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霧蒙蒙 大醫院呼吸科病床爆滿(圖)

2020-12-20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北霧蒙蒙 大醫院呼吸科病床爆滿(圖)

遠眺臺北東區霧茫茫一片,視野不佳。臺灣「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新網3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這兩天台灣北部霧蒙蒙,氣管敏感和慢性肺病患者最有感,臺北榮總呼吸治療科主任江啟輝說,病床已滿,非要出門的不可的病人出門前先吸藥,戴N95口罩自保。

  臺「環保署空保處」17日指出,監測數據顯示,北部地區二氧化硫濃度並沒有比平常高,造成能見度不佳的主因在於大氣條件擴散不佳,汙染物不易吹散,空汙成分除了PM2.5、少量二氧化硫外,還有汽車、摩託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海鹽、水氣等。

  身為臺灣氣喘學會、臺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兩會理事長的江啟輝說,最近天氣變化及空汙籠罩,讓胸腔內科呼吸照護病床滿床,部分病人氣喘發作、咳不出痰卻咳血,直接進了醫院急診室,要「借床」住進其他科的病床。

  江啟輝說,霧霾來襲,一般人頂多鼻子和喉嚨發癢,會想咳嗽,氣喘和慢性肺炎的患者氣管比較敏感,比較無法透過氣管纖毛運動排除汙染物,很容易氣管收縮喘不過氣來,慢性肺疾患者咳不出來的痰液卡在氣管裡,成了病菌的溫床,釀成肺炎,吸不到足夠的氧氣更會引發心血管疾病。

  江啟輝表示,他都建議患者在這種天氣別出門,非要出門的話,出門前預先吸入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出門時配掛N95口罩才能過濾PM2.5懸浮微粒,口罩務必要密合臉部,不要漏風。

  臺灣春天常有沙塵來襲,心肺疾病患者不出門,但室內密閉空間的空氣品質也不好,江啟輝提醒患者檢查空氣清淨機是否能有效過濾微細空汙物質,定期更換濾網,以免吸到室內廢氣。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香港公立醫院病床告急,核酸檢測日日爆滿……
    醫療資源捉襟見肘 病床告急香港疫情未見受控跡象,多家公立醫院人滿為患。由於確診患者多數年紀較大,中招後病情嚴重,多間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的使用量接近甚至超過100%。其中,伊利沙伯醫院的深切治療部一度只剩一張病床可供使用,院方要將病情穩定的病人轉至其他醫院。
  • 合肥部分大醫院產科「爆滿」 這份「掛號攻略」請收好!
    昨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三甲綜合醫院後發現,當「全面兩孩」遇上「猴寶寶」,省城一些大醫院的婦產科出現掛號難的情況。  掛號一臺電腦、兩個手機還是沒搶到號  說到去醫院掛號孕檢的事,家住在濱湖新區的朱先生都覺得累。今年上半年,朱先生的愛人懷了二寶。由于大寶一直在省立醫院產檢、出生的,所以兩人決定還是去省立醫院建檔。
  • 霧霾天氣呼吸科病人猛增 醫生建議戴KN90口罩(圖)
    連續的霧、霾天氣,與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成正比,是幾乎所有呼吸科醫生的共識。    「一般來說,醫院的呼吸科到了11月份以後,就診人數會有增加,床位也基本滿員。在連續的霧、霾天氣下,呼吸科的就診病人立刻出現明顯增長,這一點已經被反覆驗證了。」
  • 呼吸科患者扎堆 醫生支招:保持室內空氣潔淨
    &nbsp&nbsp&nbsp&nbsp近日,冷空氣不斷「光顧」島城,我市氣溫明顯下降,呼吸道感染、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使得島城各大醫院呼吸內科「一床難求」。
  • 國字頭大醫院將落戶青島 齊魯醫院將建二期(圖)
    齊魯醫院二期效果圖   市婦兒醫院住院床位一直緊張,齊魯醫院停車難,市精神衛生中心床位一直超負荷運轉,李滄東部、紅島 、藍色矽谷缺大醫院……這些問題未來都將解決?市海慈醫療集團國醫堂項目、市中心醫院病房樓項目、市婦兒醫院一期、西海岸醫院4個項目已於2012年竣工並投入使用,新增醫療用房42.7萬平方米,新增病床3400張。   總投資8.8億元的市第三人民醫院遷建和市婦兒醫院二期2個項目今年將交付使用,將新增醫療用房13.3萬平方米,新增病床1300張。市立醫院東院區二期和青大附屬醫院東院二期兩個項目已經立項,年內開工建設。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專家張燕萍掛號
    那麼,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專家張燕萍掛號怎麼掛?一、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呼吸科專家張燕萍掛號1、網站掛號網絡掛號平臺中有很多醫院,可以方便患者在網上掛號。用這個方法預約掛號非常簡單。但是也要注意每個醫院的放號時間,防止號源被搶光。但這個的弊端是並不是所有醫院,科室和醫生都有號。
  • 身患非典在病床上寫下醫囑的丁彥醫生康復出院
    身患非典在病床上寫下醫囑的丁彥醫生康復出院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王文韜)6月4日上午,當身穿白襯衣花裙子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醫生丁彥回到她的住處這位因搶救SARS重症病人而不幸被擊倒,在病床上依然寫下醫囑的白衣戰士,終於戰勝病魔出院了。  丁彥是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呼吸科醫生,在北京市抗擊SARS的關鍵時刻毅然走上一線,每當有SARS病人時,她不顧個人安危衝在最前面。「五一」前夕,她在搶救一位SARS重症病人時不幸被感染。
  • 新北市一醫院發生火警 緊急疏散390名病患(圖)
    新北市一醫院發生火警 緊急疏散390名病患(圖) 2012年11月20日 10:34:00  來源:東南網
  • 臺灣多所大學辦「服貿協議」講座 場場爆滿(圖)
    原標題:臺灣多所大學辦「服貿協議」講座 場場爆滿(圖)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連日臺灣部分群體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意外促成臺灣大學校園「瘋服貿」,昨天(26日)從北到南,都有大學系所或社團主動舉辦「服貿講座」,每場都爆滿。
  •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舉辦呼吸疑難罕見病MDT與臨床思維專家研討沙龍
    12月1日,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辦了「呼吸疑難罕見病MDT與臨床思維專家研討沙龍」。本次會議特邀北京地區協和醫院、北大醫院、中日友好醫院、朝陽醫院等醫院長期從事呼吸疑難罕見病的臨床、影像、病理、藥師等22位專家學者參會。
  • 醫院爆滿!孩子抽搐!高燒40℃
    各地醫院紛紛爆滿!孩子抽搐,高燒40℃……請注意防範!注!意!防!範!上海:兒科排長隊上圖為,2019年12月17日,上海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大廳。上海步入流感高發季,各大醫療機構接診的人群也較上個月增幅明顯,不僅僅是流感人群,感冒發燒、咳嗽、肺炎患兒較上個月有明顯增多。
  • 看病不用去醫院!江高建立首例家庭病床
    看病不用去醫院!結合家庭醫生服務,家庭病床提供建立家庭病床健康檔案、上門送健康服務、專家上門健康指導、入戶免費體檢等服務,從單一的入戶隨訪向疾病預防、精準醫療、慢病管理、全方位健康管理等領域延伸,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更為便捷、完善的醫療服務。家住江高鎮大石崗村的譚群女今年96歲,行動不便,每年其兒媳婦都用輪椅推她到村委會進行老年人免費體檢。
  • 臺灣新北市臺北醫院火災 致9人死11人重傷4人輕傷 消防部門:醫院...
    新聞簡介: 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的臺北醫院今日(8月13日)清晨突發火災,造成重大傷亡。醫院方面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向消防部門通報火情,相關情況還需要進一步了解。   新北市消防部門表示,目前確認初步起火點是在7樓23房間的五號病床。至於這個病床的具體起火原因,目前正在查證。有臺灣媒體也報導,起火原因有可能是電動床短路所致。
  • 有人說醫院的病床只能病人睡覺,為什麼醫院沒有陪護床?
    現在很多醫院每天都非常多的患者,而病床永遠是有限的。病床,病床,都已經被稱之為「病床」了,當然就是給病人休息,治療使用的,不然醫院為何收取你的床位費?其實很多三級甲等醫院,都不存在有多餘病床的現象,反而是有病人沒床位的現象更加普遍,床位本身對於很多醫院來說都是供不應求的資源,每天在醫院都能看到很多病人和家屬為一個床位在四處求人。
  • 流感來襲,紹興各家醫院的醫生都忙壞了
    這兩天,紹興各大醫院仍然是人滿為患,尤其是兒科和呼吸科等急門診量居高不下,診室「爆棚」成為常態。醫護人員長時間超負荷工作,病人依然源源不斷進來,市人民醫院呼籲:「建議一般普通病人前往附近醫院就診,讓重症病人得到妥善治療。同時,請患者在等待看病時多些耐心。」  不過,記者走訪了解到,由於這波流感影響面甚廣,紹興基層醫院一樣是人滿為患。
  • —中山醫院呼吸科張勇
    專家簡介:張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博士。
  • 「跨科共享」破解病床「一床難求」鄞州二院啟用床位管理系統
    可一問病床,神經內科近日一直爆滿,若按常規排隊預約的話,恐怕還要等上幾天才能住進醫院。好在接診的神經內科徐俊主任通過醫院床位管理系統,當天就為她「借」到了其他科室的病床,順利安排入院。自從 4月26日鄞州二院正式啟用床位管理系統以來,各住院病區將自己空閒的病床拿出來「跨科共享」,由床管系統按照患者預約時間先後順序在全院範圍內集中調劑。
  • 嘉興一院劉加良團隊呼吸科工作室落戶王店
    貫徹國家衛健委的新醫改精神,深入開展醫聯體建設,7月5日下午,嘉興市第一醫院與醫聯體單位王店人民醫院再度牽手,成立「嘉興市第一醫院醫聯體合作項目
  • 天津塘沽港口危化品倉庫爆炸 附近各大醫院人員爆滿
    目前受傷人員被送往附近醫院急救,具體傷亡情況尚不清楚。  據多位天津當地微博網友稱,爆炸發生後,爆炸地點附近多處建築物受到衝擊波致門窗等掉落,另外由於天降玻璃渣,已至少致數百人受傷,傷者紛紛湧向醫院。新京報(微信公號ID:bjnews_xjb)記者了解到,目前,附近各大醫院人員爆滿,急診科工作人員稱電話被打爆。
  • 醫療糾紛纏訟11年 臺北婦幼醫院賠款創紀錄(圖)
    醫療糾紛纏訟11年 臺北婦幼醫院賠款創紀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11:13 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北市婦幼醫院醫療疏失,致使何維莊博士變成植物人(右),判賠3200萬元新臺幣,她的先生臺大教授賴秀穗(左)並沒有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