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學習?
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換句話說,學習有什麼好處?學習對我會有什麼改變?我才會全力以赴,放棄一切的娛樂活動,打遊戲,看短視頻,打麻將,這麼誘人的活動能讓我置之不理呢?
每年的高考成千上萬的學子們夜裡繼日地學習,可以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這些人為什麼費那麼大勁去學習?
不都是要打工的麼?
有些人一吃完飯,別人在打牌,就有人在複習,都是複習到半夜,有時人一歪,就睡著了,怎麼吵都吵不醒,因為太累了。
這些人為什麼這麼拼命,和其它沒有去參加高考的人一樣,繼續在工廠做工,不是很好嗎?
不好。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可能是僅有的一次逆天改命的機會。
對出身很好的人來說,也許學習作用不大,但對於祖祖輩輩是農民的學生來說,讀書學習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學習這件事對於他們這類人來說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中國戰國時期,著名說客張儀從小讀了很多書,與蘇秦同出於師門鬼谷子,學到了一套政治上和外交上本領後,就到各國遊說,可是因為他出身寒微,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後來他聽說楚國最大的官昭陽正招攬天下賢人,就去投奔昭陽,做了他的門客。
昭陽大宴賓客後,拿出無價之寶玉璧給大家傳看。宴席散後,發現玉璧不見了,昭陽很著急,讓人四處找也未找到。這時,有人對昭陽說:「這寶貝一定是讓張儀這個窮鬼偷去了。」昭陽看看張儀那個寒酸樣,也起了疑心。
於是就叫人把張儀捆起來,用竹板和鞭子痛打他,讓他承認偷了寶玉。打得張儀皮開肉綻,鮮血直流,他也不承認。昭陽眼看張儀給打得快不行了,才叫人住手。
有人見他實在可憐,把他送回家中,他的妻子見他被打得這樣,心疼地哭著說:「在家老老實實種地,哪裡會受這種罪?
張儀氣息微弱,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不要難過,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他妻子又好氣又好笑地說:「你這個死東西,打得這麼重你還開玩笑,打在你身上,還能把舌頭打掉?」張儀安慰妻子說:「舌頭沒打掉就好。只要舌頭還在我說什麼也不怕。」
張儀在楚國混不下去了,養好了傷,就跑到秦國去了。
張儀來到秦國,把他那一套「連橫」親秦的策略給秦王一說,秦惠王很讚賞,就拜他為相國,最後以功名顯於天下。
所以,有見識的人對讀書是極為看重的,讀書能改變命運,可嘆現在還有好多人認為讀書無用,當真是夏蟲不可語冰。
因為他們是自我驅動的,他們不會問怎樣放下娛樂活動,才真正的開始學習。
不得不說,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強烈的渴望改變!
渴望有錢,渴望有地位,渴望有尊嚴,學習對我們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的意義。
所以,手機就成了學習的障礙,麻將成了學習的障礙,任何一件事都成為學習的障礙。
那麼,有什麼措施讓我們真正的愛上學習呢?
第一階段:向錢看齊,激發對金錢的渴望。
如何逼自己真正的學習,如何逼自己真正的自律,方法一大堆。
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關鍵問題是,還不夠慘,還不夠窮。
人們為了自我保護,喜歡蒙蔽自己,覺著自己的生活還不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初中的時候走讀,每天中午帶飯。那時候每天帶兩個饅頭和一些黃瓜鹹菜。
那時候真是每天都很飢餓,但內心卻很充實。餓了就「啃書」,那也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只知道要考上重點高中,就不會每天都吃饅頭。工作以後,一旦發現自己有安逸的心,就會主動去刺激自己,去一些招聘網站看看一些高收入的崗位。去一些奢侈品網站,看看價格。發現自己距離還差很遠,回來又繼續努力學習。
如果你沒有動力,就把賺錢作為第一目的。讀完一本書,自己的儲蓄帳戶能夠增加多少虛擬貨幣。最好能夠給自己帶來實際效益。比如,你是做銷售的,那就讀一些銷售技巧類。學習之後馬上應用,能夠帶來成績。這就是對學習最大的反饋。
第二階段:逼自己,死讀書,不停地學習新知識。
當你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時,你還靜不下心學習時,這時候就需要死磕自己。
死讀書,我用的辦法就是抄書,邊讀邊抄書,就像小時候寫家庭作業。
小時候學習的目的很簡單,一心想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長大以後,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就不那麼單純,無法專注。看似坐在椅子上學習,其實腦袋裡不是在想昨天女朋友為啥不理自己、老闆能不能給加薪、晚上又去哪裡嗨皮、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電影。
治療這些問題,就是要讓手和腦並用,目的是讓手沒有機會去碰手機,讓大腦也不閒著。 最重要的一點是給自己設定個目標,不抄完不要離開座位。哪怕是尿褲子,也要待在原地。這是一種持續完成目標,獲得最終成就感的動力。
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爬山這件事,如果你停留在原地,你永遠也爬不到山頂。如果你一直邁步,你終究會登頂,除非你放棄。
設定目標,抄書,就是一個爬山的過程。中途離開位置就等於你放棄,只要放棄一次,就次次都想放棄。只要成功一次,就次次都想成功。人心就是這樣奇怪。
曾國藩讀書一句一句的讀,上一句不理解,就不讀下一句。必須要弄懂書裡的內容。
我們就是不斷權衡利弊,是要獲得瞬間的安逸,還是要獲得長久的安逸。這一步需要加上催化劑,在你的領域尋找一個榜樣。先模仿學習,然後在尋求超越。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的名詞,叫「知識的詛咒」,說的是當我們知道一件事的時,很難想像不知道這件事的人,是怎樣一種心理狀態。
其實就是默認,我們知道這件事,所以人也應該知道這件事。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我們不知道一件事,也很難想像出知道這件事對我們的好處。
所以,提高自己競爭力,也是為學習這件事加上催化劑。需要找到你所在領域裡的一個標杆,也就是大家共識的牛人。以此為標準,去學習,向前看齊。
第三段:組隊學習,或找一個私人教練,私人教師,一對一輔導,有針對性地指導,同時也是一種監督。
為什麼不自律,不能管住自己,什麼法子都不管用?還是堅持不下去?你需要有人時刻能夠督促你。
靠自律沒辦法的話,那你真的需要一個私人教練,要花錢的那種。
在學習之前,壓上「賭注」,如果中途放棄,就會輸掉賭注。
在一段感情中,你付出的越多,就越不捨得放手。
學習也一樣,你不喜歡學習,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了。
當你在學習上,付出的越多,就越想付出,越想得到回報。在學習之前壓上賭注,也就是先付出一部分,你就想要得到回報,而繼續堅持下去。
到這裡,如果你還是沒辦法真正地開始學習。建議你去爬一座大山,去體驗一下爬上的過程和登頂的感覺。因為人生就如同爬山,有很多人和我們結伴而行,也有很多「敵人」,因為越是到頂端,可利用的資源就越少,但是風景也就越好。
你只有逼自己一次,達到頂峰體驗過這種巔峰的感覺,你就不會允許自己失敗,而有足夠的動力,去克服學習障礙。
山登絕頂我為峰,水到天邊海作岸。每個人一定要對自己狠點,當你做到財富自由的時候,當你能四海為家,世界巡遊的時候,當你能俯瞰眾生的時候,你會油然而生自豪的感情,你會從心底裡大吼一聲:我所有的努力沒有白費啊!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