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應該都有一個疑問:大姨媽這個東西看上去對生存一點好處都沒有,血液這麼寶貴的東西,一個月流一次,譁譁的流,即使放在現在社會都是個大麻煩。難以想像在缺乏營養,到處躲避敵人的遠古時代。大姨媽這種損失能量還到處留痕跡,拖累女人的HP和敏捷值的東西是怎麼保留下來的。惡劣的環境裡,有大姨媽的女人不是應該早早就被自然選擇掉了嗎?
大姨媽其實相當於一個每月一次的「抽水馬桶」,為的就是給子宮一個「清洗」。
子宮想清洗什麼呢?答案是「胚胎」,進一步來說,是「不合格的胚胎」。
為何要清洗「不合格的胚胎」?因為懷孕這件事,對人類的母體來說,代價非常之大。
在懷孕這件事上,有三個人在爭奪決策權:母親、父親和胎兒,但這麼說不準確,準確來說,是母親的基因,父親的基因,和胎兒的基因。
他們是怎麼爭奪決策權的呢?
胎兒和父親的基因都會為了生存下來,通過一系列激素和生理反應,打通胎兒的胎盤和母體之間的血液聯繫,不惜一切地爭奪來自母體的營養,甚至以犧牲母體的健康為代價。 胎兒可以操縱母體的血壓、血糖,胎盤還會侵入附近的組織,麻痺母體的部分動脈,為的就是讓母體無條件地為自己提供養分。
這個供養關係一旦被打通,母體就會失去大部分對胎兒的掌控權,必須對胎兒予取予求。
這個過程在靈長類,尤其是人類中最為激進。很多其他動物懷孕,母親是獨裁者,她對胎兒有全部決策權,比如袋鼠,能在不合適的時候暫停甚至終止懷孕,甚至有些動物危急時期可以吸收胎兒為自己進補,比如兔子。然而人類懷孕的這個過程,是一場母體、父親、胎兒之間的博弈,母體的權力經常被壓縮得非常小。
所以,很多的妊娠併發症都與這場博弈有關。
面對如此激烈的博弈,母體就進化出來一系列機制應對,以贏得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其中一個機制就是對胚胎進行嚴格的篩選,以保證自己所孕育的都是最值得的胚胎。實驗證明子宮內膜其實是胚胎最難存活的地方,藉此對胚胎進行考驗。
大姨媽就是為了衝洗那些沒能成功在子宮內膜的「考驗」中活下來的胚胎。因為它們死了,總不能一直賴在子宮裡,所以每個月,子宮都要啟動月經程序,洗掉一整層子宮內膜,同時也清洗掉沒能存活的胚胎。只有最強壯健康的胚胎,才能憑本事中斷母體大姨媽的進程,贏得繼續在母體內發育的資格。
這聽上去是個很費事很血腥的程序,然而它進化出來了,還偏就保留到現在,說明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也說明了嚴格篩選胚胎,每月「清洗」子宮的女性,在進化中獲得了優勢,存活至今。
也許有些書上告訴你的是,大姨媽是為了排出未受精的卵子。然而你仔細想想呢?未受精的卵子只是一個小小的細胞(儘管它已經是人最大的細胞),不需要的話吸收掉就得了,再不濟用點體液或者小量血液排出就得了,豈不是更節約營養和能量?何必用這麼大費周章的方式清除掉,又是流血又是掉內膜的,不覺得太消耗了嗎?
事實就是,大姨媽清洗的不是卵子,而是(可能存在的)失敗胚胎。因為胚胎著床是會嵌入到子宮內膜,甚至長出胎盤的。因此才需要以剝離子宮內膜並大出血這麼激進的方式去清除。只不過身體判斷子宮裡有沒有失敗的胚胎實在是太麻煩了,於是少女一到了可以懷孕的年齡,只要是不在懷孕哺乳期,不管有沒有胚胎,都簡單粗暴地把這個程序設定為每月一次,到時間就自動開啟,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清洗的胚胎。
這就像是你家有一個自動衝水的馬桶,不管有沒有使用,定期自己按下一次衝水鍵,這比製作一個判斷是否需要衝水,需要才衝的馬桶要簡單方便得多。
而且原始環境裡的女性,生育頻繁,一輩子可能真的來不了幾次大姨媽,生育窗口時期都是在懷孕和產後恢復和哺乳期中渡過。所以大姨媽並沒有太多地危害遠古女性的生存。只不過到了文明時代,人類女性懷孕次數減少了,才漸漸地顯現出大姨媽的麻煩。
教科書不詳細說清楚,也是因為這背後要解釋清楚這麼一大長串的邏輯,實在是太繞了。
說到這可能有些人想要反駁我了,甚至罵我,但這恰恰證明了這種生物學常識對普通人來說實在是有些難度。我覺得這可能也是「大姨媽有什麼意義」這種問題很容易被提出來,但它的答案至今沒有被廣泛科普開來的原因。
因為想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就需要理解男女生理關係裡的黑暗面,這些黑暗會動搖很多人情味,所以人們會本能地逃避這個答案。
大姨媽本身並沒有什麼。黑暗的是大姨媽的存在證明了男女之間,甚至是父母子三方之間博弈關係的存在,以及這種DNA層面的競爭,傳導到人性、社會方面的種種現象,讓有些人感到不適。
你要是明著告訴大家:父親和寶寶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母體的安危,女人來大姨媽,是為了清除自己的胚胎,
這種事實,對於有專業科學素養的人來說,也許只是一個自然現象,並不會妨礙他們相信人性。
但對於很多理性思維不足,純粹感情用事的人來說,太殘酷了,無法接受。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那麼多的前者,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還是後者。答主本人的圈子平均學歷已經碩士以上,但仍然有很多比較柔弱的小女生小男生在聽到答主類似的科普的時候,不能平靜地接受這些事實。
這個故事很容易讓人對日常生活中的男女行為進行一些聯想。首先想到的就是現在打拳陣營最喜歡的罪名「煽動男女對立」「生孩子警告」。
但假如你具備一點生物學常識,就比如以上關於大姨媽的故事,就會發現兩性之間的對立不用煽動,生孩子也不用警告,它天然而客觀地存在,而且刻在基因裡,而且,不只是人類的基因裡。
比如,鴨子的丁丁是螺旋型的,這是因為雌鴨的小妹妹也是螺旋形的,裡面還有「死胡同」,像迷宮一樣錯綜複雜。男鴨女鴨會進化出這種奇葩結構,也是兩性博弈造成的。
因為雄性鴨子交配的姿勢非常粗暴,經常霸王硬上弓,再加上鴨子在水上幹這事也有一定危險性,容易出鴨命。所以雌鴨面對雄鴨的進攻,就進化出了曲折的小妹妹,以防禦雄鴨的「強姦」。
雄鴨為了獲得交配機會,只好配合雌鴨的形狀進一步將丁丁篩選的更加曲折。兩方就像在展開一場軍備競賽。
可以說這就是鴨子界的「打拳」,男鴨子女鴨子就是這樣拳來拳去幾十萬年,以至於生殖器都變形了。
事實就是,雌性和雄性在孕育這件事上有著不同的利益出發點,因此影響到了生物的進化的例子屢見不鮮。雄性的策略是拴住儘可能多的雌性並讓她們懷孕,而雌性則必須進行防禦,抵擋過多的雄性的侵略,以及篩選出最優質的異性以孕育最優質的胚胎。
換句話說,想要獲得儘可能多的傳承,由於生理結構的不同,雄性的策略是追求數量,雌性的策略是追求質量。雄性的策略是「廣撒網」,雌性的策略是「細篩選」。以及雌性生物在懷孕上的高投入,有時甚至會威脅生存,這讓雌性都有一系列保全自己的策略。人類的女性的大姨媽和鴨子的生殖器,就是這種策略博弈的外化體現。
男女在最本能的繁殖利益和行為上的衝突,也會傳導到文化和社會層面上,能讓人聯想到一大堆事情,我覺得即使我不詳細展開,大家在這裡也能展開幾萬字的腦補。這些腦補,大部分都能讓人感到兩性之間水火不容的對立和冷冰冰的利益衝突。
我們所謂的男女關係,其實從基因層面就建立在這種黑暗而微妙的關係上。兩性既有利益衝突,又必須相互合作,既對立,又統一,這實在是非常馬哲。
所以說了解生物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讀懂了其他生物,有時就讀懂了人類,為什麼現在男女會有這種相愛相殺的關係,既互相打拳吐槽撕逼,又互相難捨難分。很多人認為這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然而這其實是再天然不過的現象。
人首先是動物,其次才是人類。人類有時需要順應獸性,有時又需要用更高的「人性」去和獸性抗衡。人類的生存史,就是一部在獸性和人性之間不停求索掙扎的歷史。
看看這些事情,很能提供一些理解某些人類現象的視角。有些事情,從人類的禮教角度來看黑暗如深淵,然而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來說無所謂善惡,純屬天道自然而已,這會讓人拋下某些非黑即白的糾結,心境理性而平和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