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各奔東西。 也就是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勞累,樂此不疲。
終日生活在利益得失之間,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小算盤。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聰明,越聰明越好。殊不知,聰明有大、小之分,糊塗亦有真、假之別。
小算盤打得響的人,往往事事計較,待人虛情假意。陷在一事一物的糾纏當中,佔到一時便宜,卻輸了長遠。哪怕表面上大方,內心也失掉平靜。
天天想著算計別人,處處擔心,時時提防,身體疲憊,內心不安。他們感覺痛苦和焦慮的時間和深度,也比一般人大許多倍。
其實人算不如天算,心大了,什麼事都小了;心小了,什麼事都大了。《易經》中早已透露:人的小九九,終究算不過天的大算盤。
《易經》中透露的秘密:人的小九九,終究算不過天的大算盤
《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樸拙深沉,容載萬物,幾曾計較過,幾曾算計過?
正所謂,算來算去,其實是算計著自己。天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親人會疏遠,朋友會遠離,人生之路會越走越窄。多點糊塗,少點計較。不算計的人生,多好!
俗話說: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潭之魚,亡於芳餌。凡事有得必有失,只顧心裡的小算盤,就容易落入陷阱。多少人,因欲望置於險境,因誘惑失去理智。
人有千算,天則一算
《易.繫辭下》上就有這樣的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到了周代,作為「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之一的算術,就是官家子弟入學的必修課,1978年在河南省登封出土的戰國早期陶器上,就刻有算籌記數的陶文,可見最遲在東周晚期,算盤就出現了。
這些必修課和算具是用來輔助人們做好運算的,可是現實中的人,把算術應用到了極致,除了算數,還用來算天算地算計人。
烏鎮修真觀的大門上,懸掛著一個大大的算盤。細看,有顆算珠不上不下,從左數第九位,從右數第五位,意為九五之尊。修真觀大門兩旁有一楹聯:人有千算,天則一算。並且第一個"算"字,還故意寫錯了。
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那麼,天算什麼呢?算芸芸眾生,每個人的「德」。
北京東嶽廟,掛著兩座大算盤。臺灣大多數城隍廟,都懸掛著大算盤。算盤,象徵毫釐不差。而這些大算盤,寓意明辨善惡德行,分毫無差。
《易傳·文言傳·坤文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德行善,會給子孫積福;算來算去,得不償失,不福反而招致災禍。
既然逃不過老天的大算盤,何不慢慢放下包袱,少點算計,多點善念,為自己留條後路,也為子孫積點陰德。本本分分做事,心懷善念做人,上天永遠不會虧待你。
幸福,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把小算盤放一放,才能聽見大算盤的響聲。《易經》中透露的秘密:人的小九九,終究算不過天的大算盤。
《易經》的處事良方,我幹了,也希望與您一起同飲,願您也能領悟《易經》中的真理,奔向人生巔峰。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
《易經》是上古典籍,用詞古奧,句意艱深,給初學者造成極高的門檻。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厚厚的一大摞書,講述了易經全文原文、譯文與給後人的啟示。每天睡前讀一讀,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樂而不為?
每天睡前讀上一兩卦,一個月就能大致把《易經》看懂。諸葛亮出山前耕讀十載,王陽明有「龍場之悟」,他們能從《易經》收穫一生的智慧財富,我們何嘗不可?
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