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涿鹿東窯溝:桑乾河畔體「陶」出特色小鎮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圖為東窯溝村。胡嬋娟攝

河北新聞網訊(胡嬋娟)2018年北京國際文博會上,「年味東窯溝」第一屆傳統文化年和「陶鄉過端午」民俗節慶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陶藝小鎮東窯溝村一炮而紅。然而,這個小村的「一夜成名」絕非偶然,1月18日上午,2020年河北網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張家口市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探尋小村莊走紅的奧秘。

圖為東窯溝村舉行祭拜窯神大典活動現場。胡嬋娟攝

東窯溝村位於涿鹿縣城西20公裡,地處桑乾河大峽谷東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煤炭、陶土等資源豐富,村民世代以製售陶器為生,據傳已有千年歷史,遠近聞名。

圖為東窯溝村舉行祭拜窯神大典活動現場。胡嬋娟攝

走訪團來的當天,東窯溝村正在舉行「第二屆民俗文化節」活動,祭拜窯神的民俗儀式在此舉行。東窯溝村支書侯建國介紹道:「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東窯溝都會在村裡舉行祭拜窯神大典,大家共同為東窯溝祈福,希望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陶瓷小鎮發展得越來越好。」

圖為制陶第十八代傳人,上頭香。胡嬋娟攝

圖為騎友們正在和表演者們拍照。胡嬋娟攝

「聽說這裡有民俗文化活動,我們幾個騎友一起從縣城騎行到這裡來參加活動。這樣的活動我們也是第一次參加,感覺很熱鬧也很新鮮!」來自涿鹿縣城的馮女士一邊和活動現場的表演者們拍照一邊開心地說道。

圖為陶藝博物館內的各種陶瓷製品。胡嬋娟攝

近年來,東窯溝村充分挖掘利用千年制陶文化,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投資建成陶藝博物館、體驗館,恢復「古陶一條街」。引進社會資金,配套建設採摘園,給涿鹿文化旅遊業帶來新的活力。

小鎮裡隨處可見的陶藝文化。胡嬋娟攝

小鎮裡隨處可見的陶藝文化。胡嬋娟攝

小鎮裡的手繪文化牆。胡嬋娟攝

小鎮裡的手繪文化牆。胡嬋娟攝

東窯溝村利用村委會和村學校閒置場地新建陶藝博物館、陶藝學校2000多平方米,聘請名師精心打造,繪製文化牆,增建假山噴泉,整修大門,古鎮面目一新。新建面積600多平方米的住宿、餐飲接待中心,能夠同時為百名遊客提供食宿。同時購置制陶機具,聘請制陶藝人現場表演,傳授技藝,玩泥制陶成為大人小孩的新時尚。

在短短幾年裡,東窯溝村有這麼大的變化與村兩委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有許多在外面做生意的東窯溝村人都自告奮勇回到家鄉,一些人被選到村委會當幹部。大家都想帶著村民一起致富,為村裡的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東窯溝村支部書記侯建國欣慰地說道,「2017年村裡有41戶貧困戶,基本都是老年人。靠村集體和村裡企業帶動和扶貧資金的注入的幫扶,貧困老人們的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

圖為遊客們在陶藝小鎮裡遊玩。胡嬋娟攝

為進一步打造完善陶藝小鎮建設,東窯溝村立足自身優勢,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繼續擴大招商引資,突出特色、打造亮點,積極發展鄉村旅遊業,打造京西陶瓷體驗第一村。

圖為東窯溝村打造的民宿。胡嬋娟攝

圖為東窯溝村打造的民宿,內部為窯洞設計,冬暖夏涼。胡嬋娟攝

東窯溝村依山傍水,依託桑乾河,夏季在村前河谷、窪地規劃建設垂釣園,發展桑乾河畔垂釣遊,開設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民俗風情農家院,提高東窯溝村旅遊接待能力,積極尋求新的致富產業,為村民提供新的收入增長點。

圖為東窯溝村村民正在為過年做準備。胡嬋娟攝

據悉,今年的民俗文化節將從正月二十三延續到正月十六,文化節期間將舉辦陶藝體驗、民間社火、大秧歌、唱大戲、長扇舞、旗袍秀、冰上運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除夕夜還將有篝火晚會,這個春節,來桑乾河畔玩陶藝、品民俗貌似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來源:河北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桑乾河畔的千年陶鄉
    長城網訊(記者周亞彬)1月18日,2020年河北網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張家口市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這個以製售陶器為特色的村落,有著數千年的歷史。    春節將至,記者沿著村裡的古道徐步而行,青磚古巷、陳窯清幽,斑駁的陶片牆、光滑的石板路……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 特色陶藝小鎮在涿鹿!
    這是一個集休閒觀光,文化趣味,古技傳承於一體的民俗文化村——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一個頗具特色的「陶藝小鎮」,一定會帶給您一個全新的體驗哦!涿鹿縣武家溝鎮的東窯溝村,地處桑乾河大峽谷東端,是個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全村千餘口人,總面積3000畝。
  • 涿鹿博物館|在這裡,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之約」 涿鹿微旅遊 今天
    太行山下,桑乾河畔,遠古時代的徵戰融合見證著人類文明的薪火和瓦礫。這裡,是涿鹿。涿鹿位於太行山北麓,桑乾河流淌不絕,她潤澤著這裡的每一寸沃野,眷顧著這裡的每一位中華兒女,編織著「千裡桑乾,唯富涿鹿」的美麗畫卷。千裡文明開涿鹿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也是涿鹿文明史初期不可磨滅的輝煌。由風語築打造的「涿鹿博物館」使華夏千古的文明曙光在這裡華麗綻放。
  • 五十年後重回桑乾河南 憶芳華少年
    燕趙新報 今天二十年後再相會華語群星 - 歌曲合輯往事只能回味韓寶儀 - 韓寶儀國語點歌集3涿鹿川 桑乾河範玉川在桑乾河南鄉村留影範玉川與老鄉座談憶當年史忠明 範玉川與老鄉留影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 鹿港小鎮「醉巷十宜」且陶陶、樂盡天真
    鹿港,舊名「鹿仔港」,相傳以前有群鹿在此出沒,現在小鎮上的牆繪仿佛是那時候的延續。小鎮那些連貫的街巷兩旁的房屋及門窗等等,雖然並不罕見漂亮,卻都能佔據你的記憶。隨處可見天馬行空的牆繪塗鴉,與時下流行的莫蘭迪色是兩個極端,高飽和度、高明度,分分鐘把你拖進鹿港的節拍,讓你的大腦腦補出一整季的童話劇情。
  • 張家口市第二屆旅發大會在涿鹿閉幕
    圖為桑乾河旅遊風景區內丁玲書院。記者劉雅靜攝此次旅發大會由中共張家口市委、張家口市人民政府主辦,懷來、下花園、宣化、陽原、萬全、懷安和涿鹿7個縣區分4季承辦。深度整合了張家口優質旅遊資源,精心打造旅遊精品項目,積極豐富旅遊新業態,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極大地推動了全域旅遊發展升級。
  • 永和傳承千年窯火打造陶藝特色小鎮紀實
    該鎮,有著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民窯」之一,距今1200多年歷史的吉州窯。據《東昌志》記載:永和鎮至五代時,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時,瓷業興旺,闢坊巷街三市、錦繡鋪有幾千戶,百尺層樓萬餘家,連殿峻字,呈現出「民物繁庶,舟車輻輳」的繁榮景象,永和鎮也成為「天下三鎮」之一。
  • 燕王朱棣與涿鹿
    後來以《礬山霽雪》這首詩命名礬山的雪景,成為保安州的八景之一,當初的小山溝,也被人們稱為燕王溝。而的今燕王溝早已不是那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溝。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成了礬山的一道新的景點。如今燕王溝千畝杏園,點綴山坡;千畝葡萄,出土掛架;屋舍儼然,清新如畫……走在燕王溝村,仿佛置身於世外田園,處處皆景。
  • 新春走基層丨嘉善巧克力小鎮,新春暢享濃情甜蜜
    2018-02-17 13:3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徐佩 張文燕 記者 江帆新春佳節,陽光正好。大年初二,走進位於嘉善縣大雲鎮的歌斐頌巧克力小鎮,小鎮裡到處散發著甜蜜而幸福的氣息——巧克力能源廠裡,沿著156米長的全透明觀光通道往前走,不僅能觀看、了解巧克力生產製作過程,還能品嘗各種口味的巧克力原漿和巧克力;巧克力市政廳裡,可以在「可可神奇之旅」了解巧克力的「前世今生」,還可以自己動手DIY一款巧克力;室外小火車上,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享受美好時光……春節期間
  • 「新春走基層」阜陽聞集:草莓小鎮火紅年
    「那時候大家都是各幹各的,少的只種幾畝,多了也就三五十畝。產量太低根本沒人來收。」據他介紹,當時種植草莓的人不多,種植面積小、技術落後、產量低,經濟效益不理想。2008年,張殿興帶頭成立了火營果蔬專業合作社,開始了規模化種植的道路。成立合作社意味著抱團發展。合作社為社員統一流轉土地、統一採購種子農具、統一銷售。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陶主坭興陶柴燒窯新的一窯來咯
    側把壺釉面形成的原因是木柴在長時間的燃燒過程中會形成大量的灰燼附著在陶坯身上,當溫度上升到1000攝氏度左右的時候,灰燼與陶土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鐵、鎂、二氧化矽等)產生化學變化,慢慢形成自然、豐富多彩的草木灰釉,由於灰燼是隨著窯內的氣流和氛圍隨著窯體結構自由的飛揚,就會形成層次豐富、不規則的釉色變化。
  • 「雲森陶陶工作室」:赤手做陶,感受山裡走慢的時光
    距離臺北市區約30分鐘車程,集結咖啡廳「郊山食間」、展覽場地「郊山展間」、陶藝工坊「雲森陶陶工作室」於一處。在在這裡,不嗜爬山的人們,也能愜意享受山中時光。來自美國的 David 本業是建築師,大學初次接觸陶藝,從此像是著了陶的癮,從事陶藝創作超過35 年。1988 年落腳臺灣後,持續尋找合意的陶藝工坊,直到前幾年在眾人協助下,創辦了雲森陶陶,實踐自己心中,那間氣氛自由、強調「分享精神」的陶藝工作室。這裡提供初學到進階、中英雙語的陶藝課程,也開辦藝術家駐村計劃。
  • 500年窯火不滅的柴燒龍窯,帶你不同領略嶺南文化
    500年窯火不絕,是世界上現存一條還在使用、最古老的柴燒龍窯,是中國嶺南陶瓷的主要代表。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這裡的每一條小街小巷鋪有青磚,維持保留著原始古樸雅致風格;古灶的屋頂層層疊疊瓦磚,屋簷下掛著一排排的紅燈籠,喜慶而又有著古老情懷的老建築;沿路的特色小店門前種有綠植與擺放小玩意,一磚一瓦,一花一草隨意一拍,都感覺那麼美,都能感受到南風古灶的歷史。是值得您停下腳步慢慢欣賞的地方,這裡文化氣息非常濃,可以讓你欣賞藝術特別是陶藝的魅力!
  • 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民俗博物館:上萬件「老物件」見證時代發展
    長城新媒體記者 周亞彬 攝1月18日,2020年河北網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張家口市涿鹿縣武家溝鎮東窯溝村,在民俗博物館內,記者看到了這些藏品的主人,今年59歲的孫玉貴。提起這些收藏品,他的臉上抑制不住的高興。這些極具年代感的「老玩意兒」,都是他的「寶貝」。
  • 陶主坭興陶柴燒窯火熱進行中
    上次小編為大家介紹了陶主坭興陶柴燒窯的裝窯現場,那麼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他們家柴燒窯的燒制過程。陶主坭興陶的柴燒窯是全部採用松木為原材料燒制,大家都知道為什麼用松木作為燃料嗎?柴窯燒制選用松木作為燃料就是因為松木燒出的火焰長、熱量高、灰粉少,有利於窯內溫度、氣氛更均勻地分布,從而保證窯內的器皿燒得多、快、透,而且更省柴,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松木含有的松油脂也很豐富,這是一種可燃性很強的油脂,可以達到滋潤陶坯,出現豐富釉面的目的。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今天(21日)推出:《新莊村唱起新民謠》。山下小橋流水,山上滿目蒼翠,青磚白瓦的民居在霧氣中顯得朦朧迷離,位於青藏高原上的新莊村更像「高原小江南」,但在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新春走基層」武山:秧歌扭出幸福年
    每日甘肅網武山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劉東亮 通訊員關招宏)在武山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每年正月裡的秧歌、社火表演,都是春節期間群眾文化活動的重頭戲,正月初三一過,男女老少便湊到一起,身著彩服,手執彩燈,載歌載舞,以各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傳統活動,慶佳節,鬧新春
  • 涿鹿:五一小長假去哪玩兒?
    區位優勢涿鹿縣位於北京市西北部,張家口市東南部,坐落在塞北桑乾河斷陷盆地,太行山與燕山在這裡交匯,自古素有「千裡桑乾、唯富涿鹿」的美譽和「塞外小烏克蘭」之說。涿鹿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是河北十四個環首都縣區之一,京藏、京新、張涿高速縱橫交錯,9條國省幹線貫穿全境,涿鹿至北京898公交線全線開通,形成了與北京的一小時通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