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離職副總徐家駿給任正非的辭職信,令人意外

2021-01-08 騰訊網

喜歡《華企韜略》的親們,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頂」吧!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

提起華為,人們自然會想到任正非,而行內人都知道,華為曾經有個徐家駿。他離職前曾是華為的副總裁,技術超級大神,年薪超過千萬,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

從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到年薪千萬的華為副總裁,再到離開華為轉戰百度,徐家駿的十年從業經歷和經驗對於任何渴望成功的人來說絕對可資借鑑,我們從中也可以一窺華為公司的運作過程和徐的職業規劃。

近日,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周彥軍行長批示:將華為離職副總徐家駿給任正非的辭職信推薦給全行青年員工學習。

今天,我們將這封信全文轉發,希望對青年員工有所啟發。

華為離職副總徐家駿給任正非的辭職信

(全文)

正非兄:

轉眼工作十年了,在華為的十年,正是華為從名不出專業圈子到現在成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發展的十年,見證了公司多年的奮鬥歷程。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邊學邊遊泳,走到今天。

現在,我要離開公司了,準備去開始新的事業,接受全新的挑戰,我將要去做的事情,風險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後還能不能有一生,也難說。在開始新的事業之前,想起了對過去的十年做個一個詳細的總結。在一個像華為這樣高速發展的大企業工作,有時是一種煉獄般的鍛鍊,如果我能夠總結十年的經驗和教訓,從中學到關鍵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對將來一定大有益處。

這些年來有些人離開公司,寫一些東西或書,對公司指手畫腳、評頭論足、指點江山,對公司的高層領導逐個點評一番,我個人感覺除了帶來一些娛樂價值,還有什麼益處呢?公司照樣在發展,發展的背後,數十萬人種種夢想、努力、貢獻、犧牲、奮鬥、抱怨、不滿、沉澱、離去、希望、失落…… 發展的背後,種種機會、重大決策、危機、失誤等等的內在邏輯又豈是局外人說得清楚?我不想多說公司,只是想對自己的工作經歷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麼努力,做了什麼貢獻,做了什麼自己最高興、做了什麼自己最受益、學到了什麼?

總得說來,我在華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過來的,當初我好像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沒有詳細的規劃,只是想著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通過自己的總結和反思,將來我希望自己能夠更加有規劃、更加清晰一點。

大概想了想,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這些年深有體會的經驗和教訓,值得今後再發揚。

01

從小事做起

學會吃虧

與他人合作

這是研究生畢業前最後一堂課,電子電路的老師最後送給我們幾句話,雖然我忘了這位老師的名字,但這幾句話卻至今銘記。在華為的工作實踐,越發感受到這簡單的幾條的道理深刻。

從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滿足於做小事,也不是誇誇其談好高騖遠。學會吃虧不是忍受吃虧,是不斤斤計較於一時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氣關鍵時候的放棄。

02

心有多大

舞臺就有多大

我們很多的成功,來自於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問題單,根本不懂,但敢去試,敢去解決,還真的解決了。就像我們做SPES,即使沒人、沒技術、沒積累,還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我們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懼權威,也取得了成功。

當然,這不只是盲目的膽大,心大還意味著積極地關注廣大的外部世界,開闊寬容的心胸接受種種新鮮事物。

03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這句話用來形容對IT人的要求,最貼切不過了。真正的成功者和專家都是「最不怕學習」的人,啥東西不懂,拿過來學唄。

我們IT現在有個技術大牛譚博,其實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從外行通過學習成為超級專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說,當年一開始做UNIX系統管理員時,看到#提示符大吃一驚,因為自己用過多年在UNIX下搞開發都是%提示符,從未有過管理員權限。

看看專家的當初就這水平!

當年跟我做備份項目時,我讓他研究一下ORALCE資料庫時點回退的備份和恢復方法,他望文生義,以為資料庫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樣的,這很有點幽默的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來,上班前先看一小時書,多年積累下來,現在在系統、資料庫、開發等多個領域已成為沒人挑戰的超級專家了。

但是,學習絕對不是光從書本學習,其實更重要的是從實踐工作中學習,向周邊學習。

比如說我在華為覺得學到最重要的一個理念是「要善於利用逆境」,華為在冬天的時候沒有天天強調困難,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機會扭轉全球競爭格局」並真的取得成功,如果沒有這個冬天,華為可能還要落後業界大腕更多年份;華為在被CISCO起訴時沒有慌亂,而是積極應對,利用了這次起訴達到了花幾億美金可能達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等等這些,把幾乎是滅頂之災的境遇反而轉化為成功的有利條件,對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對公司高層十分佩服。

04

勇於實踐

勇於犯錯

善於反思

很多事情知易行難,關鍵是要有行動,特別是管理類的一些理論、方法、觀念。空談、空規劃一點用處都沒有,不如實際把它做出來,做出來後不斷反思改進,實實在在最有說服力。沒有實踐中的反覆演練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東西要做好都其實不容易。

舉個小例子,比如做管理者要會傾聽,我想華為99.9%的管理者都很懂這一點,但實際做的如何呢?華為有多少管理者做到了不打斷別人講話?不急於下結論給定義?不急於提供解決方案?有多少管理者能夠做到自然地引導對方表達?問問對方感受?確認自己明白對方?

05

要有方法有套路

對問題系統思考

對解決方案有戰略性的設計

在前幾年的工作中,由於取得了一點成功,技術上也有了一點研究,就開始夜郎自大起來了,後來公司化重金請來了大批顧問,一開始對有些顧問還真不怎麼感冒。後來幾年公司規模越來越大、IT的複雜性越來越增加的情況下,逐漸理解了很多。

西方公司職業化的專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論、有套路,甚至於如何開一個會都有很多套路,後來我對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興趣,自己總結出了不少套路並給部門的骨幹培訓和討論。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下,很多問題已經不能就事論事來研究和解決,非常需要系統性的方法和戰略性的眼光。

對於一個組織的運作來講,制度和流程的設計尤其需要這一點。愛恩斯坦說過: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我們不能在創造問題的思維層面去思考解決方法。)

06

獨立思考

不人云亦云

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人很容易陷入隨波逐流、不深入業務的境地,而看不到問題和危險。

專家有過一個研究,雪崩發生時,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很少有單個人的受害者,原因很簡單,單個人在雪崩多發地會相當小心和警覺。

但一個群體,群體越大,每個個體就會有一種虛幻的安全感和人云亦云的判斷,但現實是不管群體的力量有多大,雪崩都是不可抵抗的。

因此我覺得在大的機構裡,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尤為重要。

07

少抱怨,少空談

積極主動,多幹實事

我曾經是個抱怨很多的憤青,經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

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轉變,因為知道了抱怨是最無濟於事的。世界上永遠有不完美的事情,永遠有麻煩,唯一的解決之道是面對它,解決它。

做實實在在的事情,改變我們不滿的現狀,改變我們不滿的自己。

實際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一手搞出來的,比如社會上很常見的是高級幹部退下來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態炎涼,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權位在手春風得意時不可一世、視他人如糞土造成的。

08

對職業負責、對目標負責、對自己負責

成功者往往自覺自律、信守承諾、心無旁騖

大企業肯定會有績效考核、會有論功行賞、會有KPI、會有領導指示、甚至會有一點企業政治。

但如果我們片面地追求考核成績、片面追求KPI指標、片面追求權錢利益,片面地對上負責、對別人負責,而不對自己負責、不對自己的目標負責,失去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熱情和好奇心,必將不能達到自己的最佳境界。

而一個企業如何能夠成功營造一個環境,讓每個個體儘量發揮到最佳境界,企業也會戰無不勝。

09

多點人文修養和審美情趣

看起來與工作不怎麼相關

其實太相關了

傑出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對美的境界的追求,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往往蘊涵著秩序、簡潔和美。

缺乏一點審美的追求,什麼UGLY的事情都敢做、不擇手段、凡事湊合,一點都不「高雅」,必將不能長久。

10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關注人,幫助人,真誠待人,厚道做人

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由於媒體的作用,過分渲染了人與人之間日益冷漠、詭詐的關係,但實際的社會、社區可能真的不是那麼回事,起碼我來華為之前,對一個大企業中工作的人事關係開始還有點未知的恐懼,但實際上在這個集體中的感覺幾乎人人都能開放、真誠相待,關係融洽和諧。

所以關鍵是我們自己要能夠真誠對待他人,在與他人互動中將心比心。當然,工作中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衝突也是沒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衝突對組織來講,是大有益處的。就象夫妻吵一架後感情往往更好。

只要我們掌握兩大原則:一是對事不對人。二是與人為善。就肯定能把適度的衝突引導到對自己、對組織都有利的方向。

11

開放和分享的態度

在一個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報著保守和封閉的心態,成長肯定會受阻。

12

做好時間管理

在華為工作十年,3650天,工作日3000天左右,這些時間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產出的工作時間究竟有多少,實在值得懷疑。

時間管理是我在華為工作當中最大的教訓之一。

可能也是公司整體性的問題,工作缺乏計劃,經常是面臨不斷的被打斷;或者是不斷去打斷同事下屬;或者是不斷的會議、討論,佔去絕大部分的時間;或者是被自己的興趣所牽引,花大量時間搞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時間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把很難很重要的事情一直拖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然後被迫倉促行事。

現在回想,如果真的能管理好這十年時間,我覺得成就應該大很多。

如覺得分析有道理,就在右下點個「在看」,並右上點「···」分享朋友圈

圖文來源公眾微信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更正或刪除,並表示歉意!或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謝謝

一個聚集百萬人脈的老闆圈子

華企韜略

ID:hqtl88888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普通職員到年薪千萬,華為副總辭職信揭秘:任正非如何籠絡人才
    關於人才,外界對於華為的印象較為極端,主要源於兩件事。第一件事,華為副總裁出於身體健康以及家庭的原因,三次提出辭職,但任正非不認為這是值得辭職的原因,反問「這樣的老婆你要她幹什麼?」第二件事,華為主動為離職兩年內員工補繳離職當月社保,並由公司承擔個人補繳費用,被員工大力稱讚為「業界良心」。一方面是嚴苛的「狼性文化」,工作之上;一方面是全員持股,人文關懷。華為的人才流動,每個人到底要經歷怎樣的心理鬥爭?
  • 一封來自曾經的華為副總,藏著珍貴寶藏的辭職信
    提起華為,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任正非,而行內人都知道,華為曾經有個徐家駿。他離職前曾是華為的副總裁,技術超級大神,年薪超過千萬,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 近日,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周彥軍行長批示:將華為離職副總徐家駿給任正非的辭職信推薦給全行青年員工學習。
  • 愛徒曾「自立門戶」,華為慘遭損失,任正非的回應令人感嘆
    說起華為老總任正非,大眾第一印象就是和藹可親,總是面帶笑容的一個人。但卻不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暴脾氣。曾經華為的一個高層管理員粗心犯了一個錯誤,任老就在在場所有員工的面前狠狠地罵了一頓,毫不留情面的。>內升任華為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27歲就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
  • 華為損失上億?愛徒背叛後無路走再回頭,任正非的回應讓人意外
    大家都知道華為公司一向以「狼性文化」的管理方式而出名,而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也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華為的中高層們如果是因為粗心犯錯,那麼任正非就會毫不留情面地把它們罵一頓。他出生於1970年,15歲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畢業就進入華為,開始施展他的才華。在沒有事先了解的情況下,他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可以將項目了解得一清二楚。在半個體內他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副總經理,僅用了兩年就被提拔為華為總工程師,27歲就座上了華為副總裁的寶座。
  • 愛徒「叛走」讓華為損失慘重,無路走再回頭,任正非回應讓人意外
    任正非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華為很多中高層高管都被他罵過。可在華為,有一個人,任正非不但不罵,還把他當作乾兒子一樣,逮著機會就誇他:「這小子太厲害了,看問題深刻。」這個人就是華為的「太子爺」,百年一遇的天才——李一男。
  • 華為副總裁徐家駿:十年工作感悟
    徐家駿,華為數據中心高層、清華碩士、技術大牛、一級部門總監,華為副總裁,年收入過千萬元。 他從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到年薪千萬的華為副總裁,再到離開華為轉戰百度。 世界上本沒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夠了,好工作自會找上門的。
  • 27歲出任華為副總,任正非的「乾兒子」,一手好牌以牢獄之災收尾
    任正非在創立華為的時候就說過,華為不會上市,更不會成為家族企業。所以就有內部人員斷定李一男就是下一任接班人,憑藉自己超群的智商又有領導的賞識,本是技術出身的他在任正非的力薦下進入管理層,目的就是為了磨鍊他,讓他積累經驗。作為任正非「愛徒」的李一男在華為可謂是如魚得水,前途一片光明。
  • 華為年薪千萬離職副總的辭職信,十二條建議,震耳發聵!
    2020-12-26 23:08:00 來源: 職場細細品 舉報   華為在經歷最近兩年美國的打壓
  • 任正非:華為員工2018年平均年薪110萬,留不住人
    華為總裁任正非日前感嘆留不住博士級員工。華為員工2018年平均年薪高達人民幣110萬元,但博士級員工近5年平均離職率為21.8%,讓任正非感概「華為留不住高級人才」。任正非春節前在華為內部員工的網絡社群「心聲社區」發了007號總裁email,告訴員工「根據2018年全年財報初估,華為18萬員工人均年收入可達人民幣110萬元」,比2017年員工平均年薪人民幣70萬元更令人眼紅。但春節後他又發了封最新總裁email,大嘆「華為留不住高級人才」。根據華為調查發現,近5年博士級員工平均離職率為21.8%。
  • 天才少年27歲當上華為副總裁,先背叛華為又鋃鐺入獄,任正非沉默
    消息一經發出,迅速在網絡上引起巨大反響,畢竟本科畢業就拿百萬年薪實在是羨煞旁人這裡說的「天才少年計劃」,源自去年6月底任正非在華為EMT上的一次講話,當時美國商務部剛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一個月,任正非深感華為任務艱巨,於是發布「懸賞令」,花重金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
  • 華為年薪千萬離職副總的辭職信,是否對我們現在依然有借鑑作用?
    華為在經歷最近兩年美國的打壓,雖然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依然堅挺,除了國家有一定的支持之外,跟華為自身的管理也是分不開的。提到華為,便不得不提一下狼性文化,在辦公室打地鋪的員工,就好比提到阿里巴巴就會直接想到996是一個樣子。
  • Mix"最新"與"最舊"的華為老闆──中國科技教父任正非
    華為的創辦人與CEO任正非,是當今中國企業界最傳奇的人物,他一手打造最新銳的網絡技術,闢建透明而現代化的企業總部,催生高度競爭的組織文化,但用的卻是中國Style「家父長」式的垂垂叮嚀,和團結大動員、唱軍歌的管理模式。了解任正非這個人,也就解開華為神秘面紗的一半……。
  • 美國為何要置華為於死地?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其實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任正非把華為從一個小作坊幹成了世界最大的通信設備商,5G技術領先全球。這無疑,引來了「美方霸主」的嫉妒,背後原因是華為掌握的5G技術,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華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離不開一個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43歲的任正非在經歷下崗、離婚後,走到了人生的低谷時期,當時的他萬念俱灰甚至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任正非想了一想,他必須振作起來,任正非決定自己創業。
  • 離職申請與辭職信的區別,你清楚了嗎?
    員工在單位不想幹了,他是寫離職申請呢還是寫辭職信?那麼,離職申請單與辭職信有什麼區別嗎?區別大了區別就在於,一個是「雙方行為」另一個是「單方行為」那麼什麼是「雙方行為」什麼又是「單方行為」呢?什麼叫「雙方行為」?
  • 「華為太子」李一男與任正非的「父子之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國著名的企業華為就有一人被稱為「華為太子」,他是誰呢?他就是李一男,27歲時他成為華為副總裁,在華為這個諾大的商業帝國之內,擁有極高的權利,所以他被人稱之為任正非之下的「華為太子」。一、少年天才李一男1992年,當時華為尚在快速發展時期,任正非為了整個華為企業的發展,親自邀請李一男進入華為企業工作。
  • 任正非:華為沒有996!網友吐槽:還得華為「251」?
    說句真心話,我現在寫華為的新聞有點恐慌!因為怎麼說呢?但凡寫點有關華為負面的新聞,總會遭到一大波花粉們的攻擊!但今天,我還是想就任正非所說的華為996和007這個事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任正非淺談華為996?
  • 華為博士員工入職4年離職率超43%,任正非內部信暴露公司一大弊病
    任正非籤署華為總裁辦郵件2月16日消息,在4天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籤署了一封內部郵件,題為《打造引領戰略領先的「華為軍團」,怎樣才能避免「葉公好龍」?任正非籤署的這封華為內部郵件中,給出了博士員工流失的具體數據:從2014年到2018年這5年裡,入職華為的博士員工累積平均離職率為21.8%,即5個博士中就有1人已經離職。而2014年入職華為的博士員工,到2018年時,有43.11%的人已經選擇離職。
  • 華為7000名老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正常,華為沒終身成就的說法
    近幾年,因為遭受外部的打壓和排擠,原本非常低調的華為和任正非開始漸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但是儘管波折不斷、危機重重,華為依然沒有放棄、沒有妥協,堅持走著自己的路,非常讓人佩服。其實華為能夠從小作坊發展到現在的世界500強,最關鍵的就是因為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
  • 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辭職,華為「中國芯」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梁孟松在辭職信中明確提到:在12月9日,梁孟松被直接告知蔣尚義將出任公司的副董事長,其事前對此毫不知情,所以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 要知道,梁孟松可是中芯國際的總裁。中芯國際要給梁孟松這位總裁安排一個領導,居然事先沒有跟梁孟松做任何溝通。更何況,新引進的這位領導是蔣尚義!蔣尚義何許人呢?為何蔣尚義一來,梁孟松就頭也不回地離職?
  • 博士員工離職率太高,任正非表態:華為不能「英雄無用武之地」!
    華為心聲社區是華為組織上下互動的一個重要渠道,好多員工都可以在這裡監督、批評管理層的錯誤。心聲社區雖然在國內企業界赫赫有名,但鮮有企業學習這個經驗,也許好多老闆只是單純希望讓員工學習華為人的奮鬥精神。多幹活就好,至於多批評就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