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卻堅持給孩子最殘酷的生命教育

2021-02-13 明教育


丹麥被稱為童話王國,是不少人心中童真、快樂的象徵。但最近在安徒生的出生地Odense,卻上演了一出讓全球家長驚訝不已的「殘酷」的生命教育課。

打破孩子象牙塔的「奇葩」動物園

那是一個星期四,Odense一家動物園公開解剖了一頭只有9個月大的雌性獅子,入園參觀的包括當地一群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負責解剖的人員向觀眾展示獅子的內臟,由於血腥味太濃,很多人用手掩著鼻子。

十幾年來,Odense的動物園常常會把死去的動物做公開解剖。在過去的一年裡,他們還解剖了駱駝、馬和貘。今年年初,哥本哈根一家動物園也公開解剖了一頭長頸鹿,一下子吸引來全球媒體的關注,世界人民開始注意到這些「奇葩」的丹麥動物園。


在孩子面前解剖小動物,不太合適吧?動物園的生物學家Nina Collatz Christensen形容,孩子們都被迷住了,有孩子把自己的小手跟獅子的爪子比較,不過,也有少數孩子退縮,「孩子們靠近解剖桌,即使氣味濃烈,都無阻他們專注觀察整個過程。沒有人投訴,覺得難受的孩子會離場。」

孩子們需要知道,解剖動物「是不會聞到花香的」

其實很多動物園都會選擇用安樂死的方式處置「多餘」的動物,園區面積不夠、經費有限等,都會導致近親繁殖和大部分動物嚴重生病。但為什麼要在孩子面前提供一場動物解剖的公開課?

奧登塞動物園技術團隊的負責人說:「我有很多其他動物園的同事,也希望能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在他們的國家裡,輿論壓力太大。」


她說,丹麥人向來是務實的,不會把感性放在常識之上,現場參觀解剖過程是丹麥孩子寶貴的生物課。孩子們是好奇的,會提問,而不是害怕。反而是大人往往反應過激。

這樣的戶外生物課卻很受丹麥家長的歡迎,每次公開解剖,都有家長帶孩子前來觀摩。最開始,工作人員解釋了他們為什麼要安樂死這頭健康的獅子:「如果它繼續長大,就不得不和它的媽媽或者姐妹交配。這就是我們說的近親繁殖……」接著,兩名工作人員,平靜地取出獅子的內臟,依次展示在桌面上。

當獅子的屍體被刀子切開後,散發出難聞的味道。前排的孩子們由於距離只有一米左右,開始捂住鼻子。於是工作人員說:「如果解剖動物,可以聞到花香,你們不會覺得挺奇怪嗎?死去的動物,就會有死去動物的味道……」之後,他們通過講解獅子的各個器官,告訴孩子們,獅子為什麼可以成為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

丹麥的生死教育:坦白而直接

就像很多人不能接受這樣直白得有點過分的教育方式,丹麥人不接受在兒童面前過度粉飾出一個美好世界。丹麥常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於是很多人討論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創造出這樣快樂的態度。顯然,談論不完美的結局是很重要的部分。

Odense動物園每次公開解剖之前,都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起討論。英文評論大多是一邊倒的抨擊和譴責,而丹麥語的留言則更多是肯定、支持和理解。

很多回復,甚至讓人覺得是在討論哲學問題。

「我不認為解剖一頭獅子和屠宰一頭豬,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在超市裡平靜地挑選肉,為什麼不能面對解剖獅子的過程?」

「這個活動能讓人了解,為什麼我們需要動物園,以及我們如何在動物園裡養殖動物。」

不少丹麥動物園裡會直接把標語寫成「請勿倚靠、攀爬圍欄,如果你掉下去,動物會把你吃掉」,確實,動物園不是遊樂場,應該把真實的動物世界展示給孩子,而我們在與孩子討論這個世界時,也無須刻意迴避那些陰暗面,每個人都喜歡童話,但孩子們需要知道,不是每個童話都能有美好的結局。

《丹麥式育兒》(The Danish Way of Parenting)的作者Jessica Alexander曾這麼評價在孩子面前解剖動物的事情:「對於生死命題,丹麥家長的取向是坦白而直接的,無論是好的、壞的、醜的都不會對孩子隱藏。但對外國人來說,這未免太直白了,就如一個錘子兜頭砍下來。不過,一旦習慣了這種直率,那可是耳目一新的。」

日本前幾年也曾因類似的生命教育引發全球家長熱議。一檔名為newsevery的電視節目,邀請了一群小學生參與飼養小豬後,在孩子面前殺掉小豬並請孩子吃豬肉,讓人大呼「殘忍」。

孩子面前的這盤肉,來自他們當時飼養的小豬


中國教育研究傳播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

歡迎您向中國教育研究微信公眾號推薦好文或投稿,回復以下關鍵字了解詳細信息。

/原創/推薦/投稿/

相關焦點

  • 對中小學生的生命教育應該是殘酷的
    五年級小學生繆可馨跳樓事件,基本已經塵埃落定,其跳樓的原因,不再進行過多的評論,學生跳樓不是個例,背後的原因是老師也好,是自身也罷,但總歸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從這個世界消失了,留下的除了是親人的悲痛和世人的惋惜之外,其他什麼都沒有!學生跳樓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也要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反思,我們到底要對學生進行什麼樣的生命教育?
  • 「世界上最幸福孩子」的國家裡,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優秀文化和生活方式文化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也不例外育兒。也有對對不同的育兒方式的批評,做為兒科醫生,我身喜歡從世界不同的育兒經驗中學到東西,既努力發現其中共同點,更對對不同之處,保持開放的態度。 這極大地豐富了我作為母親的育兒知識,我也欣賞到各種文化在對孩子撫養上的一些特有的方式。我最近讀了《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這是一本由兩位媽媽共同撰寫的一本有趣的書。這兩位女士本來都不是荷蘭人,分別來自美國和英國。
  • 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
    我們今天給小夥們說的也是人口話題,不倡導墮胎的國家,懷孕就得要把孩子生下來,使得這個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飛快,同時給這個國家帶來許多問題,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方面,雖然也側面的促使了該國家孩子教育,但在教育的問題方面上更是力不從心。
  • 「世界最快樂孩子」國家裡,沒學前教育,還有那麼多孩子成功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荷蘭兒童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做為兒科醫生,我喜歡從世界不同的育兒經驗中學習,既努力發現其中共同點,更對不同之處,保持開放的態度。 這樣做極大地豐富了我作為媽媽的育兒知識,也使我欣賞到各種不同文化,在對對孩子教育上的一些獨特的方式。我最近讀了《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這是由兩位媽媽共同撰寫的一本有趣的書。
  • 孩子,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
    他13歲就成為了一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女兒名字就做朱庇特,儘管他也僅僅只是一個孩子。但他一直渴望能夠把朱庇特帶在自己的身旁。孩子的媽媽麥德林也是一個孩子,約瑟夫喜歡談論和她在一起的時刻。他談到,他們可以靜靜地待在一起。他談到,只要握住她的手,他內心就熱乎乎的。
  • 用屈原的故事 給孩子上節生命教育「必修課」
    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在講述相關歷史故事時,順其自然地和孩子展開討論,可能比口頭上說教,更生動有用。比如說,當孩子問關於屈原投江的問題時:「屈原死了,他的爸爸媽媽肯定會很傷心,我們不是一直說要熱愛生命嗎?」
  • 生命死亡教育,可能是人生最重要,也是目前最缺乏的教育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平均每40秒就有1人自殺身亡,在中國每兩分鐘就有1人自殺,8人自殺未遂,中國現在已經成為高自殺率國家,而在1993年以前,中國還屬於低自殺率國家。人類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自殺現象呢?
  • 廢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鼓吹快樂教育
    01教育最大的騙局叫「孩子,你只要快樂就好」不知道從何時起,中國的家長越來越尊重孩子,崇尚「快樂教育」。世界上,任何一種學習過程都必然經歷一段枯燥的階段,這時候家長尊重孩子的懈怠的本能,那麼孩子也將永遠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久而久之,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做不成,只能淪為生活的弱者。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 世界上最自由的學校是什麼樣的?
    看點 1921年教育家尼爾創辦於英格蘭的夏山學校,因為實施民主、自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被譽為「最富有人性化的快樂學校」,也是「最自由的學校」。在創始人尼爾看來,自由才可以激發孩子的天性和潛能。99年前,英國人尼爾就創建了這樣一所世界上最自由的學校——夏山學校。即便在今天看來,夏山學校依然十分超前。最近,我讀到尼爾的一本書——《夏山學校》。讓我們跟著這本書,走進夏山學校吧。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這些孩子們也是在這樣,有的孩子邊哭邊吃,有的孩子沉默不語,有的孩子夾著一塊肉就是餵不進嘴……他們用這麼殘酷的做法,給36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就是死亡到底代表著什麼。當然後期關於這種做法的討論很多,有人覺得太過於殘酷了,把自己帶著感情的動物變成了肚子裡面的肉,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而有些人則是覺得,本來死亡教育就不是一件和風細雨的事情,本來死亡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衝擊無比大的事情,沒讓孩子提前接受過殘酷的現實,很難讓他們日後能夠自如的面對死亡。
  • 日本孩子的死亡教育被批太「血腥」:如何給孩子上好生命這一課
    他們用這麼殘酷的做法,給36個孩子上了一課,那就是死亡到底代表著什麼。當然後期關於這種做法的討論很多,有人覺得太過於殘酷了,把自己帶著感情的動物變成了肚子裡面的肉,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而有些人則是覺得,本來死亡教育就不是一件和風細雨的事情,本來死亡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衝擊無比大的事情,沒讓孩子提前接受過殘酷的現實,很難讓他們日後能夠自如的面對死亡。
  • 世界上最著名的12種教育孩子的方法
    導讀要想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下面隨引領右腦一起看下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孩子的12種方法!2、教導他關懷別人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 快樂教育對中國教育的啟示
    芬蘭課堂上採用的快樂教學法大大地促進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願意為學習付出努力,並且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教學效果。日本推行快樂教育失敗。1982年開始,日本三次進行「寬鬆教育改革」,修改《學習指導綱要》。日本吸收歐洲諸國發達國家的教育理念,對「填鴨式」教育展開批判,從「增負」的極端走向另一個「減負」的極端。直接導致學生基礎不紮實,弊端逐漸顯現。
  • 世界上最不愛運動國家 —外語頻道—教育優選—最權威的國際教育...
    The lazi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世界上最不愛運動國家排行榜:英國位列第八如今,英國四處洋溢著2012倫敦奧運會的狂熱氣息。而在某科學雜誌評選出的「世界上最不愛運動國家排行榜」,英國卻名列第八。Brits the length and breadth of the country are currently gripped by London 2012 Olympic fever.
  • 世界上最殘酷的「戰爭」,只有你死沒有我活
    世界上最殘酷的「戰爭」,只有你死沒有我活 給位讀者老爺們好,以人為鏡,以史論今,這裡是老夢陪你聊歷史。根據史料記載,也是根據人類最早的文獻記載,在公元前430年至公元前427年,雅典爆發了一場恐怖的瘟疫,而這場瘟疫就是最早的瘟疫,至於瘟疫的規模和瘟疫的具體的症狀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了,但這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瘟疫,然後在公園1347年到1351年之間,歐洲爆發了一場可怕的瘟疫,而這場瘟疫的攜帶者,就是老鼠歐洲稱之為黑死病,這場瘟疫總共導致了250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
  • 給孩子做臨終關懷,是這世上最殘酷又最溫暖的事
    我才猛然驚覺,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和「孩子」二字聯繫在一起的「臨終關懷」。這本身,就足夠令人心顫的了。這家機構名叫「南京彩虹重症兒童安護中心」,接收的都是因為患有先天性疑難重症,而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小夥伴為她快要到來的生日,唱起了跑調的生日歌,她就坐在輪椅上,開心地揮舞著瘦骨如柴的手臂。這些孩子的心裡,到底藏了多少痛苦和悲情,一個單純又快樂的背影,就讓我的眼淚瞬間決堤。
  • 「快樂教育」將毀了多少孩子?
    「快樂教育」概念的創造者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現如今很多父母都推崇「快樂教育」。這個觀點沒有錯的是:以孩子的感受為重點,想讓孩子快樂的學習。然而錯的是: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痛苦,那他們不在逼著孩子學習,認為孩子快樂是最重要的。
  • 必知|孩子學舞蹈,最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堅持!
    一般來說,是讓孩子學多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藝術素質,或者以後考舞蹈學院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堅持和鍛鍊了耐性。以後做什麼成什麼。 總之,孩子能不能學下去,關鍵是家長有沒有讓孩子堅持。小朋友什麼都不懂,大人讓學她就學。大人不管她,她就學不好或者乾脆不學了。
  • 引導孩子闖過難關,享受成就帶來的快樂
    2019年1月17日,第四屆百靈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結束,柯潔戰勝韓國棋手申真諝,奪得個人第七個世界冠軍,成為世界圍棋史上最年輕的七冠王。柯潔在微博上說:「圍棋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我的呼吸停止之前,永不停止。」用柯潔本人的話來說,圍棋給他帶來了超過生命的成就感。
  • 「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 小心你的「快樂教育」,正在廢掉孩子
    能夠早點明白教育形勢的殘酷,也好早做準備。怕只怕家長知道得太晚,一開始總是秉承著快樂教育。等到孩子被分流,才知道自己耽誤了孩子。其實,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並不是孩子自身的天賦、能力,也不是父母的經濟情況、學歷水平,而是家長的教育觀念。而教育的淘汰機制,最終淘汰的,往往也是那些家長對教育不夠重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