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時間不多,絕對不接受「低效的學習法」。
BBC出品,必是精品
BBC名聲在外,實力雄厚,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其對作品和員工的要求非常嚴格,特別是他們的紀錄片系列,比如《地球脈動》,《人類星球》,獲得無數好評,更有「BBC出品,必是精品」的美譽。所以,沒有必要擔心自己學的是「假英語」。BBC三個字決定了材料的質量下限絕對不低。
練習聽力的首要考慮因素:「材料適合我嗎?」
既然BBC的材料這麼優質,我們到底需要如何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英語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你必須先考慮「以我當前的英語水平,適不適合聽BBC?」
學好英語成功的案例有千千萬萬。有刷美劇,隨後無師自通的。有背誦、精讀新概念英語,英語好得嚇到老外的。聽廣播,如BBC、VOA,英語實現飛躍的案例也不少。這些大牛在喜悅成功之際,秉著造福廣大網民的心理,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而很多人看了聽了激動,就依樣畫葫蘆,用同樣的材料,結果效果不理想。比如,你看到了以為大神,刷了3次《老友記》從此英語交流無障礙,於是也跟著刷劇。看了幾季之後,發現沒什麼提高。原因在於,同樣的材料,相同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你的情況。
古人云「因材施教」。而在現代,也有Krashen的「i+1」理論,提到學習材料的難度應該是你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i+1),而不是太簡單沒有難度(i+0),或是太困難,令人無法企及(i+2)。那麼如何判斷BBC或其他聽力材料是不適合自己呢?
對著聽力材料的文本,按著正常的閱讀速度過一遍。碰到不認識的單詞,不要糾結,直接略過。讀完一遍後,如果文章大意都不太清楚,說明材料難度過高,目前還是不適合。通常,一個人的閱讀詞彙量低於聽力詞彙量。如果在閱讀時都無法抓住主旨,聽的時候只會更加會雨裡霧裡。要是材料不適合,就應該考慮換其他材料,比如 VOA Special English,《牛津書蟲系列》。也可以試著讀點和自己工作相關的教科書。通常,教科書的難度不高,常用簡單的詞彙和平白的敘述寫成。
聽力材料練習材料準備好了,接下來該如何使用呢?請看下一篇文章《上班族的英語聽力提高法則:巧用材料高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