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左手菊花右手刀

2020-10-18 西窗文乾

菊與刀式的日本民族特點


日本是一個島國,狹窄的地理空間,決定著日本民族的矛盾性。

當你說某個民族禮儀超群,便不會加上他們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當你說某個民族行為舉止刻板,可能不會說他們也很善於適應激進的改革,當你說某個民族馴服時,不會說但是他們不習慣服從自上而下的控制。

就這樣一些矛盾的民族特性,卻複雜的交融在日本歷史中。正如日本最具有象徵意義的兩種事物:菊花與刀。


左手菊花,右手刀:菊花是日本的皇室專有花象徵著富貴,他們能夠迅速的綻放,奉獻自己的青春,也能在極短時間內凋零,歸於塵土。


菊花的凋謝,豈不就是刀的拔出,看似矛盾,但刀拔出人死亡,那種瞬間的形態恰好照應了菊花的凋謝。菊與刀,向死而生,為死而生。菊本身就是死亡的化身,而刀無疑是通向死亡的橋梁。



刀成為了菊的工具,菊化為了刀的目的。在菊花的隱喻中,刀和主人都是被動的,殺人是使命,被殺或自殺則是必然;而在刀的語法中,菊代表了不可知的前身和宿命的未來。


本尼迪克特寫出了菊與刀的不可分離,菊與刀的相得益彰,在死亡的舞臺上,二者如影隨形。她用寫意的筆法準確地把握了一個民族的實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也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底色與基調。


日本人既好鬥又和善,既崇尚武力又愛好美好,既野蠻又文明,既刻板又富有適應性,既順從又不甘任何人支配,既忠誠不二又會背信棄義,既勇敢又膽怯,既保守又善於接受新鮮事物,而這種種種的矛盾都是以極短的對立面來體現,而又在矛盾的對立中,他們又難以置信的保持了統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日本從二戰中橫掃亞洲各國,表現出極度的殘忍殘暴,對亞洲各國尤其我們國家造成了深厚的國家災難。同時,二戰而敗,而又迅速的聽從天皇的指令,投降接受美國接管,表現出極大的順從和遵守。不得不說,日本的行為習慣形成的世界觀一致性。


日本人相信:精神必勝論。


精神必然戰勝物質。日本與西方各國不同在於並不在於日本對物質的態度,而是日本人認為:軍艦大炮,不過是不滅的日本人精神的外部表現。他們是象徵,猶如武士刀的象徵。

日本人認為精神是永恆的,物質不過是短暫的曇花一現。比如在二戰之中,日本人神風特攻隊,自殺式襲擊,便是精神決定論的反映。日本從精英階層到普通民眾,都在宣揚精神優於物質這一信條,並且在堅守這信條,訓練精神。日本人相信,人可以通過特殊的訓練可以達到精神至上的境界。


天皇是一種國民性信仰
日本具有極端的軍國主義,並且刨腹自殺,對於他們來說是忠於信仰的表現。根源在於天皇。
比如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幹在《論自殺》一書中寫道:「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自殺方式。」日本民族最具象徵性的自殺方式是切腹。戴季陶在《日本論》中寫道:「他們舉國所讚美的武士道的精華,就事實上說明起來可以舉出兩件事,一件是'復仇』,一件是'切腹』。'復仇』是殺人,'切腹』就是自殺。」

為天皇而戰,聽從天皇指令,天皇和日本是不可分割的。日本天皇不是一個人了,而是一種精神信仰,沒有天皇的日本不是日本,他往往是日本國民的象徵,是國民宗教生活的中心。
天皇是個超越宗教的信仰對象,植根於國民心中。即使日本失敗了,國民也會十分崇拜天皇。

日本人有很強的恥辱感,逃跑對於日本人是膽小鬼,而視死如歸往往是高尚的行為,是一種美德。因為死亡本身就是精神的勝利的信條。
而被俘虜是莫大的恥辱,要麼勝利而歸,要麼像菊花那樣迅速綻放迅速凋零,是他們的歸宿。恥辱感已經深深在日本人得頭腦中根深蒂固了。
日本嚴格的等級制度
日本人對秩序和等級制度信仰:各守本分。
日本人觀念是等級制度構建了人與人之間以及國家之間的關係,並且對其作用深信不疑。尤其是天皇高高在上的等級表現,以及戰敗後受到美國接管後的順從,也是種對等級秩序的服從。
日本家庭生活的等級制度是以性別,輩分和長子繼承權為基礎。猶如見面「鞠躬」行禮。
鞠躬者:表明自己正在處理事情,對方有權現在幹預。
而受禮者:知道自己承擔著與其地位相對應的責任。
日本封建社會是複雜的等級社會,每個人身份是世襲固定的。日本有四個世襲等級:武士,農民,工人,商人。再往下是賤民。而天皇卻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日本人在這規則的世界裡看世界,世界在他們來看是安全可靠的。日本的等級制度對不同階層之間造成了隔閡,他們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驚嘆於日本人的情感自控與說生活習慣上的自律。相對於中古國這個禮儀之邦,日本在很多地方的標準卻更生硬而嚴謹。對於一個自重的日本人來說,學會忍耐石碓情感自控的最低要求。而忍耐與自我克制都成了對自身名譽的一部分。所謂「含蓄」的日本人如菊,清高,淡雅這也正是日本人將情緒控制在了道德標準之內。同時又有武士刀的殘暴不仁,漠視生命,是死亡為精神勝利,同時自殺剖腹,效忠天皇,遵循內心信仰。矛盾而又複雜的分裂統一的性格。


相關焦點

  • 吃西餐是左叉右刀還是左刀右叉?那左撇子怎麼辦?
    很多介紹西餐禮儀的書會告訴你,吃西餐應當左叉右刀,卻不告訴你為什麼。為什麼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呢?原因很簡單,餐刀主要用來切割食物,需要用較大的力量,完成x相對細緻的操作,這樣的任務,通常應該交給你更擅長使用的那隻手。
  • 《菊與刀》批判
    》《菊與刀》是個奇蹟。也許有人會問,菊與刀的暢銷,是營銷有道還是實至名歸?它被稱作「日本學」開山鼻祖,究竟當不當得起? 《菊與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國人,美國人研究日本,必事出有因,不是吃飽了撐的,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蓋美利堅者,實用主義之民族也。 1944年6月,太平洋戰爭如火如荼,美軍對日大規模反攻方興未艾。兵車未動,糧草先行,《菊與刀》寫作之肇始,即是作為決策者的「精神食糧」,為軍政決策提供理論依據。此書雖發軔於兵荒馬亂之時,觀其內容,卻一派田園氣象。
  • 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 吃西餐的注意事項
    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很多人吃中餐已經滿足不了自己的了,開始吃起了西餐,但是第一次吃西餐都不知道怎麼用刀叉,那您知道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嗎?您了解多少西餐刀叉拿法呢?其實西餐禮儀講究的非常多的,餐具的擺放,食物的吃法都是有講究的,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左刀右叉還是左叉右刀您知道吃西餐的時候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還是左手拿叉子左手拿刀呢?
  • 車削-左右手刀的區分
    機加行業中,對於減速器等迴轉體類工件,往往都需要使用車削加工,來保證工件的形位精度,其中對車刀的選擇也是必不可少的,從最基礎的選刀來說,其中,左右手刀的區分便是其中一個小小的知識點。左右手刀的區分因人而異,有很多的識別方法,看個人習慣如何去記憶和區分,那麼我就簡單介紹下一般我們的區分方式:如上圖,最上邊的是左手刀具,中間的為中置刀具,下邊的是右手刀具從圖中可以看出,左右手刀的選擇意味著工件如何的加工,如果你用右手刀去按著左手刀的方式去加工
  • 從wapanese與cool Japan再讀菊與刀
    1946年美國一位叫文化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創作了一本名叫《菊與刀》文化人類學著作。但是也正是因此,這本菊與刀在今天看來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戰的硝煙逐步散去,伴隨著昭和平成再到令和的時代變遷,現在的日本和當年菊與刀描繪的還是一樣嗎?東京,秋葉原,全世界與御宅族的天堂。
  • 刺客伍六七:左手拿刀是阿柒,右手拿刀是阿七,傻傻分不清楚
    #刺客伍六七#很多觀眾在觀看完伍六七之最強理髮師之後表示有一些地方不合理,為何阿七手中突然出現魔刀千刃,為何這一刀砍完之後赤牙沒有受傷而阿柒在拿上魔刀千刃的時候用的都是左手,是的阿柒是左撇子,而阿七是右撇子。第十集阿七雖然和阿柒對話,似乎找回以前的記憶,但是阿七依舊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過去和力量,當時的他還是阿七,還是右手用刀。
  • 菊與刀:一個由「亡靈」統治的國度
    ——《菊與刀》1/ 奇書七寸《菊與刀》是個奇蹟。一個從未踏足日本的美國人,臨危受命,憑書齋中有限資料,趕鴨子上架,草就十萬字小書,不曾想竟開山立派,成一家之言。此書被譯為多國文字,短短數十年,寰球銷售無可計數。也許有人會問,菊與刀的暢銷,是營銷有道還是實至名歸?
  • 【菊與刀】論日本民族性
    圖片來源於利珀的日企客戶這本書叫《菊與刀》,指的就是日本人一手「菊」一手「刀」,正如書裡對日本人的總結:既生性好鬥而又溫和謙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菊與刀》作者:[美] 魯思·本尼迪克特 豆瓣評分:8.2
  • 菊的隱逸,刀的硬朗——《航海王:狂熱行動》中蘊含的日本文化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中有這樣的觀點:「美國一貫注重強大的實力,日本則一貫重視精神。他們說,精神就是一切,可以永恆;物質雖不可少,卻是次要的,轉瞬即逝。」在系列作品的背後,我們能夠窺見日本文化中「菊」與「刀」的交錯互補——「菊」的隱逸,「刀」的硬朗,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團結,夢想和自由的內核,在影視作品中發揮著正面的引導意義。
  • 《菊與刀》的第16個中文譯本 | 馮瑋
    年前,上海譯文出版社邀我重譯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簡稱《菊與刀》)。他們認為,我通曉英語和日語,長年研究日本,是承擔這項工作的「絕佳人選」。經過考慮,我接受了這項邀約。    1946年出版的《菊與刀》,1948年由東北大學英語課教授長谷川松治譯成了日文,並在1967年進行了修訂。
  • 日本古代10大名刀,第一五郎入道正宗,第二菊一文字
    1、五郎入道正宗:日本第一的名刀,以作風豪華著稱,為鎌倉名工匠正宗的代表作。正宗,刀,刃長64.4CM。2、菊一文字:傳說刀身泛光,殺人不見血。太刀,刃長78.48CM,鋒刃極長,刀身細且薄,刀柄上刻有16瓣菊花。
  • 居合——日本刀的用法(二)
    也就是說,要正確有效地運刀所需要掌握的各種技巧,小到「手之內①」的正確握法,大到刀的運行軌跡等等,都包含在「前」中。說它就是居合道的精髓也不為過。雖然是基礎的招式卻是博大精深,初學者要反覆練習自不必說,高段位者也要將此練習貫徹終生。(1) 起手靜靜地將手搭在刀上。
  • 為什麼幾乎沒有人使用二刀流?
    二刀流是越前南次郎及其兒子越前龍馬的成名絕技之一,顧名思義,二刀流即左右手都能打,落在左邊的球,用左手正手打,落在右邊的球,用右手正手打,全場正手,不用反手,在江湖上是威名赫赫。 那麼,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使用二刀流的職業球員以及業餘愛好者非常罕見呢?
  • 《菊與刀》:解析日本奇特的「性文化」
    直到我看到了這本《菊與刀》,才明白其中的奧秘,原來日本文化裡的愛情、婚姻、性都是分割開來的,很多行為都是被默許的。就讓我們跟著這本書來了解一下吧。他們極度好戰又極度溫和,極度粗魯傲慢又極度彬彬有禮,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極度勇敢又極度膽小,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
  • 西餐刀叉擺放標準 西餐刀叉拿法左叉右刀 西餐刀叉擺放暗語
    下面為大家分享西餐刀叉擺放標準,西餐刀叉拿法左叉右刀,西餐刀叉擺放暗語,一起來看看吧。 一、西餐刀叉擺放標準刀是用來切割食物的,叉子是將食物送進嘴裡的,吃東西的時候不要一大口地吞下去,叉子將食物送入嘴中的時候,牙齒輕輕地咬住食物不要咬住叉子。
  • 《菊與刀》讀書感悟——克制的日本人,獨特的日本氣質
    一、無上的天皇——堅實的等級制度使人人各得其所恬淡靜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兇狠決絕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為什麼「菊」代表日本皇室呢?各種解釋,不一而足。但較為普遍的說法是:隨著中日交往加深,菊花傳入日本,當時的菊花是物以稀為貴,日本皇室當然是最容易欣賞和得到菊花的一批人,久之用「菊」代表皇室。無論從過去到現代,代表日本最高權利的都是天皇,儘管沒有什麼實權,只是一種國家象徵,但卻極受民眾擁戴。
  • 海賊王914話隱藏流行梗,菊與刀、蝙蝠人有內涵,還有路飛冷笑話
    現在,就隨小鯨來了解下其中所蘊藏的奧妙之處——菊與刀~武士娘的身份高貴「路人皆神人」的設定概念再次被尾田信手拈來,上一話中還以為茶館打雜的女傭「小菊」只是一個雜工,本話中當小玉被人掠走時,這位姑娘迅速抓起一把「武士刀」竟然魄力十足地追上去了!
  • 右手擋刀救人 左手彈琴備考
    那天是2020年11月21日,劉一寧為了救一名陌生女子,徒手擋刀,右手被砍傷。 一個撫琴待考的藝術生,很長時間內只能左手彈琴,左手寫字了。 「誰遇到那種情況都會去救的。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會學聰明一點,先保護好自己再去救人,嘿嘿。」劉一寧渾身透著樂觀勁兒。
  • 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現代日本學的鼻祖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2005年,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專門來商務印書館採訪《菊與刀》的編者之一陳應年,去天津採訪譯者之一呂萬和,12月底刊發了相關報導。《南方都市報》也在其後專門採訪了呂萬和、孫歌和李長聲三位學者,報導的題目就是《一本叫<菊與刀>的學術著作還在暢銷》,報導說:「非常有意思,和日本打了八年抗戰的中國人,若想獲得關於日本文化的整體性知識,思來想去,似乎真的只有一本書可以讀,那就是美國人寫的《菊與刀》。」1.
  • 刀與叉的用法
    料理上桌後的基本動作,即是「右手拿刀切開,然後左手拿叉將料理叉起」。以叉子壓住料理的左端,固定,順著叉子的側邊以刀切下約一口大小的料理後,叉子即可直接駐起料理送入口中,簡單說即是「以叉子壓住後再以刀切開」。如果想順利地將食物切開,首先就從姿勢開始吧!正確的姿勢與適當的角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