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錯過的外國電影之《傲慢與偏見》(二)

2020-12-24 小包總談車

這次還是接著給大家介紹《傲慢與偏見》這部外國電影。

《傲慢與偏見》的影片中提到:「家產萬貫而又尚未婚配的男人一定需要一個賢內助,這是一條世界上盡人皆知的真理。」這句話幽默而不失諷刺。彬格萊先生搬到尼日文莊園對於班納特一家和他們的鄰居來說,都是一場大爆炸。家家戶戶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嫁給這樣一位年輕富有的才俊,一場無形的競爭開始拉開帷幕。自此好像影片中所有和伊莉莎白差不多大的女生們開始從無憂無慮的女孩完成到女人的蛻變。

伊莉莎白、姐姐簡、妹妹莉迪亞、朋友夏洛特都是簡·奧斯汀著重描寫的對象,通過這幾個女孩在面對婚嫁選擇時的不同來進行平行比對。伊莉莎白無疑是導演非常欣賞的女性角色,她聰慧有遠見,有獨立思考能力,希望因為愛情而結婚,她嫁給了和她性格契合的達西。她的姐姐簡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女孩」的角色,漂亮、柔順,心地善良,於是她與同樣個性溫柔的彬格萊先生志趣相投,只是兩個人性格中都有軟弱和猶豫的成分,才使他們兩個人的戀情遭受諸多坎坷。

妹妹莉迪亞導演顯然是用了貶義去描寫她的無知與魯莽。她早早便出去社交,最愛和軍官一起參加舞會,甚至最後聽信維克託的一家之言和他私奔,不知悔改。朋友夏洛特的選擇則更貼近於現實中多數人的選擇。夏洛特和伊莉莎白要好,姑且可以算作是「文藝女青年」。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現實問題擺在她的眼前——她必須找個人嫁了。於是她選擇了性格古板滿嘴奉承的伊莉莎白的表哥科林斯。科林斯曾像伊莉莎白求婚而被拒,轉頭卻在夏洛特一舉成功,是因為伊莉莎白和夏洛特對婚姻的期待是不一樣的。伊莉莎白期待的婚姻是兩個人因為愛情而結合,而夏洛特只是想找個「長期飯票」來解決溫飽問題。

夏洛特婚後伊莉莎白去她的家裡探望,有幾個有趣的細節可以看出夏洛特在婚姻中所持的態度:第一個是科林斯跑到家門口迎接凱薩琳夫人,夏洛特正在跟伊莉莎白講話,忙不迭地跟了過去。與科林斯真心實意地奉承不同,面對凱薩琳夫人的各種「管閒事」,夏洛特似乎都只是按「命令」聽話而已。第二個是凱薩琳夫人邀請他們去她的家裡,又是一頓指手畫腳,夏洛特一言不發地坐在那裡,既不奉承,也不反駁。這也體現了其面對婚姻,或者說整個社會的「規則」,夏洛特的態度是隨波逐流,保全自己。

即使在現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許許多多的「夏洛特」,面對某些社會或是家庭的一些墨守成規的事情,更多的是選擇順從,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都是一樣的。但是作者還是想提醒各位網友,對待愛情還是要理智,不要盲目的去聽從別人的意見,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原創勿侵。

相關焦點

  • 愛情電影《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電影,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她們的擇偶的故事。該片主要反映了家庭對金錢的追求和社會階級的批判,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社會的落後。
  • 淺談:電影《傲慢與偏見》的語言技巧評析
    根據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小說《傲慢與偏見》改編的電影,以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婚嫁問題為主題,描述了18世紀90年代的英國女性婚姻的現實問題。這部電影看似平淡無奇,但卻用了最簡單的筆調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大世界,在作者的筆下,電影中的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 經典電影《傲慢與偏見》你們看過嗎?
    2005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無疑把這種美發揮到了極致。帥氣、富有的傲慢紳士達西與美麗、智慧的偏見美女伊莉莎白之間的愛情童話從風景畫裡流瀉而出,讓人毫無招架之力,無法更無從抗拒。看完這部電影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納特先生送走伊莉莎白時的表情。他是如此的開心他的女兒找到了幸福,滿面的的不舍,眼裡卻充滿著高興的淚水。他說他是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的。即使面對班納特夫人那令人髮指的「哀嚎」聲,還有柯林斯將收回他們家產的威脅。面對往後將有可能一貧如洗,連住的吃的地方都會沒有時他是如此的從容與淡定。
  • 《傲慢與偏見》能讓你看的不亦樂乎的一部電影
    今天又重刷了一遍《傲慢與偏見》的電影版,已然記不得是第幾遍。不管是因為覺得畫面感太美,還是因為劇情極其符合我對於一段美好愛情的設想,所以即便對於劇情都可以倒背如流,我依舊看得不亦樂乎。我很喜歡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影版的劇情並沒有走樣,高度還原了故事情節,以及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全貌。如果要說劇情概括,其實真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小地主家有五個女兒,女主伊莉莎白就是其中一個女兒。她們的母親最大的生活目標就是為自己的女兒們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 《傲慢與偏見》一部充滿生氣、優雅、文藝、經典的電影!
    《傲慢與偏見》一部充滿生氣、優雅、文藝、經典的電影。場景的精心布置給人以光影、色彩、音樂等的美的享受。典型的歐洲自然風景、英國傳統鄉村景象、華麗的莊園風貌、文化中的禮節都被捕捉、展現得十分完整,而且並不繁瑣,也沒有蓋過人物的表演,真實可感。
  • 從簡·奧斯汀的文本,到喬·賴特的影像,淺析電影《傲慢與偏見》
    其作品的另一重意義在於鮮明的女性視角,《傲慢與偏見》以一個小莊園主班內特一家的五個女性為主要視角、以二小姐伊莉莎白·班內特為主角。《傲慢與偏見》文本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為了刻意追求平等、自由而變得生硬、刻意,淪為「女性主義」概念先行的套路從而陷入另一種極端。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電影《傲慢與偏見》在同名小說主題的基礎上,將小說的敘述者奧斯汀和電影的敘述者喬·賴特,隱藏在背後,以含蓄的敘事模式,把所有人物串聯起來,講述一個主題多樣、結構完整的故事。首先體現在場景運用上。
  • 值得一看再看的經典電影——《傲慢與偏見》
    我讀過的小說很多,但能讓我一讀再讀的,《傲慢與偏見》是其中之一;我看過的電影很多,達能讓我再看一次的《傲慢與偏見》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喜歡這部作品,除了電影是由小說改編而來,但保留了小說的氣質,而且因為《傲慢與偏見》的演員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31部<傲慢與偏見 >(2005)
    《傲慢與偏見》講述了鄉紳班納特的太太,整日操心五個女兒婚事,並最終將三個年長的女兒順利出嫁的故事,其中以二女兒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為主線,描述了一對因傲慢與偏見而差點錯失良緣的喜劇,這也是影片和書籍的名稱來由。
  • 《傲慢與偏見》兩百年:偏見的本質
    電影《成為簡·奧斯汀》劇照200年間,人們學會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質疑《傲慢與偏見》,或「傲慢」或「偏見」的各種嘗試都是危險的——假如這種態度本身不是一種傲慢與偏見的話事實上,有關傲慢和偏見的討論已經超過了3000年。早在17世紀初,培根就已經對與傲慢和偏見互為表裡的「我何知」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 《傲慢與偏見》的純粹愛情
    《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由喬·懷特執導,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等聯合主演。該片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隨著一抹陽光鏡頭推近到一個中世紀老舊的房子中,房子裡傳出了舊式鋼琴彈出雜亂的音符,故事就圍繞著這家被稱為班內特的一家人緩緩展開了。
  • 放下偏見去愛你——觀《傲慢與偏見》有感
    《傲慢與偏見》原著作者是簡·奧斯丁,簡出生於英國斯蒂文頓小鎮一個牧師家庭。在她的筆下,最多見的就是鄉村。就像她曾自嘲的那樣,所能寫的也只是「寫鄉野的幾戶人家」,「在一小塊象牙上……用一支細細的畫筆輕描慢繪。」也正是因為如此,文學的流派瞬息萬變,讀者的喜好都變幻了好幾輪,而《傲慢與偏見》仍屹立不倒。文學著作之成就已如日月般高懸,改編而成的電影自然不能落了下乘。
  • 讀《傲慢與偏見》有感
    我第一次讀《傲慢與偏見》的時候是高中。那時候讀它純碎是因為這是高中生必讀的名著之一。
  • 這是什麼神仙電影!兩男神爭影后,現代版《傲慢與偏見》圓夢同人
    於是,《BJ》也有了現代版《傲慢與偏見》之稱。 丹尼爾與《傲慢與偏見》中的男二一脈相承,他不僅欺騙了女主的感情,還在她面前將達西塑造成勾引好友未婚妻的渣男。
  • 傲慢與偏見:只要你敢不懦弱,我們憑什麼會錯過
    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告訴我們,是懦弱,因為懦弱,我們沒有辦法對那個人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把所有的感情隱藏在別人無法察覺的細節當中,讓人誤解。因此,很大機率,我們會錯過自己所愛自己所想要珍惜的那一個人。
  • 《傲慢與偏見》,出版傳奇200年
    《傲慢與偏見》已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了,它衍生出了多部相關的影視作品,還誕生了以簡·奧斯汀和她的《傲慢與偏見》為核心的旅遊產業。如今的《傲慢與偏見》,已然是一個文化品牌,一個價值上億英鎊的產業。
  • 「編導」必考歐美電影推薦18:《傲慢與偏見》
    同學只要按照 ↑ 表格所安排的行動目標跟進自己的學習計劃,相信專業水平一定有顯著的提升。類型: 劇情 /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英國 /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05-09-16(英國)片長: 129 分鐘 / 135 分鐘(加拿大)又名: 傲慢與偏見2005 / Pride And Prejudice
  • 楊絳:讀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
    愛好她的讀者,要研究她的作品有什麼好;不能欣賞她的人,也常要追問她的作品有什麼好。《傲慢與偏見》在我國知道的人比較多;沒讀過原文的讀過譯本,沒讀過譯本的看過由小說改編的電影,至少知道個故事。本文就是要借一部國內讀者比較熟悉的西洋小說,探索些方法,試圖品嘗或鑑定一部小說有什麼好。小說裡總要講個故事,即使是沒頭沒尾或無條無理的故事。故事總是作者編的。
  • 簡-奧斯汀封底之作 BBC版《傲慢與偏見》出DVD
    《傲慢與偏見》似乎就是答案。  溫柔的伊莉莎伯是貝納家最有才氣的五千金之一,奈何因周遭的言論及她對富有的達西先生執有偏見。習慣將自己的情感包裹在傲慢外表之下的達西,直到遇見伊莉莎伯才不再冷漠,一對互相吸引但身世迥異的男女,為追尋真愛而逐漸釐清彼此間的差異點。
  • 傲慢與偏見:放下誤解與成見,才能看清身邊的世界
    但是顧及到彼此之間的面子,不好開口反駁,又不能隨聲附和,如此一來,倒不好開口講話了。還有一種讀書很多的人,會變得非常伶牙俐齒,口才極好。他們樂意對心中所想暢所欲言,有著自己與人交往的一套準則,並且對事情的看法非常固執,容易鑽牛角尖。《傲慢與偏見》中的女主利茲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