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放下手機真正地開始學習?

2020-12-16 閉關修花

你為什麼要學習?

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換句話說,學習有什麼好處?學習對我會有什麼改變?我才會全力以赴,放棄一切的娛樂活動,打遊戲,看短視頻,打麻將,這麼誘人的活動能讓我置之不理呢?

閉關修花

每年的高考成千上萬的學子們夜裡繼日地學習,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這些人為什麼費那麼大勁去學習?

不都是要打工的麼?

有些人一吃完飯,別人在打牌,就有人在複習,都是複習到半夜,有時人一歪,就睡著了,怎麼吵都吵不醒,因為太累了。

這些人為什麼這麼拼命,和其它沒有去參加高考的人一樣,繼續在工廠做工,不是很好嗎?

不好。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僅有的一次逆天改命的機會。

閉關修花

對出身很好的人來說,也許學習作用不大,但對於祖祖輩輩是農民的學生來說,讀書學習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學習這件事對於他們這類人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中國戰國時期,著名說客張儀從小讀了很多書,與蘇秦同出於師門鬼谷子,學到了一套政治上和外交上本領後,就到各國遊說,可是因為他出身寒微,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後來他聽說楚國最大的官昭陽正招攬天下賢人,就去投奔昭陽,做了他的門客。

昭陽大宴賓客後,拿出無價之寶玉璧給大家傳看。宴席散後,發現玉璧不見了,昭陽很著急,讓人四處找也未找到。這時,有人對昭陽說:「這寶貝一定是讓張儀這個窮鬼偷去了。」昭陽看看張儀那個寒酸樣,也起了疑心。

於是就叫人把張儀捆起來,用竹板和鞭子痛打他,讓他承認偷了寶玉。打得張儀皮開肉綻,鮮血直流,他也不承認。昭陽眼看張儀給打得快不行了,才叫人住手。

有人見他實在可憐,把他送回家中,他的妻子見他被打得這樣,心疼地哭著說:「在家老老實實種地,哪裡會受這種罪?

外交家 張儀

張儀氣息微弱,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不要難過,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他妻子又好氣又好笑地說:「你這個死東西,打得這麼重你還開玩笑,打在你身上,還能把舌頭打掉?」張儀安慰妻子說:「舌頭沒打掉就好。只要舌頭還在我說什麼也不怕。」

張儀在楚國混不下去了,養好了傷,就跑到秦國去了。

張儀來到秦國,把他那一套「連橫」親秦的策略給秦王一說,秦惠王很讚賞,就拜他為相國,最後以功名顯於天下。

所以,有見識的人對讀書是極為看重的,讀書能改變命運,可嘆現在還有好多人認為讀書無用,當真是夏蟲不可語冰。

因為他們是自我驅動的,他們不會問怎樣放下娛樂活動,才真正的開始學習。

不得不說,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強烈的渴望改變!

渴望有錢,渴望有地位,渴望有尊嚴,學習對我們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的意義。

所以,手機就成了學習的障礙,麻將成了學習的障礙,任何一件事都成為學習的障礙。

那麼,有什麼措施讓我們真正的愛上學習呢?

第一階段:向錢看齊,激發對金錢的渴望。

如何逼自己真正的學習,如何逼自己真正的自律,方法一大堆。

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關鍵問題是,還不夠慘,還不夠窮。

人們為了自我保護,喜歡蒙蔽自己,覺著自己的生活還不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初中的時候走讀,每天中午帶飯。那時候每天帶兩個饅頭和一些黃瓜鹹菜。

那時候真是每天都很飢餓,但內心卻很充實。餓了就「啃書」,那也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只知道要考上重點高中,就不會每天都吃饅頭。工作以後,一旦發現自己有安逸的心,就會主動去刺激自己,去一些招聘網站看看一些高收入的崗位。去一些奢侈品網站,看看價格。發現自己距離還差很遠,回來又繼續努力學習。

如果你沒有動力,就把賺錢作為第一目的。讀完一本書,自己的儲蓄帳戶能夠增加多少虛擬貨幣。最好能夠給自己帶來實際效益。比如,你是做銷售的,那就讀一些銷售技巧類。學習之後馬上應用,能夠帶來成績。這就是對學習最大的反饋。

閉關修花

第二階段:逼自己,死讀書,不停地學習新知識。

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時,你還靜不下心學習時,這時候就需要死磕自己。

死讀書,我用的辦法就是抄書,邊讀邊抄書,就像小時候寫家庭作業。

小時候學習的目的很簡單,一心想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長大以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就不那麼單純,無法專注。看似坐在椅子上學習,其實腦袋裡不是在想昨天女朋友為啥不理自己、老闆能不能給加薪、晚上又去哪裡嗨皮、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電影。

治療這些問題,就是要讓手和腦並用,目的是讓手沒有機會去碰手機,讓大腦也不閒著。 最重要的一點是給自己設定個目標,不抄完不要離開座位。哪怕是尿褲子,也要待在原地。這是一種持續完成目標,獲得最終成就感的動力。

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爬山這件事,如果你停留在原地,你永遠也爬不到山頂。如果你一直邁步,你終究會登頂,除非你放棄。

設定目標,抄書,就是一個爬山的過程。中途離開位置就等於你放棄,只要放棄一次,就次次都想放棄。只要成功一次,就次次都想成功。人心就是這樣奇怪。

曾國藩讀書一句一句的讀,上一句不理解,就不讀下一句。必須要弄懂書裡的內容。

我們就是不斷權衡利弊,是要獲得瞬間的安逸,還是要獲得長久的安逸。這一步需要加上催化劑,在你的領域尋找一個榜樣。先模仿學習,然後在尋求超越。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的名詞,叫「知識的詛咒」,說的是當我們知道一件事的時,很難想像不知道這件事的人,是怎樣一種心理狀態。

其實就是默認,我們知道這件事,所以人也應該知道這件事。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我們不知道一件事,也很難想像出知道這件事對我們的好處。

所以,提高自己競爭力,也是為學習這件事加上催化劑。需要找到你所在領域裡的一個標杆,也就是大家共識的牛人。以此為標準,去學習,向前看齊。

第三段:組隊學習,或找一個私人教練,私人教師,一對一輔導,有針對性地指導,同時也是一種監督。

為什麼不自律,不能管住自己,什麼法子都不管用?還是堅持不下去?你需要有人時刻能夠督促你。

靠自律沒辦法的話,那你真的需要一個私人教練,要花錢的那種。

在學習之前,壓上「賭注」,如果中途放棄,就會輸掉賭注。

在一段感情中,你付出的越多,就越不捨得放手。

學習也一樣,你不喜歡學習,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了。

當你在學習上,付出的越多,就越想付出,越想得到回報。在學習之前壓上賭注,也就是先付出一部分,你就想要得到回報,而繼續堅持下去。

到這裡,如果你還是沒辦法真正地開始學習。建議你去爬一座大山,去體驗一下爬上的過程和登頂的感覺。因為人生就如同爬山,有很多人和我們結伴而行,也有很多「敵人」,因為越是到頂端,可利用的資源就越少,但是風景也就越好。

你只有逼自己一次,達到頂峰體驗過這種巔峰的感覺,你就不會允許自己失敗,而有足夠的動力,去克服學習障礙。

山登絕頂我為峰,水到天邊海作岸。每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狠點,當你做到財富自由的時候,當你能四海為家,世界巡遊的時候,當你能俯瞰眾生的時候,你會油然而生自豪的感情,你會從心底裡大吼一聲:我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啊!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有效地放下手機,安心學習?
    你是不是外出的時候,沒帶充電寶,手機電量低於50%就會立馬感到焦慮?那你一定是,產生了手機黏性,對手機的依賴高於身邊一切事情。那如何才能有效擺脫手機呢?一、找到替代活動耍手機,是因為你能感到快樂。可你快樂的來源僅僅是手機嗎?不。你只是被這種短暫的快樂蒙蔽了。看不到娛樂背後的實質是逐漸墮落。快樂來源多樣,被手機困住就太蠢了,可我們還是忍不住被手機束縛。
  • 孩子整日沉迷手機怎麼辦?3個小技巧,讓孩子自覺地放下手機
    孩子整日沉迷手機怎麼辦?3個小技巧,讓孩子自覺地放下手機引言網絡時代,人手一部手機,已經成為標配。除成年人有手機以外,很多家長為了方便,也給他們的孩子配備了手機。可一旦拿上手機之後,孩子的生活就仿佛跟吸了鴉片一樣,從此再也離不開。上課的時候,偷偷玩手機;走路的時候,也在看手機;甚至下載各種手機版本的遊戲,然後每天玩的不亦樂乎。還有小朋友自從有了手機以後,學業一落千丈。可父母的勸導,又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你說你的,我玩我的,該怎樣就怎樣。
  • 放下手機,檸檬閱讀器才是孩子真正的學習神器
    現在的孩子對於手機的依賴性可謂非常之大,讓其學習的時候放下手機,總是得回一句我要用作業幫,往往這時候我總是無言以對,畢竟現在的課本內容,的確讓許多家長很束手無策,這樣長期以往下去對孩子來說可是百害而無一利,畢竟如今的手機功能太過於強大,很多功能和應用並不適合孩子學習和使用,於是和他媽媽決定另尋物色一款針對學習教育的產品,以幫助孩子放下手機,專注於學習。
  • 手機控?學習動力哪裡找?學習成績怎麼提高?放下手機吧
    但是有沒有學生打著學習的幌子去使用手機呢?做作業時,拿出手機掃一掃,很快就能得出標準答案,拿筆一抄,真是是省時省力。但是不經過思考完成的作業可以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嗎?抄完了答案是不是可以正大光明地玩手機了?反正作業「做」完了。我們心裡都是涼涼的:要想毀了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吧!都感到愕然吧?
  • 彩虹合唱團怎樣讓觀眾放下手機
    原標題:彩虹合唱團怎樣讓觀眾放下手機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彩虹合唱團的音樂會就可以忽視劇場規則,他們採取幽默的方式普及和強調劇場禮儀,讓大家更好地享受美好的音樂。
  • 暑假期間,怎樣讓孩子放下手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習慣
    孩子老玩手機怎麼辦?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總熬夜玩遊戲怎麼辦?放暑假了,隨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成了眾多家長父母們最頭疼的事情。最近和一些家長朋友們聊天也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這裡我也想和大家談談這個話題,同時也把自己的個人經驗分享給大家。
  •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看這裡
    有研究發現,孩子一周玩手機的時間已經超過30個小時了,平均每天4到5個小時。這還是不是上網課的數據。長期以往,孩子怎樣才能學習好,對手機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重,如何讓孩子把手機放下,主動學習,這是所有家長都該花時間花精力去做的。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力呢?
  •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智能時代,「手機控」隨處可見,玩手機已不再是大人的專屬了,孩子玩手機,已經是普遍存在現象,那麼,你家孩子存在以下這種現象嗎?你的處理方式又是否恰當呢?其實,家長需要的不是控制孩子不玩手機,而是教會孩子學會提高自控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並不是置身事外僅靠兩三句責備就可以提高孩子自控力的。孩子需要家長的引導,才能對「玩手機」這件事產生理性的認識。那麼接下來我給各位家長支幾招,讓孩子理性使用手機,重新愛上學習。
  • 女人真正放下一個人的標誌,是從有「這些」表現開始
    文/墨然都說,曾經有多愛一個人,那麼就有多難放下一個人,真正愛過的人是沒有那麼容易放下的。但不得不說,一段感情,沒有誰能夠真正把握它最後的走向,愛也是最容易變質的東西。可只有真正學會忘掉過去,才能重新開始。而一個女人徹底放下一個人的標準,其實是從有這些表現開始。01、提起對方,內心沒有任何波瀾都說,一個人真正的放下都是悄無聲息的,提起對方,內心沒有任何波瀾,這才是真正的放下。
  • 當你懂得放下過去,你才能真正重新開始
    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生的每一分鐘對於我們來說都是那麼的重要,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地方。當然了,我們更應該清楚,並不是人生的每一步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美好的,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對於我們來說也充滿了各種各樣不好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只有忘掉那些不好的事情,當我們懂得放下過去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重新開始。
  • 真正放下一個人的表現:狠心!
    如何放下一個人?網上一搜無非就是快速開始一段新的戀情,亦或是通過某些事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可是這些方法真的有效嗎?當然沒有太大的效果,這些不過只是暫時地緩解一下,並不能真正的讓你忘掉那個TA。其實,真正放下一個人,沒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方法,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狠心」!01認識的一個朋友,她就是藉由「狠心」從一段婚姻中走出來的。
  • 放下手機,還親情一個關注
    面對親情自覺放下手機春節回家,在大連一軟體公司上班的「網絡達人」李歡不僅自己放下手機,還和同樣在外地工作的表弟、表妹交流了體會,並得到他們的支持。因此,在家庭聚會中,李歡的一大家人中,五六位年輕人自覺地「交出」手機,並提出如果誰動手機,就「罰」誰演節目。
  • 孩子沉迷於手機,家長不用打罵,學會3招,孩子乖乖放下手機
    孩子沉迷於手機,家長不用打罵,學會3招,孩子乖乖放下手機隨著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電子產品開始大量的進入我們的生活,特別手機,在日常的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低頭族」,很多小孩子也是人手一部手機。雖然手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玩的多了,多孩子也是不好的。
  • 輕鬆寫作業,2點就通,放下手機,立地成學霸
    眼前這種情況,就是把作業本不當一回事,心思放在手機上,或電視機上。問題是:家長做什麼,孩子就會做什麼。比如:玩手機。她媽媽說:「天天看手機,你到底還寫不寫了?把手機放下,等下看。」那個女娃5歲,幼兒園大班。
  • 《孩子也要斷舍離》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才能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孩子也要斷舍離》對父母提出一個要求,要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只有真正放下對孩子的期待,他才會發展出生命本來的樣子。而生命本來的樣子,就是充滿探究,勤於思考,積極向上的。 事實上,要真正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是很困難的。我們太想為孩子的未來負責,總是想去替他們做我們認為是正確的決定。但真正去實踐的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喜好。 然後,父母不要過分給予。天下父母心,我們都想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為了孩子願意付出足夠多的努力,和各種犧牲。
  • 小學生滿分作文:只要爸爸放下手機 我願用生命換
    據趙老師介紹,小智平時學習不錯,各方面都表現很優秀,還是班裡的長跑冠軍,同學們私下裡都管他叫「學霸」。趙老師說:「其實小智的父母平時對孩子的學習也很關注,家校聯繫方面也很熱心,尤其是小智的媽媽,經常和老師溝通小智的學習情況。」採訪中,小智的媽媽說,小智的爸爸看到作文後也很感慨,自責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 女生真正放下的表現:不強求,不假裝,不挽回
    而她最終放下,其實是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就是有一天她走在路上,看到傍晚時的天空出現火燒雲,映照著前方的世界特別美,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她趕緊拿出手機,拍了一張照片,第一時間還是想著要發給他。然後,當她習慣性地打開微信時,才恍然大悟:他們已經互刪了。
  • 為了孩子請父母放下手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成為了我生活中除了吃飯、睡覺之外的第三個重要事件,我承認手機給生活帶來許多方便如:打電話、辦公、查資料、聊天、購物、健身、閱讀、理財等,可以說,手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越來越深入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但是負面問題也十分的突出,人人是手機控,朋友不顧,親情、孩子也不顧,只顧手機,這種像抽大煙的著迷,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 7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用了這招孩子自願放下手機,全家點讚
    從上一學期開始孩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原來是一直玩手機的原因。小玲和老公很著急,但也沒有辦法,一直勸說孩子沒用,甚至打也沒有用。所以他們決定把孩子送去奶奶家,讓孩子每天和鄰居的孩子玩一玩,佔用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 孩子玩手機家長很焦慮,3招輕鬆讓孩子放下手機
    同樣,適度的焦慮有助於父母更好地教養孩子。但是如果過於焦慮,達到焦慮症的狀態,就只會造成家庭關係緊張,矛盾頻發。解決父母的焦慮是讓孩子放下手機的第一步。要改變C,真正有效的是解決B,即改變你對事件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