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拼湊一篇論文?當「微課」遇上「家校互動」

2020-12-17 飛飛編程

為了拼湊一篇論文,我首先選定了兩個關鍵詞:『微課』和『家校互動』。選擇『微課』是因為我對微課比較感興趣,並且還算有點設計製作經驗;選擇『家校互動』是為了課題研究。

首先,在寫論文之前,我對微課的認識,核心觀點可以總結為三條:

1、微課知識體系的模塊化,學習時間的碎片化。

由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加劇了學習時間的碎片化,碎片化學習帶來的問題是難以構建起完整的、龐大的知識體系。微課可以對知識體系進行模塊化的拆分,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重新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以網絡在線或本地播放的方式呈現。

因為學習者是對著屏幕觀看的,所以在設計和製作微課時要想像:鏡頭連接著屏幕,講授者是對著屏幕前的學生在講課,講授者和學習者之間隔著一塊將兩者完全隔離的屏幕。但是教師又必須要通過富有表達力的視頻畫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穿透這塊屏幕,向學習者傳達相應的知識。

3、微課可以在多種場景下使用。

微課早期主要應用在翻轉課堂,後來隨著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性課程)的崛起,微課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成了在線學習場景下的主要形式。這次論文將微課的應用場景選擇為『家校互動』,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課題,這個懂的人自然懂,當然另一方面『家校互動』本身也很重要。

其次,我想站在時代的角度,從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來探討為什麼會出現微課,進而說明微課的特點。但是由於本人水平有限,篇幅有限,難以梳理出從傳統的電化教育直到當前的網際網路+教育條件下微課發展的準確脈絡,只能描繪大致情況。

總之,這篇論文是我對微課認識和理解的一次總結、一次嘗試,也希望對微課感興趣的教育從業者有所幫助。以下為已經在期刊發表的原文:

淺談微課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的應用

摘要:微課以知識體系的模塊化滿足了用戶遠程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需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微課」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可以在家長網校、互動性家校活動、個性化指導等多個方面應用微課,促進家校共育。

關鍵詞:微課 視頻 網際網路 家校互動

一、微課的產生

微課通常指微型視頻課程, 視頻是其主要載體,『微』是指時長較短,一般在10分鐘以內;『課』是指課程,是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和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組合。

微課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微課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人類利用物質作為資源從新石器時代走來;利用能量作為資源開始了蒸汽時代;20世紀後半葉,人類認識到除了物質和能量,信息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受技術發展的深刻影響,電化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重要補充形式,以投影、錄像、電視、計算機等為主要媒介,傳遞教育信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優秀的教學視頻傳遞到教學資源薄弱的地方,給需要的教師或學生。但是傳統的電化教育受媒介製作和傳播技術的限制,大多數的教學視頻以課堂實錄和講座等形式為主,製作手法單一,時間長,觀看也不太方便,無法大量普及。

21世紀以來,計算機和網絡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成為最重要的個人終端,為人們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物質基礎。在現代快速生活節奏中人們的時間碎片化,平板電腦、手機成了人們在碎片化時間內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微博、微信等「微」概念的App的成為全民級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數字課程資源,以知識的模塊化彌補了碎片化學習的不足,增強了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滿足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學習的需要。特別是隨著MOOC課程的、在線學習的興起,微課更是被大家所接受。

二、微課的特點及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微課得以發展和應用的最重要的基礎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微課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滿足用戶遠程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需要;微課最重要的設計方法是知識體系的模塊化。總之在設計和製作微課時要把握圍繞微課的這些特點。

1、微課的應用場景是網絡在線、非實時的,和學生沒有處於同一時間和地點,要面對鏡頭通過視頻畫面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在製作時要想像學生坐在電腦屏幕前觀看視頻,在這樣場景下如何通過視頻展現學習內容。

2、微課主要用於「解惑」,而非「授業」。微課不能像課堂教學那樣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交流,特別是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無法滿足情感目標的達成,不能代替課堂教學,只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有效補充。

3、微課要面對的對象是學生或者學習者,要時刻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不能自說自話。

4、對微課要表現的知識點,既要慎重選擇,又要大膽探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只要符合微課教學的認知規律,都可以作為微課的表述內容。最常見的是一些比較小的幾分鐘就能講清楚的知識點,比如熱門的考點、教學的重點、難點等。

5、對於知識面較大的課題首先要對表達的知識進行拆解和提煉,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知識點的選擇要細,使每個微課只講一個知識點,並且幾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使各知識點之間相對獨立又有聯繫,這樣各微課既能獨立存在,又能組合成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體系的模塊化。

6、雖然微課時長要按照知識內容的特點來確定,但是筆者以為微課要儘可能的短而精,簡潔有力,最好控制在5分鐘以內。對於可能達到10分鐘左右的微課內容可按照知識模塊化的方式拆分成兩個微課。

7、因為微課的教師和學習者之間沒有實時的交流,微課視頻的畫面和聲音就是學習者接收的直接信息,因此表現形式要豐富,視頻要精美、畫面要富有吸引力;語言要精練,聲音富有感染力。

8、視頻製作手法要靈活多樣。對於動畫類視頻可以將PPT轉換成視頻、對電腦屏幕錄屏、使用flash等軟體製作等方式;對於使用攝像工具拍攝的視頻,可以教師真人出鏡拍攝講解演示或者像可汗學院一樣一支筆一張紙進行講解,用手機就能完成拍攝。總之不拘泥於某種單一形式,按照課題的特點結合多種製作方式靈活使用。

三、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的應用

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主要是網際網路技術和行動裝置,解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種教育模式之間、家長、學生和教師三大主體之間,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得不到有效溝通的問題。這樣的網絡在線應用,完全符合微課的應用場景,可以在以下多個方面開展應用。

1、開設家長網校。以微課的形式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指導,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軟實力,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2、開展互動性的家校活動。由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對家校活動進行指導,家長以視頻或圖片反饋活動結果,增強家校交流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3、對家庭作業、課後複習進行指導,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不足進行反饋。微課一般都是重要的知識點,沒有多餘的廢話,微課溫習時,能更有效地鞏固、消化、吸收課堂知識。

4、課外知識的拓展學習。利用微課適當補充教學任務拓寬教學資源達到課內外知識的互補與平衡。教師可以自己製作微課,也可以用寬廣的視野、精準的眼光在網上各類教育資源平臺選擇合適的微課推薦給學生。

5、個性化的教學指導。雖說「有教無類」,但是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總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強,教科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過於簡單;而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偏弱,對於教科書上的學習內容也有點吃緊。根據這一現象,可以在家校互動系統中對微課學習資源時行分類,設置不同的等級,利用微課「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首先要兼顧大部分同學的需求,針對課堂教學,上傳適合本班大部分同學的微課資源,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其次可以對微課資源進行分類,為不同的學生指定不同的微課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的微課。再次可以上傳更加有難度的微課資源,由學生和家長可以共同參與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資源。

總之,微課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助力下已經得到廣泛的發展,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應用微課可以拉近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距離,提高溝通的效果,建立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包新春.論微課的興起與發展趨勢[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 118-119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9-12.

[3]鄭賀陽.淺談微課程助力家校互動的策略[J].學周刊, 2018(9)

相關焦點

  • 快速入門微課教學的「3個思路」
    如果每個教師都會製作微課視頻,而且做得很好,自然是最理想的。
  • 中科大那篇20萬字大談「情侶送禮」的博士論文,是奇葩論文嗎?
    面對大眾的質疑,叢日飛針對論文內容作出回應:論文彌補了該領域研究中的三個空白點,一是發現送禮人和收禮人的依賴程度能夠反映相應的關係權力,二是探究了「禮物形象一致性」對感激度的影響,三是該文是 「唯一一篇研究送禮人形象衝突給親密關係帶來負面影響」的論文。
  • MEXPO2017「穿」金「戴」銀的「知識營銷」好在哪裡?
    如何通過「知識營銷」連接品牌和用戶,為品牌創造全新的「知識營銷溝通場景」是推動知乎商業Live營銷創新的原動力。  眾所周知,知乎平臺具備用戶活躍度高、用戶擁有深度閱讀習慣、粘性強等多方特徵。知乎的註冊用戶已超過1億,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價值可以挖掘。
  • 「滿身泥濘」的孩子如何逆襲?
    昨日與社群小夥伴討論,給我文章提意見(感謝知乎小達人YOYOBEI),她說:「你文章人物,一看就是「別人家」孩子,沒吃過苦,自帶光環當然容易成功。」換言之就說,如今真正「滿身泥濘」的孩子,很難找到機會「逆襲」?
  • 線上活動運營:如何做好一堂「爆款微課」?
    「線上微課」作為最方便的一種表現形式,中和了地域與認知之間的不匹配因素,受到了廣大KOL和中等收入人群的喜愛。 我有乾貨,有人想聽,那就開堂微課唄! 微課確實是一個冷啟動吸粉的好方法,說說容易,但其本質是一種線上活動,目前看來,確是一門「流量」生意。 之前運營了一些線上微課,也聽了不少,那這篇文章就從5個維度來談談「如何做好一堂爆款微課」。
  • 該如何明確自己寫的是「作文」,還是「文章」?
    好幾年前,請教過語文老師一個問題:一篇作文怎麼才能成為一篇文章?就是,「作文」和「文章」有什麼區別嗎?記得老師回復的是:只要這篇文章有體現出你要表達的一個明確觀點,就算是一篇文章了。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上學」和「讀書」的區別來。上學,官方一點就是接受教育,隨意一點也叫作「讀書」。就比如,「我去上學啦」,又或是「那孩子還有幾年書要讀呢!」只不過此「讀書」的地點被限定在了某個學校、某個教室、某個班級,「讀書」的目的被限於為了應試,為了升學。就此所謂的「讀書」,大概是「老師為學生『讀書』」(即教書上課)的簡稱吧。
  • 設計「3個畫面」快速提高微課的教學效果
    開展線上教學,自然少不了製作微課:給電腦或 iPad 錄屏,對「Keynote」或「PPT」錄製播放,用「Clips 可立拍」創作,拿「iMovie」編輯,或者端起手機直接拍攝,等等。② 想要自動生成字幕,除了「Clips 可立拍」app,還可以試試「快影 」app。③ 錄製出現口誤時,自然糾正即可,並不一定要重新錄製,就像平時的課堂一樣。④ 命名文件時,建議包含具體信息多一些,方便日後整理和搜索。
  • 如何在「高杉LEGAL」發表文章?
    經常有讀者問,如何在「高杉LEGAL」發表文章? 答案非常簡單。
  • 清華大學劉知遠:在 NLP 領域「做事」兼「發聲」
    在彼時,團隊也在模型中考慮先驗知識的作用,並做出了一些嘗試,但在劉知遠看來,「這些工作是在一些任務上完成的,考慮的都是一些特別具體的知識。但是,如果你真的像人一樣,把關於這個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知識都裝在大腦裡面,那麼它們是如何經過融合,讓你更好理解這個世界的?」但在 2017 年,他同樣提及了先驗語言知識與深度學習模型的有機融合對於理解世界的作用。
  • 遇上渣男怎麼辦?心理師教3階段從「欲擒故縱」關係中抽身
    出處/康健雜誌文/林慧淳 圖/pixabay前高雄市新聞局長、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劈腿事件持續延燒,眾人大加撻伐的渣男特質,總是讓對方以為遇上真愛就無限包容,如何分辨渣男?渣男心態如何?該怎麼及時抽身離去,心理師有3個提醒。丁允恭遭踢爆劈腿、逼女友墮胎,引發熱議,外界異口同聲痛罵「渣男」。
  • ACL開幕式最全解讀:大會的三個「最」和三個「第一次」都是什麼...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第一時間發來現場報導。三個「最」和三個「第一次」本屆 ACL 的規模創下了歷史高峰:不論是論文的投遞數,或是作為贊助商來到現場的企業數量都是前所未有的。ACL 大會主席先公布了一系列數字,在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看來,可以描述為三個「最」和三個「第一次」。
  • 「から」和「より」||語法乾貨
    今天我們講「から」和「より」  「から」:從(從...到...)  「より」:從(から);表示比較  我們現在所講的這個「から」是格助詞,格助詞是說,我是接在名詞的後邊  那麼,它的第一個意思就是:從(從...到...)
  • 引用率過萬的論文出錯?從「詞類比」說起
    除了其詞向量的貢獻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貢獻便是指出NLP中「詞類比」的現象,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國王-男人+女人=皇后」。此後,關於詞類比的研究此起彼伏,有諸多相關論文發表,雷鋒網AI科技評論在一周前也曾發表過一篇ACL 2019論文解讀,介紹詞類比的理論解釋:「國王-男人+女人=皇后」背後的詞類比原理究竟為何?| ACL 2019。但是,在NLP中太過美好的事情往往都存在潛在的風險。
  • 留學生如何複製「楊超越奇蹟」?
    這方面,北美話題王「卡戴珊家族」當然最有發言權。尤其是她家超級小富婆——金小小妹凱莉·詹娜,年僅22歲,身家就有70億——,ins粉絲過億!18歲剛過,自創品牌Kylie Cosmetics的全球銷售總額就達到了4.2億美元,簡直羨慕死個人!
  • 騰訊QQ「養火」等級更新,升級「火炎焱燚」好友互動標識
    近日,騰訊QQ更新好友互動標識,繼「暢聊之火」、「聊得火熱」後,在火花系列聊天標識中新增「聊得炎熱」、 「暢聊之焱」、「聊得燚燚」及「聊的燚燚N」等新等級,為時下熱衷「養火」的年輕人「添柴加火」,增添更多社交樂趣。
  • 「補漆」套路千千萬,看完這篇自己幹,一篇看懂「車漆」
    前文已經解釋了『原廠漆』與「車漆修復」有著本質的區別,故此,大家必須搞清一點:「車漆修復」的效果,只能無限接近於『原廠漆』,並不能完全還原。當然啦,效果可以是更好,或是更差差差……色差巨大,失敗案例如何才能『無限接近「原廠漆」的效果』呢?
  • 創新工場論文入選NeurIPS 2019,研發最強「AI蒙汗藥」
    顧名思義,「數據下毒」即讓訓練數據「中毒」,具體的攻擊策略是通過幹擾模型的訓練過程,對其完整性造成影響,進而讓模型的後續預測過程出現偏差。(「數據下毒」與常見的「對抗樣本攻擊」是不同的攻擊手段,存在於不同的威脅場景:前者通過修改訓練數據讓模型「中毒」,後者通過修改待測試的樣本讓模型「受騙」。)
  • MIT 萬字論文解析:「好用」的自動輔助駕駛背後,是犧牲了「安全」嗎?
    MIT 的「信任系統」早在 2016 年,麻省理工學院交通與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始了一項特殊的針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通過搜集大量真實駕駛數據,利用深度學習算法進行分析,目的是探明人類與 AI 的互動機制,即「如何在不斷提升道路安全的同時不犧牲駕駛的愉悅性」。
  • QQ養火等級出現「焱」「燚」生僻字,語文老師班群在線教學
    據悉,在某校初一某班群內,同學們討論QQ養火推出的新等級,卻不知其中「焱」和「燚」兩個字如何發音,用三個火、四個火的說法來代指,引來潛水的語文老師在線科普生僻字。而語文老師馬老師則表示,平時在課堂上教些難字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們下課就忘,然而這回看見大家都對QQ養火這麼感興趣,意識到這是個科普生僻字的好機會,於是就順勢和同學們互動講解了一下:「「焱」讀yàn,「燚」讀yì,火炎焱燚連在一起就是火勢越來越猛的意思。」
  • 從「有用」到「有趣」,知乎「新知大學」顛覆場景營銷
    創意場景,「撩動」用戶粘性互動大學生年輕、有熱情,對新生事物天生接受程度高,同時也是天生觸網,難以取悅的一個群體,在網際網路環境下,他們見識廣,層次高,如何和他們建立互動,保持粘性在北京站的「校園藝術展」,不光鋪設線下場景,同時與知乎站內優秀知識問答內容結合,展示關於攝影、拍照技巧的高頻問題,現場掃碼就可以瀏覽專業的回答。在互動的場景下,用戶不僅體驗到知乎的核心問答功能,對其傳遞的內容價值也有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