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人類世

2021-02-18 博庫悅讀

編者   |    東籬

 主播  |  沈小樹

「 這 是 好 書 共 讀 陪 你 共 讀 的 第 46 本 書 」

親愛的好書共讀欄目書友們。很高興遇見你。

昨天的共讀裡,我們閱讀了本書的第一章,進入21世紀,當人類戰勝了饑荒、瘟疫和戰爭,接下來的新議題很可能就是長生不死、幸福快樂,以及化身為神。

下面開始今天的共讀:第2章  人類世

本次推薦閱讀時間為20分鐘左右,覆蓋原書的第65頁到第90頁。

點擊音頻,邊聽邊看咯~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早已經化身為神。我們的電視、書籍、幻想、噩夢裡仍然有各種野生動物,但地球上的辛巴、大灰狼和謝利·可汗正在絕跡。現在世界上生活的主要是人類和他們的家畜。

科學家將地球的歷史分為不同的「世」,例如更新世、上新世和中新世。按正式說法,我們現在處於全新世。但更好的說法可能是把過去這7萬年稱為「人類世」,也就是人類的時代。原因就在於,在這幾萬年來,人類已經成為全球生態變化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現象。自從生命在大約40億年前出現後,從來沒有任何單一物種能夠獨自改變全球生態。

有些人擔心,我們今天仍然可能因為大規模火山爆發或小行星撞擊而有滅絕的危險,好萊塢電影靠著這樣的憂慮就賺了數十億美元,但實際上這樣的風險小之又小。生物大滅絕大約好幾百萬年才會有一次。確實,在未來1億年間可能會有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但大概不是下周二這種時間。與其害怕小行星,還不如害怕人類自己。

原因就在於,智人改寫了遊戲規則。單單這個猿類物種,就在過去7萬年間讓全球生態系統起了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變化,足以與冰河時期和板塊運動相提並論。不過短短一世紀,人類造成的影響可能已經超越6500萬年前那顆滅絕恐龍的小行星。

這幾十億年來,不管是小小的病毒還是巨大的恐龍,都依循著不變的自然選擇原則而進化。此外,不論生物進化出怎樣奇特而怪異的外形,都不會超出有機領域;不管是仙人掌還是鯨,一定都是由有機化合物組成的。然而,現在人類正準備用智能設計取代自然選擇,將生命形式從有機領域延伸到無機領域。

人類開始農耕畜牧之後,導致新一波的生物大滅絕,但更重要的是創造出另一種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今天有超過90%的大型動物都被馴化成為家畜。

對於被馴化的物種來說,物種整體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功,但物種個體卻遭到前所未有的苦難。

乍看之下,可能家畜的生活要比它們的野生表親和祖先好得多。野豬要整天覓食、尋水、找遮風避雨的地方,而且還會不斷受到獅子、寄生蟲和洪水的威脅。相較之下,家豬有人類照顧,有的吃、有的喝、有的住,病了有人醫,也有人保護它們免受獵食者及天災威脅。確實,大多數家豬遲早都會進屠宰場,但這樣真的就能說它們的命運比野豬差嗎?難道被獅子吃就比被人吃好嗎?還是說鱷魚的牙齒不會比電動屠宰刀具更致命?

要說家畜命運特別悲慘,重點不在於它們死的方式,而是它們活的方式。

人類用各種方式給家畜帶來無盡苦難,但同時又能確保家畜永續生存繁衍。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家畜仍然保留著野生動物的種種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這對人類的農場來說毫無意義。農民常常無視這些需求,而且不會因此在經濟上付出任何代價。動物被鎖在狹小的籠子裡,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肉分離,而且被有選擇地養出畸形。這些動物飽受痛苦,但仍然繼續生存繁衍。

這種做法豈不是違反了自然選擇最基本的原則?進化論認為,所有本能、衝動、情感的進化都只有一個目的:生存和繁衍。如果是這樣,看到家畜這樣生生不息,豈不是證明所有需求都得到了滿足?豬真的有生存和繁衍之外的「需求」嗎?

農業革命讓人類有了確保家畜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卻忽視了家畜的主觀需求。

事實上,要說豬也有情感,並不是賦予它們「人性」,而是賦予其「哺乳動物性」。因為情感不是人類獨有的特質,而是所有哺乳動物(同時包括所有鳥類,可能包括某些爬行動物,甚至還包括魚類)所共有的。所有哺乳動物都進化出了情感能力和需求,而僅是從豬屬於哺乳動物這一點,就能肯定它們也有情感。

生命科學家近幾十年間已經證實,情感並不是只能用來寫詩譜曲的神秘精神現象,而是對所有哺乳動物生存和繁衍至為關鍵的生物算法。

這是什麼意思呢?請讓我們從究竟什麼叫「算法」開始解釋。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僅因為這個關鍵概念將在後文許多章節再三出現,也是因為21世紀將是由算法主導的世紀。現在,算法已經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概念。如果想了解我們的未來及我們的生活,就必須盡一切努力了解什麼是算法,以及算法與情感有什麼關係。

算法指的是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的一套有條理的步驟。所以,算法並不是單指某次計算,而是計算時採用的方法。

例如蔬菜湯的算法,大概會是這樣:

1.在鍋中熱油。

2.將洋蔥切成碎末。

3.把洋蔥末炒至金黃色。

4.把馬鈴薯切塊,加入鍋中。

5.將圓白菜切絲,加入鍋中。

諸如此類。你可以嘗試著不斷重複這種算法,每次用稍微不同的蔬菜,就會得到稍微不同的湯。然而,算法本身並沒有改變。

光有食譜,還煮不出湯來,還得有人來讀這份食譜,並依步驟行事才行。但還有一種方法,是製造出內含這種算法而且可以自動照做的機器。

有位男士走向機器,投入硬幣,按下了「茶」「一匙糖」和「牛奶」,機器就會依據一系列明確的步驟開始行動。先是把一個茶包丟入杯中,倒入沸水,再加上一匙糖和牛奶,然後叮的一聲,一杯西式好茶就這樣出現在眼前。這就是一種算法。

「人類」這套算法製造出的不是茶,而是自己的副本。

控制自助飲料機的算法,是通過機械齒輪和電路來運作的。控制人類的算法,則是通過感覺、情感和思想來運作的。

人類有99%的決定,包括關於配偶、事業和住處的重要抉擇,都是由各種進化而成的算法來處理,我們把這些算法稱為感覺、情感和欲望。

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人雖然給小豬、小牛和兒童提供了物質需求,卻往往忽略它們的情感需求。於是,無論是畜牧業還是奶品業,都是以打破哺乳動物最根本的情感聯結為基礎的。

我們常常認為有神論的宗教只是賦予諸神以神格,卻忘記宗教把人類也神格化了。在這之前,智人一直只是成千上萬名演員當中的一員。但在新的有神論戲劇之中,智人卻成了中心角色,整個宇宙圍繞著他轉。

而同時,諸神則要扮演兩個相關的角色。首先,諸神要解釋智人到底有什麼特別,憑什麼要讓人類佔主導地位,剝削其他一切生物。其次,神要負責在人類和生態系統之間進行調解。

諸神承諾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蟲病不興,而人類也要提供一些回報。這就是農業交易的本質。這筆交易對人和神都好,卻犧牲了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員。

所有農業宗教(也包括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都有一套說辭,認為人類就是高出一等,剝削利用動物實屬正當(就算不是殺生取肉,至少也是獲取其乳汁,或是利用其勞力)。這些宗教都聲稱有一種自然的階層結構,賦予人類控制和使用其他動物的權力,唯一的條件就是人類要遵守一定限制。

因此,人類就這樣自己談成了一場「農業交易」。根據這項交易,某種宇宙力量給了人類控制其他動物的權力,條件是人類要對神、自然以及動物本身履行某些義務。

於是,農業革命既是經濟上的革命,也成了宗教上的革命。新的經濟關係興起,新的宗教信念也同時產生,而為殘酷剝削利用動物找到了藉口。

這樣,就把動物從有情感、值得尊重的生命降格為不過是人類的資產,但這種過程並非僅限於牛和雞,大多數農業社會也開始把不同等級的人視為資產。

現代科學和工業的興起,帶來了人與動物關係的第二次革命。在農業革命中,人類已經刪去了動植物的臺詞,讓泛靈論的這齣大戲只剩下人類與神之間的對話。而到了科學革命,連諸神的臺詞也被刪去。現在,整個世界已經成了獨角戲。

遠古的獵人到草原上狩獵,會要求野牛的協助,而野牛也有求於獵人。遠古的農民希望奶牛產出更多奶,會祈求神的協助,而神也會向農民開出條件。但在雀巢公司的研發部門,穿著白色實驗室制服的研發人員想提升奶牛的產奶量,他們的做法是研究遺傳基因,而基因不會向他們要求任何回報。

農業革命促成了有神論宗教,而科技革命則催生了人文主義宗教: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論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義者則是崇拜人。

一旦現代科學揭開流行病、病原體和抗生素的秘密,工業化的雞舍、牛欄、豬圈也就成為可能。靠著疫苗、藥物、激素、殺蟲劑、中央空調系統、自動餵食裝置,現在我們能把成千上萬的豬、牛、雞塞進整齊劃一的狹小籠子裡,用前所未有的效率生產豬肉、牛奶和雞蛋。

而近年來,隨著人類開始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這樣的做法開始招致越來越多的批評。忽然之間,我們對於所謂低等生物的命運有了前所未有的興趣,或許也是因為自己快要變成低等生物了?如果電腦程式擁有了超乎人類的智慧、前所未有的能力,我們會不會認為這些程序比人類更重要?舉例來說,人工智慧會不會利用人類,甚至為了它自身的需求和欲望而殺死人類?

下一章將討論智人的本質和能力,一方面進一步理解我們與其他動物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要看看人類可能的未來,以及人類與超人類可能有怎樣的關係。

(編輯:小書)

書友們記得籤到打卡

堅持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今天你讀書了嗎?

今天閱讀後你收穫了什麼?

又想要有怎樣的進步?

建議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分享至下方【隨筆區】

想要提高看書效率?

加入我們,成為好書共讀進階成員。

每周分享一份思考後寫下的200字讀書筆記

堅持必有進步,期待遇見更好的你。

The more you read, the more chance 

< END >

| 發送「書單」 ,你喜歡的各類書都在這裡 |

| 發送「共讀」 ,千萬書友等你加入 |

相關焦點

  • 《未來簡史》:人類的傲慢和欲望,最終結果將是從智人變成神人
    文/喬平你一直相信人類是地球的主宰?一直信奉人文主義觀點?一直以為人的意識和感情是不受外力控制的嗎?《未來簡史》這本書,會毫不留情地顛覆你的這些認知!你是不是覺得享受快樂是人的生存意義?健康長壽是人的生活目標?活得像神一樣是人的美好願景?
  • |《人類簡史》作者新書
    這門課好玩到老師濃重的以色列口音也影響不了內容的趣味性,所以當教材中文版面世時,我立刻入手了這本書。中文版書名《人類簡史》,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畢竟它曾在各家電商的排行榜上「霸屏」一年。尼安德特人這些問題最終指向《人類簡史》的主題:智人因想像而不同。金錢本沒有意義,是人類的想像讓它成為交換貨物的中介物;宗教、政府、權力也沒有實體,只存在於人類的概念中。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地圖》 | 這三本書,為您娓娓道來.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
  • 十分鐘讀完《未來簡史》:99%的人類能力將是多餘的(附書籍PDF)
    ▲點擊圖片領取科技PPT從去年開始,《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兩本書席捲全球,引得無數大佬爭相推薦
  • 《未來簡史》讀書筆記1: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要將自己從過去中釋放出來,想像是否有另一種命運序《未來簡史》這本書是我送給自己的新年禮物,年初下的訂單,直到2月上旬才收到。而光是封面的設計和質感,就足以令人興奮不已了。
  • 《人類簡史》看透人類發展,收穫個體幸福
    接下來,我將把《人類簡史》的精華內容分為4部分,一步步帶你了解人類是如何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發展到今天的。 人類突然發現,如果投資進行研究,就能賺錢,賺得越多,對未來就越有信心,這種信任進而催生了信貸,就是人們敢借錢了,信貸又實實在在的讓更多人賺到更多錢。 如此一來,經濟發展一日千裡,就需要更多原材料和能源,但材料和能源是有限的。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簡史是一本講述10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本書主要分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四部分來描述。大約在135億年前,經過所謂的「大爆炸」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和空間才成了現在的樣子。
  • 《人類簡史》:人類是早產兒,動物也有語言,小麥馴化人類
    如果,某天科學家解密了時間的終極奧秘,發明時光機器,便可以進行時光回溯,去核實一下《人類簡史》這本書解析史前人類生活描寫的準確率,順便看看人類的起源。這本《人類簡史》,以色列的年輕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生動的描寫出了人類在史前生活的狀態,並對人類的進化,從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角度進行了剖析。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要到哪去?自從蘇格拉底拋出此「三問」後,這句話便跨越國界、時空,在人類腦門裡縈繞不去。從各領域學者到小區保安,再到夜深人靜(喝了酒)的自己,善思愛想的靈長類總是時不時把這幾個問題拿出來咂摸咂摸,不肯放過自己。10年前,一本「奇書」橫空出世,針對這三個問題,給出了一份超另類的答卷。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人類將何去何從?《未來簡史》NO.1作者介紹這本探討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的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一個睿智的歷史學家。說他睿智,是因為他本是歷史學家,可是在他的書裡看見的從來不止歷史,還有關於未來的思考。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
    公元1500年,也就是500年前,在西歐突然出現的科學,使人類歷史突然提速,到今天,已經快到我們無法承受的地步。短短500多年間,人類就實現了過去上億年都無法想像的生活。如果一個中世紀的農民,穿越來到今天,肯定會驚的目瞪口呆。巨大的城市,奔馳的汽車,轟鳴的飛機,閃爍的街燈,穿著奇形怪狀的人們,肩並肩走在大街上,誰也不理誰,都在對著手機說話。
  • 評《人類簡史》:對歷史和人生的徹悟
    評《人類簡史》:對歷史和人生的徹悟 2015年01月27日 08:3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高毅 字號 內容摘要: 前不久聽說,最近出了一本「奇書」《人類簡史》,作者是個名叫尤瓦爾
  • 讀《人類簡史》,是一個毀掉三觀,並重建三觀的過程
    「特別熱衷於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為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正因為如此,他的《人類簡史》和我們平時所見歷史書籍大不一樣,並不是簡單歷史事件的記錄或者評論。他的歷史眼光更加宏大,著眼於人類這個整體,注重歷史進程的把握。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人類簡史》。本書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出生於1976年,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代表作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尤瓦爾·赫拉利擅長世界歷史和宏觀歷史進程研究,是學界公認的「青年怪才」。
  • 「思維導圖」|十張圖帶你讀懂《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10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個人種,但為什麼今天只剩下我們智人這一種?10萬年前智人作為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種族,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幾乎與螢火蟲、猩猩或水母差不多。然而為何是這個物種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 阿拉伯現12萬年前人類足跡,智人與動物蹤跡,覓食或同行?
    僅有七個被確定為人類足跡。而且通過對腳印的大小和形狀的分析,認為可能是由腳長,身高較高而且體重較輕的智人留下的腳印。發現腳印的內夫得沙漠位置看到這裡二掌柜想起了曾經在《人類簡史》中讀到的內容,這似乎印證了書中說到15萬年前東非的智人崛起,向亞洲和歐洲擴張遷徙,但作者推斷到達阿拉伯地區的時間是從7
  • 《人類簡史》導讀
    鑑於此,《人類簡史》也是值得我們去品讀的。」  《人類簡史》一書,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為主線,講述了從史前有生命跡象到如今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內容豐富、觀點獨到。作為一本暢銷的大眾讀物,講述的時間線長,涉獵的內容極廣,包括歷史、宗教、哲學、科技、心理學、經濟學等領域。
  • 《未來簡史》人生根本沒有真實的意義,一切意義都是幻想出來的
    如果說《人類簡史》是告訴我們人類從哪裡來,《未來簡史》就是預測人類將往哪裡去。這本書是2016年9月在英國出版的,在這本書還沒有中文版的時候,「得到」訂閱專欄的作者萬維鋼老師第一時間郵購到了英文原版,在他的《精英日課》裡給我們做了連載解讀。為什麼這麼著急讀這本書?不是為了追流行話題,而是因為赫拉利看問題的眼光實在很特別。
  • 《人類簡史》讀書會(1)——認知革命
    從今天開始,我們分享《人類簡史》這本書。在這裡我會先說明一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讀《人類簡史》。從2020年12月15日到2021年2月4日,我們處在卓爾金歷的第一個城堡,紅色城堡。在瑪雅曆法中,紅色有啟動、開始、與源頭連結的含義,它代表全人類過往的記憶、古老的文明與智慧,反映了過往的一切帶給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