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暑假過去了差不多一半。瞧瞧朋友圈,記者發現,很多教師開始家訪了。
對新入園、新入學的家長們來說,暑假的第一次家訪還是非常忐忑的。有家長為此睡不著覺,有家長為了迎接老師的到來,請來多位家政工人清理房屋,還有家長列了一張購物清單。
新生家長很忐忑,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前兩天,家住鄞州區的孫女士為了迎接老師家訪,特意把家裡大掃除了一番。
除了請一位家政阿姨把家裡打掃了8個小時外,還專門請工人,花了1000多塊錢清洗窗簾、沙發。
「我是新生家長,我很忐忑啊!」孫女士說得非常坦誠。
「6月份幼兒園召開新生家長會,園長說每個老師都會來家訪。我就開始想應該準備些什麼。」孫女士說,「未來三年,我要把孩子交給老師,所以第一次見面總要留個好印象。而且我兒子比較調皮,也想讓老師多擔待一點。
對此,記者調查了10位新生家長,發現有8位家長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家有幼兒園新生的呂先生說:「孩子媽媽已經在謀劃老師來的那天要穿什麼衣服,家裡的長輩是不是要避開。」
家住高新區的劉女士,知道老師要來家訪後,好幾個晚上都睡不著。為了迎接老師的到來,她除了大掃除,還早早地列出購買水果的清單,另外還打算買一些花,把許久沒用的花瓶拿出來。
家訪老師
很緊張,家訪目的是了解孩子
其實,不僅是家長忐忑,老師也很緊張。「畢竟還是陌生人。」李惠利幼兒園資深班主任應老師說道,在家訪時,很多家長會教孩子們要乖巧一點、懂事一點。有的家長會讓孩子背首詩,有的家長會向老師介紹家裡的繪本。
「這樣的方式其實不錯,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和家庭。不過,對幼兒園老師來說,了解這些還不夠,第一次家訪,我們更希望了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是否上過託班、是否具備自理能力等等。這些基本信息,對於我們未來開展教學很有必要,也利於我們對孩子採取不同的方法。對於那些自己不會小便、還用著尿不溼、不會自理或不合群的小朋友,我們都會留心照顧。」應老師說道。
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邵麗蓮老師是一位班主任,她說:「家訪,就是近距離地去了解孩子和其背後的家庭。」
家訪尷尬事
最怕教育觀念不一致
家訪,難免會碰到尷尬事。
「去家訪,最尷尬的就是家庭成員對教育觀不一致。」邵麗蓮說,「記得有一次我去家訪,那戶人家是三代同住一套房子。起初,都是我和孩子媽媽在聊天,後來我們說到勞動教育,孩子媽媽很贊同每個孩子都要打掃教室、完成包幹區的打掃工作。但是,孩子奶奶聽到了馬上就不幹了,她說『我們孩子是不會掃地的,擦黑板粉筆灰會吸進去』。奶奶這樣一說,家訪的氣氛突然變味了,我也很尷尬。」
寧波市名班主任、高新區實驗學校教師毛小英說:「家訪最不想看到的場景,是父母雙方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對方不管孩子或亂管,甚至指責孩子諸多毛病,只見缺點不見陽光,表面是信任老師,實則是把所有的責任交給老師,把自己的責任甩得乾乾淨淨。這樣的家訪會讓老師比較辛苦,未來的教育之路也會艱辛不少。」
家長的困惑
和老師初次見面,需要送禮嗎?
聽到老師要來家裡,很多新生家長除了緊張,還有困惑。採訪中,記者發現最大的困惑就是「需要送禮嗎」。
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伊素娟老師說:「老師大老遠的到家裡來,未來孩子需要老師照顧,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是很熱情的,會準備水果,有的家長會煮上一碗桂圓雞蛋,有的家長甚至想送點小禮物表示感謝。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大大方方地品嘗水果。因為我也是母親,所以特別能理解家長們的行為,心裏面會收下家長們的這份善意。至於禮物,我作為老師,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所以是堅決不會接受的。」
毛小英說:「送禮是明令禁止的。現在的家長心思很多,有些是生意場上的利益經驗,認為送禮後自己的孩子就會得到照顧,另一類是擔心別人送了自己沒送,孩子會被冷落。實際上,家長們真心不需如此辛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跟上老師的節奏,按照老師的要求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那才是真正雙贏的『教育大禮』。用一句話說,教育是家校合作的藝術,單純靠學校老師的單邊活動是培養不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的,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的更新與進步在新時代背景下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