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一部充滿生氣、優雅、文藝、經典的電影!

2020-12-24 心若暖陽

《傲慢與偏見》一部充滿生氣、優雅、文藝、經典的電影。場景的精心布置給人以光影、色彩、音樂等的美的享受。典型的歐洲自然風景、英國傳統鄉村景象、華麗的莊園風貌、文化中的禮節都被捕捉、展現得十分完整,而且並不繁瑣,也沒有蓋過人物的表演,真實可感。 整部電影用悠揚動人、感情豐富的鋼琴曲作為配樂,節奏伴隨情節變化而變化,其中有一段還加入了僕人伴隨著鋼琴聲哼歌和清晨小鳥的啼鳴;除了音樂,還有用陰天和晴天裡的意象等景來烘託情感。 這部電影展現了導演是怎樣將一本書的故事濃縮成一個完整連貫的兩個小時的影視中的,怎樣可以在有限空間中把人物形象豐滿起來。通過人物的細微的表情、眼神的變化,不同人物風格的臺詞和儀態。

《傲慢與偏見》的原著其實我個人認為是一部並不容易讀下去,或者說很順暢的讀完的小說。首先是人物的紛繁,其次是各種各樣的舞會、舞會、舞會和舞會,中間交雜許多中年婦女瑣碎的評論,小姐們莫名的長篇感慨和磕磕碰碰的日常生活。當然,這是奧斯汀小說的特色所在,卻成為我閱讀的困難。在電影中,這些繁複的部分被刪節了,舞會只有寥寥數場,出場人物也很分明,總體感覺,導演像是把一棵枝椏分杈的大樹修剪得只剩下樹幹和幾根主要枝條一樣,循著由下到上的順序,一點點把故事用最穩妥的方式講述出來。

先是大女兒和賓裡先生見了面,互有好感;然後二女兒見到了達西先生,被他所吸引;賓裡先生和達西先生離開了鄉村,大女兒和二女兒先後出發尋找兩人;大女兒和賓裡先生被達西先生拆散,二女兒因為偏見誤會達西先生;賓裡先生和大女兒重修舊好,二女兒和達西先生心心相印。就像一篇起承轉合,每個部分都不差的作文,這部片子被拍得四平八穩,沒有任何讓人驚豔的神來之筆。有些影片是會讓人在某處不由得擊節叫好,心生佩服的;而有些影片就像是小說的拷貝,務求忠實原著,免得惹來影迷的罵名,卻忽略了電影真正的靈魂所在,是導演的精神和情感,如果導演沒有放入自己的感情,那麼這部電影就是失敗的。2005版《傲慢與偏見》最糟糕的地方就在這裡。無論是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還是達西的傲慢,都是一種書面化的,沒有任何底韻的情感,演員仿佛如背臺詞一樣,機械得將對白念出來,沒有情感的交流,也沒有火花,讓人覺得喜歡和不喜歡都來的一樣突然而且莫名其妙。飾演伊莉莎白的 Keira Knightley 不夠古典,她雖然有一張精緻的面孔,卻沒有18世紀英倫美人令人難以忘懷的典雅氣質。總是一件皺巴巴長風衣,老實說,放在現代比較合適。 Matthew MacFadyen的臉的確是完美無缺,如同古希臘神像一樣俊朗的面孔上卻只有冷漠的表情。雖然達西先生是個傲慢的男人,但是不會是一個冷冰冰不知如何表達感情的男人,Matthew帥則帥矣,卻激不起傲慢和偏見的火花。

永遠的經典,絕配的愛情。

從濃厚的英國鄉村風情開始,清脆的鳥鳴聲,緩緩的音樂帶我走進了這個故事……

這是我第三遍看這部電影,依然帶著初次看的心情。

伊莉莎白是一個智慧與美貌並存的女子,心靈通透,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思維與堅定的立場。因此,她對達西的誤會是必然。一個有自己獨立思維的人,在所有人都讚揚的達西的同時,並不與大眾附和,會以自己的獨特的眼光來判斷,這也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她對達西一個開始就有著自己的想法,達西本來就是一個內心善良但又孤傲的男子,這樣一來,經過不太愉快的初次對話,就只給她就下了傲慢的印象。所以,伊莉莎白的偏見,來源於沒有了解到完整,真實的達西。

伊莉莎白本身也是傲慢的,達西動情的告白足以讓很多姑娘熱淚盈眶,但卻未能打動她。她極其有主見,不屑為了金錢而接受一個不愛且品行不好的紳士,正是有了這樣的品性,所以她值得擁有一份屬於她自己的愛情。

達西是一個相貌英俊,卻又不善於表達的貴族。他愛上伊莉莎白的時候,正如他所說,他掙扎過,只是因為兩人不屬於同一個階層。然而,內心強烈的愛,打破他對這些的所有的顧忌。那天,雷電風雨交加,四周散發出寒冷的氣息,正如他的內心,激動萬分。可是,痴情的告白卻遭受到無情的質問與譴責,我從達西的神情都能看出他內心的寒冷與悲傷。

馬修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達西。一個完美的人,來源他的不完美。達西還是一個高傲的人,也拒絕沒有愛情的婚姻。他有時很主觀,導致賓利與吉英分開,讓伊莉莎白對他的誤會加深。最重要的是,達西是個善良的英雄,當伊莉莎白來到他的莊園時終於發現了他的另一面,完整的達西,在她心中終於拼湊了起來。他從來都是在背後默默的愛,即使是伊莉莎白家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當所有的偏見消失,這樣的一個人,伊莉莎白怎會不動心呢?

沒有了偏見,兩個本來應該相交人生,終於連接到了一起。相信他們未來的人生一定充滿愛與幸福……

正是他的傲慢,她的偏見,造就了兩人一生刻骨的緣分。

這是一部我看了不知多少遍仍然不覺無味的電影。儘管05版的傲慢與偏見被許多人批評。但我還是由衷地喜歡著這樣的Elizabeth和Darcy的詮釋。我一貫喜歡的風格——簡單而不平凡。平淡而不庸俗。也許很多時候喜歡Elizabeth出於自認為與她相似的自以為是。覺得有如她的坦率真敏感自尊。於是我深深著迷。而不同的是儘管我能很坦地面對許多事情唯獨感情是個例外。總是對於太過喜愛的東西有種無法開口的難言。覺得自己的文字尚不足以跟上自己的心情。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心裡蠢蠢欲動的騷動著。而此刻想要為我所喜愛的電影說些什麼卻又欲言又止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

也許因為我太喜愛所以無法託付在字句中。又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感覺我才喜歡。心情不知什麼時候變得我難以控制般的無法表達。無法表達我的無法表達的心情。因為驕傲是我所鍾愛的品質。我喜歡他們兩個人的驕傲。美輪美奐。看到Darcy放下驕傲為了愛情而變得有些憂鬱我很心疼。也很感激Elizabeth最終能回應他的付出。這樣美好有如童話的故事也許因為是我的某種精神追求而在我心中變得神聖。絲絲扣著我的心的始終是那份驕傲。因為愛自己因為愛別人因為敏感因而脆弱。閉上眼睛能細細體味那份驕傲的愛情之中夾雜著的酸澀甜蜜隱隱作痛。我也許終於能夠明白心中的隱隱作痛並不是因為青春的感性。而是因為驕傲。總是為自己的驕傲而惋惜。為別人的驕傲而惋惜。並由衷愛著每一份驕傲。

將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翻拍成平庸的電影的例子大有所在,而能將平庸的文學作品鍛造成一部優秀的影片卻鮮有耳聞。於是漸漸的對翻拍的電影作品不再有過高的期待。而另一個事實是,翻拍很多就只是翻拍,它不可能跳出原著的時間的或情節的限制。在作品的內涵上甚至都不用去過多追究。要細品的絕對是影片的其它因素。一旦擺脫局限,或修改情節,或增刪人物,那就完全是看編劇的功力了。這樣的作品若非垃圾就定是大師級的經典作品。兩者的區別看似天壤之別。其實只在毫釐之間。

《傲慢與偏見》沒敢冒這個險,中規中矩地按著原著的步驟。也省了我們對其思想內涵的審視,直接把目光投向影片的其它方面。其實總的來說這部片子還是不錯。原著本身就是略帶喜劇色彩的簡單故事。影片則完全尊重原著,情節上沒有改動,還是原汁原味的一對普通男女的愛情故事。而現代的攝影技術使得影片所呈現的十九世紀的英倫田園風情煞是怡人。總是為鏡頭裡的純淨天色,華麗城堡等等美景所傾倒。別具一格的舞會、男士與女士的優雅起舞也是人大開眼界。且不論影片的主題結構,這攝影師的功夫就實在不錯。為影片增色不少。男女主角的水平卻是大相逕庭。伊莉莎白的開朗聰慧樂觀堅強被凱拉·奈特麗演繹得恰到好處。她的出眾美貌更是讓人無法將目光從她身上移走,很討人喜歡。達西的扮演者一出場卻是讓人感到木訥有餘,高傲不足。幸好他漸入佳境,也可能是原著在後來賦予了這個角色更多的色彩,達西開始變得生動起來。有了對伊莉莎白的深情,在朝日的暈圈下,一切都忽略不計。導演一看就不是個拍電影的老手,影片有很多情節的轉換很不自然。特別是出現了一個伊莉莎白站在懸崖上的廣角鏡頭,無可否認,那個鏡頭排得很美,氣勢很磅礴,讓人很享受,但是導演的用意在此卻很難猜透,似乎只是為了鏡頭而拍了鏡頭。不過即使這部影片有硬傷,有不足,我依然很喜歡。輕鬆又養眼的愛情片總是有它存在的價值。何況比一般的愛情片來說,這部《傲慢與偏見》還有一部世界名著支撐著。我們盡可以欣賞美景,欣賞美人,欣賞愛情,來一次感官的旅行。

相關焦點

  • 愛情電影《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愛情電影,於2005年9月16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她們的擇偶的故事。該片主要反映了家庭對金錢的追求和社會階級的批判,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社會的落後。
  • 《傲慢與偏見》能讓你看的不亦樂乎的一部電影
    今天又重刷了一遍《傲慢與偏見》的電影版,已然記不得是第幾遍。不管是因為覺得畫面感太美,還是因為劇情極其符合我對於一段美好愛情的設想,所以即便對於劇情都可以倒背如流,我依舊看得不亦樂乎。我很喜歡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影版的劇情並沒有走樣,高度還原了故事情節,以及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全貌。如果要說劇情概括,其實真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個小地主家有五個女兒,女主伊莉莎白就是其中一個女兒。她們的母親最大的生活目標就是為自己的女兒們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 《傲慢與偏見》,歲月衝刷去馬克.吐溫等的尖刻評價,沉澱下經典
    問世200年間,《傲慢與偏見》擁有眾多的譯本及眾多的影視劇改編是對其文學魅力的最好詮釋。內容簡介:《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四起姻緣: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賓格利、莉迪亞與威科姆、夏洛蒂與科林斯。作者通過小說傳遞了這樣的觀念:婚姻並非人生的必需品,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是美好的,但如果結婚不是為了愛情,那還不如獨自生活。
  • 值得一看再看的經典電影——《傲慢與偏見》
    我讀過的小說很多,但能讓我一讀再讀的,《傲慢與偏見》是其中之一;我看過的電影很多,達能讓我再看一次的《傲慢與偏見》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喜歡這部作品,除了電影是由小說改編而來,但保留了小說的氣質,而且因為《傲慢與偏見》的演員凱拉·奈特利、馬修·麥克費登、唐納德·薩瑟蘭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
  • 經典電影《傲慢與偏見》你們看過嗎?
    2005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無疑把這種美發揮到了極致。帥氣、富有的傲慢紳士達西與美麗、智慧的偏見美女伊莉莎白之間的愛情童話從風景畫裡流瀉而出,讓人毫無招架之力,無法更無從抗拒。看完這部電影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納特先生送走伊莉莎白時的表情。他是如此的開心他的女兒找到了幸福,滿面的的不舍,眼裡卻充滿著高興的淚水。他說他是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女兒嫁出去的。即使面對班納特夫人那令人髮指的「哀嚎」聲,還有柯林斯將收回他們家產的威脅。面對往後將有可能一貧如洗,連住的吃的地方都會沒有時他是如此的從容與淡定。
  •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一場悲劇
    《傲慢與偏見》——每個愛情故事的藍本傲慢與偏見是我早期接觸到的英國鄉紳貴族文學作品。當時還在學校灰頭土臉讀書的我深深地被情節吸引了:一次次的舞會,一場場的晚宴,花園和鄉間叢林漫步,優雅的服飾和華麗的信……是我想像中的田園牧歌式生活。
  • 淺談:電影《傲慢與偏見》的語言技巧評析
    根據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Jane Austen)的小說《傲慢與偏見》改編的電影,以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婚嫁問題為主題,描述了18世紀90年代的英國女性婚姻的現實問題。這部電影看似平淡無奇,但卻用了最簡單的筆調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大世界,在作者的筆下,電影中的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 「編導」必考歐美電影推薦18:《傲慢與偏見》
    同學只要按照 ↑ 表格所安排的行動目標跟進自己的學習計劃,相信專業水平一定有顯著的提升。   方法如下:到曼徹斯特火車站,乘上一部到希望谷的火車,在石南賢者站下車,走過飢餓巷右轉,一路上坡,走一個半小時,能走到石巖山的山腳下。綿延數十裡的山脈,將周遭的山谷都茫茫地包圍著。這時可千萬不能喘歇,英國的白日,到下午四點就全暗了。沿著泥濘的山坡小道上行,登頂便是2005年電影《傲慢與偏見》裡凱拉·奈特利(Keira Knightley)所扮演的伊莉莎白所站過的懸崖。
  • 《傲慢與偏見》經典語錄,那些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深層剖析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作品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莉莎白由於傲慢和偏見而產生的愛情糾葛為線索,寫了伊莉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莉迪亞與威克姆、夏洛蒂與柯林斯這四起姻緣。
  • 《傲慢與偏見》: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電影《傲慢與偏見》在同名小說主題的基礎上,將小說的敘述者奧斯汀和電影的敘述者喬·賴特,隱藏在背後,以含蓄的敘事模式,把所有人物串聯起來,講述一個主題多樣、結構完整的故事。首先體現在場景運用上。
  • 這是什麼神仙電影!兩男神爭影后,現代版《傲慢與偏見》圓夢同人
    於是,《BJ》也有了現代版《傲慢與偏見》之稱。 很顯然,《BJ》是一部採用了經典小說元素的同人文,但因它的內容是全新創作,不僅沒引發版權爭議還成為風靡英國的暢銷小說。
  • 2018年電影觀後感·第31部<傲慢與偏見 >(2005)
    《傲慢與偏見》講述了鄉紳班納特的太太,整日操心五個女兒婚事,並最終將三個年長的女兒順利出嫁的故事,其中以二女兒伊莉莎白和達西先生的愛情為主線,描述了一對因傲慢與偏見而差點錯失良緣的喜劇,這也是影片和書籍的名稱來由。
  • 英國最浪漫的4部電影:《傲慢與偏見》上榜,你看過幾部?
    英國最浪漫的4部電影:《傲慢與偏見》是根據簡·奧斯汀同名小說改編,由焦點電影公司發行的一部愛情片。該片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班納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給她的5個女兒都找到如意的郎君...
  • 《傲慢與偏見》,出版傳奇200年
    《傲慢與偏見》已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了,它衍生出了多部相關的影視作品,還誕生了以簡·奧斯汀和她的《傲慢與偏見》為核心的旅遊產業。如今的《傲慢與偏見》,已然是一個文化品牌,一個價值上億英鎊的產業。
  • 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一部經得起歲月解讀的作品
    傲慢與偏見關於《傲慢與偏見》這部書,我總會或多或少在寫作書籍中看到它被提及,也有很多作者給它好評或是持有批評的態度。而對於我來說,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亦或是小說,它是經得起歲月的洗滌與考驗。誠然,我想《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好的作品,所以,我們才有幸再見簡.奧斯汀筆下時代的愛情故事。婚姻觀
  • 適合女生來觀看的影片——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那麼好的片名,拍出來的... 有期待的反差。打發時間還是可以的,就是劇情有點無腦,熱巴是美的。只能說楊冪公司的宣傳手段和天娛有一拼。客串的人可真的是用生命在客串。這種小白電影能不要跟世界名著同名嗎?劇情毫無邏輯,演員表演浮誇,像一份冷掉的泡麵。
  • 不能錯過的外國電影之《傲慢與偏見》(二)
    這次還是接著給大家介紹《傲慢與偏見》這部外國電影。《傲慢與偏見》的影片中提到:「家產萬貫而又尚未婚配的男人一定需要一個賢內助,這是一條世界上盡人皆知的真理。」這句話幽默而不失諷刺。夏洛特和伊莉莎白要好,姑且可以算作是「文藝女青年」。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現實問題擺在她的眼前——她必須找個人嫁了。於是她選擇了性格古板滿嘴奉承的伊莉莎白的表哥科林斯。科林斯曾像伊莉莎白求婚而被拒,轉頭卻在夏洛特一舉成功,是因為伊莉莎白和夏洛特對婚姻的期待是不一樣的。伊莉莎白期待的婚姻是兩個人因為愛情而結合,而夏洛特只是想找個「長期飯票」來解決溫飽問題。
  •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新預告 「灰姑娘」力戰殭屍
    《傲慢與偏見與殭屍》新預告 「灰姑娘」力戰殭屍 時間:2015.11.2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 從簡·奧斯汀的文本,到喬·賴特的影像,淺析電影《傲慢與偏見》
    其作品的另一重意義在於鮮明的女性視角,《傲慢與偏見》以一個小莊園主班內特一家的五個女性為主要視角、以二小姐伊莉莎白·班內特為主角。《傲慢與偏見》文本的可貴之處在於,沒有為了刻意追求平等、自由而變得生硬、刻意,淪為「女性主義」概念先行的套路從而陷入另一種極端。
  •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簡.奧斯丁的生平介紹
    《傲慢與偏見》的作者是簡.奧斯丁。她出生於1775年,死於1817年,活了42歲。終身未婚。簡.奧斯丁開始寫《傲慢與偏見》時,是1796年10月至1797年8月,將近寫了一年的時間,當時的書名是《初次印象》。我們先看看當時奧斯丁開始寫作時是幾歲,才21歲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