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生態文明理念 構建節約型(綠色)學校

2020-12-15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李永紅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 北京 100024

    國務院向全國發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這是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根本途徑。近年來,社會發展與能源、資源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能源的過度消耗和浪費嚴重破壞了生態和諧,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社會和人文災難!節約意識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需要,時代的呼喚。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不僅是黨中央的一項戰略決策,而且也是社會各界的共識。創建「節約型校園」正是在全國上下響應黨中央建設「節約型社會」號召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學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教育人、培養人、引領人的責任,建設節約型學校,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是以實際行動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具體體現,是培養具有節約意識和能力的新型公民的主要途徑。作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的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建院附中),根據《北京市節約型中小學校建設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精神,緊緊依託生態文明建設,將培養師生綠色環保意識貫穿於學校教育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綠色生態、節能減排的校園行動和多層次的教育活動,大大提高了廣大師生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並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

    一、學校概況

    建院附中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部管莊地區,2001年由北京市第119中學東校、楊閘中學、管莊二中3所中學合併成立,是普通公立完全中學,現有教學班35個,師生1200餘人。從2004年開始,學校參加了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 P D)教育項目,成為項目成員學校。2005年正式成為可持續發展教育(E S D)項目實驗校。隨後,根據《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的精神以及學校發展的實際,學校逐漸明確了以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通過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從創建綠色學校、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實驗研究到開展「節約型學校」建設活動,建院附中的校園建設不斷朝著「綠色」「生態」「環保」的目標靠近。2008年,學校被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團中央三部委聯合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學。2008年學校獲得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共同頒發的「青少年愛水行動」最佳項目學校獎;同年,還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組頒發的「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社會行動項目示範學校」稱號。

    二、創建「節約型(綠色)學校」的原則

    1.整體發展原則

    學校在現有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不斷保持和完善已有的環境教育工作,進一步推動學校在各個管理領域,如行政管理、教學和教務管理、學生管理、團隊活動管理、後勤管理,融入環境保護、勤儉節約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創建節約型(綠色)學校的過程中通過制定計劃、建立機構、組織培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等環節,科學系統地推動創建活動的開展,為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共同參與原則

    節約型(綠色)學校的建設涉及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需要依靠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幹部、教師及學生根據自己的職責共同參與,為推動創建活動的開展,發揮各自的作用。同時鼓勵家長、社區、媒體、政府機構等人員的有效參與,切實推動節約型(綠色)學校的建設工作。

    3.循序漸進原則

    在創建「節約型(綠色)學校」過程中,特別是在環境建設和開展教育活動方面,依據本校的現實條件和基礎,開展切實可行的創建活動,在創建中探索,在創建中提高。

    4.育人為本原則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創建節約型學校也要遵循育人為本的原則。緊緊圍繞生態學校的建設,將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和習慣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進行節約教育和宣傳,培養具有節約意識和能力的新型公民,滿足節約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家庭和社區節能減排活動的開展。

    5.因地制宜原則

    根據學校自身條件,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財力,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師生智慧,充分體現活動和參與方式的多樣性,創造性地開展節約型學校的創建活動。

    6.效率優先原則

    將循環經濟理念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總務等各領域、各環節,建立健全學校的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在節能、節水、節電、節材、節糧等工作中,科學設計,節約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爭取以最少的資源代價,發揮最大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構建節約型(綠色)校園的實踐與探索

    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我們深知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全社會通力協作和持續推進,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斷努力。我們的廣大中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承載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既是當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許多孩子生態環保意識、節約意識比較淡薄,節約習慣尚未養成,因此,讓更多的孩子參與節約型學校建設,這對於節約型社會的構建及保護人類共同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構建節約型(綠色)校園,我們責無旁貸,我們身體力行。

    在幾年的創建過程中,我校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從理念到實踐不斷推進和深化學校的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學校的生態建設,緊緊圍繞充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共同創造」的熱情,注重「實踐性、開放性、主動性、過程性、研究性」,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和綜合素質及能力的提高,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從管理入手

    (1)成立管理組織,加強創建力度。生態文明教育是學校探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創建生態學校是學校參與全社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行動的起點和標誌。學校將生態文明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成立了以校長、書記任組長,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參與的特色建設暨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由德育處、團委、總務處、教學處等牽頭組成的宣傳與教育、環境與設施等具體的工作保障小組,做到創建工作有計劃、有目標、出成效。

    (2)制度創新。節約型社會背景下的節約型校園建設內涵豐富、意義重大。它不只局限於一時一事,而是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貫穿於辦學的全過程,在創建節約型校園的過程中,學校對管理制度進行了創新,補充完善了能源與物資的使用管理制度、資源與能源的統計公示等節約管理制度;對原有的舊制度認真修改、科學完善,既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又降低資源的消耗,避免了傳統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制度性浪費。同時,從學校行政管理上把好教育經費的預算關、使用關和學校資產的管理關。

    (3)關注細節。建設節約型校園是一項大工程,但更要從細小處入手,要把節約資源意識滲透至校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發揮每一位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想點子、謀方法,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要增強師生員工的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下班只關電腦主機而不關顯示器、印表機;大白天光照條件很好的情況下仍然開燈;門窗大開開空調或空調溫度設置過低等現象。建設節約型校園,首先要在全校樹立勤儉辦學思想和節約觀念。要大力倡導節約是美德、節約是智慧、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的觀念,提高師生員工對節約的認同感,增強節約的責任感、光榮感,使廣大師生員工樹立科學發展觀、適度消費觀與正確價值觀,養成節約的習慣,形成節約的風尚,自覺投入到節約的行列之中。如,電器在不使用時應關閉電源以減少能耗;教室、辦公室、樓道等場所除了照明、多媒體上課、電腦等正常用電外,嚴禁使用大功率生活電器等;要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堅決避免長流水現象的發生。

    (4)推行無紙化辦公。學校是用紙的大戶,在學校校園網全面開通的情況下,為促進無紙化辦公進程,學校專門成立了研發小組,根據學校管理各方面的需要,開發適合本校的管理軟體,相繼推出了即時通訊系統、成績管理系統、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統、電腦報修系統等一系列網上辦公的軟體,大大提高了學校管理的工作效率。最近,學校又引入了網上協同辦公系統,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節約了辦公成本。同時,我們倡導列印紙雙面用,有效提高了紙張的使用效能。

    2.從育德入手

    (1)傳統美德教育。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在五千年文明發展的歷程中,中華民族長期與自然共存,保護資源,崇尚節儉,反對奢侈,積累了豐富的節儉思想和經驗。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凡是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等無不倡導和身體力行儉樸的生活。勤儉節約精神在我們老一代革命家的身上也得到了集中的體現。這種勤勞儉樸的民族傳統和革命精神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寶貴資源和重要內容,我們要通過大力弘揚這種傳統精神,讓勤儉的美德在當代青少年身上得到發揚光大。

    (2)價值觀和消費觀教育。當前社會中出現的大量奢侈浪費的現象和風氣,已經影響到校園內,現代學生追求名牌、追求享受,過度消費、超前消費的現象已是屢見不鮮,學校德育要主動承擔起對學生進行消費教育的職責,教育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形成正確的消費行為,我們要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的消費習慣,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成為校園普遍的價值取向。

    3.從活動入手

    (1)積極營造節約的校園文化氛圍。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建設節約型校園。校園文化氛圍和心理環境對青少年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遠的。為此,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率先垂範,厲行節約,時時處處精打細算,上上下下勤儉節約,徹底杜絕學校管理中的一切資源浪費現象,使同學們都能夠充分利用有效資源,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同時,我們充分運用學校德育的各種資源條件,讓節約的宣傳教育滲透到學生的課堂、食堂以及校園的各個角落,使浪費資源的行為在校園內處處受到警示。我們在校園的突出位置布置宣傳展板,從多角度給學生以視覺衝擊。我們的操場邊,甬路旁,樓道中,教室裡,定期更換不同的宣傳環保、節約、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內容,讓節約、環保、生態的理念滲透於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我們面向師生徵集「打造無浪費校園」的校園標語;組織學生製作節水、愛米手抄報,張貼在校園各個角落;設置分類垃圾箱,在學生中開展廢棄材料製做環保紙簍、布袋等廢品回收、再利用實踐活動;廢舊光碟換樹苗等活動,積極營造一種「我節約,我光榮」的濃厚校園文化氛圍。我們還通過宣傳表彰師生中勤儉節約的先進事跡,批評揭露各種不良消費和浪費資源的現象。

    (2)教育效果的展現不是一時的,而是貫穿於學生一生的。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又淨化了校園的精神環境,既增長了學生的才幹,發展了個性,又使學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我們始終圍繞生態、環保、節約、可持續等理念設計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比如:在開展「我愛我家——綠色班級文化評比活動」中,我們提倡班級環境的布置要勤儉節約,既要體現班級特色,又要防止出現鋪張浪費的現象。能節約的就要節約,能自己動手的就自己動手,即花小錢辦大事。這不僅是創建節約型學校的需要,而其本身也是對師生進行再教育的過程。

    (3)作為E S D可持續發展實驗學校,我們緊緊依託「青少年愛水行動項目」 這一研究課題,探索在中小學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有效模式。「節」字系列活動,指在不同的年級分別開展「節水、節電、節能、節糧、節物」活動。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愛生命、愛學習、愛集體、愛學校、愛國家」。從舉辦「節水、惜水」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設計家庭節水方案,到開展「節能減排」漫畫比賽;從鼓勵學生深入社區調研節電情況,到舉辦「環保小論壇」;從組織畢業年級捐贈參考資料和教科書,到將畢業生的校服洗乾淨捐給內蒙古扎賚特旗圖牧吉中學;從節約每粒糧食的「愛米行動」到「共同承諾,節約糧食我籤名」活動,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從身邊的事情做起,讓他們體驗到自身能為社會所作的貢獻,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生命的意義、集體的力量、學校發展對自身發展的推動以及國家的需要。目前籤名活動已在一屆又一屆新生中傳遞和延伸,校內影響不斷擴大,不少家庭也加入到我們愛米行列中來。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喚醒更多人珍愛糧食的意識,將「愛米」行動帶出校園,走向社會。

    (4)創新學校的常規活動,實踐生態教育活動。在舉辦開學典禮時,我們以生態教育為主線,以師生對話的形式,別出心裁拉開序幕。在典禮上,有「通惠河採風」生態小組活動小品展示,有師生共同為生態校祈願、籤名承諾,有學生生態手工作品展示,有綠色生命接力啟動等環節,使在場嘉賓和師生觸動很大。在舉辦「科技節」時,我們舉辦成了解節能環保最新成果的課堂,成為學生為學校改擴建工程——建「綠色學校」出謀劃策的載體。

    在「藝術節」上,學校蘭圃文學社,進行歷史名劇、校園劇、課本劇展演。學生們用自己的觀察視角,倡導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認知自然、善待自然的環境保護意識,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價值觀和與保護生態相適應的消費觀等。構建以生態文明教育為主題的國旗下系列講話。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上向國旗獻詞的時間,形成了保護綠色環境、塑造良好品格的系列獻詞。如:《綠色,地球的顏色》《讓世界充滿綠》《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人人種上一棵樹》《珍愛生命之水》《天天都是環境日》《珍愛生命,注意安全》《用超越開啟春天的旋律》《誠信,從我做起》《淨化語言,美化校園》《春的播種 夏的耕耘秋的收穫》等,利用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向全校師生傳遞生態文明理念,發出建設生態文明校園、建設和諧社會的倡議,鼓勵同學們將行動落實到平時的點點滴滴,落實到節約一滴水一張紙,落實到文明語言、儀容儀表,落實到關愛一棵小樹、一棵小草……

    (5)利用好每年一度的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及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宣傳日等節日契機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理念滲透在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6)保護生態環境,倡導低碳生活,率先創建「建院附中碳匯科普林」,成立了「天之藍」「地之綠」「水之清」等小隊,開展一系列活動來踐行碳匯林行動。全校師生響應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倡議,參加了「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大家熄滅電燈,切斷電源,以實際行動保護生態環境。學生打著「消除碳足跡 參與碳補償」的宣傳標語走上街頭,走向奧運場館,吸引眾多行人加入到了保護環境的行列中。

    4.從課程入手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使生態教育活動固定化、系列化。例如:《通惠河採風》是歷史組教師開發的一門注重活動探究體驗的校本課程,在高二年級實施。學生利用身邊的資源,將學科知識融入到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活動中要採集水樣,採訪居民,參觀古建築,了解汙水處理等,既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由生物組教師組織研發的碳匯科普項目,是在整個世界關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開始實施的。各國強調的低碳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必須從娃娃抓起的養成教育的培育。作為「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生物組的教師們正積極依託在常營公園內建立的「建院附中碳匯科普林基地」,向學生和社會宣傳推廣碳匯理念,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大力倡導「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動,連結家庭、社區和社會「小手拉大手」,對社會起到了示範作用。「碳匯科普林」建設工作將作為一個長期的、固定的教育環節一直堅持下去,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林業碳匯工作的熱情,從而進一步豐富校園生態文明教育內容。

    作為北京市節能減排示範學校,我們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全國工作委員會「留住一桶水」項目活動,並獲得「全國社區水資源優化使用方案——勇於創新獎」 和「優秀創新小分隊」稱號。政治教研組把「留住一桶水」項目活動作為一個實踐探究的課程在初二年級全面展開。地理教研組更是在此基礎上站在課程建設的角度,從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北京的水文化、水資源的匱乏等方面,審視各種文化資源的課程價值,精心選擇,系統設計,使之成為宣傳水土保持的校本課程。目前,《保護生命之水 建設綠色北京》校本教材已由全國少兒出版社出版。以「保護生命之水,建設綠色北京」為主題的節水五進行動——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家庭、走進園區、走進社區也隨之展開。

    5.從未來規劃入手2010年朝陽教委投資2億元,正在把我們學校打造成東部地區最具規模的現代化學校。作為國家首批命名的「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我們將抓住學校改造的契機,依據《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的三星級要求和北京市教委制定的《節約型學校建設的標準(試行)》,充分貫徹「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環保」的原則,設計建設北京市首座生態教學樓。

    針對建院附中用地面積不足的問題,該工程在保證適宜的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開發地下空間作為地下體育場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了室外場地嚴重不足的問題,做到了「小地辦大事」。在節能方面,採用風能及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發電作為學校用電的主要部分,同時利用市電作為輔助電源。在節水方面,採用高級氧化和絮凝過濾單元深度處理,將廢水回收利用,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雨水利用工程設計與校園綠化設計、景觀設計、生態建設充分結合。校園內綠地、道路雨水以滲透為主,屋面雨水以回收為主,主幹道雨水排入路旁綠地或滲溝滲透。在節材方面,建築結構材料合理採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鋼。將建築施工、舊建築拆除和場地清理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分類處理,並將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環材料回收和再利用。在設計選材時考慮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環使用性能。

    在改擴建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保護,校內綠地及屋頂綠化按生態效應種植,形成群落。垃圾嚴格分類,不可再利用的垃圾,經由最先進的懸浮燃燒爐潔淨處理,餘熱再利用。這些裝置的使用,將大大節約水資源、電能源等,大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四、我們的成績

    1.2008年學校獲得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國家林業局三部委聯合授予的「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榮譽稱號

    2.2008年學校獲得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共同頒發的「青少年愛水行動」最佳項目學校獎

    3.2008年獲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組頒發的「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社會行動項目示範學校」稱號

    4.2009年學校在北京市構建節約型學校現場會上做經驗介紹

    5.2009年「留住一桶水」活動方案獲得北京市教委、北京環境保護基金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中心、可口可樂飲料上海有限公司聯合授予的「全國社區水資源優化使用方案勇於創新獎」

    6.學生節能減排宣傳小分隊被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組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 S D)項目全國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社會行動項目全國組委會評為「秀創新小分隊」

    7.多名教師多篇有關生態建設方面的論文和案例獲獎

    8.2010年3月7日和9日,分別有兩批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利用會議的休息時間,專程來到建院附中,調研座談學校素質教育實施和生態文明特色教育情況。隨行的還有《北京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記者及華夏小記者團的4名小記者

    9.2010年3月18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專門採訪了學校的校長和書記,並報導了建院附中生態文明教育的事跡

    10.《人民政協》雜誌連續4期對學校生態校園的創建進行了報導

    五、結束語

    建設節約型校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當前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大有可為,且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具體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將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努力使「節約型校園」永遠紮根於建院附中,並使它枝繁葉茂!

相關焦點

  • 生態文明綠色校園論壇發出倡議:四方面發力創建中國綠色學校
    記者 鄭雄增 攝   7月8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生態文明綠色校園」分論壇舉行,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高校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生態文明發展,共商綠色學校建設。論壇還發出《創建中國綠色學校倡議書》,從四方面推進綠色學校創建。
  • 慶城縣倡導節能減排構建綠色節約型校園
    慶城縣倡導節能減排構建綠色節約型校園  每日甘肅網7月16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柳瑋 通訊員石京京)在第三十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期間,慶城縣馬嶺初級中學以班級為單位,舉辦「節能減排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系列活動。
  • 學校成為綠色創建主陣地 生態文明理念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學校成為綠色創建主陣地 生態文明理念從娃娃抓起雲南省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自2000年開始,到目前已經走過了15年的歷程,期間共創建了9批各級各類綠色學校3182所,其中受國家表彰的綠色學校19所,國際生態學校12所,省級綠色學校825所。隨著雲南省環保廳和省教育廳對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視和推動,越來越多的學校投入到創建綠色學校活動中來,綠色學校創建也成為了其他綠色系列活動的起點和基礎。
  • ...文明·現場】生態文明國際論壇 教育部發出《創建中國綠色學校...
    論壇現場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王瑩思)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作為社會重要組成單位,學校肩負著引領綠色發展的使命責任。為務實推動此項工作,7月8日,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專題論壇「生態文明綠色學校」上,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發出《創建中國綠色學校倡議書》。  一、強化生態文明教育。將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融入教育全過程。
  • 強化綠色發展理念 推進節約型機關創建
    本報訊 (記者 李傳芳)「這輛新能源車不僅節能環保,設計理念也先進。」「我決定了,我的『下一輛車』就是新能源車。」日前,區機關事務局開展「綠色出行、低碳環保」體驗活動,組織全區58個公共機構的近90名相關工作人員走進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參觀了解新能源汽車,增強綠色發展理念。
  • 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與實踐方向
    在這種關口,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轉變發展方式尤為重要。胡錦濤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融入和全面貫徹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 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
    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要這樣創建 2019-11-18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校綠色發展:未來校園的生態圖景
    原標題:學校綠色發展:未來校園的生態圖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 成都龍泉驛客家小學讓生態文明理念根植師生心中
    以客家文化為依託,以「植物多樣性」研究為載體,著力培養師生生態文明意識,根植客家人文生態,爭創綠色品牌。成都市龍泉驛區客家小學秉承「以禮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陣地建設、生態文明意識培養、常規落實、活動開展等方面深耕細作,各項工作持續推進,為提升學校辦學品質提供了重要保障。
  • 把節約理念埋在孩子心田
    無論是營造風氣,還是提升素養,還需藉助教育的力量,從娃娃抓起,通過各種有效的教育活動,在每個孩子心中埋下勤儉節約、綠色環保的種子。等到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大樹以後,無疑會發揮更大的輻射作用,引領越來越多的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但也要看到,在孩子心中埋下勤儉節約的種子不是易事。
  • 各地高校通過多種形式建設節約型校園
    厲行勤儉節約 共建文明校園 2013-04-02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4月1日綜合消息 連日來,各地高校積極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
  • 打造綠色文明校園 踐行文明生態理念
    2021年1月5日上午,蚌埠市教育局副局長、蚌埠二中黨委書記、校長劉善訓,蚌埠二中黨委副書記林培,蚌埠市農林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李德成總工程師,生態環境處處長陶有德等在學校忠誠樓三樓會議室參加了「2018年全國綠色模範單位」的授牌儀式活動。
  • 在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 《莆田市綠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印發
    莆田網訊 記者昨日獲悉,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市教育局、市發改委聯合印發《莆田市綠色學校創建實施方案》,旨在加強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影響和帶動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據悉,莆田市綠色學校創建對象為全市大中小學校,力爭到2021年5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2022年,7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有條件的地方爭取達到80%。  開展生態文明教育。
  • 助夢飛翔 創建綠色生態教育
    作為學校,有責任與義務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為人生打下純淨、正直、善良的底色。這無論對於國家的發展還是個人的成長都是不無裨益的。而且,『綠色』代表著旺盛的活力以及和諧美好的希望。以此理念來指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必將使校園、使學生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獨特的風採!」在談及開展「綠色生態教育」的初衷時,二中校長如是說。在二中,綠色不僅是一種生命的顏色,更象徵著一種文化、一種文明。
  • 綠色學校 綠色文明——河南工業大學開展「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
    生態興則文明興,2020年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厚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切實提升廣大師生的綠色發展意識,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河南工業大學系統開展了生態文明教育、綠色校園文化、綠色創新研究等系列專題活動,積極推進「綠色學校」創建。
  • ...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生態環境是深圳競爭力關鍵因素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舉措,走出了一條符合深圳發展實際、具有重要示範和借鑑意義的轉型發展之路、環境改善之路、生態治理之路,為建設「無廢城市」打下良好基礎。
  • 研究動態 |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 綠色大學建設實踐與探索
    作為一所能源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揮高校生態引領示範作用,主動開展綠色大學建設工作。學校立足自身特點,積極探索,先行先試,著眼長效,以建設綠色大學和爭創「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為目標,在節電、節水、節能等方面取得突出效果。
  • 十九大報告中有關生態文明的十大關鍵詞
    1、千年大計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 文明校園|倡導節約,制止餐飲浪費,學校應該這樣做
    ,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引領帶動社會文明新風尚,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標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勤儉節約在教育系統蔚然成風,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切實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 秉承生態育人理念 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學校以「生態教育」為辦學理念,「讓學生快樂成長,讓教師幸福工作」為辦學宗旨,以生命課堂、快樂課間、多元課程、書香校園為實施途徑,在自主、和諧、包容、創新的教育生態環境中,推進課程改革,讓學生享受成長的幸福,讓教師收穫事業的成功,實現師生與學校的共同發展。學校先後獲西寧市綠色學校、西寧市文明單位、青海省綠色學校、青海省文明單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全國智慧校園示範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