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德是周總理的長侄女,因為總理一生無兒無女,所以與總理相處過十幾年的她才成了70周年國慶為總理舉牌的人。
周秉德是周總理三弟的女兒,很有意思的是,因為周家四代都盛產男丁:周總理祖父親兄弟5人,沒有女性;周總理父輩親兄弟4人,又沒有女性;到了周總理自己這一輩是親兄弟3人,還是沒有女性。所以周秉德成了周家直系四代中第一個千金。
12歲那年,周秉德就來到了周總理身邊,此後,一直到出嫁她都生活在無子嗣的周總理夫婦身邊。她管周總理叫伯父,管伯母叫七媽。
接受媒體採訪時,周秉德曾回憶過與總理有關的6件小事。其中一件便是她剛來北京時,總理伯父的一次特殊要求。
當時他們全家是因為工作遷移到北京的,可剛到北京,周總理就找到了父親的領導提了一個特殊要求:父親、即總理弟弟的職位一定要儘量低、待遇儘量少。
講起這段過往時,周秉德眼含淚花道:「後來父親做的是工會、倉庫的一般科員,我家的房子就非常小,兩間西曬、不通風的小平房,加起來也就20平米。」
周秉德在回憶中還講了一件極小的事,她說一次在飯桌上吃飯時她看到苦瓜綠油油的便夾了一筷子,可因為覺得苦,她便不再吃。周總理見了後放下筷子認真對教育她道:「不吃苦瓜不能吃苦,不吃辣椒不懂得幹革命。」
在講述求學生涯時,周秉德還說,自己雖然住在中南海,可她卻從來都是和大家一樣坐公交車上學。可因為當時班上的同學很多都有車子接,她便也在有行李要拿回家時借了一個信封給七媽寫信說:「有換洗衣被要拿,請派車來接。」
下午,衛士叔叔來時,周秉德發現他只騎了自行車。找到她後,衛士便將衣被馱在自行車上,見東西實在裝不下,他才不得已在門口叫了兩輛三輪車。
這件事後,七媽還教育她說:「車是伯父工作用的,你們是普通老百姓,不能搞特殊化。」
也是自這以後,周秉德便再也沒有提過要車的事,只每天坐公車上下學。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了今天,不管去哪,只要不趕時間,她一定會坐公車。
人說,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從來由家庭教育決定,周秉德更是如此。無論身在哪兒,做何事,她永遠是謙恭有禮的模樣。這一切也是周總理最初教育的結果,周秉德永遠不會忘記伯父曾對自己的一次批評,正是這次批評,給她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有一天清晨,周秉德在院子裡看書,可她怎麼也沒想到的是,伯父周總理竟突然走到他跟前說:「解放軍戰士在打掃庭院,你怎麼能一個人在這裡看書?」
周秉德聽完後,立馬放下書本和叔叔們一起打掃衛生。此時的她才意識到,自己的伯父雖然是總理,但她並不會因此有任何特殊。
若真硬要說有什麼特殊,那大概就只有能較普通人經常看到周總理這一個了。但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與周總理相處的十幾年裡,總理陪他們的時間並不多,因為他總是夜以繼日地工作。
周秉德說,因為伯父總是忙,走路快,吃飯快,他們甚至都不能好好聊天。因為見伯父太忙,七媽還經常給她們姐妹派特殊任務:去接伯父回家並和她和妹妹一起散步。七媽這樣做,只因為:她希望終日操勞的周總理,能有時間活動一下筋骨。
因為操勞過度,晚年的周總理身體已經很不好了,可他依舊一刻也不肯放下他的工作。後來,他終於病倒住院了。周總理住院時,周秉德並不知道他的身體已經快不行了。她見到伯父後還開心地說:「您平日忙工作,沒時間休息,這下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
周秉德並不知道,即便在住院,她的總理伯父也並未好好休息,他依舊時時刻刻為人民的事操心,甚至還曾在醫院裡處理公務。
1976年1月8日,對於周秉德而言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天,那天她在廣播裡得到了一個噩耗:周總理因病去世了。當即,她便暈倒了,她怎麼也沒想到伯父會這麼突然離開他們。
周總理過世後,周秉德提出想要一件伯父生前的貼身衣物作為紀念。後來,她如願得到了一件伯父平時經常穿的衣服,可當她拿到衣服時她卻哭得像個淚人。她怎麼也想不到,作為總理的伯父,衣服上竟會如此多的補丁。
周秉德後來才知道,不僅衣服,總理的毛巾、手絹、紗布等也從來是補了又補的。如今,那件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的總理貼身衣物,依舊被她珍藏著,也提醒她要艱苦樸素。
在被問到七媽與周總理的感情時,她說:「你們看到的七媽在伯父死時親吻他的圖片是真的,他們的感情真的就有那麼好。」
周秉德說,伯父與七媽是典型的一生一世一雙人。他在回憶中還講述了一件關於他們的小事,有一次,周總理伯父外交回來見到七媽,七媽打趣說:「老頭子,你在國外跟年輕姑娘又握手又擁抱,這些我也要有。」
周秉德笑著說:「伯父聽完後,竟不顧周圍有很多人徑直走過來摟著七媽親了幾口。」
伯父與七媽的感情,一直是周秉德學習的模樣,她打心眼裡覺得:他和她,是世間伉儷最好的樣榜。成年後,她也與丈夫沈人驊演繹了和伯父、七媽一樣的「一生一世一雙人」。
只是,相比伯父和七媽,周秉德和沈人驊是生在盛世,而這盛世,是他的總理伯父和無數先烈用心血換來的。周秉德說,她多想伯父能親眼見到今天的中國啊!對啊,若他能親見,他該何等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