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拼湊一篇論文,我首先選定了兩個關鍵詞:『微課』和『家校互動』。選擇『微課』是因為我對微課比較感興趣,並且還算有點設計製作經驗;選擇『家校互動』是為了課題研究。
首先,在寫論文之前,我對微課的認識,核心觀點可以總結為三條:
1、微課知識體系的模塊化,學習時間的碎片化。
由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加劇了學習時間的碎片化,碎片化學習帶來的問題是難以構建起完整的、龐大的知識體系。微課可以對知識體系進行模塊化的拆分,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重新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以網絡在線或本地播放的方式呈現。
因為學習者是對著屏幕觀看的,所以在設計和製作微課時要想像:鏡頭連接著屏幕,講授者是對著屏幕前的學生在講課,講授者和學習者之間隔著一塊將兩者完全隔離的屏幕。但是教師又必須要通過富有表達力的視頻畫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穿透這塊屏幕,向學習者傳達相應的知識。
3、微課可以在多種場景下使用。
微課早期主要應用在翻轉課堂,後來隨著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性課程)的崛起,微課藉助移動網際網路成了在線學習場景下的主要形式。這次論文將微課的應用場景選擇為『家校互動』,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課題,這個懂的人自然懂,當然另一方面『家校互動』本身也很重要。
其次,我想站在時代的角度,從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方式方法的影響,來探討為什麼會出現微課,進而說明微課的特點。但是由於本人水平有限,篇幅有限,難以梳理出從傳統的電化教育直到當前的網際網路+教育條件下微課發展的準確脈絡,只能描繪大致情況。
總之,這篇論文是我對微課認識和理解的一次總結、一次嘗試,也希望對微課感興趣的教育從業者有所幫助。以下為已經在期刊發表的原文:
淺談微課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的應用
摘要:微課以知識體系的模塊化滿足了用戶遠程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需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微課」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可以在家長網校、互動性家校活動、個性化指導等多個方面應用微課,促進家校共育。
關鍵詞:微課 視頻 網際網路 家校互動
一、微課的產生
微課通常指微型視頻課程, 視頻是其主要載體,『微』是指時長較短,一般在10分鐘以內;『課』是指課程,是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和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組合。
微課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微課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人類利用物質作為資源從新石器時代走來;利用能量作為資源開始了蒸汽時代;20世紀後半葉,人類認識到除了物質和能量,信息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受技術發展的深刻影響,電化教育作為傳統教育的重要補充形式,以投影、錄像、電視、計算機等為主要媒介,傳遞教育信息。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優秀的教學視頻傳遞到教學資源薄弱的地方,給需要的教師或學生。但是傳統的電化教育受媒介製作和傳播技術的限制,大多數的教學視頻以課堂實錄和講座等形式為主,製作手法單一,時間長,觀看也不太方便,無法大量普及。
21世紀以來,計算機和網絡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手機成為最重要的個人終端,為人們隨時隨地學習提供了物質基礎。在現代快速生活節奏中人們的時間碎片化,平板電腦、手機成了人們在碎片化時間內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微博、微信等「微」概念的App的成為全民級應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數字課程資源,以知識的模塊化彌補了碎片化學習的不足,增強了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滿足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碎片化學習的需要。特別是隨著MOOC課程的、在線學習的興起,微課更是被大家所接受。
二、微課的特點及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微課得以發展和應用的最重要的基礎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微課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滿足用戶遠程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需要;微課最重要的設計方法是知識體系的模塊化。總之在設計和製作微課時要把握圍繞微課的這些特點。
1、微課的應用場景是網絡在線、非實時的,和學生沒有處於同一時間和地點,要面對鏡頭通過視頻畫面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在製作時要想像學生坐在電腦屏幕前觀看視頻,在這樣場景下如何通過視頻展現學習內容。
2、微課主要用於「解惑」,而非「授業」。微課不能像課堂教學那樣與學生面對面的互動交流,特別是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無法滿足情感目標的達成,不能代替課堂教學,只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有效補充。
3、微課要面對的對象是學生或者學習者,要時刻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不能自說自話。
4、對微課要表現的知識點,既要慎重選擇,又要大膽探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只要符合微課教學的認知規律,都可以作為微課的表述內容。最常見的是一些比較小的幾分鐘就能講清楚的知識點,比如熱門的考點、教學的重點、難點等。
5、對於知識面較大的課題首先要對表達的知識進行拆解和提煉,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知識點的選擇要細,使每個微課只講一個知識點,並且幾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使各知識點之間相對獨立又有聯繫,這樣各微課既能獨立存在,又能組合成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體系的模塊化。
6、雖然微課時長要按照知識內容的特點來確定,但是筆者以為微課要儘可能的短而精,簡潔有力,最好控制在5分鐘以內。對於可能達到10分鐘左右的微課內容可按照知識模塊化的方式拆分成兩個微課。
7、因為微課的教師和學習者之間沒有實時的交流,微課視頻的畫面和聲音就是學習者接收的直接信息,因此表現形式要豐富,視頻要精美、畫面要富有吸引力;語言要精練,聲音富有感染力。
8、視頻製作手法要靈活多樣。對於動畫類視頻可以將PPT轉換成視頻、對電腦屏幕錄屏、使用flash等軟體製作等方式;對於使用攝像工具拍攝的視頻,可以教師真人出鏡拍攝講解演示或者像可汗學院一樣一支筆一張紙進行講解,用手機就能完成拍攝。總之不拘泥於某種單一形式,按照課題的特點結合多種製作方式靈活使用。
三、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的應用
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主要是網際網路技術和行動裝置,解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種教育模式之間、家長、學生和教師三大主體之間,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得不到有效溝通的問題。這樣的網絡在線應用,完全符合微課的應用場景,可以在以下多個方面開展應用。
1、開設家長網校。以微課的形式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知識的學習和指導,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軟實力,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2、開展互動性的家校活動。由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對家校活動進行指導,家長以視頻或圖片反饋活動結果,增強家校交流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3、對家庭作業、課後複習進行指導,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不足進行反饋。微課一般都是重要的知識點,沒有多餘的廢話,微課溫習時,能更有效地鞏固、消化、吸收課堂知識。
4、課外知識的拓展學習。利用微課適當補充教學任務拓寬教學資源達到課內外知識的互補與平衡。教師可以自己製作微課,也可以用寬廣的視野、精準的眼光在網上各類教育資源平臺選擇合適的微課推薦給學生。
5、個性化的教學指導。雖說「有教無類」,但是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總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強,教科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過於簡單;而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偏弱,對於教科書上的學習內容也有點吃緊。根據這一現象,可以在家校互動系統中對微課學習資源時行分類,設置不同的等級,利用微課「因材施教」、區別對待。首先要兼顧大部分同學的需求,針對課堂教學,上傳適合本班大部分同學的微課資源,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其次可以對微課資源進行分類,為不同的學生指定不同的微課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的微課。再次可以上傳更加有難度的微課資源,由學生和家長可以共同參與並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資源。
總之,微課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助力下已經得到廣泛的發展,在中小學家校互動系統中應用微課可以拉近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距離,提高溝通的效果,建立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環境,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包新春.論微課的興起與發展趨勢[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 118-119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9-12.
[3]鄭賀陽.淺談微課程助力家校互動的策略[J].學周刊,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