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祀節日下元節,農村禁忌與習俗同樣多,這4件事要注意

2020-12-22 騰訊網

農村的傳統習俗還是挺多的,尤其是靠近年關這陣子,幾乎隔幾天就有傳統民俗。

這不,11月29號,也就是農曆的10月15號,正好就是一年一度的下元節。

那麼關於下元節,農村又有哪些說法、習俗以及禁忌呢?下文就來和大家說說吧!

農祀節日——下元節

可能很多朋友都只知道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七月半。

相對中元節,上元節和下元節的確不是那麼被人熟知。

上中下元節其實和道教有關,道教有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

而這三官的誕生之日正好就是農曆的正月十五(天官)、七月十五(地官)、十月十五(水官)。

這三天也分別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以及下元節。

下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下元日、下元,是祭祀先祖的好時期。

下元節這天,道觀要做道場,而民間則是要祭祀亡靈,工匠們也會在這天祭祀爐神(太上老君),祈求水官讓這一年風調雨順。

古代皇帝大赦天下,或禁屠緩刑死刑執行日期也會選擇在這天。

而下元節因為處在農曆的十月十五,這時候農村也正是收穫季節,很多糧食都收進了家裡,人們也會用這些事物來幾年下元節。

一些地方會用糯米做成糰子,裡面包著素菜,蒸熟後放在大門外「齋天」。

有的人還會在外面豎立起天杆,上面還會掛著黃旗,晚上還在頂部掛三盞天燈。

民國後這個習俗被廢除,只保留了民間祭祀亡靈,燒庫等儀式。

民俗活動

一、祭祖

在下元節這天,有的農村會故意做些好吃的來祭祀先祖,祈求庇佑。

而且這個習俗在全國都有,比如山東就會在下元節專門建醛設宴,祭祀祖先。

湖南則是下元節前後進行迎神賽會,各地有些稍微不同。

二、祈願神靈

下元節這天農民們還會為農業生產進行祭祀,所以下元節不單是祭祖姐,還是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在福建莆田,下元節傍晚,農家都要到田裡祭祀水神,祈求乾燥的冬季莊稼能得到滋潤,農作物也能安全過冬。

祭祀需要擺上齋品,把香插在田埂上,表示虔誠。

三、布田儀式

在莆仙民間很多農家都會在房前的空地上放上貢品,燒香以及紙質的貢銀。

小孩子要用燒著的香枝軍印的差成一塊小方塊,這個習俗當地稱為「布田」,這種習俗的意義在於祭祀亡靈,普度無人祭祀的孤hun。

不僅如此,莆仙民間在下元節這天還會做豆腐、油炸等食物,用糯米麵粉做「影糕"、"蔥餅"嗎,或者油炸糰子。

這些食物需要拿來祭祀,人們還會燒金銀包,折紅綠紙作為仙衣,以錫箔為銀錠,裝在白紙糊的袋子中燒掉。

這個習俗和我老家中元節的過法很相似,反而下元節我老家不這樣過。

下元節這天,農村有的地方還有打餈粑的習俗,並作為禮物相互贈送。

在北京一帶則是用紅小豆做豆泥骨朵,這是北京獨有的豆沙包子小吃。

下元節的民間習俗大致就那麼多,對於這個節日,也有一些禁忌,不能做的事情。

下元節的禁忌

家裡如果有紀念先祖或親人,那麼需要沐浴後穿著合適的衣服,再在家中擺几案放食物等祭品進行祭祀。

如果家裡有院子的話,那麼就要等月初之後才在院子中進行祭祀,祭拜時需要按照紀念者的身份採用合適的禮節。

下元節祭祀中要注意衣著,不可大紅大綠,而應該素雅一些。

祭祀的食物可以贈送親友,或生病的人,比如餈粑麻豆包子等,還可以寫些贈語。

下元節的禁忌沒有以前那麼嚴格,一些習俗也因為時代變革逐漸消逝。

甚至很多地方都不過下元節,比如我老家貴州,只有少數地區過這個節日。

不過個人覺得,作為傳統節日,值得被人們銘記,而且還可以發展成為漢服文化的重要節日。

好了,那麼你們老家過不過下元節呢?對於這個節日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習俗與禁忌呢?歡迎留言交流吧!

相關焦點

  • 11月29號下元節,農祀節日習俗多,祭祖打餈粑,4個禁忌需知曉
    #農村的傳統習俗還是挺多的,尤其是靠近年關這陣子,幾乎隔幾天就有傳統民俗。這不,11月29號,也就是農曆的10月15號,正好就是一年一度的下元節。那麼關於下元節,農村又有哪些說法、習俗以及禁忌呢?下文就來和大家說說吧!
  • 注意了!過下元節的三大禁忌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下元節」,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分別有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而且在民間各自都有其獨特的習俗和禁忌,那麼下元節又會有什麼樣的習俗和禁忌呢?
  • 下元節:一個漸漸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
  • 十月十五,下元節,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每逢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這一天,是水官誕辰之日,水官解厄星君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解厄。下元節也叫「消災日」。這是一個道教徒分外重視的節日。
  • 農村過年有民俗禁忌:大年初一不能做這4件事,以免「觸黴頭」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間距離農曆的過年只有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春節是中國流傳千年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在小編小的時候特別喜歡過大年,因為在初一的早上就可以換上媽媽為咱們準備的新衣服。然後高高興興的去給長輩磕頭拜年掙壓歲錢,那場景真是好不熱鬧。
  • 老鹽城人過「下元節」有啥講究? 聽民俗專家解說,這一快被遺忘的...
    【導讀】隨著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 提到「上元節」眾人皆知,不就是元宵節嘛。但你可知道,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與之對應的還有一個「下元節」。
  • 下元節又叫什麼節 這個節日的習俗活動大家了解
    在我國有一個三元節,這三元分別指的是上元元宵節、中元鬼節、以及農曆十月十五的下元節,這三個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大家要把它們傳承下去。   農曆的每年十月十五為漢民族的傳統節日,下元節。又叫下元誕、下元水官節等。這一節日嚴格來說是一個道教節日,來源於道教所謂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說法。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要回鄉祭祖嗎?各地農村中秋節傳統習俗和禁忌
    還有兩天就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相信不少在城裡的農村朋友已經迎來了中秋放假第一天。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念親人,祈盼豐收之意。更有賞月、吃月餅等傳統習俗。那麼,中秋節要不要回鄉祭祖?我國各地農村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2020年下元節是中秋節嗎 節日習俗是什麼
    我國的節日當中有個節日叫做下元節,這個節日也是我國一個祭祀的節日,而這個節日和上元節,中元節合併稱為三元節,那麼2020年下元節是中秋節嗎?下元節節日習俗是什麼呢?  2020年下元節是中秋節嗎:不是  下元節和中秋節不是一個節日,下元節是農曆十月十五,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
  • 下元節:一個被遺忘的傳統節日
    單說下元,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節日。 但如果說起上元節、中元節, 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 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 與上元節、中元節合稱「三元」。
  • 農民朋友注意!這3種樹不能種家裡,是農村的禁忌習俗,了解下!
    農民朋友注意!這3種樹不能種家裡,是農村的禁忌習俗,了解下!眾所周知,在農村,人們對於一些東西是十分注重的,雖說現在科技發達了,農村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了,但是對於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農民來說,卻還是沿用著不少風俗習慣,對於一些樹木的栽種也是非常的小心,農民朋友注意!這3種樹不能種家裡,是農村的禁忌習俗,了解下!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在風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在此提醒大家多注意以下事項,大家可以在這個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用一些傳統的方法為家人去病消災。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 這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日子
    我國有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三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幾個節日都和祭祀先人有關,所以備受大家重視,更有很多習俗文化流傳了在了節日中。   下元節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   農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節」,是漢族祭祀祖先的日子。
  •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中元節的習俗禁忌盤點(4)
    中元節是什麼節?中元節為什麼又叫鬼節?2019年8月15日農曆七月十五,星期四,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平常的一天,但也會有少數人在這一天告誡子女、孩童晚上不要出門,甚至會有燒紙祭祀祖先的現象。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中元節。那麼,中元節是什麼節了,關於中元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和禁忌呢?
  • 清明掃墓千萬別做這3件事,老祖宗留下的「禁忌」,許多人沒注意
    清明掃墓千萬別做這3件事,老祖宗留下的「禁忌」,許多人沒注意今年4月5日就是清明節了,可能現在的清明節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假期。但大家也不要忘了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一個重大的春祭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掃墓祭祀,緬懷祖先,這也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優良傳統,能夠提高家族凝聚力。不過大家在回老家掃墓和祭祀祖先的時候也要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 農村關於清明的習俗,這些忌諱要知道,農村長輩很在乎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山中桃谷「,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農村資訊。今天是清明,又到了上墳祭祀的節日,清明節是我國唯一以二十四節氣命名的傳統節日,其歷史悠久,節俗迥異,在不同地域呈現出不一樣的清明習俗。農村關於清明的習俗,這些忌諱要知道,農村長輩很在乎!
  • 農村的中元節,都有什麼習俗?
    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作「七月半或是月半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樣,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祀大節,也被人們稱作為「鬼節」。作為我國民間大型的祭祀節日是有諸多講究的,一直以來,這個節在我們農村是被人們非常重視的。
  • 下元節:冥界、水鬼,奇異燒紙習俗,你所不知道的另類鬼節禁忌
    然而下元節祭祀的鬼就很特別了,因為這裡的鬼並非來自地府。那下元節祭祀之鬼來自哪裡呢?這就要從水官大帝說起。水官大帝為江湖河海的統領,也是陰間的總管。只不過,他所掌管的陰間並非地府,而是水府。水官大帝原本有個更高大上的名字,叫東華帝君,也叫東王公,這是天界所有男神之首,是一個與女神之首西王母並駕齊驅的稱謂。
  • 農曆7月15中元節的民俗禁忌!儘量不要做這幾件事!
    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有很多民俗禁忌;民間在中元節這天會舉辦祭祀活動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在這天有些民俗禁忌,大家了解下;1;民俗中認為不要穿紅色的內衣褲,因為該月有很多做法事的,內衣褲是人體的第二層皮膚,所以夜晚少穿紅衣。
  • 大年初七是「人日」,這些習俗和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人日是春節系列節日中的重要節日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也有系統的習俗。但知道的人太少了!今天就帶你了解一下吧~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