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人工智慧來了!知識、數據、算法、算力缺一不可

2020-12-13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人工智慧走過技術爆發,進入落地應用、創造價值的新時期,AI賦能傳統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過去,AI科學家們常常被問及人工智慧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而現在,他們更多地在思考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如何載入人類意識,實現可信AI。

7月9日,來自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的院士及頂尖科學家們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共話下一代人工智慧新範式,聚焦和探索人工智慧最前沿的科技發展趨勢,圍繞人工智慧算法創新、多學科交叉融合等話題,描繪智能視覺、智能醫療、智能晶片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路徑。

AI也要舉一反三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說道:「在全球共同應對疫情、逐漸恢復生產、重建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醫療與公共衛生領域成為全球焦點,如何應對疾病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和全球經濟緊縮,給所有人都提出了挑戰。事實證明,人工智慧技術做出了快速反應。機器學習三巨頭之一的蒙特婁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約書亞本希奧表示,數字追蹤技術已經可以通過匯聚大量微小線索預測新冠疫情傳染性風險。

而在國內,如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CT設備等被應用到方艙醫院等場景,實現零接觸診斷、智能陪護等功能,有效控制醫護人員感染率。正如微軟高級首席研究經理Katsushi Ikeuchi所言,人工智慧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最大改變在於讓這個虛實結合的現實世界獲得了透視力和關鍵的感知能力。

不過,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看來,目前的人工智慧僅僅解決了完全信息和結構化環境下的確定性問題,儘管極大推動了AI應用落地,但在環境感知、理解環境、AI安全和推理決策等方面存在不安全、不可靠、不可解釋的問題。

此外,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補充道,由於數據本身具有偏向性,基於機器學習算法所得到的數學模型在決策時的不公平性也是頗受關心的話題。

站在人工智慧新起點,張鈸提出,必須充分利用知識、數據、算力和算法四要素,讓機器深度學習,做到隨機應變、舉一反三,才能不斷推進人工智慧向前發展。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關鍵

人工智慧賦能百態,當世界將目光投向第三代人工智慧之時,有一群人正在默默努力著,向人工智慧基礎理論發起衝擊,不斷研究以期突破現有局限。

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認為,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可控的SuperAI是人工智慧理論研究的新方向。雪梨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陶大程正在從人工智慧模型的容量和複雜度出發,進行分析神經網絡的相關研究。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主任Martial Hebert則講述了如何利用智能視覺快速進行估算,加速判斷過程。

從理論到算法,我們還能為AI發展做些什麼?第四範式創始人兼執行長戴文淵認為,當下人工智慧發展面臨三個挑戰:第一是數據科學家門檻高、數量少;第二是缺少數據隱私保護技術,可用的高質量數據依然稀缺;第三是AI發展所帶來的算力成本激增。

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Ramin Zabih也說道,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是一個不可分割、全球相連的社區,用技術改變生活的共同志趣將大家團結在一起。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Luc Van Gool則認為,對於深度網絡,我們正在用很多個標準架構,但更合理的方式是我們應該設計一種為某種特定應用優化過的架構。

對此,札幌市立大學校長中島秀之的結論是,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談道:「人工智慧是一個非常包容的學術領域,不僅跨越學術研究領域、跨越工業應用行業,也跨越學術和產業邊界。最重要的是,人工智慧是跨越國界的,是需要國際合作的。」

智見未來,韓國首爾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主任兼教授Kyoung Mu Lee表達了其對AI未來數年的期待:「希望在醫療、自動駕駛、機器人以及個人助手等領域有更多的實際結果出現,也希望利用AI解決環境、能源、衰老和低增長等人類面臨的問題。最終AI可以給我們帶來更高質量的生活。」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周志華:「數據、算法、算力」人工智慧三要素,在未來要加上「知識...
    周志華表示,當今的人工智慧熱潮是由於機器學習,特別是其中的深度學習技術取得巨大進展,在大數據、大算力的支持下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機器學習算法模型用了更多數據和算力後,獲得的性能增長可能遠超算法模型設計者的預想。
  • 清華孵化、張鈸加盟的這家公司,現在把「第三代人工智慧」落地了
    還不只是說說而已,最近,在「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暨瑞萊智慧RealAI戰略發布會」上,他們還真就將清華實驗室裡最前沿的第三代人工智慧技術體系搬了出來,商用化落地了:
  • 第三代人工智慧:「統計」還是「類腦」 —新聞—科學網
    張鈸提出,第三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思路是,把第一代的知識驅動和第二代的數據驅動結合起來,通過同時利用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等4個要素,構造更強大的AI。 「我不贊成用『類腦』這個詞。」張鈸說,「類腦」的英文原文是「brain—inspired」,翻譯成「類腦」不太合適。因為目前的腦研究並沒有徹底揭示大腦的諸多秘密,因此「腦子不清楚類誰」。
  • 周志華:「數據、算法、算力」,人工智慧三要素在未來還要加上...
    他說到,「現在都知道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作用需要數據、算法和算力這三要素,未來需要把知識這個要素也考慮進來。知識凝聚了人的智慧。過去十幾年,我們都是從數據驅動的角度來研究人工智慧,現在是時候把數據驅動和知識驅動結合起來。」
  • 第三代人工智慧基礎設施背後,是一次技術應用的常識普及運動
    12月9日舉辦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上,清華系AI公司瑞萊智慧RealAI發布了一系列AI基礎設施,就將更安全、可靠、可信及可拓展的第三代人工智慧作為核心,來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與以往基於深度學習的數智化解決方案相比,有哪些不同?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來看看今天橫亙在企業與AI應用落地之間的困境。
  • 清華張鈸院士專刊文章:邁向第三代人工智慧
    他認為,第三代 AI 發展的思路是把第一代的知識驅動和第二代的數據驅動結合起來,通過利用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等 4 個要素,構造更強大的 AI,目前存在雙空間模型與單一空間模型兩個方案。本文對這篇評述進行了全文刊載。
  • 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舉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刷臉認證、自動駕駛、大數據推送、智能音箱、手術機器人……人工智慧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由此引起的數據偽造、算法瓶頸、隱私安全、倫理困境等問題也日益凸顯。「AI基礎設施建設亟需從自身底層能力增強出發,以內生驅動力突破算法關、數據關、應用關三大關卡,向算法可靠、數據安全和應用可控的第三代人工智慧邁進。」瑞萊智慧RealAI CEO田天在12月9日舉辦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上說。此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 院士說丨戴瓊海院士:人工智慧——算法·算力·交互
    我們很多的模型算法也沒有達到它所需要的特點,於是楊強老師發現用聯邦的學習方法、遷移學習的方法,把數據從大數據怎麼摘一個小數據進行工作,這個時候人工智慧發展更需要機器學習模型,我們大腦交給機器的算法是什麼,怎麼樣提高它的算力,這是人工智慧時代要考慮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人工智慧時代發展得非常快,快在哪兒呢?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是邏輯推理,推理的這個功能能不能交給機器來做?
  • 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在京召開
    央廣網北京12月9日消息(記者李欣)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暨瑞萊智慧RealAI戰略發布會」9日在北京召開。  近年來,人工智慧在中國進入爆發期。
  • 中科院院士張鈸:發展第三代AI技術,中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以及他帶領的學生們給出的答案是:第三代人工智慧技術。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暨瑞萊智慧RealAI戰略發布會」上,張鈸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採訪,他認為要解決現在人工智慧在落地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就需要打破現有的理論,邁向第三代人工智慧。
  • 成立兩年,他們用產品描繪出了基於第三代AI的基礎設施藍圖
    「第一代知識驅動的 AI 利用知識、算法和算力 3 個要素構造 AI;第二代數據驅動的 AI 利用數據、算法與算力 3 個要素構造 AI。由於第一、二代 AI 只是從一個側面模擬人類的智能行為,因此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不可能觸及人類真正的智能。」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等人在今年 9 月份的一篇專刊文章中這樣寫道。
  • 成立兩年,清華出身的他們用產品描繪出了基於第三代AI的基礎設施藍圖
    「第一代知識驅動的 AI 利用知識、算法和算力 3 個要素構造 AI;第二代數據驅動的 AI 利用數據、算法與算力 3 個要素構造 AI。由於第一、二代 AI 只是從一個側面模擬人類的智能行為,因此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不可能觸及人類真正的智能。」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等人在今年 9 月份的一篇專刊文章中這樣寫道。
  • 數據風險、算法黑箱怎麼破?這家創企用AI化解安全難題
    如今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AI)應用中,依賴海量數據、不具有確定性的深度學習算法仍是主旋律。在上周三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上,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教授的一番言辭發人深省。他提到全球前40個AI獨角獸的估值大約分布在70-500億區間,但銷量均基本不到估值的10%,也就是沒有找到市場,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 瑞萊智慧發布第三代AI新品,RealAI驅動AI產業「第二增長曲線」
    12月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暨瑞萊智慧RealAI戰略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上,瑞萊智慧RealAI旗下兩款第三代AI新品——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RealSecure和人工智慧安全平臺RealSafe2.0 版本正式發布。
  • 驅動AI產業「第二增長曲線」 RealAI旗下兩款第三代新品亮相
    本報記者 朱寶琛  12月9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暨瑞萊智慧RealAI戰略發布會」舉行。現場,瑞萊智慧RealAI旗下兩款第三代AI新品正式發布。
  • 人工智慧 - 機器學習進階 - KNN算法
    本課程屬於 Python人工智慧 A 計劃,不單獨售賣,加入 A 計劃可免費觀看本課程及所有 Python人工智慧 收費課程~
  • 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算法風險
    這一方面源於算法本身的複雜性,即使其設計者也很難清楚解釋整個算法的運行過程;另一方面則源於第三次人工智慧發展浪潮背景下機器學習算法本身脫離人類表達能力,不僅其基於大數據集的自我學習、自我訓練過程不為人所知,甚至最終形成的規則集也往往不能轉換為可為人所理解的自然語言(賈開,2019)。算法時代是「技術對人類的理解越來越深刻,而人類卻無須理解技術的時代(盧克多梅爾,2016:123)」。
  • 關於人工智慧領域ID3算法分析
    關於人工智慧領域ID3算法分析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06-27 09:57:00 前言: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有關算法內容,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主要有三大類:1)分類;2)回歸;3)聚類。
  • 中醫藥大數據競賽,快商通人工智慧算法實力領跑
    疫情催化下,人工智慧正在持續助力中醫藥傳承創新加速發展,其中中醫用藥知識體系沉澱挖掘是一個基礎工作。通過挖掘中藥說明書構建中藥合理用藥的知識圖譜,將為中醫規範診療奠定良好基礎。此次「萬創杯」中醫藥天池大數據競賽以抽取中藥藥品說明書中的關鍵信息,建立中醫藥藥品知識庫為目標,涉及大量專業性內容,對參賽隊伍的算法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 人工智慧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是算法還是數據?
    [導讀]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大數據和算法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