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活一池水 建起大平臺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的「軟實力」是如何快速提升的
河北日報通訊員 劉建鳳 尹曉磊 河北日報記者 解麗達
聘任兼職教師104名,促進了教師團隊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依託教改試點專業建設及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打造出13個課程教學團隊、36個專業教學團隊;全院教授、副教授達到159人,佔到了專任教師的36%……短短幾年時間,廊坊職業技術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軟實力」迅速提升。
「我們在強化硬體建設的同時,注重打造一流師資隊伍,提升『軟實力』。」廊坊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王建強告訴我們,立足教改的績效考核,激活了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的一池春水;外聘優秀教師建設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起了學院師資隊伍提升的開放平臺。
引入競爭機制,開展「績效考核」,讓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6月28日,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公布了第三批教師教學能力測評結果,143名參評教師中大部分評分結果均為優秀或良好,僅有3名教師取得「合格」。
「從去年起,學院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為目標,啟動了教師教學能力測評工作,目前順利完成了三批測評。」學院教務處長韓學亮告訴我們,教師能力測評分為三個環節——教案、教師日誌等教學資料的準備,說說課程設計,正式講課,「每個環節都要過關。教務處聘請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校外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給任課教師打分」。
「想減肥嗎?來職技學院當老師吧。」商務管理系高鐵教研室主任馬豔妮說,她經常和朋友們這樣開玩笑。她告訴我們,大家現在都憋著一股勁爭優秀,被評了「合格」都不甘心。「不學習就趕不上潮流。目前都是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比如最近流行的『微課』,要用10分鐘時間用音頻、視頻、圖片、文字、FLASH等手段展示一節課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我們熟練掌握多媒體的運用。」
在很多人眼裡,高校教師的一大「福利」就是寒暑假。可在廊坊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們的寒暑假一點也不清閒。正常授課之外的業餘時間,特別是寒暑假都被大家充分利用了起來。今年暑假,商務管理系就組織優秀青年教師到天津一個國家級培訓學校去「充電」,馬豔妮名列其中。
立足教改的三輪測評,廊坊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爭相鑽研業務知識的氛圍益發濃厚,許多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學院突出教學名師培養和選拔,著力構建「名師和帶頭人」選拔、培養的支持體系,加速培育造就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具有較深學術造詣的教學名師。
把畢生心力投入到食用菌研究的城建工程系教授侯桂森,就是這樣一位名師。30年,他與蘑菇為伴,三尺講臺和田間地頭浸潤著他的心血和汗水,就為了「給學院爭光,讓學生就好業,讓農民增收致富,讓百姓吃得更健康」。
一改「黑板上種莊稼、教室裡養蘑菇」的授課方法,侯桂森把課堂搬到田間大棚,把學生帶到食用菌基地,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記得牢、用得活,真正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他指導學生成立食用菌興趣小組,把專業實踐和業餘活動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邊做邊教、邊學邊做的新路。
侯桂森不僅在校內「手把手」教出一大批種蘑菇的能手,足跡更遍及16個省(區、市)的1500多個村,免費開展技術培訓5300多場次,培訓農民17萬人,被評為河北省先進工作者、中國食用菌行業年度人物獎提名獎等。
在教育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指導下,廊坊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專題研討交流8次,邀請專家講座6場,選派教師162人次外出培訓,學習兄弟、示範校教學經驗,使全院教職工接觸到高等職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校內教師走出去,企業專家請進來,理論實踐結合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在廊坊職業技術學院,符合「雙師型」教師標準的教師數量已達51.49%。「雙師」,指既獲得教師系列職稱資格,又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務的教學人員,在教學中能勝任理論講授,又能指導學生實踐。
動物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張玉海則不只有兩個「證」。這位擁有正高級職稱的教授,同時取得了國家獸醫師執業資格、高級畜牧師以及國家高級考評員證書。主攻奶牛養殖專業的張玉海,主持了系裡畜牧獸醫專業的課程改革,創造了「4+1+1」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即3年6個學期裡,4個學期學理論,1個學期是生產實習,1個學期是企業頂崗實習。
「要想教學生,首先你自己得會。高職教師不能『出了校門就進校門』,一點實踐經驗都沒有,那樣只能純搬書本上的理論。」張玉海說,自己不僅擔任校內奶牛養殖實習基地的技術指導,還經常深入周邊的奶牛養殖廠,了解最新的行情。在他的教導下,班裡學生動手能力大大提高,就業率不僅可達到100%,而且常常供不應求。
商務管理系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王靜,在第三批教學能力測評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她絲毫不肯鬆懈。暑假前,她就確定了自己的暑期行程——到北京一家大型旅行社做銷售導遊,參加企業實踐,為自己的教學「充電」。
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信息化能力和教學能力,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全方位提升教師執教能力,重點強化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他們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到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參加短期或長期實踐鍛鍊。各專業教學團隊中每年有1至2名骨幹教師到企業參加為期3個月至半年的一線崗位鍛鍊,更新知識結構,跟蹤科技發展,全面提高研究與實踐能力。同時,學院組織開展教師職業技能大賽,目前有20餘名教師在國家級技能大賽、省微課大賽、英語演講大賽、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中獲獎。
校內教師走進企業,企業講師請進校園。學院實施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工程,聘請行業、企業人才和技術骨幹,探索實現校企深度互動、對接、融通、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通過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聯合開發課程、聯合開發新專業,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今年30歲的楊寶強,是河北華網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專職講師。從2012年起,楊寶強所在公司與廊坊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開始校企合作,他就成為公司派往學院的一名駐校教師,長期在學校為學生講授專業課程,只有寒暑假才回公司工作。
「跟傳統學院教學不一樣的是,我們的講授更貼近企業標準,學生今後就業更容易找到出口。」楊寶強說,他們的學生通常在畢業前就取得了多個專業證書,就業一年後工資水平大都能達到年薪10萬。如今,廊坊職業技術學院聘任的兼職教師已達10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