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寧波好老師 | 連續十五年家訪,不當班主任她也堅持每年家訪

2020-08-18 寧波晚報

簡介

潘林佳

2019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

奉化區溪口鎮班溪小學原副校長

高級教師、寧波教壇新秀

推薦理由:

她每年都會來家訪,孩子說最喜歡上學校裡的竹製品手工課,她經常帶著學生做公益活動……說起潘老師,學生家長的口中滿是謝謝與感恩。

10多年前的奉化溪口,交通還不發達,她從教第一年,坐班車、走山路,來回兩個多小時做家訪,十多年來,就算她不做班主任,仍然堅持每年家訪。

家庭條件有限、家庭教育錯位、學生生涯短暫且不連貫是農村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生涯的最大特點。2009年,潘林佳在班溪小學嘗試綜合實踐課。由潘林佳制定的《班溪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獲得寧波市二等獎,班溪小學也被評為寧波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先進單位。

「近的二十分鐘,遠的兩個多小時」

不當班主任她也堅持每年家訪

「離開班溪小學,非常捨不得,我15年的青春和奮鬥,所有美好都留在那裡。」上周接到調令,潘林佳老師給記者發來這樣一段文字。

2005年8月,20歲的潘林佳從師範學校數學系畢業,進入奉化教育系統,成為溪口鎮蹕駐小學老師。第二年,她調到同是偏遠山區的班溪小學做數學老師。

十多年前的溪口鎮,基礎設施和公共運輸尚不發達,她先坐了班車,又改步行,去家訪。「近的要二三十分鐘,遠的來回兩個多小時。當時年輕,充滿朝氣,熱愛教育,沒覺得累。」潘林佳說,農村孩子多是「放養」,通過家訪,才能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也能讓家校形成合力。

家訪成了她的習慣,10多年下來,即使不當班主任,她也每年堅持做家訪。從家訪中,她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學習習慣、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十多年前,班溪小學的學生多是本地農村孩子,這幾年,70%的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你不去家訪,是沒辦法想像他們的生活環境。」讓潘林佳印象最深的一次家訪是,一家六口擠在30平方米的出租屋住,家具是一個桌子和兩張床,飯吃完,桌子一擦,就成了四個孩子的書桌。「屋裡黑魆魆,進門要開燈,這樣的環境怎麼能讓孩子安心學習呢。」潘林佳說,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為此,她儘量輔導孩子們在學校完成作業。

水蜜桃種植、竹製品手工課……

針對農村學生開展特色綜合實踐課

農村學生、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學習生涯短暫且不連貫。「有的可能小學畢業就回老家了,有的初中畢業就進工廠,他們的學習生涯很短。」潘林佳老師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孩子們在寶貴的學校教育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充滿自信和自愛,習得良好的習慣與品德,通過教育和實踐在他們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種子,成就不一樣的自我。

於是,自2009年起,潘林佳在班溪小學開始嘗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當時的校長範偉東帶著她和其他老師,一起做精創新課程。

「我們學校在山腳下有30畝自留地,農村孩子接觸最多的是農事,我們就從這個方面入手。」潘林佳老師說,他們結合奉化當地的特色,因地制宜,開始研究水蜜桃種植、茶葉種植、櫻桃栽培等技術以及中草藥種植等,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授給學生們。學生們不僅參與植物栽培,觀察植物生長。「我們還專門設計了比如竹製品手工課等,這些針對農村學生開展的特色綜合實踐課,很受歡迎。」潘林佳說。

「有個學生,學習不好,但他做的竹刻筆筒非常漂亮,還有的學生農事一把好手,有的組織能力特別強,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發現優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潘林佳老師說,由她制定的《班溪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獲得寧波市二等獎,班溪小學也被評為寧波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實施先進單位。

此外,潘林佳還組建奉化第一支小學生義工隊伍——筍芽兒義工。作為學校義工團的組建者,她帶領學生積極踐行身邊的公益行動,比如美化環境、愛暖敬老院、世界無菸日宣傳志願者活動等。

有委屈,但更多的是感動

「教育改變命運絕不是空話」

「我有很多學生跟我講,老師,我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學校。」潘林佳說,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中,家庭教育的問題不少,一個是孩子多,父母打工,沒時間也沒精力管教孩子;另外還有些父母重男輕女,有的存在家庭暴力,還有的是重組家庭……潘林佳說,這個時候,當老師的絕不光是教教書,還要用愛去感化他們。

從教15年,受到潘老師關愛的學生不是少數。小宋的爸爸家暴,媽媽跑了,小宋在學校從不與人溝通,放學了也不肯回家,潘老師幾次三番去家訪,做小宋爸爸的思想工作。在學校,潘老師每天早上給小宋洗手、洗臉,還總是不經意間將「好差事」落在小宋頭上,在潘老師這裡,小宋感受到媽媽般的關愛。

「還有個女孩子,數學考試沒及格,回去被媽媽打得腿腳烏青,我跟她媽媽約定,放學後給女孩補課,她讀初中,有不會的問題還問我。去年,她面試空姐成功。」潘林佳說,在鄉村小學當了15年老師,她不是沒有委屈。「兒子出生到讀幼兒園之前,一直是村裡的阿婆幫忙帶的,白天我請阿婆幫忙帶娃,晚上我帶著兒子住在學校宿舍,現在上小學,正是需要家人陪伴輔導的時候,我在陪我的學生……」

「可是,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收到畢業生的簡訊,有的跟我講『潘老師,我考上我們縣的重點高中了』;有的說『老師,我考上了大學』……這時,我覺得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值了。」潘林佳說。

「有年輕老師到鄉村小學,你有什麼經驗傳授?」記者問。

「到鄉村小學絕不是來打醬油的,這裡比其他地方的學生更需要好老師。教育改變命運,在農村絕不是一句空話,教師的神聖感和職業成就感,在這裡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潘林佳說,只要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在鄉村紮下根,把專業磨鍊好,一樣桃李芬芳。

記者 王冬曉 實習生 夏燁雯 通訊員 宋明

相關焦點

  • 老師家訪應該怎麼面對?寧波班主任有話說
    瞧瞧朋友圈,記者發現,很多教師開始家訪了。  對新入園、新入學的家長們來說,暑假的第一次家訪還是非常忐忑的。有家長為此睡不著覺,有家長為了迎接老師的到來,請來多位家政工人清理房屋,還有家長列了一張購物清單。  新生家長很忐忑,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前兩天,家住鄞州區的孫女士為了迎接老師家訪,特意把家裡大掃除了一番。
  • 老師家訪應該怎麼面對? 寧波這些班主任有話說
    瞧瞧朋友圈,記者發現,很多教師開始家訪了。  對新入園、新入學的家長們來說,暑假的第一次家訪還是非常忐忑的。有家長為此睡不著覺,有家長為了迎接老師的到來,請來多位家政工人清理房屋,還有家長列了一張購物清單。  新生家長很忐忑,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前兩天,家住鄞州區的孫女士為了迎接老師家訪,特意把家裡大掃除了一番。
  • 在學生家門口被拒絕 老師堅持傳統家訪不容易
    在市南區一所小學當六年級班主任的李老師告訴記者,自己每學期都要和學生家長聯繫家訪,每次班裡都會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委婉拒絕,有一次和一個家長都約好了時間和地點,結果到了學生家門口,給家長打電話,家長明明在家裡,居然說不在家。
  • 散文:憶起踏著夜色家訪的班主任老師
    我的班主任萬杏芬老師,每到寒暑假都要到學生家裡進行家訪,與全班40多名學生的家長逐一建立聯繫。那時候的家訪,就是班主任老師到學生的家中,進行走訪,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校學習狀況,交流感情,密切關係,商討如何共同教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做「又紅又專」的好學生。
  • 新班主任:有經驗的班主任讓家訪變得有亮點
    新學期又要開學了,開學前,很多老師又要開始對學生進行家訪。有經驗的班主任不讓家法變得有亮點。家訪分電話家訪、上門走訪、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一起去家訪,還可以班主任帶上學生一起去家訪。有經驗的班主任,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類進行家訪。如果學生學習比較自覺的,老師平時與該家長交流比較多的學生,這類學生可以進行電話家訪。通過電話家訪及時了解學生暑期在家的情況和在家的學習情況,以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打算。
  • 幾十年前的家訪
    一、提著馬燈去家訪1976年秋(9月9日),我上初中,學校在家西邊,約一裡路遠。班主任趙老師任教語文,做老師不久,對工作熱情、負責,經常去學生家裡家訪。陳錢大隊是我外婆莊上,有的家長也知道我的父母親,我是陪老師來的,一般只是聽聽大人說話,偶爾也透露一點班上同學們的真實情況。不一會兒,附近的、約好的幾個家長也會跑過來談談情況,什麼張三認真,李四玩皮的,你一言他一語,好生熱鬧。路遠的、未到的家庭,我們還會再走過去。記得趙老師是帶家訪筆記本的,家訪了解的情況會記錄下來。
  • 老師家訪,家長到底怎麼接待比較好?國務院最新文件:將家訪納入教師...
    上海市普陀區的資深班主任顧老師最近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她所帶的小學四年級班上的一名女生,在上課默寫生字時,偷看課本,被同學當場告發。當場,她就知道如何處理好這件事。
  • 老師家訪應該怎麼面對? 班主任有話說
    瞧瞧朋友圈,記者發現,很多教師開始家訪了。對新入園、新入學的家長們來說,暑假的第一次家訪還是非常忐忑的。有家長為此睡不著覺,有家長為了迎接老師的到來,請來多位家政工人清理房屋,還有家長列了一張購物清單。□記者章萍新生家長很忐忑,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前兩天,家住鄞州區的孫女士為了迎接老師家訪,特意把家裡大掃除了一番。
  • 家訪時這個新生為何全程哭到老師走?今年家訪創新形式,「雲家訪...
    【外出少了家長盯成績,雲家訪指導孩子全面發展】 「你這個暑假打算怎麼過?」「與老師分享暑期裡的快樂事」……這是今年徐匯區上海小學「雲家訪」中三年級班主任老師施惠賢最關心的話題。
  • 為領導幹部上門家訪點讚
    4月12日,中共衡陽市委辦印發文件,出臺了《關於從嚴監督管理黨員幹部的十項措施》,其中實行領導幹部上門家訪制度,堅持關心關愛和監督管理相統一,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每年深入黨員幹部家中進行家訪,全面了解黨員幹部家庭、婚姻及生活狀況等,建立家訪臺帳,用好家訪成果,對黨員幹部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談話提醒、批評教育、抓好整改。
  • 散文:踏著夜色家訪的班主任老師,您們都老了
    我的班主任萬杏芬老師,每到寒暑假都要到學生家裡進行家訪,與全班40多名學生的家長逐一建立聯繫。那時候的家訪,就是班主任老師到學生的家中,進行走訪,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校學習狀況,交流感情,密切關係,商討如何共同教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做「又紅又專」的好學生。
  • 北京中小學教師每年至少家訪一次 老師來敲門,家長持何心態?
    「家長們好,這是孩子們參加運動會的視頻,請給孩子們加油鼓勁……」自兒子上學以來,北京海澱區唐女士的手機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兒子班主任發來的信息。「孩子讀小學四年級,班主任老師非常負責任,每天都和家長聯繫,我們也能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情況。有了微信,家長和老師聯繫起來非常方便。」
  • 「堅持家訪20年」展現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原標題:「堅持家訪20年」展現教師的責任和擔當   10月26日下午6點,隨著夜幕降臨,大人們開始呼喊在村子裡玩耍的孩童回家吃飯,竹秀園村復歸平靜。而這個時候,54歲房時珍卻正在準備出門。房時珍是竹秀園中心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兼六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是夜,她將繼續她堅持了20年的家訪。
  • 山區美女老師給留守兒童做精美家訪手冊,學生盼望她多去家訪
    說起家訪,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小時候痛苦的回憶。不過,在貴州黔東南州黃平縣谷隴鎮翁板小學,一名美女老師張沁文對班級留守兒童的家訪卻深受孩子們喜歡,她還根據家訪的內容自己製作了一本《六(1)班留守兒童之家》的小冊子,詳細記錄每次家訪的感受。孩子都盼望著她能夠多去自己家裡家訪。
  • 這份手繪家訪地圖 背後是一群老師的暖心和執著
    14歲的初一女生傅玉潔則在村口荷塘邊,等著老師來家訪——她渴望著老師的到來。  她的班主任、25歲的年輕老師彭金川,手拿著一張手繪地圖,準點到達。彭老師是外地人,去年剛到學校任教。如果沒有這張手繪地圖,她在電子導航上根本找不到雙聯村,「那會讓學生等很久」。  這張手繪的學生家訪地圖上,標記著龍遊縣塔石初中583個學生的所在地共130個自然村。
  • 好老師全年家訪百餘次 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83中好教師好校長合照。(左一起依次為李霞、梅勝民、黃永清、楊文生、李競南、趙琳、佟寶生)  在83中學,學生們親切地稱呼楊校長為「老楊」。  家訪已經成為83中學的優良傳統,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要對班裡每一名同學進行家訪,遠到康平、法庫、遼中,近到瀋北區域內,不僅班主任參加,科任老師也會根據學校安排參與家訪,據統計,每年83中學的家訪量都達到百餘次。  楊校長表示,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支心懷教育夢想的教師隊伍,才成就了83中學低進高出,全市教育評估領先的地位。
  • 村口家訪、「雲端」溝通…… 老師開始不一樣的家訪了
    楊慧彥老師與家長通過電話進行家訪。時代變遷,老師上門家訪少了。不過,今年暑假,家訪又回來了,還成為本市中小學的「必修課」。北京市教委明確,這個假期要開展一對一的線上家訪活動。安迪說,「上次的小男孩很擅長朗誦,我就建議家長舉辦一次小型的朗誦會,孩子成了小老師,糾正家長的時候更能體會到家長的不易。這次回去我很想看看效果如何。」其實,不僅這一所學校今年暑假啟動了類似的「村口家訪」,延慶區、門頭溝區等多所學校都計劃暑假啟動類似家訪,有些學校老師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學習用具等小禮物。
  • 開學前夕,幼兒園小學新生老師紛紛開始家訪 面對家訪老師 年輕的...
    三年前,王女士接到幼兒園老師的家訪電話時,正好工作很忙,沒有把時間記錄下來,後來也忘了和老師核實,結果遭遇尷尬。「夏天在家穿得都比較隨便,我把老師家訪的時間徹底搞錯了,老師到樓下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還穿著家居服呢,怕老師等久了也來不及換正式點的衣服,就這樣衣冠不整地接待了老師,家裡面也沒來得及收拾,亂七八糟的,實在尷尬。」
  • 城北中心小學「精準」家訪獲家長點讚
    「謝謝老師們利用雙休日來看望我的孩子!今後我們一定積極配合學校搞好孩子教育轉化工作,促其成長、成才!」11月28日,城北中心小學政教處牽頭組織校委會部分成員,各年級班主任騎自行車到各自所帶班級同學家中進行家訪。
  • 衡水中學高一班主任家訪:當老師突然出現在家樓下,是驚還是喜?
    為了實現師生之間、學校和家庭之間有效溝通交流,提升學生疫期居家學習提升的狀態和實效,近日,河北衡水中學高一1部班主任們主動開展了家訪活動。老師們不辭辛勞,奔波在學生們居住的地方,在小區外與家長和學生親切對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當班主任突然出現在你家樓下,是驚還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