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的一次重大帝統更迭,濮議之爭「叫父親還是伯父」?

2020-12-23 騰訊網

一、北宋中期的又一次重大帝統更迭;

開創「仁宗盛治」在位四十一年的宋仁宗趙禎,卻一直沒能生育出子嗣繼承他千秋大業,這無疑讓仁宗感到遺憾。而這個遺憾也把宗室子弟,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趙元份的第三子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趙曙推向了大宋帝王寶座,趙曙就是後來的宋英宗;宋英宗的繼位可謂一波三折、著實有點無奈,因宋仁宗早年無子,景祐二年(1035年)幼年的趙曙就被仁宗接入皇宮(賜名為趙宗實),交給曹皇后撫養;可是趙曙在皇宮內沒待幾年,寶元二年(1039年)仁宗的親生兒子趙昕(其實是仁宗第二子,長子趙昉出生即夭折)出生,趙曙也被送出皇宮又重新回到生父趙允讓身邊。

宋仁宗

正當仁宗感嘆江山社稷終於後繼有人之時,次子趙昕和三子趙曦卻相繼於康定二年(1041年)、慶曆三年(1043年)夭折;大臣們從江山社稷穩定考慮,都勸諫仁宗早立繼承人,仁宗一再推脫;嘉祐四年(1059年)汝南郡王趙允讓去世,朝廷追封其為濮王,諡號安懿(故趙允讓又稱濮安懿王);於此同時,晚年宋仁宗的身體也每況愈下,許多大臣都勸諫仁宗早立皇太子定國本,仁宗還是希望能有自己的子嗣承繼大統,這個時候後宮妃嬪又傳來懷孕的消息,仁宗非常高興以此為由、一再推遲大臣們選立繼承人的提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後宮妃嬪順利產下皇子,但是是個女孩。朝廷給趙曙加授官職,但趙曙以正在守喪期間為由拒絕一再推辭朝廷授予的官職;身體每況愈下的宋仁宗在宰相韓琦以及包拯、範鎮、司馬光等大臣一再勸諫下,終于于嘉祐七年(1062年)立趙曙為皇子,趙曙不但不高興反而一再推辭當皇子,最後仁宗不同意,趙曙才進宮做皇子,臨行前,他還囑咐府裡人:「好好照看我的房屋家裡,以後皇上有了後嗣,我就回來」,趙曙為人篤孝、節儉不僅在於他對自己的生父,還在於他對待晚年的仁宗、服侍照顧仁宗,直到仁宗病逝。嘉祐八年(1063年)仁宗病逝,召命皇子趙曙承繼帝位,這就是宋英宗;

繼位的英宗趙曙曾想為仁宗守喪三年,但遭到大臣反對,才打消了這個念頭;英宗繼位不久就生病,曹太后垂簾聽政,宦官挑撥兩宮關係,幸而大臣韓琦和歐陽修等人調解緩和兩宮矛盾,不久英宗病體康復,曹太后歸政。而關於宋英宗給生父趙允讓的名分和稱號問題,在朝廷內外引起了激烈爭執,史稱濮議之爭,以呂誨、範純仁、呂大防、司馬光為首的「皇伯」派主張英宗趙曙稱生父濮王為「皇伯」,以韓琦、歐陽修為首的「皇考」派則主張英宗趙曙稱生父濮王為「皇考」,這次事件背後除了有英宗的情感因素外,實際是英宗與曹太后(仁宗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與衝突,最終曹太后同意英宗尊生父趙允讓為皇考,濮安懿王趙允讓稱「皇」,他的三位夫人(英宗生母仙遊縣君任氏、譙國夫人王氏、襄國夫人韓氏)則並稱為「後」,但是宋英宗僅僅在位四年就病逝,根本沒時間來得及給父母上諡號,所以趙允讓的諡號仍為「王」,三位妻妾則並稱「王夫人」;英宗在位時間很短政績也就不突出,不過司馬光能編修《資治通鑑》,最終在英宗子神宗朝編篡成,最初卻離不開宋英宗的重視與召命司馬光設局專修《資治通鑑》。禮議尊號之爭歷代似乎都有過,幾百年後的大明王朝更是爆發了著名的「大禮議事件」,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更是倔強任性,因大行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早逝無子,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以藩王嗣子入主帝位,關於給生父興獻王的尊號,更是在朝廷上引起了激烈衝突,還引發了「左順門慘案」,最終這次事件以嘉靖帝的勝出告終,嘉靖帝不僅完成了從武宗朝到世宗朝的權力交接過度,稱生父興獻王為「皇考」,興獻王也成了獻皇帝,最終還被供入太廟成了「明睿宗」,也正因如此,本是明太宗的朱棣也因「昭穆」太廟制度成了明成祖朱棣;明世宗嘉靖帝:「我管我爸叫爸,哪能叫伯父啊?」.....

明嘉靖帝

二、北宋的三次重大帝統更迭;

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改元建隆元年),到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北宋滅亡,北宋王朝有過三次帝統重大更迭:第一次是北宋從太祖創建,「燭影斧聲」太祖離奇暴斃,太祖成年的皇子未能承繼大統,太宗靈前繼位;北宋經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大宋王朝步入興盛;然後仁宗無子、英宗繼位,歷經神宗、哲宗進入王朝的中期,雖然北宋王朝充滿隱患但王朝一直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最後一次帝統重大更迭,正是元符三年(1100年)25歲的宋哲宗趙煦病逝,因哲宗無子,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端王趙佶繼位,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極具藝術天賦的書畫藝術皇帝宋徽宗,也正是這位皇帝窮奢極欲、寵信奸佞把北宋王朝快速帶向了滅亡。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大軍兵臨城下,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次年靖康二年(1127年)金軍攻破都城東京(即東京開封府,也稱汴京),宋徽宗與宋欽宗趙桓以及宗室一起被金人擄去;在外勤王的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同年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縣南)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宋徽宗

三、北宋皇帝關聯大事件;

太祖(北宋開國,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太宗(滅北漢)、真宗(鹹平之治、澶淵之盟)、仁宗(仁宗盛治、慶曆新政);英宗(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神宗(熙寧變法即王安石變法)、哲宗(收取青唐、兩敗西夏);徽宗(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靖康之變、北宋滅亡),欽宗(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宋太祖

相關焦點

  • 對宋朝國運影響深遠的濮議之爭
    引言濮議之爭是北宋英宗時期,圍繞著對其生父濮王趙允讓能否稱「親」而掀起的一場政治事件。皇帝、朝臣、太后三方勢力都被捲入其中。宋英宗在位的短短五年裡,濮議基本上貫穿始終。它不僅在英宗朝掀起了巨大的風浪,且對後世影響深遠。歷史對濮議的論述繁雜,但總體而言多是出於禮法、政治等兩方面進行考量。
  • 張愛玲堂伯父信札稿初現 涉其祖父遺產爭搶案
    該信札底稿作者張志潭(1877-1935年)是人稱「亂世才女」的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堂伯父,長期居住在天津,他雖為民國政要,卻以精湛的書藝而聞名於世。1922年,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便是通過張志潭謀到津浦鐵路英文秘書的差事。全家僑居天津,住在英租界的一處花園洋房裡,張愛玲在這裡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張志潭信札底稿》內含張愛玲父輩爭奪其祖父張佩綸遺產的原始文字記載史料。
  • 不僅是血緣的傳承——周秉德回憶伯父周恩來(01)
    當時,伯父在黃埔軍校任政治部主任,1926年初父親也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開學半年後,父親參加了北伐,在郭沫若領導的宣傳大隊做小隊長。北伐軍打到武漢後,父親在一次戰鬥中受了傷,郭沫若與胡公冕用太師椅把他抬下戰場,抬進了城。那時父親談了個女朋友,但人家移情別戀了。父親當時才二十出頭,想不通,也不死心,就追著那個女朋友追到了四川。
  • 高岐命斷父親、伯父、堂兄弟刀下:是大義滅親還是滅絕人性?
    而手刃高岐的兇手,竟然他是親生父親與他的伯父及堂兄弟。俗話說「虎毒不食子」,這得犯多大的過錯,才能讓父親不顧血濃於水的親情,手刃兒子?原來,高岐被牽連到了一起謀反案中。這事得先從一起謀殺案說起。皇后武則天很信任法師明崇儼,此人多次建議廢掉太子李賢。
  • 毛新宇回憶毛岸英:伯父不讓別人叫他「太子」
    高幹子弟的楷模1950年,太外婆的一個本家親戚託岸英伯父的表舅向三立要求幫他安排一個「好」的工作崗位,捎信的人講:「幫幫忙,這是人之常情……」從父親那裡和從說情人那裡,岸英了解到自己外婆家裡一些親人的思想狀況,他當即寫了一封長信,說明本人對這種事的堅定態度,對親戚們進行誠懇的規勸。
  • 自來也的身世之謎,按輩分來說,卡卡西應該叫他一聲伯父
    火影裡面還是有很多角色存在很多身世之謎的,在木葉村,宗族是劃分身份的重要信息,根據宗族很容易就能夠區分這個人的地位、甚至實力。一個優秀的宗族,甚至決定了後代的實力,比如日向一族和宇智波一族,天生便自帶血繼限界。而像自來也和卡卡西並不具有血繼限界,自來也有沒有什麼身份背景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他很可能是卡卡西的伯父!
  • 毛新宇回憶毛岸英:伯父不讓人叫他太子
    高幹子弟的楷模1950年,太外婆的一個本家親戚託岸英伯父的表舅向三立要求幫他安排一個「好」的工作崗位,捎信的人講:「幫幫忙,這是人之常情……」從父親那裡和從說情人那裡,岸英了解到自己外婆家裡一些親人的思想狀況,他當即寫了一封長信,說明本人對這種事的堅定態度,對親戚們進行誠懇的規勸。
  • 堂哥患怪病被折磨多年,久未確診病灶,堂伯父悔恨放任兒子輟學
    今天父親將堂哥一家送上高鐵,目送他們回了老家,打從車站回來老頭就沒停止過他的長籲短嘆,各種唏噓之意不斷從他的心裡湧上來,從嘴巴裡表達出。堂伯父一直不甘心,他認為就算自己唯一的兒子有一天死在自己面前,他也想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多年未聯絡的堂伯父還是下定決心暫時摒棄多年在鄉間的恩仇,找到了現在跟我們共同居住在上海的父親,提出這一訴求。
  • 專訪周恩來侄子周秉和 起義受阻 伯父堅定地說「還是幹」
    周秉和告訴記者,兄弟姐妹幾個的名字大都是伯父伯母給取的。1951年,周秉和在北京出生時正值韓戰,一向倡導和平友好、渴望有個安寧的建設環境的周恩來和鄧穎超一合計,就給侄兒起名「秉和」。    「我出生時正值韓戰邊打邊談的時期,人民渴望世界和平,伯父希望能夠和談成功。所以,就給我起了一個名字叫『秉和』,要和平,『秉』就是秉持,把握住的意思。」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歐陽修對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有推薦之恩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以「好賢」著稱,一生薦才無數,而且推薦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包拯等都成為北宋政局的主宰者,這些人大多繼承了歐陽修的政治人格,所以說歐陽修的「好賢」對北宋政局影響很大。
  • 「催眠麥克風」有栖川帝統solo曲「SCRAMBLE GAMBLE」試聽解禁
    「催眠麥克風」有栖川帝統solo曲「SCRAMBLE GAMBLE」試聽解禁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過繼給伯父的「痴人」錢鍾書,小小年齡竟知道把這個秘密藏起來
    由於從小沒和父母長大,他不像他母親那樣沉默寡言,嚴肅謹慎,也不像他父親那樣一本正經,他的母親常抱怨他父親憨,也許錢鍾書的痴氣和他父親的憨厚,正是一脈相承吧!錢鍾書抓周,抓了一本書,因此,取名鍾書,伯父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伯父去世後,他父親怕他愛胡說亂道,為他改字默存,提醒他少說話。
  • 錢鍾書羨慕楊絳的童年,在國外時很少想家,相比父親更喜歡伯父
    聽到錢鍾書這麼說,很多人不免疑惑,我們一直以來都知道其父錢基博對他比較嚴格,但父子兩人關係還是不錯的,錢鍾書甚至一度為了體恤父親,還放棄了西南聯大的職務,轉去了藍田教書。究竟錢鍾書所說的苦澀的童年是個什麼模樣呢?說道這裡不得不提起錢鍾書的伯父。錢鍾書自來到世上的那一天起便被歸到了大伯父的名下的。
  • 周總理侄女周秉德:最難忘,我記憶中的伯父和與他有關的六件小事
    周秉德是周總理三弟的女兒,很有意思的是,因為周家四代都盛產男丁:周總理祖父親兄弟5人,沒有女性;周總理父輩親兄弟4人,又沒有女性;到了周總理自己這一輩是親兄弟3人,還是沒有女性。所以周秉德成了周家直系四代中第一個千金。12歲那年,周秉德就來到了周總理身邊,此後,一直到出嫁她都生活在無子嗣的周總理夫婦身邊。她管周總理叫伯父,管伯母叫七媽。
  • 我爸去世,伯父欺負我媽,小姨讓我們骨肉分離,我卻改口叫她媽
    但是我爺爺現在這房子是剛剛建的,還是一座很新的樓房,我的兩個伯父自然就不開心了。之前是礙於我爺爺還在這裡,所以他們不敢說什麼,自從我爺爺去世了以後,他們隔三差五就來我們家。(圖片摘自網絡,僅供參考)我爺爺其實也知道我這兩個伯父一直就對他的這個行為很不滿,可是他最喜歡的就是我爸了,所以他才一直都沒有說話。
  • 不僅是血緣的傳承——周秉德回憶伯父周恩來(4)
    我丈夫沈人驊是沈鈞儒的長孫,他父親沈謙兄妹五人,小姑姑沈譜是著名新聞人物範長江的夫人。「文化大革命」中範長江被關進了牛棚,我在一次出差回北京的時候,沈譜找到了我,說:「我們都是曾經在總理領導下工作的,範長江怎麼可能是『黑幫』 呢?你幫我帶個信給總理吧!」我說我知道伯父的規矩,家屬不能干擾他工作上的事情,我不敢帶。即使帶了,他能辦也不給辦,因為他反感這種做法。就這樣也沒為她帶信。
  • 蔡京被「書法四大家」退群的背後:實則是貫穿北宋的南北之爭
    翻不了身的「六賊」之首一套卡片我們認識了梁山好漢,透過述說他們事跡的《水滸》第一次認識了北宋,也認識了書中的大反派「非常6+1組合」:(「北宋六賊」:蔡京、梁師成、童貫、王黼、朱勔、李彥) + 高俅。蔡京作為六賊之首,在書中出場的戲份雖然沒有最大反派高俅多,但《水滸》中許多重要事件都與他有關。
  • 【家風故事】深切懷念伯父董必武
    伯父學習馬列和毛主席著作,比我們年輕人還要勤奮得多。在工作之餘,總是手不釋卷。他不僅自己孜孜不倦地學,而且還勉勵子女親屬和所有晚輩們學。他堅持馬列主義,推崇毛澤東思想,這在他的詩作中多處可見……   伯父學識淵博,國學造詣尤深。他酷愛書笈【籍】,藏書數屋。在五十年代,他往往利用節假日串書店、走書攤,發現自己喜愛的書,一定要買回珍藏。
  • 我的伯父毛岸英
    在丹東集訓時,抽出閒暇時間,我去找尋伯父的足跡。因為我知道:1950年10月10日,伯父入朝鮮參戰前,也曾在丹東(那時叫安東)駐足。我來到了丹東市的中山公園,找到了山坡下的一塊石條凳,仿佛看到了36年前那天上午,伯父和張養吾(時任彭德懷的行政秘書)坐在這裡小憩……1950年10月5日上午7時,彭德懷、高崗等登上飛赴瀋陽的飛機,籌備出兵入朝參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