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看透人類發展,收穫個體幸福

2020-12-25 騰訊網

經營之神索寂魁

學營銷關注索寂魁就夠了相當於關注100個營銷類公眾號

本文字數2783字 | 閱讀時間4分鐘 | 請你放下浮躁,認真閱讀完

今天,我們為你準備的,是已被翻譯為 45 種語言、暢銷全球的《人類簡史》。

這本書講述的是人類發展史,從10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一直到以科技為關鍵詞的21世紀,是一本可以拓展知識面的歷史類科普讀物。

你可以學到歷史學、生物學、人類學、考古學、物理學、經濟學,甚至心理學、社會學、宗教學,乃至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內容。

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都把它列為自己最喜歡的 10 本書之一。

讀完這本書,當孩子再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究竟要到哪裡去?」三大終極哲學問題時,你就能夠從容不迫、娓娓道來人類上下200萬年歷史了。

它也可以讓你在朋友或同事聚會時,成為全場中心所在。

這本《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人,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被稱為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現在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最受歡迎的教授。

他擁有著驚人且完備的知識體系。不僅在歷史學上有著精深的研究,在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也有著龐大而豐富的知識儲備。

接下來,我將把《人類簡史》的精華內容分為4部分,一步步帶你了解人類是如何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發展到今天的。

我們將把這本書分為4個方面為你解讀:

首先,是發生於7萬年前的認知革命,語言出現,智人成了地球老大;

其次,是1.2萬年前的農業革命,人類學會馴化動植物,發明貨幣和文字,形成了強大的帝國;

再然後,是始於500年前、今天仍在進行中的科學革命。這場革命讓人類物質達到前所未有的豐富;

最後一部分,總結三個階段,可以看出在人類融合統一過程中,貨幣+帝國+宗教,三者融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讀完《人類簡史》,你將得到集歷史、生物、人類學、心理等多學科知識,有助於你成為孩子眼中的淵博媽媽、朋友同事圈裡的知識達人。

現在,就讓我們開啟上帝視角,開始這場人類探索之旅吧。

01

人類第一次「中彩票」

首先,我們從人類第一次「中彩票」說起。

在解釋何為「中彩票」之前,我們先從大約600萬年前一隻古老的母猿說起。

有一天,這隻母猿生下了兩個女兒,一個成為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個成為了所有人類的祖先。

這姐妹倆各自進化,黑猩猩的祖先對樹上面很好奇,經常在森林裡蕩鞦韆,人類祖先對樹下面感興趣,喜歡到地面上東走走和西瞧瞧,足足晚了350萬年。

直到25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專業生物學名稱叫「南方古猿」,才開始在東非演化。

又過了大概50萬年,也就是距今200萬年前,「南方古猿」開始分道揚鑣全球旅行了,有的去了北歐和亞洲,有的去了印尼。

這樣一來,他們就演化成了七個不同的人種:智人、東非的魯道夫人,東亞的直立人,歐洲和西亞的尼安德特人,以及印尼的梭羅人、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匠人。

第一個所說的智人,指的就是我們人類。智人是人類的生物學學名。

所以,也就是說,對人類來說,南方古猿是祖宗,黑猩猩是表親,尼安德特人、梭羅人等是兄弟。原來人類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當年也只是一種普通動物罷了。

但是,為什麼到現在,世界舞臺為什麼只剩下我們自己?

這就要說到7萬年前的某段時間,人類腦迴路突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開始會說更複雜的語言,懂得分工合作。簡單講就是,我們突然變聰明了。

至於為什麼突然變聰明,目前科學界公認的是來自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注意,不是來自辛苦修煉,也不是吃了靈丹妙藥,而是完全偶然!

這就好比你正走街上,發愁連吃飯都沒錢時,馬雲突然出現,將自己所有財產都轉給了你。你說,算不算撞大運!

自從人類中了地球上最大的彩票,語言出現,智人獨尊。

你也可以把這段時期,叫做摘果打獵的認知革命時期。

但是,語言並不是智人的獨有,大猩猩、猴子等也有語言。有研究表明,黑猩猩、獼猴具備某種程度的語言能力,還能將學到的知識傳給下一代,比如吃紅薯前洗洗。

智人的語言究竟特別在哪裡,居然可以讓我們徵服世界?

這就涉及到智人語言的兩個獨特性優點:1.內容豐富;2.會講故事。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動物學家做過實驗,當把兩種不同的聲音,放給一群青猴聽時,他們的反應完全不同:聽到「小心!有老鷹!」時,會恐懼地朝天上看,而聽到「小心!有獅子!」時則會立刻衝到樹上。

但是,青猴無法告訴同伴,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看到了多少獅子,以及逃到哪裡比較安全、如何到達那裡等等。但,智人可以。

他可以告訴同伴獵物在什麼地方、數量多少、如何到達、路上有什麼,以及最重要的,幾個人如何分工合作,以保證狩獵成功。這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物種都不具有的語言優勢。

複雜語言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生產八卦。對,你沒聽錯,就是八卦。

因為既然是分工合作,智人就會知道同伴中誰不會偷懶、誰體力最好、哪個比較自私總是要多分肉、哪個大公無私不計較等等,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八卦自然就產生了。

八卦的信息越多,智人之間的交流就越多,從而促進智人的進化。

但是,八卦的作用只在以一個人為圓心,150人為半徑的圈裡有效,超出150人,也會面對不能認全所有人、沒法深入了解,甚至凝聚力下降、溝通不暢等問題。

這個時候,智人就發明了語言的最重要功能:描繪不存在的東西或事物。

簡單來說,就是講故事。

再來看一個例子。

1939年,在德國施泰德一個洞穴中,人們發現了一尊距今三萬多年的象牙制人身獅子頭的「獅人」雕像。

科學家們猜測,很有可能是智人部落的守護神,它不但證明了宗教的出現,也可以看出智人已能想像出不存在的事物。

想像一下,假如現在你穿越到7萬年前的地球上。

此刻,你又渴又餓,周圍還有老虎獅子等虎視眈眈。

這時,你遇到了兩個部落首領,第一個只是簡單地說,跟我走吧,我們可以保護你,還有吃的。

第二個則說,我們有偉大的「獅人娘娘」,她會永遠保護我們不挨餓、不受凍,還坐下來跟你一臉崇拜地講了「獅人娘娘」曾經單手劈老虎、獨挑犀牛,從狼群中救回部落嬰兒的故事。

那麼,你會跟誰走?反正我會選跟第二個走。

有「獅人娘娘」這個精神圖騰,這個部落肯定很團結,有東西大家一起吃,有危險大家一起扛,安全得很哪。

八卦改變命運,講故事改變世界。

有了講故事這個終極大招,智人就能把合作對象從熟人擴展到無數的陌生人。而合作,正是智人的又一重大特徵,也是智人領先其他人種的關鍵優勢。

就這樣,智人搭乘語言這輛高速列車,進化速度一路狂飛,將其他人種遠遠拋在後面。

這種進化速度帶來的結果就是,智人先後來到澳大利亞和美洲,不過幾千年時間,就滅絕了成千上萬種哺乳動物。

至於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人種滅絕的原因,雖然目前科學界並沒有完全定論,但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不管智人是否罪魁禍首,每當他們到達一個新地方,當地的原生族群很快就會滅絕。

就這樣,一次如同「中彩票」般的基因突變,讓智人具備了語言能力,進而學會八卦和講故事,通過虛構精神圖騰和分工合作,爬上了地球食物鏈頂端。

他們開始走出亞非大陸「南徵北戰」,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大部分動物的滅絕。

既然智人已經在地球所向披靡,是不是就會停止進化了?

當然不會!智人已經不再滿足於採集狩獵式的流浪生活了。

1.2萬年前, 智人學會馴化動物和植物,開始定居下來,發明了文字和貨幣,出現了強大的帝國。

然後,這就來到了人類發展史的第二階段:農業革命。

02

農業革命

你也可以把這段時期,叫做挑水種地、耕田織布的田園定居時期。

來舉個例子。

有部電影《阿爾法:狼伴歸途》,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史上第一條狗的誕生。

故事發生在兩萬年前北歐,弱肉強食的冰川時期。部落首領之子科達,跟隨父親捕獵時不慎跌落懸崖。

醒來後大難不死,在回家旅程中遭遇狼群襲擊時,他刺傷了頭狼。

科達原本想殺死它,但最終不忍下手,給它取名阿爾法,還為它療傷。一人一狼就這樣互相陪伴,直到科達回到部落,阿爾法也重倒下了。

科達這才發現,原來阿爾法早已懷孕。在部落成員的救治下,阿爾法產下了幾隻小狼。

從此,狼和智人們開始了一起生活、共同狩獵的日子。

當電影裡的男主角和野狼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時,當原本是食肉動物的野狼對著智人搖尾巴時,人類對動物的馴化就已初步完成了。

溫順且不愛打架的狼,從此在人類的房子裡過上了每天都有肉吃的日子,慢慢變成了狗,沒有被馴服的那部分狼,數量就驟減了。

想一想,物種的進化也真是奇妙,狼和智人本來是殺和被殺的敵對關係,現在狼的後代狗卻成了智人的寵物。

如果幾萬年前的狼看到今天這一幕,不知道會不會吐血而亡。

智人不僅馴服了狼、山羊、馬、駱駝等動物,也馴服了小麥、大麥、玉米、馬鈴薯、稻米以及葡萄、腰果、橄欖樹、豌豆、扁豆等植物。

但是,究竟是人類自以為是地馴化了植物,還是植物馴化了人類,其實人類是被迫挑水種地、耕田織布的?

為什麼這麼說?不妨以最常見的小麥為例。

一萬年前,小麥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路邊野草,只存在於中東很小的一個地方。

不過短短1000年,小麥突然傳遍全球各地,佔據了225萬平方公裡土地,相當於10個英國那麼大。但是,智人的生活水平卻在逐漸下降。不相信?讓我們來看一下。

認知革命時期,智人原本是今天摘點野果,明天打個野味,葷素結合,營養豐富,還經常爬高上低,也不容易生病。

突然有一天,智人發現路邊有種叫小麥的野草,長得快,籽也多,幾個月就是一茬,高興的不得了。

他就想啊,這可是好東西,多撒一點,就不用摘果打獵了。

但是,小麥不喜歡大小石頭,智人就得把田地裡打掃得乾淨;小麥不喜歡和其他野草分享空間、水分和養分,智人就得彎腰除草;

小麥還會得病,智人就得經常給它捉蟲;小麥還會渴,智人就得大老遠地給它挑水喝;小麥也會餓,智人就得把動物甚至自己的糞便收集起來給它吃。

這樣一來,智人因為天天勞動,經常彎腰蹲地挑水桶,各種頸椎病、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就出現了。

不止於此,智人還被迫長期住在小麥身邊,既方便照料,也方便時刻保護它。

如果有人來搶,智人還得和對方打架。如果是摘果打獵時代,大不了這塊肉、這個果子不要了,我再去找其他的,也不至於餓死。

但在農業革命時代,離開小麥就等於放棄田地,就等於餓死。

所以智人們只能死守,奮戰到底。

假如小麥能夠回報智人以同等的報酬,智人付出這麼多也算值了,但一切都恰恰相反,智人的生活舒適度反而大大降低了。

從食物上來說,智人以前吃的多好,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葷素搭配,種類繁多。但現在只能吃小麥,太單一了,礦物質和維生素不足,穀物還對牙齒和牙齦不好。

從體能上來說,智人以前經常摘果、打獵,為了追捕獵物跑個十幾裡都不是事,自然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但現在,智人們不得不守在小麥身邊,缺乏鍛鍊,再加上與馴養的狗、牛等家畜生活在一起,人畜混雜,就比以前更加容易生病了。

如果我們評價一個物種是否演化成功,看的是這個物種DNA能在地球上複製多少份的話,那小麥毫無疑問地大獲成功的。它以智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代價,換來了自己DNA在全球的瘋狂擴張。

也就是說,小麥才是老闆,智人只是打工者。

既然如此,為什麼智人如此心甘情願「臣服」於小麥的統治?

這是因為,對於單個智人來說,小麥雖然降低了他的生活水平,但對一大群智人來說,小麥的出現代表有更多的糧食,意味著更多的智人能活下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的進化,對單個的智人來說,根本就是一場農業革命的騙局。這場農業革命的本質,其實是讓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

同時,小麥等植物的出現,意味著智人開始有餘糧了,他們就開始學會儲存糧食,這時就需要數字來紀錄了。

中國最早出現的數字是春秋戰國的算籌,通過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來計數;西方最早的是羅馬數字。

也就是說,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人只是發現並改良了它,並把它傳播到了歐洲。

又過了幾百年,智人想要傳遞除了數字以外的信息,文字就產生了。文字是在數字之後產生的。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字、安第斯山脈的結繩語、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國和中美洲的文字,都是在這個時期成形的。

與此同時,智人們講故事的能力也突飛猛進。不再局限於部落守護神,而是從共同的語言、數字、神話、宗教、法典等出發,把所有挑水種地、耕田織布的智人都忽悠在一起,設立了法典、軍隊、監獄等,逐漸形成強大的帝國。

如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埃及王朝、古羅馬帝國,以及中國的秦、漢、隋、明等。

這些帝國的共同特點,是知識體系基本都來自宗教。

對西方來說,相信世界是上帝所創造,上帝無所不知。對中國等東方世界來說,認為皇帝是天之子,理應萬民朝拜。

無論東西方,他們都認為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為上帝或神所知,至於不知道的部分,那是因為上帝或者神認為這些知識不重要,也沒必要了解。

綜上所述,1.2萬年前,智人們學會馴化動植物之後,開始了挑水種地、耕田織布的田園定居生活,並逐漸演化成國家。

為了國家的有序運轉,一些更加聰明的智人發明了文字和貨幣。

文字和貨幣又極大促進了國家和文化的發展,而後又形成了更為統一和強大的帝國。

但是,帝國眼裡的上帝或者神,真的全知全能嗎?1543年之前,智人肯定會說「YES」。但1543年之後,答案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就在這一年,哥白尼出版了《天體運行論》,人類逐漸擺脫《聖經》所虛構的故事,開始理性客觀地認識世界。

03

科學革命

再然後,這就來到了人類發展史的第三階段:始於500多年前的科學革命時期,發展速度堪比發射火箭。

注意,科學革命從一開始就有著強烈的實用性和目的性導向。

來看一個例子。

為了測量地球距離太陽有多遠,1769年,英國皇家學會出資出力派遣船隊前往地球四方。

來看下船上裝備:,天文學家、植物學家、地理和人種學家等科學家、裝備精良的士兵、大炮、步槍、火藥等武器;先進的科學儀器。

如果只是為了尋找殖民地,帶武器和士兵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帶那麼多科學家和儀器?

這是因為,在當時的歐洲,不管是科學家還是軍人,他們共同的心態都是,「我不知道那裡有什麼,所以要去看看」。這是科學革命時期和農業革命時代最大的不同。

航行成果回報了他們。庫克 「發現」的所有島嶼都歸英國所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這個時候被殖民。

遠徵隊途徑所有島嶼、海岸線的天文、地理、氣象和人文學資料,奠定了英國佔領西南太平洋的基礎。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科學最開始是為了拓展帝國的疆域。

再來看第二個例子: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怎麼產生的?

從上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科學為帝國提供了各種實用知識、思想基礎和科技工具,刷新了人們的認識。

人類突然發現,如果投資進行研究,就能賺錢,賺得越多,對未來就越有信心,這種信任進而催生了信貸,就是人們敢借錢了,信貸又實實在在的讓更多人賺到更多錢。

如此一來,經濟發展一日千裡,就需要更多原材料和能源,但材料和能源是有限的。

當木柴和煤炭都日益短缺時,蒸汽機被發明出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了。

珍妮紡紗機、蒸汽輪船、蒸汽機車隨即相繼出現。起始於19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讓電力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科學是為了推進資本的發展。

世界上並不存在純粹的科學研究,所有科學研究之所以能得到研究經費,多半都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於實現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目的。

科學身後站著兩個人,一個是帝國,一個是資本。

但總體而言,毫無疑問,科學革命依然是人類進步的催化劑。如果說把農業革命的進化比作騎自行車,科學革命的進化速度就相當於坐飛機。

17世紀,有了科學革命鋪墊,工業革命開始在西方國家盛行,人類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現在又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物質豐富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簡單來說,近500年來,科學革命帶動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促進了人類財富大幅增長。人類社會變得越來越富裕,欲望也得到充分滿足。這一切的最終推動力都是科學發展。

現在,你已經掌握了人類200萬年來演化的三個階段:7萬年前的認知革命、1.2萬年前的農業革命、始於500年前開始的科學革命。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人類演化的共同特點,金錢+帝國+宗教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齊心協力才跳得更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直白一點講就是,從貨幣來說,金錢的重點是讓別人相信。它可以讓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信仰的人交流,是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這是人類得以繁衍、發展的基礎。

從政治上說,帝國的重點是讓大家都相信。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帝國都是通過武力手段,讓不同文化逐漸融為一體。

宗教的重點,是讓自己相信。

這也正是第三種讓人類得以統一的力量。它可以完全陌生、語言不通的兩個人,如讓美國洛杉磯一個虔誠基督徒,和中國上海佘山大教堂裡的基督徒,快速建立信任和感情。

金錢是經濟基礎,宗教是精神同化,帝國是政治背書。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認知革命時期,也就是7萬年前,假如一個鞋匠想要從一個蘋果商人手裡買蘋果,他就必須用貝殼購買。

貝殼之所以能成為流通貨幣,是因為鞋匠和蘋果商人同屬一個部落,有著共同的守護神。

當然,也有可能他們不是一個部落的,但既然兩個部落之間可以交易,必然意味著已經認可了彼此的文化或信仰,才能放心交易。

在這個故事裡,金錢就是貝殼、帝國就是部落、宗教就是部落守護神,三者是互相聯繫、缺一不可的。

如果把同樣故事放在農業革命,1.2萬年前挑水種地、耕田織布的田園定居時代,情況也大致相似。

以秦朝為例,區別只在於,貨幣從貝殼變成了銅錢,帝國從部落變成了皇朝,宗教從部落守護神變成了「天」。

在科學革命時期,如果以現在為例,我們會發現,不同於以前人類生活在單一的帝國之下,今天的世界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發展,全球性的帝國正在形成。

金錢也不再是某種單一貨幣,而是多幣種共同存在。宗教則面臨著來自科學技術的挑戰:

如果人類不再經由神或上帝指引而來,決定人類行為的不再是自由意志,而是和荷爾蒙、基因和神經突觸等物理特徵,那我們和黑猩猩、狼或者螞蟻又有什麼區別?智人的未來又在哪裡?又會進化成什麼樣?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科技可怕之處,不在於製造出更先進機器,或殖民外太空,而在於人類智力的改變。

要麼,無視倫理道德,改造基因,創造出不老不死的超人類;要麼,人類肉體接入機械,成為永遠年輕的生化人,既不繁衍後代,也沒有性慾。

再或者,像科幻小說一樣,將大腦備份到硬碟,用計算機讀取運作,成為無機生命,也就是人工智慧。

但問題在於,假如真的演化為超人類、生化人或無機生命,那人類還屬於智人這個物種嗎?

還適合用「智人」這個名稱嗎?如果不適合,那是否意味著智人的末日?

那麼,如果人類不進化,保持現狀,是否可以避免末日到來?

答案是不可以。

通過前面分享,你已經掌握了人類200萬年來的演化歷程,想來應該已知道物種演化的最大秘密:

要麼是進化,要麼被抹殺。

到這裡,你已經學會了《人類簡史》全部精華。

總結一下,我們從四個角度掌握了人類發展史。

首先,是7萬年前,摘果打獵的認知革命時期,語言出現,智人獨尊。

人類如同中彩票般擁有了語言能力,學會八卦和講故事,一路打怪升級,爬上了地球食物鏈頂端。

其次,是1.2萬年前,挑水種地、耕田織布的農業革命時期,人類學會馴化動植物。

智人開始定居生活,發明了貨幣和文字,形成了統一和強大的帝國。

再者,是始於500多年前,發展速度堪比發射火箭的科學革命時期。

科學創新帶來工業革命,技術創新帶領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物質豐富程度達到有史以來頂峰。

最後,通過人類演化史,我們可以明白:

金錢+帝國+宗教如同一根繩上的螞蚱,齊心協力就能跳得更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金錢通過經濟手段讓陌生人之間交易交流,帝國通過政治手段讓不同文化融為一體,宗教通過信仰讓不同國家和民族有共同信念。

現在,再想想那個三大終極哲學問題: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和我的一樣嗎?

我是誰?

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我從哪裡來?

東非。

我要到哪裡去?

超人類、生化人或人工智慧。

自己讀過的書,了解才更深入,才能深入淺出地講給孩子聽,說給同事朋友聽。所以,你也一起來吧!一起來讀這本全球暢銷的世紀奇書《人類簡史》!

期待與你下一本書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好奇心激發的人類發展簡史
    好奇心是人類永恆不可改變的特性。在生物學上,好奇心是動物處於對某事物全部或部分屬性空白時,本能地想添加此事物的屬性的內在心理。在心理學上,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
  • 談《人類簡史》㈡:人類好鬥為發展,物競天擇抗艱難
    人類好鬥為發展,物競天擇抗艱難,適者生存不容易,和平之音憂可堪。論《人類簡史》:物競天擇問「戰爭」關聯詞語賞析:「戰爭」的解釋是,是一種集體、集團、組織、民族、派別、國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擊、殺戮等行為,使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
  • 《人類簡史》導讀
    鑑於此,《人類簡史》也是值得我們去品讀的。」  《人類簡史》一書,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為主線,講述了從史前有生命跡象到如今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內容豐富、觀點獨到。作為一本暢銷的大眾讀物,講述的時間線長,涉獵的內容極廣,包括歷史、宗教、哲學、科技、心理學、經濟學等領域。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的拓展,財富的積累,人類生產力在不斷提升。於是,有一些好奇的分子,開始不相信這些神話,他們開始觀察身邊的世界,並用數學進行測算,用化學進行實驗,用物理學進行推理。於是,這些科學的先知們突然發現,我們人類真的是那麼無知,過去的虛構大都是錯誤的!科學革命,是一場對於無知的革命。
  • |《人類簡史》作者新書
    中文版書名《人類簡史》,可能有不少人聽說過,畢竟它曾在各家電商的排行榜上「霸屏」一年。《人類簡史》 中信出版集團在《人類簡史》裡,尤瓦爾·赫拉利以科幻小說式的精彩語言重新組織了人類演化進程,然後問道:人類真的和動物有不同嗎?
  • 十分鐘讀完《未來簡史》:99%的人類能力將是多餘的(附書籍PDF)
    因此,用無機生命取代替代有機生命之後,可能就播下了未來銀河帝國的種子,但領導者不見得是我們人類。個體的崩塌生命科學正在瓦解自由意志和個人主義。農業時代,人類創造了神祗,工業時代創造了人文主義。人類認為自己擁有靈魂,相信自由意志,個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也要比其他動物高級,可以隨意對待其他動物,而不顧它們的福祉。這正是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與民主的構建基礎。
  • 讀《人類簡史》,是一個毀掉三觀,並重建三觀的過程
    「特別熱衷於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生態學、政治學、文化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對作為一個物種的智人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來龍去脈,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預測。」正因為如此,他的《人類簡史》和我們平時所見歷史書籍大不一樣,並不是簡單歷史事件的記錄或者評論。他的歷史眼光更加宏大,著眼於人類這個整體,注重歷史進程的把握。
  • 《人類簡史》銷量超1200萬冊,北大歷史教授高毅:立刻「著道」了
    1、與編年體式的大部頭歷史書不一樣,這本書做到精巧,一小冊看透人類10萬年歷史進程。往往世界歷史書都是超級大部頭,不來個七八本誓不罷休。傳統的歷史書總給人一種記流水帳的感覺,沒有作者獨到的觀點,讀起來就像在例行公事,除了多知道點歷史事件,讀者很很難產生自己獨到的觀點,沒有反思的讀書是浪費時間。
  • 《人類簡史》補遺
    《人類簡史》最精彩部分,作者建設性的指出:由於直立行走,人的臀部變窄,所以嬰兒不得不早產,使他們不得不早早與世界碰撞。在自然界,這大大增加了危險性。必竟剛出生的嬰兒除了哭與吃,什麼也不會。不象小馬,小牛,基本生下來就能走路。但是,這是最精彩的部分,也許是上帝的一個惡作劇,只有早產兒才能象剛出爐的玻璃一樣被拉升,扭曲,有無限塑形的機會。
  • 《人類簡史》讀書筆記
    500年前出現科學革命,科學革命最重要的點是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隨後歐洲開始徵服各地。200年前工業革命,長達幾十萬年的家庭和社群被國家和市場取代,動植物都大規模的絕種。現在人類的發展已經脫離了地球,核武器威脅人類的生存,因此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不再可能發生,而最後作者的憂慮未來智人是否會被超人類取代,智人滅掉了其他的動物,是不是終究會輪到自己身上?
  • 《數學簡史》:數學,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新聞—科學網
    《數學簡史》,蔡天新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王濤 編者按 新年伊始,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蔡天新連連收穫喜訊與之類似的是,蔡天新在中國的山東大學接受了全部的數學教育,他曾出版《數學與人類文明》,亦是一部可以比肩《西方文化中的數學》的作品。 考慮到數學與人類文明的關係本身就屬於數學史的範疇,蔡天新將《數學與人類文明》進行了修訂,同時更新了相當一部分圖片,並將其易名為《數學簡史》。實際上,正是「數學簡史」這個名稱觸動了他。從書名來看,《數學簡史》是一部標準的數學史著作。
  • 獨家團購 兒童版《人類簡史》,給孩子最震撼的人類文明史
    這位以色列人今天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明星歷史學家,他2012年出版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                                      「我從哪裡來,世界發生過什麼,我在世界的存在意義?
  • 「精神胚胎學」有關人類個體與人類種系發展之間相似性的論述
    在人類個體(包括胚胎發育)與人類種系發展之間,確實存在某種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是一種「時間」維度上的相似性。生物學家將這種現象或機制概括為「生物重演律」或「重演發生論」。一般認為,19世紀德國著名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最早提出「生物重演律」。
  • 人類「虛構」的意義:《人類簡史》在說什麼?
    他的著作《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首次出版於2011 年,希伯來語,2014年有了中文版,並獲得2015年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近日,赫拉利本人來到中國,在清華大學作了一場與「人類」相關的演講。講「人類」這樣宏大的題目,需要開闊的視野和綜合的能力。優瓦爾·赫拉利在歷史學領域,將這樣的寫作和思考方式,稱為「大歷史」(macrohistory)的方法。
  • 上海書評︱《人類簡史》為何是一部糟糕的歷史學作品
    儘管人類的出現是生態的災難,但是赫拉利認為,在採集狩獵階段,人類生活得和諧幸福:他們幾天才出去打一次獵;營養均衡,沒事八八卦,不受傳染病侵擾。一幅美好的伊甸園圖景!缺少了對地理生態環境的討論,農業的發生在《簡史》中成了一個謎。不過,《簡史》基本繼承了《槍炮》對農業的歷史評價:第一,農業刺激了人口的急速增長,卻沒有增進人類的幸福,也沒有增加個人的知識。農業讓人類生活變得痛苦。人類的身體,在之前十幾萬年中,進化出了最適合採集狩獵生活的體質,更適於長期行走並奔跑,追蹤動物,更適於攀爬樹木巖石,採集果實。
  • 《人類簡史》:人類是早產兒,動物也有語言,小麥馴化人類
    如果,某天科學家解密了時間的終極奧秘,發明時光機器,便可以進行時光回溯,去核實一下《人類簡史》這本書解析史前人類生活描寫的準確率,順便看看人類的起源。這本《人類簡史》,以色列的年輕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生動的描寫出了人類在史前生活的狀態,並對人類的進化,從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角度進行了剖析。
  • 【洞見】《人類簡史》讀後感
    人類是地球的霸主,人類最需要的不是智慧和能力,人類不缺智慧和能力,人類的智慧和能力已足夠縱橫世界。人類缺乏的是節制,對自然的節制,對其他人的寬容,對欲望的收斂。越往前看,人類越暴力,《山海經》中人類傳說的戰爭,《史記》中歷史人物大多的悲慘結局,感覺早期的人類社會殺人如同殺豬般尋常。人類的強大並不是靠暴力。論力量,人類不是老虎、獅子、大象的對手。隨著人類日益相對強大,人類社會的血腥味在消退,各類社會契約在深入人心,如國家、法律、企業、信用、聯合國等等。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這本書就是《人類簡史》,來自以色列「鬼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他大膽地將時間推回到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用超越民族國家的視野,打破學科邊界,全面闡述地球上智人的發展歷程,為我們講述地球和人類自己的完整故事。此書一出,便成為「現象級高品質暢銷書」。
  • 《人類簡史》讀書會(1)——認知革命
    從今天開始,我們分享《人類簡史》這本書。在這裡我會先說明一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讀《人類簡史》。從2020年12月15日到2021年2月4日,我們處在卓爾金歷的第一個城堡,紅色城堡。在瑪雅曆法中,紅色有啟動、開始、與源頭連結的含義,它代表全人類過往的記憶、古老的文明與智慧,反映了過往的一切帶給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