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濘小路變身水泥路

2020-12-20 人民看點新媒體

以前的泥濘土石路變身平整硬化水泥路。 本報訊(記者張園 文/圖)雨後道路泥濘不堪,路面又滑又堵,這曾經是利州區雪峰街道轄區內春馨苑小區門口通往河壩小路雨後道路的真實寫照。雪峰街道在10月中旬通過開壩壩會的形式收集到這個信息後,經過動工整改,12月23日,一條平整的水泥路展現在大家眼前。

這段小路全長約40米、寬7米,曾經路面破損十分嚴重,又是附近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一旦下雨,到處積水,過路居民的鞋子褲子沾滿泥漿,給大家帶來了諸多不便。「太好了,這下下雨再也不用趟泥水了!」發現這一讓人欣喜的變化,居民紛紛「點讚」。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雪峰街道以「三聽三問三落實」為契機,各村(社區)分別通過召開壩壩會、入戶走訪、開展座談等方式收集群眾意見及建議,並落實到工作中解決。

相關焦點

  • 記憶中的泥濘小路,承載著兒時的回憶
    二十年前小編剛上小學,那個時候農村的小路都是泥濘小路,雨天走在路上膠鞋能陷在泥裡拔不出去,從我家到學校大概四裡路左右,晴天還好,要是遇上下雨,這麼一截路能把人累的喘不過氣來(那時候還小,小編小時候體質不是很好),所以一般這個時候反而會繞遠一點走田埂路,沒有那麼爛,好走一點,一路上玩的也多一點,那個時候孩子多,上學都是成群結隊的,父親母親也很忙,沒有時間接送,童年上學的泥濘小路就成了腦海中深深的記憶
  • 從泥濘小路到高等級公路 路越走越寬暢
    而我們家鄉(連雲港市灌南縣)地處淮海平原 ,是一馬平川,照理不存在行路難問題,然而,在很長的歷史階段,在經濟落後的農村,多為泥濘小路,少有寬暢大道,出行依然很難。1956年,我父親脫下戎裝,轉業到淮陰工作,他來信讓我們姊妹三人隨同母親遷到淮陰生活。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遠門。
  • 從泥土小路到康莊大道
    塵土飛揚的小路阻擋不了父親回家的腳步,腳步匆匆復匆匆,只為早點回家。父母婚後,父親在鎮上工作,每天步行幾十裡去上班,往返要幾個小時,異常艱辛。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第一次隨父母去鎮裡,小路兩旁有高高的樹木,飄著野花的淡淡清香,鳥鳴隱隱傳來,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小路雖然美麗,但通往鎮上的路程卻十分遙遠漫長,用了半天的時間才到父親的工作單位,累得我躺在父親的辦公桌上睡著了。
  • 擋路線纜綁好了,酒店圈地杆拆了,泥濘小路修了……
    記者沿著小區東門外的小路往南走了50米左右,發現小路中間設置了一處升降杆。過了這處升降杆往西走,記者看到紅達國際酒店門前和周邊的空地上設置了停車位。記者又往西走了20多米,發現小路上還設有一處升降杆。這處升降杆北側,就是頤和莊園三期B區的車庫出口。
  • 泥濘路變成水泥路居民心寬
    原來,小區門口路面未硬化,坑坑窪窪,每逢下雨就積水,總是泥濘不堪,一直是附近居民的一件煩心事,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和不便。因開發商與物業公司相互推脫,使得這段路成了長期無人管理地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家巷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實地查看,發現這段路附近還有三家洗車行,從洗車行流出的汙水導致路面不平整問題更加嚴重。
  • 一個圓形花壇直徑長10m,在花壇外圍修一條寬1m的水泥路這條小路
    題目一個圓形花壇直徑長10m,在花壇外圍修一條寬1m的水泥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普通學生思路:算小路的面積實際就是算一個圓環的面積。小圓就是圓形花壇,其半徑是10÷2=5(m)。大圓就是花壇和小路合起來,其半徑是5+1=6(m),根據公式「大圓的面積-小圓的面積=圓環的面積」列式:3.14×6^2-3.14×5^2=34.54(平方米)。後進生策略:畫出示意圖,標出大圓和小圓的半徑。
  • 「背簍教師」變身記
    新華社南寧9月7日電題:「背簍教師」變身記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晨霧繞龍脊,時卷時舒,餘啟貴老師駕駛自己的私家車載著學生,在夏日翠綠的梯田間蜿蜒穿行,直奔翁江小學。3年前,餘啟貴老師和學生上下學是另外一個畫風:每天早晚,當地人總能看到餘啟貴背著裝滿書包或一個學生的背簍,領著一群學生行走在梯田間崎嶇小路上。
  • 新修水泥路成屯裡風景
    新修的水泥路讓村民們出門心情格外好。文 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王春燕本報訊 這個端午節,瓦房店市閻店鄉和平村前姜、後姜屯的老百姓出門心情格外好。70多歲的姜大爺騎上自行車在家門前新修的水泥路上來迴繞了好幾圈,「我活了這麼大歲數,這條坑窪泥濘的土路頭一遭這麼平坦乾淨,我要騎車在上面好好感受一下。」老人家樂呵呵地說。比姜大爺還開心的是村裡的孩子們,一個一個像小狗小貓那樣在水泥路上爬來爬去。還有常年癱瘓在床的老人,也被子女們用輪椅推出來,仿佛水泥路就是一道風景。
  • 難忘鄉間小路
    《難忘鄉間小路》    兒時,在鄉間小路嬉戲穿梭中成長,從不顧及泥濘、碎草與坑窪,即使偶爾的摔倒,也是一種欣然的淘笑。工作之後,也走過鄉間小路,但常常抱怨吹起的塵土、鞋面粘滿泥漿和被泥水浸溼的褲腳。適值清明,緬懷先人,又回返漸行漸遠的鄉村,足踏家鄉小路,思緒萬千。
  • 農村修路為什麼不修柏油路,而修水泥路?
    在很多農村確實是只修了水泥路,沒有柏油路。在老表哥(昕瑞生態)所在的農村都是水泥路,而且已實現村村通,家門口就有水泥馬路。為什麼 不修柏油路,而修水泥路?  而且柏油路的建造還有需要其他大型專業設備,需要瀝青攪拌機,壓路機,攤鋪機,還需要鋪設水泥墊層,水泥路需要的設備柏油路也需要。瀝青攪拌機,壓路機,攤鋪機的人工成本很高,柏油路在人工成本上又多了近一倍。要實現戶戶通,建設工程量非常大,綜合成本柏油路是水泥路的近兩三倍。
  • 水泥路「中暑」變「拱橋」,車輛通過碰破油底殼,網友稱經常遇到
    但是很多農村在鋪設水泥路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施工單位有著難以預料的狀況,隨著天氣的炎熱很多水泥路在高溫下變身「拱橋」,使得凸起的水泥塊離地面有十多釐米,而下方的泥土則仍是水平的,與水泥路面形成一個三角形空間。近日,河北廊坊一位網友爆料稱:自己駕駛著一輛小貨車在通過某村莊的鄉村公路時,遇到水泥路面中間凸起的一部分,直接被卡在路上無法行駛。
  • 蘇軾深夜醉酒,走在泥濘的小路上,寫此詞告訴世人
    這兩個地方相隔一裡多,一到下雨下雪便泥濘不堪。可是這一裡多的泥濘小路卻是文學史上最出名的一條路。因為蘇軾在這條小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篇,例如這首《臨江仙》。整首詞寫的是詞人在深秋之夜於東坡雪堂飲酒醉歸的情景,風格清新飄逸,心境曠達而又傷感。
  • 甘肅天水這條路 大貨車把水泥路壓壞了
    但近兩年,大卡車、拉貨壓壞了鄉村公路,原有水泥路全部壓壞,現變成了土路,雨天泥濘不堪,人不能走,車不能行;晴天,塵土飛揚,人身及路兩邊,果樹全是土。
  • 農村終於鋪上3.5米水泥路,為何車主依舊悶悶不樂?原因很扎心
    以前農村的路都是土路,一旦下雨就會變得泥濘難走,在汽車漸漸普及之後,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出行環境,也開始修建公路。於是車友就發現有一些農村終於鋪上了3.5米寬的水泥路,主要就是方便有車一族出行。本來是一件大好事,可為什麼車主依舊悶悶不樂呢?真實原因實在是太扎心了。
  • 保定一學校上學路太泥濘,學生提鞋赤腳跋涉,被吐槽像中世紀
    近日,保定市連續出現降雨天氣,該市東五堯小學因為上學路太泥濘,遭遇「上學難」,引發師生、家長們紛紛抱怨:大人還好,看著孩子們在泥水裡跋涉,讓人心疼。9月15日,一組孩子們上學路上的圖片,引來眾多保定市民關注。
  • 鄉村路坑窪泥濘 村民盼早日修整
    市傳媒中心:我們是濉溪縣鐵佛鎮張黃莊村村民,村莊後面的道路坑窪不平,每逢雨雪天路面就有積水,這條「水泥路」給村民們的出行帶來嚴重影響。希望村裡或相關部門能儘快對這條坑窪路進行修整,解決大傢伙出行難題。鐵佛鎮張黃莊村部分村民■ 記者 徐志勤記者前往了濉溪縣鐵佛鎮張黃莊村大胡莊自然村,在村莊後面確實有一條近千米的鄉村路,路面坑坑窪窪,泥濘不堪,行人、車輛通過時都必須小心翼翼。「前些日子下了雨,這條村路連著好多天『慘不忍睹』。」
  • 現代詩:小路彎彎-唯有童年小路彎,眷戀從心繞(韻海一粟原創)
    小路彎彎往事似煙消,歲月催人老。滿目瘡痍不再眸,只羨春光好。淚眼訴衷腸,血跡埋荒草。唯有童年小路彎,眷戀從心繞。小路彎彎那是你我心靈的港灣寧靜使情感奔放使心靈碰撞泥濘中留下的足跡隱隱成行那正是,正是你我承諾的印章。
  • 東北旅行計劃:齊齊哈爾這條泥濘小路,憑啥是中國歷史文化街區?
    這些建築已經是國家重點文保單位,而這條名為大街實則泥濘小路的道路,則入選了中國歷史文化街區,與哈爾濱中央大街、天津五大道和上海外灘同一等級。雖然昂昂溪站還在使用,也是國際列車的停靠站,但羅西亞街區的原有功能很多已經喪失,比如咖啡店和舞廳就已經沒有了。但這種自然的演進,反倒增加了街道的真實性,更能體會歷史的滄桑變遷。
  • 「三等獎」富春二小六(2)班何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第四屆「鬱達夫杯」現場寫作大賽獲獎作品六年級組三等獎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富春二小 六(2)班 何沐鄉間的路總是長而遠,這次,我最後一次走在了這鄉間的小路上……「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藍天……」我一邊哼著小調,一邊踩在那泥濘之中。
  • 【鄒魯風】鄉間的小路
    鄉間的小路 幾十年來,我走過許許多多的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兒時的鄉間小路。 兒時的鄉間小路,是我上小學的路,這條路我走了好多年。那時候,本村小學只設一、二年級,到了三、四、五年級,以及後來上初中的時候,要到一公裡外的王溝聯辦小學去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