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傳統習俗還是挺多的,尤其是靠近年關這陣子,幾乎隔幾天就有傳統民俗。
這不,11月29號,也就是農曆的10月15號,正好就是一年一度的下元節。
那麼關於下元節,農村又有哪些說法、習俗以及禁忌呢?下文就來和大家說說吧!
農祀節日——下元節
可能很多朋友都只知道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七月半。
相對中元節,上元節和下元節的確不是那麼被人熟知。
上中下元節其實和道教有關,道教有三官,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
而這三官的誕生之日正好就是農曆的正月十五(天官)、七月十五(地官)、十月十五(水官)。
這三天也分別被稱為上元節、中元節以及下元節。
下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叫下元日、下元,是祭祀先祖的好時期。
下元節這天,道觀要做道場,而民間則是要祭祀亡靈,工匠們也會在這天祭祀爐神(太上老君),祈求水官讓這一年風調雨順。
古代皇帝大赦天下,或禁屠緩刑死刑執行日期也會選擇在這天。
而下元節因為處在農曆的十月十五,這時候農村也正是收穫季節,很多糧食都收進了家裡,人們也會用這些事物來幾年下元節。
一些地方會用糯米做成糰子,裡面包著素菜,蒸熟後放在大門外「齋天」。
有的人還會在外面豎立起天杆,上面還會掛著黃旗,晚上還在頂部掛三盞天燈。
民國後這個習俗被廢除,只保留了民間祭祀亡靈,燒庫等儀式。
民俗活動
一、祭祖
在下元節這天,有的農村會故意做些好吃的來祭祀先祖,祈求庇佑。
而且這個習俗在全國都有,比如山東就會在下元節專門建醛設宴,祭祀祖先。
湖南則是下元節前後進行迎神賽會,各地有些稍微不同。
二、祈願神靈
下元節這天農民們還會為農業生產進行祭祀,所以下元節不單是祭祖姐,還是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在福建莆田,下元節傍晚,農家都要到田裡祭祀水神,祈求乾燥的冬季莊稼能得到滋潤,農作物也能安全過冬。
祭祀需要擺上齋品,把香插在田埂上,表示虔誠。
三、布田儀式
在莆仙民間很多農家都會在房前的空地上放上貢品,燒香以及紙質的貢銀。
小孩子要用燒著的香枝軍印的差成一塊小方塊,這個習俗當地稱為「布田」,這種習俗的意義在於祭祀亡靈,普度無人祭祀的孤hun。
不僅如此,莆仙民間在下元節這天還會做豆腐、油炸等食物,用糯米麵粉做「影糕"、"蔥餅"嗎,或者油炸糰子。
這些食物需要拿來祭祀,人們還會燒金銀包,折紅綠紙作為仙衣,以錫箔為銀錠,裝在白紙糊的袋子中燒掉。
這個習俗和我老家中元節的過法很相似,反而下元節我老家不這樣過。
下元節這天,農村有的地方還有打餈粑的習俗,並作為禮物相互贈送。
在北京一帶則是用紅小豆做豆泥骨朵,這是北京獨有的豆沙包子小吃。
下元節的民間習俗大致就那麼多,對於這個節日,也有一些禁忌,不能做的事情。
下元節的禁忌
家裡如果有紀念先祖或親人,那麼需要沐浴後穿著合適的衣服,再在家中擺几案放食物等祭品進行祭祀。
如果家裡有院子的話,那麼就要等月初之後才在院子中進行祭祀,祭拜時需要按照紀念者的身份採用合適的禮節。
下元節祭祀中要注意衣著,不可大紅大綠,而應該素雅一些。
祭祀的食物可以贈送親友,或生病的人,比如餈粑麻豆包子等,還可以寫些贈語。
下元節的禁忌沒有以前那麼嚴格,一些習俗也因為時代變革逐漸消逝。
甚至很多地方都不過下元節,比如我老家貴州,只有少數地區過這個節日。
不過個人覺得,作為傳統節日,值得被人們銘記,而且還可以發展成為漢服文化的重要節日。
好了,那麼你們老家過不過下元節呢?對於這個節日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習俗與禁忌呢?歡迎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