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孫茂松談MOOC:太陽照常升起,境界已然不同

2020-12-14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孫茂松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資料圖片)

  有人把MOOC形容成高等教育的「海嘯」,MOOC確實為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戰略思考和新的機遇,但是,MOOC的效果到底怎麼樣?接下來該怎麼發展?發展前景到底如何?實際上還是存在爭議的,現在還處於草創期和探索期。

  MOOC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兩個。第一個是,一般高校或社會大規模人群能否以及如何利用MOOC顯著提升學習者的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第二個是,一流高校能否以及如何利用MOOC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目前看來,MOOC對第一個挑戰具有天然的優勢,應該比較樂觀;第二個挑戰是「硬骨頭」,受到的質疑比較大,也是我們更加關注的。

  我認為,一門MOOC課程是否取得成功,取決於兩個最關鍵的因素。第一,也是最決定性的因素,名師。就是一定要最好的教師上課。同樣的課程由不同的老師上,效果會有霄壤之別,尤其是通識教育類和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如果沒有好的老師,開課反而有副作用,還不如不開。第二,技術平臺。要在技術上保證在線學習MOOC的學生真正有上課的感覺,讓他們感覺不是在看視頻,而是仿佛置身於生動的課堂之中。增強線上學生這種「上課」的感受,應是MOOC的技術設計要點。

  根據我的觀察和總結,MOOC在技術層面具有五個基本特徵:

  特徵1:以「短視頻(一般10分鐘左右)+ 交互式練習(interactive exercises)」為基本教學單元的知識點/知識體組織模式和學習模式。這一特徵要求我們要把知識的顆粒度做到比較小,便於「碎片化」學習,也有利於學生記憶與理解。這些「碎片化」的基本教學元素構成了一個動態可控的有機體,使得各種學習材料在在線學習過程中被及時調動起來,學生對學習節奏具有一定的控制權和主動性。

  特徵2:交互式練習的即時反饋。MOOC課程的學習者很可能是社會上的海量人群。一般很難像校內課堂一樣安排助教對學生作業及時批改。基於機器自動評判和打分的交互式練習即時反饋技術在MOOC教學過程中於是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在按照課程要求完成習題並提交答案後,MOOC技術平臺應立即對其正確性予以評判並打分——這種方式擺脫了傳統在線教育模式中單向提供學習材料和灌輸式學習的局限,顯然會有助於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於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督促學生學習。

  特徵3:基於「學習大數據」的個性化服務。原則上每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對全部學習對象(包括短視頻、交互式練習等)的全部學習行為都會被MOOC技術平臺自動記錄下來。數以百萬計的學生在線學習的相關數據將會匯集成「學習大數據」。通過系統性的數據挖掘,教師可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並能及時進行反饋指導及「推薦」學習資源,可持續改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實現「因材施教」式的個性化學習服務。

  特徵4:依託網絡學習社區的互動交流。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在學習社區的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另一個是依靠學習社區的群體智慧,部分地解決機器難以處理的較為複雜、靈活的交互式練習自動評判和打分問題。比如說,當學生完成並提交了一篇分析性文章時,機器無法自動分析,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依靠社交網絡的功能,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判和打分。「學生自己評判自己」的結果有些是靠譜的,有些是很不靠譜的,而那些經常給出靠譜評價的學生將在社區中贏得「口碑」,從而在評判過程中逐漸擁有更多的權威。

  特徵5:如校內課堂般的線上課程組織方式。MOOC課堂試圖給學習者營造一種校內課程類似的學習環境,如按周上課,學生需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與進度,要按時完成作業、通過各種測驗等。

  顯然,在MOOC技術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有很多新技術可以融合進來,也有不少前沿問題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那麼,在中國發展MOOC應該注意什麼呢?我想講四句話,每句話中都包含一個「最」字。第一,要以最優質的教學資源為基礎。僅僅是優質教學資源,我認為檔次還不夠,一定要是最優質的,這樣才會形成如水銀瀉地般的輻射效果。第二,要以最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支撐。這一點通過前面的論述已經很清楚了。第三,要以最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包括微視頻、學習對象、學習大數據、個性化學習等,體現了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第四,要以最大化中國教育利益為目的。我們所關心、所服務的主要對象應該是國民,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終身學習者。

  2012年被稱作MOOC元年。MOOC剛剛出現之際,國內外輿論一時沸沸揚揚,我腦海中不由地「蹦」出了兩句詩:「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傳統課堂好像要沉下去似的。但我並不這樣認為。MOOC是一種重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創新平臺,它會放大、優化傳統課堂,但在可預期的未來絕不會取代傳統課堂。MOOC會對平庸的大學形成巨大的壓力,甚至是生存壓力,但拒絕平庸、順變求新的傳統意義上的大學依然會非常好地運作。

  在高等教育的天空中,太陽會照常升起,雖然它升起的時候,境界可能已經全然不同,因為在MOOC的框架下,許多新手段會促使大學的傳統教育方式發生某些質的變化(如「翻轉課堂」),但整個格局應該不會根本改變。對待MOOC,我們一方面要抓住機遇,積極開拓,另一方面也不要盲目樂觀,一哄而上。

  (本文根據孫茂松在「2013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論壇」中的發言整理而成。)

相關焦點

  • 孫茂松:清華大學MOOC負責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清華大學MOOC負責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孫茂松孫茂松,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自然語言理解、中文信息處理和Web智能。1999-2003年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主任,兼任計算機系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軟體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現任清華大學教學督導組成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位分委員會委員等。
  • 亮見·孫茂松:清華大學MOOC實踐與創新發展
    本文系清華大學大規模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孫茂松在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協作組、全國高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指導、中教新媒主辦的「2015中國網際網路    大家好,我是孫茂松。今天我報告的題目是《清華大學MOOC實踐與創新發展》。應該說,在中國發展MOOC有它的原始驅動力,這個驅動力非常的強勁。因為MOOC最關鍵的核心要素是網際網路+名校+名師+名課。
  • 太陽照常升起:SUN與波場的秘密
    在昨天下跌的過程中,我看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百幣下挫之時有一個幣居然還拉升了一下,我笑了,這幾乎在我的邏輯之內,因為整個TronDeFi,也就是波場生態的秘密就在這個太陽(SUN)裡。圖片來自姜文導演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Sun Also Rises),導演的名字改為了孫宇晨的英文名Justin Sun。因為他也在導演這樣一齣好戲。
  • 鬼才姜文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為何是《太陽照常升起》
    但是在我看來,《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姜文雖然才華橫溢,但是略顯稚嫩,反而是他的另一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更能展現姜文的實力。人的本能,人的欲望,本就是亙古不變的,縱使政治上的保守,封閉,也擋不住熱情與激情,也關不閉浪漫這扇人心中最美好的門,昨晚即使狂風暴雨,可今早太陽照常升起。 有這麼一類電影,就是你只看一遍自然會一頭霧水,但它會有魔力吸引你去二刷三刷直至N刷,在反覆多次觀看以後依然能回味無窮。《太陽照常升起》在我看來就是如此,「不明覺厲」是我最直接的觀感。
  • 太陽照常升起!陳奕迅線上演唱會陪伴日出與日落
    日出日落便是一天,太陽總會照常升起。7月11日,陳奕迅在香港舉辦《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 Eason Chan Charity Concert》慈善音樂會,日出、日落兩個時段的演出以線上形式播出。
  • 舊影感悟:再看《太陽照常升起》
    今天的姜文把《太陽照常升起》做成了一部具有強烈的挑釁性的影片。我看到影院裡兩種極端的反應:有人一邊看一邊罵罵咧咧,發誓以後再也不看姜文的鳥片;有人在終場張嘴楞楞地坐著,一直到所有的字幕在銀幕上消失。  第二遍觀影我冷靜了許多。我開始琢磨細節。  我覺得電影更像葬禮。
  • 【亮見】孫茂松:清華大學MOOC實踐與創新發展
  • 清華大學孫茂松:NLP 面臨的三大真實挑戰
    清華大學教授、智源首席科學家孫茂松認為,自然語言處理是機器智能難以逾越的鴻溝,已經成為限制人工智慧取得更多突破的瓶頸之一。 自然語言處理方向:孫茂松、張家俊、何曉冬、萬小軍、劉知遠 機器學習方向:顏水成 認知神經基礎方向:宋森 智能信息檢索與挖掘:趙鑫 整個研討分為兩部分,首先由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做引導報告《自然語言處理面臨的三大真實挑戰》,
  • 「即使昨天下雨,太陽照常升起」,一女企業家事件詩意挑國人之痛
    請給我機會賠罪……」陽嬌沒有回覆對方,後來給陽嬌發了王菲的歌曲《微風細雨》,以及久石讓的音樂《太陽照常升起》,他還給陽嬌發了一首四行詩,詩的後面還留了一句英文:Even if it rained yesterday,the sun also rises. (意思是:即使昨天下雨,太陽照常升起)。
  • 新媒獨家發布孫茂松:清華大學MOOC實踐與創新發展
    MOOC彌補教育缺陷大家上午好,我是孫茂松。今天我報告的題目是《清華大學MOOC實踐與創新發展》。應該說,在中國發展MOOC有它的原始驅動力,這個驅動力非常的強勁。因為我在清華大學做MOOC相關的工作,所以我今天從清華的一個角度來看國內MOOC的發展。清華大學對在線教育工作非常重視,提出《清華大學關於加強在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講到「積極推進在線教育工作是學校面向未來的戰略部署。」這是一個很高的高度,清華在很早就形成了發展戰略決心,一是清華大學必須建立與自身地位與聲譽相稱的MOOC課程資源體系,二是清華大學必須建立獨立自主的MOOC平臺。
  • 恩師回憶之李昂:追夢累了,睡一覺,醒來後太陽照常升起
    依稀記得,李昂先生是衡陽地區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的作者,那時還身居要職,是市教委副主任,市語文組組長,《衡陽校園文學》雜誌的主編。那時,我在湘南某偏僻農村的一所普通高中讀書,業餘寫點詩歌散文,也在當地報刊雜誌上偶爾發表出來,算是個眼高手低的文學少年,寫文章時經常想著來點兒新意,以讓讀者另眼相看。
  • 姜文:太陽照常升起,而今我輩狂歌,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那晚半夜三點,姜文睡前隨意翻到這篇小說,塵封的日子呼嘯重來,恍惚中有高亢歌聲,也有某年某月某個下午,太陽照射柏油路的味道。姜文閉關,6萬字小說改寫成了9萬字劇本,封面上最後寫下三個字「那時候」。那時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在九十年代逆流,重回內務部街11號院。
  • ...製造所謂「新冷戰」;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每經19點丨習近平向黎巴嫩總統奧恩致慰問電;王毅:中方堅決反對人為製造所謂「新冷戰」;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每日經濟新聞
  • 陳衝壓陣《太陽照常升起》 三段愛豐富一生(圖)
    但看過《太陽照常升起》裡的陳衝,我恍然大悟什麼叫真風情什麼叫真風騷,理解了為什麼有人說,四十歲以後女人的容貌是由心境控制的。18歲拿到內地女演員的最高榮譽「百花獎」影后,20歲戀愛失敗留學美國,窮過苦過自卑過,當過領位小姐,在爛電影、破電視劇裡求生存。但有一天,她走進《末代皇帝》裡當女主角,甚至做導演,拿了大獎。而今年,更是風光無限。
  • 《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技法最為圓熟的片,沒有之一
    她對著太陽喊叫,「他一笑,太陽就出來了」,但是,太陽是出來了,可悲劇卻開始了。周韻帶著自己男人的遺物到了男人的家鄉,過了18年。到了1976年,另一個政治意蘊十足的年份。那一年有個魔王去世,文革即將結束,但希望還看不到邊。兒子18歲了,成年了,還做了村裡的隊長。周韻知道一切該結束了。
  • 清華大學MOOC「學堂在線」正式上線
    清華大學MOOC「學堂在線」正式上線將打造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大規模在線教育平臺來源:光明日報 2013-10-11 鄧暉  繼今年5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國內頂尖名校宣布加入被視為「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三駕馬車
  • 為姜文寫出了《太陽照常升起》,退休的「過爺」閒散在人間
    姜文看了他的戲,邀請他給自己復出後的首部電影當編劇,於是,有了姜文認為「來勁兒」的《太陽照常升起》。如今,在霧霾裡的北京深冬,過士行閒適地待在通州暖氣充足的住處,十幾隻鳴蟲在罐子裡的叫聲此起彼伏,仿佛嫁接了一個豐收的秋天。
  • MOOC平臺集錦
    https://class.stanford.edu/ 用edx平臺但獨立網站,史丹福大學課程21 聖菲研究所複雜系統mooc平臺 http://www.complexityexplorer.org/ 複雜系統課程22 清華大學學堂在線
  • 這屆考生「太難了」,相信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在《三體》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監聽員問羅輯的女兒為何不害怕太陽下山時,羅輯的回答是:「她知道明天的太陽還會升起來的。」【來源:工人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清華大學孫茂松組一文綜述GNN
    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組發表綜述論文,全面闡述GNN及其方法和應用,並提出一個能表徵各種不同GNN模型中傳播步驟的統一表示。文中圖表,建議高清列印過塑貼放手邊作參考。深度學習的最大軟肋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仁者見仁,但圖靈獎得主Judea Pearl大概有99.9%的機率會說,是無法進行因果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