圖書館的借閱系統互聯,實現現場辦證、借還書等。
2016年11月24日,台州市圖書館的「汽車圖書館」開始運行。
「『汽車圖書館』為台州範圍內的偏遠農村、學校、部隊、企業等平時較難享受圖書館資源的人群提供服務,功能包括圖書借還、借閱證辦理、業務諮詢、為各分館進行圖書配送等。」負責人牟哲明說。
目前,「汽車圖書館」開通的服務點以中小學校為主,已經服務過的學校有黃巖平田學校、椒江下陳小學、三門亭旁實驗小學等。
「提供的書籍也以中小學生課外讀物為主。」牟哲明介紹,汽車圖書館是各個公共圖書館閱讀場所的延伸,服務點也偏遠,「比如黃巖的平田學校,位於西部山區,留守兒童和老人居多。因自然條件和經濟水平的限制,這裡的孩子不能享受到和城裡孩子同等的圖書資源,但是孩子們非常渴望學習更多新鮮的知識,渴望有更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汽車圖書館』多少能彌補缺憾,幫助這些有需要的孩子,讓他們感受閱讀的魅力,開拓視野,真正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
至今,台州市圖書館的「汽車圖書館」已出車600餘次,外借圖書8萬餘冊次。
去年開始,「汽車圖書館」開拓創新服務,除了基本的借還書,還將巡展、講座、活動送入各學校、社區。
「『汽車圖書館』最大的作用,就是進一步擴大圖書館服務的覆蓋面,有效提高圖書館的藏書利用率,縮短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為縮小城鄉文化鴻溝架橋梁。」牟哲明說。
台州日報記者 陳 婧
在台州市圖書館的「童萌匯」活動室,每個星期都會準時出現來參加活動的小朋友。
「童萌匯」小書坊是台州市圖書館的親子閱讀推廣自主品牌,志願者以繪畫、手工摺紙、益智遊戲、4D互動體驗、音樂欣賞互動等方式,將繪本內容傳遞給孩子們。
「這次活動以環保為主題,志願者發揮手工特長,為親子家庭設計手工製作教學課程,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完成作品,培養親子家庭的協作力和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台州市圖書館閱讀推广部主任柯敏說。
「童萌匯」小書坊是台州市圖書館的親子閱讀推廣自主品牌,始於2014年5月,包括「閱讀坊」「音樂坊」「手工坊」三個子品牌,為3至7周歲親子家庭提供早期親子閱讀服務。
志願者以繪畫、手工摺紙、益智遊戲、4D互動體驗、音樂欣賞互動等方式,將繪本內容傳遞給孩子們,提高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家長與孩子在閱讀中共同成長。
「童萌匯」小書坊,是台州市圖書館眾多品牌活動的其中之一。
近年來,除了不斷豐富館藏資源,台州市圖書館積極深化閱讀活動品牌建設,推進活動上雲端,以線上線下雙向服務模式,滿足社會公眾多元的文化需求。
自2010年12月27日開館以來,進館總人數達132萬餘人次,圖書外借總冊次為逾919萬冊,館藏文獻100萬餘冊。
館內長期開設「台州市民講堂」,邀請專業人士做講座,講座主題涵蓋人文、科普、金融、社科、消費、普法、婦兒健康等七大方面。自2011年4月17日首講以來,至今舉辦講座503期,現場受眾8.5萬人次。「雲水展窗」以挖掘台州本土文化為主,如「石塘七夕習俗『小人節』」「天台山摩崖石刻」「味蕾上的台州」「大地的耳語——節氣日曆」等展覽共263場,受眾325萬餘人次。「市民書友會」則為讀者提供交流讀後心得和感想的平臺,以書會友,思想碰撞。目前,書友會會員人數537人。
此外,還有為老齡讀者開展的樂齡E課堂,在寒暑假舉辦的小小義務管理員活動,紀錄片分享會、哈皮小書坊、真人圖書館等長期活動。
今年,結合全民讀書月,圍繞「漫步雲端,書香抗『疫』」主題,市圖書館舉辦了聽書馬拉松等線上比賽,感受聲音和文字相結合的新型閱讀方式;推出「為地球朗讀」特別活動,以朗讀者的名義,為地球發聲、為家園祝福;還有「同心抗疫」三行情書作品徵集活動、雲展廳、線上書友會等,帶動讀者在閱讀中齊心戰「疫」。今年9月,台州市圖書館又推出主打特色品牌——「臺圖書市·悅享新書」,解鎖線下全新借書方式。
柯敏說,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動,既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服務,也豐富了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課外生活,「我們希望營造『讀書好、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閱讀氛圍,讓城市的書香之味更加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