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指人類居住、生活的場所,是人和建築的集合體。有特色的聚落往往都是知名的旅遊景點,而旅遊開發對於聚落延續自己的特色來說卻並不是什麼好事。
二十年前我開始旅遊,主要目的就是看到有特色的聚落。為此還曾專門深入雲南和貴州的大山深處,希望找到原生態的有民族特色的聚落。
可惜,當時已經開始了新農村運動,即便是深山裡的傳統建築也都換成了磚瓦房。雖然也有村子因為開發旅遊,又復建了傳統民居,但新建築已經沒有原有的韻味,而且開發旅遊業破壞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村鎮的面貌。
比較典型的是雲南元陽哈尼族的蘑菇房,還有貴州的千戶苗寨,已經不是一個自然生長的聚落,而是更像原地再生後的主題公園了。
不過當年還是能看到很多人仍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慣,很多人都還穿傳統服飾。前兩年又去了一趟雲南,連傳統服飾都很難見到了。
這次準備東北旅遊計劃,在經歷過大慶這個從旅遊角度看很喪氣的城市之後,我並未對與其類似的齊齊哈爾抱有太大的期望。
齊齊哈爾主城區也確實沒什麼驚喜,一個傳統民族村落是新建的,一個博物館和黑龍江督軍署也缺乏新意。最有旅遊價值的也就是扎龍保護區了,每天最少兩場人工放飛丹頂鶴,總能讓你拍到一些值得發朋友圈的照片。
在齊齊哈爾主城區南面,還有兩個並不相連的區——富拉爾基和昂昂溪。
富拉爾基位於齊齊哈爾主城區西南,是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中國第一重型機械廠、北滿特殊鋼廠以及富拉爾基熱電廠都是建國初期的國家重點工業項目。悠久的產業歷史,雄厚的企業實力,都在富拉爾基的街頭留下了特殊的痕跡。
這些圖片來自百度街景,可以看到富拉爾基保留了眾多蘇式住宅樓,街道也更加開放自由。城市內的路邊自由市場曾經也是改革開放的成就之一,但早已經在很多城市被扼殺了,這裡依然保留著。
之前我們反覆強調過,旅遊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空間距離和時間距離兩個方面,顯然富拉爾基雖然不是什麼旅遊目的地,但其旅遊價值卻遠超國內大多數的所謂古鎮、古村。
而這還不是主菜,只是熱身。
昂昂溪是因中東鐵路而生的一座小城。和很多鐵路拉來的城市起源一樣,當年齊齊哈爾的鄉紳怕鐵路破壞龍脈,強烈反對鐵路進城,才讓齊齊哈爾以南20公裡處誕生了昂昂溪站,並圍繞車站形成了俄式聚落。
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一俄式聚落從建築到樹木、道路都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除了局部自然的演化、部分建築被挪作他用之外,和百多年前並沒什麼大的不同。
甚至道路都還是沙土路,如此原始的道路還有個很洋氣的名字——羅西亞大街。從道路的寬度也可以確定,歷史上從來沒有擴建過,僅這一點就秒殺了很多所謂的古城。
羅西亞大街兩側分布著上面這種俄式木楞房,可以看到雖然經歷超過百年的風雪,這些房屋保護得還是很完好,比大慶的幹打壘坍塌過半的慘狀可強太多了。上百歲的榆樹也生長得欣欣向榮。
昂昂溪火車站也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這棟建築也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車站建築了。它建造於1900年,早於天津西站的1910年和北京北站的1906年。如果你知道更早的車站建築,歡迎留言指出。
在羅西亞大街上,還有中東鐵路俱樂部、蘇軍烈士陵園、體育場、教堂、醫院等建築,加上87棟民居,一共有125棟保護建築,是一個形態完整保存完好的建築群落。
這些建築已經是國家重點文保單位,而這條名為大街實則泥濘小路的道路,則入選了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與哈爾濱中央大街、天津五大道和上海外灘同一等級。
雖然昂昂溪站還在使用,也是國際列車的停靠站,但羅西亞街區的原有功能很多已經喪失,比如咖啡店和舞廳就已經沒有了。但這種自然的演進,反倒增加了街道的真實性,更能體會歷史的滄桑變遷。
富拉爾基的衛星地圖,可以看到工業區佔據了城區一半的面積。
富拉爾基的大工業加上昂昂溪的小風情,讓這對組合有很強的反差和張力,是不可多得的旅遊目的地,很高興我很快就能身臨其境地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