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特《菊與刀》:現代日本學的鼻祖

2021-02-25 商務印書館

漢譯名著700種之第98種。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徵。2005年,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專門來商務印書館採訪《菊與刀》的編者之一陳應年,去天津採訪譯者之一呂萬和,12月底刊發了相關報導。《南方都市報》也在其後專門採訪了呂萬和、孫歌和李長聲三位學者,報導的題目就是《一本叫<菊與刀>的學術著作還在暢銷》,報導說:「非常有意思,和日本打了八年抗戰的中國人,若想獲得關於日本文化的整體性知識,思來想去,似乎真的只有一本書可以讀,那就是美國人寫的《菊與刀》。」


1. 事實上,日本人始終拒絕把惡的問題看做人生觀。他們相信人有兩種靈魂,但卻不是善的衝動和惡的衝動之間的鬥爭,而是「溫和的」和「粗暴的」靈魂,每個人、每個民族的生涯中都既有應當「溫和」的時候,也應有「粗暴」的時候。


2. 對日本人來講,猝然受到生疏者的恩惠是最討厭的事。因為他們知道,在與近鄰和老等級關係打交道中,受恩所帶來的麻煩。


3. 因為日本的兒童把競爭多半看做是遊戲,並不怎麼在意。在青年和成年人中,一有競爭,工作效率就降低。人們單獨工作時,進步較快,錯誤減少,速度也提高。一旦與競爭對手在一起,就既出錯誤,速度也迅速下降。當他們用自己的成績來衡量自己的進步時,他們幹的最好。


4. 西方人都認為,反對陳規舊習,克服障礙去爭取幸福,這是強者的標誌。而日本人則認為,所謂強者,恰恰在於拋棄個人幸福而履行義務。他們認為,性格的堅強不是表現為反抗,而是表現為和諧。


5. 儘管他們在古代傳統中非常崇尚復仇,在現實生活中則和西歐一樣,復仇行為很少見,甚至比西歐還要少。這並不意味人們的名譽觀念日趨淡薄,而是意味對失敗和侮辱的反應以日益成為自衛性的而不是進攻性的。對恥辱仍然看得很重,但已更多地以自我麻痺來代替挑起爭鬥。


6. 真正的恥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強制力來做善行。真正的罪感文化則依靠罪惡感在內心的反應做善行。羞恥是對別人批評的反應。一個人感到羞恥,是因為他或者被公開譏笑、排斥,或者他自己感覺被譏笑,不管是哪一種,羞恥感都是一種有效的強制力。但是,羞恥感要求有外人在場,至少要感覺到有外人在場。罪惡感則不然。有的民族中,名譽的含義就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而生活,這裡,即是惡行未被人發覺,自己也會有罪惡感,而且這種罪惡感會因為坦白懺悔而確實得到解脫。


7. 那麼,是什麼人使這個政府進行了如此激烈的,不得人心的改革呢?是封建時代日本那些特殊習俗就已經孕育了下級武士和商人的「特殊聯盟」。這些武士作為大名的心腹家臣磨練了政治手段,經營和管理著各藩的壟斷企業,如礦山,紡織、造紙等;而這些商人則購買了武士的身份,並在武士階層中普及了生產技術知識。這種特殊聯盟得益於日本封建社會具有特殊流動性。商人通過與武士階層聯姻而購買了「武士」這一職介從而洗刷了自己作為商人下賤的社會地位帶來的恥辱。這個聯盟成為推動日本近代化進程的主力軍,有別於西方國家的由於工業革命而誕生的「中產階級」


8. 日本政府機構和西歐上述各國之間的真正差異,並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職能。日本人依靠古老的恭順習慣,這是在過去經驗中的熔鑄,並以道德體系和禮儀來體現。對於發揮各種內政機能的國家政府,美國人感到是一種少不了的孽障,日本人則不然,在他們眼中,國家是至善的。


9. 明治政治家就是這樣謹慎的劃定國家在政治中的權能範圍和國家神道在宗教中的職能範圍。至於其他領域,他們都交給人民。軍隊職階的晉升不是看家庭的出身而是看個人的能力,其實行的徹底在其他領域內是少見的。軍隊在許多方面起到了促進民主的作用,在許多方面是真正的人民軍隊。與大多數國家軍隊被作為賴以維持現狀的巨大力量不同,日本軍隊非常同情小農階級,這種同情一再激起軍隊向大金融資本家及企業家的抗議。

魯思·本尼迪克特

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6月5日-1948年9月17日),美國人類學家。本迪尼克特受到法蘭茲·鮑亞士的影響,同愛德華·薩丕爾提出最早的文化形貌論(Cultural Configuration),認為文化如同個人,具有不同的類型與特徵。

菊與刀

1944年,二戰中的日本敗局已定,美國急於制定戰後對日政策。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受美國政府委託潛心研究日本,《菊與刀》就是這一研究成果:一個作為文化問題的戰爭軍事問題報告。其研究意見不僅為美國外交決策所採納,也被日本本土稱之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是文化人類學者研究日本的經典性著作。報告中推斷出的結論是:日本政府會投降;美國不能直接統治日本;要保存並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機構。因為日本跟德國不同,不能用對付德國的辦法對付日本。戰爭結束,美國的決策同這位人類學家的意見一致,事實發展同她的預料和建議一樣。

  1946年,本尼迪克特把這份報告整理成書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強烈反響。1949年初被譯成日文,1949年至1951年,日本幾家雜誌約請專家舉行座談,對此書進行評論,有的並出版了特集。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猜你喜歡: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紀念版 分科本 政法  165種

識別二維碼 一鍵購買☟


識別二維碼一鍵購買☟

漢譯名著700種專題策劃

(陸續更新中)


《理想國》: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

《政治學》:政治學的創始之作

《烏託邦》:近代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

《太陽城》:另一個理想國

《政府論》 「野心使世界上充滿了紛亂」

《論法的精神》:人就是一切

《社會契約論》:人是生而自由的

《聯邦黨人文集》:美國憲法之源

《法哲學原理》:「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東西」

《戰爭論》:西方的「孫子兵法」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經濟學的百科全書

《人口原理》:生是對勝利的獎勵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現代宏觀經濟學的開山之作

《經濟發展理論》:經濟發展是創新的結果

《經濟學》: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經典著作

《資本主義與自由》:「20世紀最好的50本書」之一

《各國的經濟增長》:「經濟」是生活潮流的變形 

《塔西佗歷史 》:古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巨著

《動物志》:西方動物文學的祖本

《亞歷山大遠徵記》:古希臘戰爭大師之首

《君主論》: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佛羅倫斯史》: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偉大的德國農民戰爭》:使人類的尊嚴得到最大程度的維護

《利維坦》:每一個人都應當力圖使自己適應其餘的人 

《傅立葉選集》:空想社會主義家的理想

《大洋國》:應運而生的憲法草案

《論自由》:追求理想生活的自由

《愛彌兒》:在現代歐洲引發了一場徹底的革命 

《道德情操論》:西方世界的《論語》

《神正論》: 萊布尼茨最好的思想

《論美國的民主》:第一部論述民主制度的名著

《人性論》:一部論述理智、情感、道德的名著

《薄伽梵歌論》:一本書帶你走進印度哲學

《風俗論》:人類從蒙昧進步到文明的艱辛歷程

《貨幣論》:一部物價決定理論

《貨幣均衡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達爾代表作

《經濟論 雅典的收入》:經濟思想源起之所

《論農業》:「最古老、最完美」的生活之書

《貿易論》:馬克思經濟理論的重要來源

《企業論》:制度經濟學鼻祖的著作

《論語言的起源》:當人還是動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語言

《論財產》:研究西歐空想社會主義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論老年 論友誼 論責任》:古羅馬最偉大的演說家

《論靈魂》:「亞里斯多德第二」

《論平等》:婚姻是最大的公平行為

《論靈魂的激情》:做自己激情的主人

《論財富的分配》:有兩種處世哲學

《權力論》:一部透析權力哲學的經典著作

《自殺論》:「人只有承受,才能活著,生命必將獲勝」 

《人類知識起源論》: 思想的本性是什麼?

《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和社會》:技術進步中的社會變革

《普通認識論》:「邏輯實證主義的維也納學派」的奠基人

《人類理解論》:解開人類起源之謎

《邏輯哲學論》: 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保持沉默

《人類理智新論》:人心中是否有天賦原則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靈魂怎樣察覺在它之外的東西,是需要解釋的

《靈魂論及其他》:西方心理學史上開創性著作

《聖教論》:闡釋了奧義書哲學

《社會科學方法論》:韋伯,現代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家

《民主財政論》: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最為簡明的表述 

《過程與實在——宇宙論研究》:哲學史上的豐碑

《政治正義論》:研究道德和政治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獲得快樂或幸福

帕斯卡爾《思想錄》的智慧箴言 

《資本主義發展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解釋當代資本主義運行的邏輯 

斯賓諾莎《知性改進論》:最高的幸福是什麼?

黑格爾《小邏輯》:「人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

涂爾幹《教育思想的演進》:社會史的開山之作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修昔底德陷阱」

彭加勒《科學與方法》:相對論的先驅、最後一位全才數學家

笛卡爾《談談方法》:良知,是人間分配得最均勻的東西

米涅《法國革命史》: 「再也聽不到有人反對恐怖和獨裁」

柏克《法國革命論》: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第一手歷史文獻

克魯泡特金《互助論》:每一個人的幸福都緊密依賴一切人的幸福

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人類最無力控制的莫過於他們的舌頭

凡勃倫《有閒階級論》:有錢人為什麼要炫富?經濟中的行為藝術

亞里斯多德《天象論 宇宙論》:現代科學萌芽之所

拉普拉斯《宇宙體系論》:正是拿破崙的老師,第一個揭秘了太陽系的起源

蘇維託尼烏斯《羅馬十二帝王傳》:羅馬帝國最初的12個元首

自我是自己親人,自我也是自己敵人 | 古印度《薄伽梵歌》

尼採《偶像的黃昏》:沒能殺死我的東西,使我更加強健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意識僅佔整個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

凱撒《高盧戰記》:凱撒大帝遺世傑作,有關高盧戰爭最權威的記錄

韋斯特馬克《人類婚姻史》:用細節來詮釋婚姻的歷史

維根斯坦《哲學研究》:如果獅子能講話,我們也不能理解它

《歷史是什麼?》: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休止的對話

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一國文明程度的高低,可以人民的德智水準來衡量

盧梭《論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礎》:我的聽眾是整個人類

馬基雅維裡《論李維羅馬史》:可能是最棒的《羅馬史》讀書筆記

萊辛《拉奧孔》:為什麼藝術一定要看起來美?

洛克:論降低利息和提高貨幣價值的後果

《製造路易十四》:那位國王是由假髮、高跟鞋和皇袍包裝成的

庫薩的尼古拉《論有學識的無知》:「一與多」從來都是統一的

亞里斯多德 《詩學》:為什麼人們在講故事時總愛添油加醋?

昂蘇爾·瑪阿里《卡布斯教誨錄》:人們的力量來自食物,智慧的力量來自知識

相關焦點

  • 《菊與刀》批判
    ——《菊與刀》《菊與刀》是個奇蹟。一個從未踏足日本的美國人,臨危受命,憑書齋中有限資料,趕鴨子上架,草就十萬字小書,不曾想竟開山立派,成一家之言。此書被譯為多國文字,短短數十年,寰球銷售無可計數。也許有人會問,菊與刀的暢銷,是營銷有道還是實至名歸?它被稱作「日本學」開山鼻祖,究竟當不當得起?
  • 菊與刀:一個由「亡靈」統治的國度
    它被稱作「日本學」開山鼻祖,究竟當不當得起?英國人王爾德說,一切藝術都是無用的;中國人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菊與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國人,美國人研究日本,必事出有因,不是吃飽了撐的,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蓋美利堅者,實用主義之民族也。
  • 《菊與刀》的第16個中文譯本 | 馮瑋
    外文的專業學術論著最好由專業人士翻譯,是學界共識。但學界還有種說法:專業人士做翻譯,無異於做「慈善」。因為,學術評價體系和稿酬制度,明顯有「鄙視」譯著之嫌。所以,自2008年翻譯出版了《昭和時代見證錄》後,無論英文和日文,我都再沒有翻譯片言隻字。年前,上海譯文出版社邀我重譯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簡稱《菊與刀》)。
  • 【菊與刀】論日本民族性
    有序是日本人生活中的主要遊戲規則,在日本文化中有這樣一句話「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們相信:只要每個人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完美的。 這樣的思想也就導致了日本等級制度森嚴。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所有寄託。無條件和無限制條件效忠天皇是戰爭年代所有日本人的信條。
  • 菊與刀:左手菊花右手刀
    菊與刀式的日本民族特點日本是一個島國,狹窄的地理空間,決定著日本民族的矛盾性。當你說某個民族禮儀超群,便不會加上他們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當你說某個民族行為舉止刻板,可能不會說他們也很善於適應激進的改革,當你說某個民族馴服時,不會說但是他們不習慣服從自上而下的控制。
  • 從wapanese與cool Japan再讀菊與刀
    1946年美國一位叫文化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創作了一本名叫《菊與刀》文化人類學著作。不得不承認的是,Ruth Benedict是個洞察力敏銳的學者,也正是因為她沒有真正到過日本,單從喬遷美國的日本人或者二戰的戰俘,卻總結了至今依舊可以受用的結論、思想。但是也正是因此,這本菊與刀在今天看來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戰的硝煙逐步散去,伴隨著昭和平成再到令和的時代變遷,現在的日本和當年菊與刀描繪的還是一樣嗎?東京,秋葉原,全世界與御宅族的天堂。
  • 《菊與刀》:解析日本奇特的「性文化」
    直到我看到了這本《菊與刀》,才明白其中的奧秘,原來日本文化裡的愛情、婚姻、性都是分割開來的,很多行為都是被默許的。就讓我們跟著這本書來了解一下吧。他們極度好戰又極度溫和,極度粗魯傲慢又極度彬彬有禮,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極度勇敢又極度膽小,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
  • 菊與刀:只會由日本創造出來的品牌MCUSTA 傳世家徽
  • 日本文化中,菊與刀的兩面性是如何形成的?自然環境與華夏影響
    那麼,日本文明所處的自然環境是什麼樣的呢?熟悉日本文化的人,通常都了解一本書,它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二戰末期創作的經典著作《菊與刀》。由於二戰時美日雙方的對立關係,以及本尼迪克特的素材僅僅來源於日軍戰俘以及美國日裔集中營,其本人甚至從未踏足日本半步,其中諸多圍繞日本民族特質的觀點其實是值得商榷的。
  • 《菊與刀》讀書感悟——克制的日本人,獨特的日本氣質
    本書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經過嚴格考察撰寫的介紹日本這個複雜難懂民族的一部著作,這是為美國如何處理日本戰後問題而寫的研究材料。作為美國人,很難理解日本人的很多行為、風俗以及處理問題的思維和態度,同樣作為東方文化背景下的鄰國,即使日本各方面受我國文化影響頗深,我們仍然也不能說與日本人思想相通,溝通無障礙。
  • 菊的隱逸,刀的硬朗——《航海王:狂熱行動》中蘊含的日本文化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與刀》中有這樣的觀點:「美國一貫注重強大的實力,日本則一貫重視精神。他們說,精神就是一切,可以永恆;物質雖不可少,卻是次要的,轉瞬即逝。」在系列作品的背後,我們能夠窺見日本文化中「菊」與「刀」的交錯互補——「菊」的隱逸,「刀」的硬朗,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團結,夢想和自由的內核,在影視作品中發揮著正面的引導意義。
  • 日本電競的菊與刀:電競只是遊戲的一種可能
    出品|人民電競作者|虞秋浩編輯|Kevin題圖|Nintendo Versus《菊與刀》,二戰時期由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撰寫的人類學研究著作。書的標題「菊」與「刀」分別象徵皇室和武士。作者利用這兩種具有鮮明對比的意象,揭示了隱藏在日本人性格裡的各種矛盾與衝突。儘管有學者指出這本書的研究方法並不適用於日本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菊與刀》的出現為研究日本社會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視角。如今,「菊與刀」也暗藏在日本的遊戲與電競行業。眾所周知,日本擁有不俗的遊戲研發能力和龐大的玩家群體。
  • 日本電競的菊與刀:電競只是遊戲的一種可能-虎嗅網
    《菊與刀》,二戰時期由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撰寫的人類學研究著作。書的標題「菊」與「刀」分別象徵皇室和武士。作者利用這兩種具有鮮明對比的意象,揭示了隱藏在日本人性格裡的各種矛盾與衝突。儘管有學者指出這本書的研究方法並不適用於日本社會,但不可否認的是《菊與刀》的出現為研究日本社會問題提供了良好的視角。
  • 日本古代10大名刀,第一五郎入道正宗,第二菊一文字
    1、五郎入道正宗:日本第一的名刀,以作風豪華著稱,為鎌倉名工匠正宗的代表作。正宗,刀,刃長64.4CM。2、菊一文字:傳說刀身泛光,殺人不見血。太刀,刃長78.48CM,鋒刃極長,刀身細且薄,刀柄上刻有16瓣菊花。
  • 從《菊與刀》,看日本歷史上的「譜代大名」是怎麼一回事?
    說起大名,很多人都知道,毫無疑問,作為日本古代史上的重要部分,大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那麼大名這個名字又是怎麼來的呢?大名有哪些分類呢?彼此之間又有哪些區別?譜代大名是怎麼一回事呢?上世紀的美國女作家本尼迪克特,曾經寫過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被譽為是研究日本學所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一,我非常喜歡的作家,曾經獲得過多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三島由紀夫,對這本書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 《菊與刀》讀書筆記
    這本書,作者直言,日本社會有一種相當牢固的團結性,那這種團結性作何闡釋,我相信,也是我讀完這本書的一大收穫。作者反覆提到的是研究的目的,這項任務,熟悉「敵性」。日本在世界戰爭中是一個強大而脾氣古怪的敵人。而作者又一再強調了採樣及思考中的一些困難和選擇,可謂用心良苦,做學問的嚴謹與細膩考究可見一斑。
  • 丹麥公主本尼迪克特出席2019年聖誕音樂會
    (記者:彭忠民、朱小軍)丹麥公主本尼迪克特(Benedikte)與聖安妮·皮克科爾(SanktAnnPigekor)一同出席12月15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聖靈教堂舉辦的聖誕節音樂會。丹麥公主本尼迪克特參加2019年聖誕節音樂會丹麥公主本尼迪克特參加2019年聖誕節音樂會丹麥公主本尼迪克特參加2019年聖誕節音樂會聖安妮(Sankt Ann)女童合唱團是由在聖安納體育館小學學習的6-9歲女孩組成的合唱團。
  • 【讀書筆記】菊之殤,刀之舞
    日本雖號稱「萬世一系」,但其並非沒有朝代變更,只不過這種時代變更是通過統治話語權的轉移來表現的。自平安時代中期(即《源氏物語》的時代)以來,日本的最高權力逐漸從天皇手中轉移到以世代擔任攝關白兩職務的藤原家為代表的公卿集團之中。但在13世紀初,以白河天皇為代表的連續幾位天皇逐漸奪回了統治權,並通過傳位——出家——垂簾聽政的方式執掌天下。
  • 日本刀發展年代簡述
    經過中國唐朝學到高超的鍛打技術,從公元238年~707年,這個時期的刀都是直的。西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開始學習隋唐制度,將政治體制由原先的豪族大臣專權,變為天皇中央集權政治。來自唐帝國的思想、文物、技術...一時在日本大為流行。早期從中國進口的唐大刀,或是日本自己生產的「唐樣大刀」,多半是刀身筆直的直刀。
  • 海賊王914話隱藏流行梗,菊與刀、蝙蝠人有內涵,還有路飛冷笑話
    現在,就隨小鯨來了解下其中所蘊藏的奧妙之處——菊與刀~武士娘的身份高貴「路人皆神人」的設定概念再次被尾田信手拈來,上一話中還以為茶館打雜的女傭「小菊」只是一個雜工,本話中當小玉被人掠走時,這位姑娘迅速抓起一把「武士刀」竟然魄力十足地追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