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2017年12月01日消息,近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自2017年12月1日起,以暫定稅率方式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據了解,本次降低消費品進口關稅,範圍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著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各類消費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進口關稅下調的商品中,家電產品佔據了較大比例,共計約有30項進口家電商品關稅下調,其中,個人護理和家居護理類小家電降稅幅度較大,這些產品2017年最惠國稅率普遍在15%~35%之間,調整後暫定稅率在10%~17%之間,就連國人一度熱議的智能馬桶蓋,也從32%的最惠國稅率降低至10%。
而相比之下,此次大家電類進口關稅降低幅度較小,如製冷量≤4千大卡/時的窗式或壁式分體式空氣調節器和製冷量≤4千大卡/時熱泵式空氣調節器,由15%的最惠國稅率降至10%,僅下調了5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進口關稅的普降,也意味著進口家電的成本將迎來下滑,帶來的結果就會使市場價格擁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其最直接的表現可能就是價格的下滑,這對於處於競爭關係的中國家電品牌來說可真算不上一件好事。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家電企業會怕嗎?我們都知道,在很多國人的消費觀念中,總認為國外的月兒比較遠,也的確,曾幾何時,東芝、夏普、三洋等品牌確實擔當得起萬眾的期待,但俗話說,此一時彼一時,現如今的中國製造已經叩開了海外市場的大門,過硬的產品質量也成為了中國製造徵戰國際舞臺的堅強後盾。比不上別人,眼巴巴的瞅著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當前,中國製造已然闖出了一番名堂,沒道理還放著自己的東西不用,還眼饞別人。
對此,奧維雲網助理總裁張彥斌表示,不排除還有一些國外洋品牌的擁躉者,在關稅下調後會出現購買的行為,但這畢竟在國內來說是一個小眾行為,絕不可能掀起大的風浪。與此同時,張彥斌還指出,進口品牌在家電的售前、售後服務中仍存在很大缺陷,很難與國內品牌媲美,消費者未必會因為關稅降低而買帳。
從本質上來講,儘管進口家電關稅下降,對我國本土家電企業影響有限,但中國企業也不能無動於衷。這是為何呢?如果說,之前因為高價格的原因,外資品牌喪失了一部分的消費市場,那麼現在就值得提防了。說的明白點,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升級,以及進口稅率的下調,價格或將不足以成為外資家電品牌引爆的短板,由此中國家電企業要面對的競爭壓力將驟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