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禁槍,那道美國社會跨不過的坎!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日前,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兩處軍事設施內發生槍擊事件。根據媒體報導,事件迄今共造成5名士兵死亡,包括1名警察在內的其餘3人受傷,槍手在與警方的交火中被擊斃。由於槍手是阿拉伯裔,並且攻擊對象為軍事人員,美國當局一度將這次事件當做恐怖襲擊對待。但目前的調查顯示,這並非一起有組織有策劃的恐怖襲擊,而更有可能是一起因為槍手個人境遇而引發的悲劇。
除了槍手的動機,這次事件又使得另外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重新得到美國社會的關注,即美國社會的禁槍話題。
圖為槍手,默罕穆德·優素福·阿卜杜拉茲,已在槍戰中被擊斃。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此前的報導,在美國民間大約流通著3億支槍枝,美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槍枝最為泛濫的國家之一。而槍枝問題也一直是美國社會的心頭之患,各種槍擊事件層出不窮,流血事件屢見不鮮。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狙擊手、美國國家英雄克裡斯·凱爾,都是在自己的國土之上死於自己昔日同僚的槍下,不禁讓人唏噓。
除此之外,根據《僑報網》報導,當地時間7月23日,西雅圖華埠國際區發生了一起槍擊案,造成一名華裔死亡。死者名叫唐納德·陳,是華埠國際區緊急事務中心主任。目前兇手仍然在逃。而這樣的事情在美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圖為克裡斯·凱爾和他的兩個孩子。
除此之外,由於在外交政策上的獨斷專行,美國成為了當今恐怖襲擊的最主要目標之一。對於生活在大洋彼岸的我們,恐怖襲擊這個話題近年來也變得更為真切,種種暴行仍然歷歷在目。所幸的是,我國嚴格的槍枝管理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暴徒們所造成的傷害,那麼與我們隔海相望的美國,為何在頻發的槍枝暴力事件面前遲遲無法進一步改善槍枝的管理,還民眾一個安全的社會呢?
圖為民眾在紀念田納西槍擊事件中的死傷者。
這一切還要從美國社會引以為傲的「體制」說起。誠然,美國社會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社會之一,「多元化」一直也是美國社會引以為傲的資本。然而多元主義的另一面就是社會中各種觀念的矛盾與衝突。這種觀念的衝突在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得以體現,並不斷撕裂著美國社會。上至總統選舉、同性戀權利、持槍權、種族分歧這種宏觀問題,下至飲食習慣、穿衣文化,乃至對野生動物權利邊界的界定等細枝末節,想要在美國社會真正達成一種全社會範圍內的共識十分不易。
槍枝管理問題一直是歐巴馬政府的一個「心病」。
其實1971年制定之初,關於民眾的持槍權就一度存在爭議。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曾經對這個問題有過激烈爭論。最終是確立了一系列附加條款才最終使得《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得以通過。但關於如何解釋《第二修正案》,分歧一直存在,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
圖上標語意思是「槍械不會殺人,只有人才會殺人」。
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在美國政治體制下,想要解決這種分歧幾乎是天方夜譚。甚至可以說,美國的政體設計在某種程度上還鼓勵這種分歧的存在,從而防止政治權力無限度擴張。這也是美國政體中一處一直讓人世人詬病的地方,即行政效率的低下。
一方面,民主、共和兩黨對禁槍問題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較為保守的共和黨認為持槍權是憲法確定的原則,對《第二修正案》不可有任何歪曲解釋。而民主黨則主張加強槍枝管理來避免槍擊案件的頻發,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同時,即使在民主黨內部,對限槍與否也存在分歧。
歐巴馬政府執政8年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一部「限槍」法案,然而卻因為國會中存在的巨大阻力而遲遲無法實現。而另一方面,惡性槍擊事件仍在不斷發生。
2012年震驚全球的康乃狄克州槍擊案發生之後,歐巴馬政府一度明確表態要加強對進攻性槍枝的管制,然而面臨巨大的阻力,並且考慮到連任的壓力,該法案最終也無疾而終。
與此同時,利益集團的遊說以及槍枝製造業背後的巨額利潤也是「禁槍」乃至「限槍」難以實現的原因之一。這就又涉及到了美國的政治體制問題。原則上,美國政治中允許任何人通過各種方式施加自身的影響力,這種影響通常通過「遊說」的方式實現。
圖為熱門美劇《紙牌屋》的一個職業「說客」,雷米·丹頓。
所謂遊說,是指社會團體通過某些專業人士對國會議員的觀點施加影響的過程。而軍火商以及美國步槍協會(NRA)所擁有的龐大人脈以及資金會對議員的觀點造成巨大影響,也就進一步加大了槍枝管理的難度。
如今,悲劇再一次上演,成功從戰火中走回的軍人最終死在了自己的國土之上。然而另一方面,根據《華盛頓郵報》相關報導,這次事件可能會促使五角大樓重新考慮軍人在國內配槍的規定。在軍事設施內增加更多的荷槍警衛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這種暴力對抗暴力的」美式思路「是否真正能夠解決問題,讓人生疑。
總之,在可預見的將來,槍枝泛濫引發的各種問題仍然會長期困擾著美國社會。可以確定的是,這次流血事件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作者潘宇,編輯唐宓喬,圖片來自網絡,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