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討論英語啟蒙的時候究竟應該思考什麼?

2021-02-14 紐星人Kitty

英語啟蒙一直是家長們關注度極高的一個話題,

大家總是非常迫切地想要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比如,讀哪些繪本?聽什麼兒歌?看什麼動畫?上什麼課程?

接著大家很容易發現,這個領域的觀點非常多,而且經常會有完全不同的聲音。

比如:有觀點會說不要錯過語言敏感期,孩子越早開始英語啟蒙越好;也有觀點會說,孩子不易過早學習英語,先發展好母語再說。

我碰到不少家長,被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搞得頭暈腦脹,因為缺乏系統的學習方法,今天打魚明天曬網,今天一個方法,明天另一個方法,孩子也跟著暈頭轉向,混亂不堪。


我認為造成這個局面的最重要原因,

是大家對英語啟蒙這件事情缺乏正確的認知。

大家可以先百度一下啟蒙的定義,


我們從詞語解釋上去分析一下,

啟蒙的概念就是指傳授基礎知識或者入門知識。

英語啟蒙這個概念在英語教學上的討論,

說白了就是如何向英語初學者傳授英語入門知識。

英語初學者的年齡範圍其實是極其寬泛的。

有可能是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有可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不同年齡段的英語起步,方式方法肯定是不同的。

但需要學習的英語入門基礎知識其實都是一樣的。

有人可能要問,Kitty老師,你這樣摳字眼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還用你說嗎?

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

因為絕大多數人在討論英語啟蒙這件事情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只是翻來覆去地想,我究竟應該怎麼給孩子英語啟蒙?

至於英語啟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我意識到這件事情,是因為和一個美國朋友的一次聊天。

她來中國旅遊,有一天說自己嗓子很疼。

我想了一下,可能是一起吃火鍋,太辣了,她可能是上火了。

於是我想告訴她,有可能是因為她吃了太多辣,上火了,多喝點菊花水可能會有所緩解。

但她壓根不明白中國人說的上火這件事情,究竟是個什麼概念。

我查了半天,用inflammation (發炎)跟她解釋了一下,她才大概理解了。

我突然意識到,他們的語言裡沒有這個概念,所以她從不會往這個方面去思考。

當我看到下面這個觀點的時候,我產生了深度共鳴:

「語言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腦子裡沒有一個概念的時候,我們的腦子就傾向於不去想這件事情。」

所以當碰到很多人問我英語啟蒙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雖然那麼多家長老師在討論英語啟蒙,但英語啟蒙的概念,大家並沒有想明白。

當我們對某件事情定義不準確的時候,我們思考的範圍會很模糊,從而就會產生錯誤的行動或者不知道如何行動。

因為大家普遍關心的是學齡前孩子的英語啟蒙,所以我們以這個年齡段為例,嘗試對「幼兒英語啟蒙」這件事情做一個清晰的明確的並且有行為指導價值的定義:

所謂幼兒英語啟蒙,指的是向學齡前的幼兒傳授英語最基本的入門知識,從而開導啟發幼兒,引領他們走上成功的英語學習之路。

這個定義其實主要引導大家思考三個方面的內容:

(1 )  如何傳授?(方法)

(2)英語最基本的入門知識有哪些?(內容)

(3)英語啟蒙的目的是什麼?(目標)

1、我們先來看如何傳授?

對於學齡前孩子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其實就是四個字「寓教於樂」

我們先討論一下英語課堂上的寓教於樂。

目前幾乎所有的幼兒英語課堂都是以遊戲為主的寓教於樂,大部分小朋友還是很喜歡。

但這種寓教於樂很多時候只是停留在了取悅孩子的淺層次上。

我曾經見過一個很誇張的幼兒英語外教課堂,助教老師為了讓孩子們認真聽外教老師讀繪本,每人發個零食做獎勵,讓孩子們邊吃邊聽。

課堂效果可想而知,你問孩子們高興嗎?

一個個樂不可支!

有的吃有的玩,能不高興?

但你問孩子們究竟學會了什麼?

只能因人而異了。

這種取悅或者一個極其浪費時間、與學習內容嚴重脫節的、孩子玩得很開心的課堂遊戲,都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

目前的整體教育趨勢,是鼓勵老師們努力去做facilitators(引導者)。

這個角色特別像一個穿針引線的人,領著孩子們在各種場景中,通過遊戲化的任務設計玩中學。

儘量多地讓孩子們的快樂源自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學到新內容的喜悅感,這樣的課堂不僅僅局限於室內,最好是豐富場景的。

這樣的課堂設計才會是真正的寓教於樂。

但完全實現這點,對於中國的老師們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教學技術上的支持,學校的支持甚至家長的支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這種寓教於樂的場景在家庭中,由父母引導孩子完成,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關鍵就看父母本身是否有時間和精力,是否用心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我們線上學堂在學習insects(昆蟲)主題的內容時,有不少家長反應內容比較難,孩子們學不會。

我分享了一個之前我們嘗試過的小活動,就是讓每個孩子帶一個放大鏡,去花園裡尋找insects,找到後說出它的英文名字就可以得分,比賽誰發現的多。玩一圈回來,孩子們都很高興,需要學習的內容基本都掌握了。

這種小活動其實非常適合親子完成,老師在執行的時候很容易受場地、人數以及天氣的限制,而且還要考慮孩子們的安全情況, 很難保證所有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2、英語最基本的入門知識究竟有哪些?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想明白學語言究竟需要學什麼?

語言三要素還有多少人能記得?

我記得這是語文課上的學習內容。

其實我也忘光了,替大家百度了一下。

語言的三要素包括語音、詞彙和語法。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其實都是要學習這三個部分。

(1)先說語音,英語的發音其實無需追求純正標準沒有口音,不同國家的人說英語都多多少少會帶母語的口音,這並不影響交流和溝通。

但發音一定要追求正確,把sheet,說成shit, 顯然是不合適的。


如果孩子是三年級才開始英語啟蒙,還是強烈建議孩子們認真學習一遍語音知識。

搞準每個單詞的發音,會為以後的聽力、口語打下紮實的基礎。

否則會像我們一樣悲催,學了很多年英語,發現很多單詞發音都學錯了,需要挨個糾正,也是個痛苦的事情。

其實這都屬於英語的基礎入門知識。

學齡前孩子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水平決定了他們還不能系統地學習語言知識。

所以類似音標、自然拼讀這種特別系統的知識,不建議學齡前成體系的完整學習。

學前英語還是需要更直覺、更感性一些。

在語音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優勢。

聽原版音頻,跟讀模仿,就是他們學習語音最好的方式。

其中兒歌童謠或者是好玩的英文繞口令,都是不錯的練習發音的學習材料。

(2)詞彙是語言的最小意義單位,用詞彙比較容易說明學習內容。


(本圖截至《英語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一書。)

每個學習者首先需要掌握的詞彙都應該是英語中最常用的1000個單詞。

圍繞這個內容,去全面發展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就可以定為英語初學者的第一個學習階段。

曾經有家長問過我孩子英語啟蒙是否適合從一些雅思、託福的高級詞彙開始學起。

其實我一直覺得類似四六級、託福、雅思這種詞彙分類方式,是人為的給語言學習設定的級別,真實的生活情景中並不會按這個級別來限定你對語言的使用。

忘掉分級吧,從最有用的,孩子最感興趣的開始學起就可以了,至於究竟學到什麼程度,因不同孩子的實際發展決定即可。

其實目前體制內英語課本對英語詞彙量的要求是非常低的,整個小學6年學完也不過1000的詞彙量,四六級過完也不過是5000-6000的詞彙量。就別說應付出國考試了,即使應對日常生活口語,也是不太夠用的。

再加上學習方式不對,導致那麼多年學完壓根用不上,也是很可惜的事情。

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們把目標稍微定的高一點,學齡前可以往1000努力;

小學畢業前往5000努力;中學畢業往10000努力。

朝著這個目標走,基本每個階段應對任何國內外英語考試,口語表達或者自己看書、看電影娛樂用,都夠用了。

你千萬不要問這1000詞彙或者5000詞彙究竟是什麼?

我扔給大家一個單詞表,你從頭背到尾,肯定背不出什麼高水平的。

也不要喊難,覺得是給孩子增加負擔。

其實你就隨便給孩子選一套國外原版分級讀物,從第一級別順著往上走,走到國外孩子五六年級的級別,詞彙量肯定也過萬了。

很多英文牛娃,到了八九歲開始閱讀國外同齡原版小說,其實隨便一本兒童小說,詞彙量基本都能過萬的。

一集5分鐘左右面向幼兒的英文原版動畫片,比如我一直給大家安利的《粉紅豬小妹》,我做過簡單統計,一集的詞彙量差不多也有兩三百了。

所以,英文好的孩子絕對不是因為他們多聰明,而是他們很努力,尤其在啟蒙階段很有成效的孩子,這份努力裡面更多的是父母的用心和堅持!

你對比一下就完全明白了,當有的孩子跟著英語課本一年學100左右單詞還喊累的時候,有的孩子一年聽讀了幾十本原版書,詞彙量肯定過千的。

差距就是這麼來的。

(3)說到語法,中國人都痛恨。


但實際語法是英語學習過程必學的內容。

對於孩子們而言,知道單複數,a/an的冠詞用法,第三人稱單數,一般進行時等等,這些都是必備的基礎入門內容。

但學習方法肯定要講技巧。

你不可能跟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解釋清楚一般進行時的概念,但讓孩子知道一個人正在走路需要說walking,一個人正在寫字需要說writing,他們還是沒有問題的。

3、決定英語啟蒙以後,一定要考慮清楚啟蒙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的啟蒙方式讓孩子從此對英語深惡痛絕,徹底斷了英語的學習念頭,這樣的啟蒙絕對要立馬放棄!

啟蒙只是一件事情的開端而已,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給孩子開了一個好頭,他們可以從此在這條路上走的順暢,而且能順利走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所以啟蒙階段,學前的孩子要重在親子、重在興趣;上學的孩子要重在習慣、重在成就感。


今天的分享重在幫大家理清思路,知道思考的方向。

希望大家根據孩子們不同的情況,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案!

(我是線上課程推廣的分割線)

想省銀子,自己在家動手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家長們,

歡迎關注「Kitty老師家庭親子英語學堂」的課程!

本學堂主要針對家長授課,按主題提供給家長具體的學習資料(電子版),協助並督促家長在家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這個學堂的實質其實是Kitty老師把線下培訓機構一年上萬多的少兒英語培訓課程內容改編成家庭版,引導家長在家給孩子進行啟蒙。

這個課程我主要關注三個點:

1、親子遊戲    2、親子閱讀   3、批判性思維

因為每個孩子同樣年齡但實際能力相差很大,不接觸孩子的情況下,我也不好判斷孩子是否適合跟我們目前的課程。

我想說的是,課程重在讓家長和孩子互動,還會布置一些小作業讓孩子完成,孩子不具備這個能力可以不用著急。

目前課程設置需要家長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進行準備和學習,不能保證學習時間的,請謹慎報名!

學習這件事情,交完學費便是與人性本懶進行痛苦鬥爭的過程,

沒下定決心,別輕易報名,否則不光頭疼,還得心疼錢!

更多課程內容,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報名了解!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在討論英語啟蒙的時候,究竟在說什麼?(附家園共育小貼士)
    今天,小編將結合時下主流的英語教育理念和訴求,為大家還原Nature Kids 童語自然的英語教學,並為大家帶來幼兒家庭英語啟蒙的小建議。1、當我們討論幼兒英語啟蒙時,我們在說什麼?假使在語言學習中沒能建構這樣的邏輯,解讀語言的時候,就會逐字逐詞地翻譯,這也就是以往「中國式英語」的最大的問題所在。而說到螺旋提升,則代表著對語言在使用過程中,結合已經掌握的詞句,添加新的詞句,在實際運用中持續提升的過程,是80%左右已有知識+20%左右新知識的組合運用。
  • 康德:什麼是「啟蒙」?什麼是「獨立思考」?
    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1784年,在伏爾泰和盧梭等啟蒙思想家相繼離世後,康德發表一篇文章,叫做《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康德在文中說他所生活的時代不是一個「已啟蒙」的時代,而是一個「啟蒙」的時代。那麼什麼是「啟蒙」呢?這是本篇所要討論的問題,我們的敘述不局限於康德的文章。
  • 孩子的英語啟蒙,到底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作為家長這些你應該知道!
    4,「我英語不好,是不是不能教孩子英語了」?事實證明,在孩子還不能完全掌握母語的情況下,讓其接觸第二語言,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認知的混淆;而等到孩子已經完全習慣了中式思維之後,再開始英語的學習,又為時晚矣,限制了孩子的英語學習速度。那麼,究竟怎樣,才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英語啟蒙選擇呢?
  • 孩子的英語啟蒙什麼時候開始?答案是越早越好!
    什麼時候讓孩子學英語呢?相信每個家長都思考過這樣的問題,還有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學英語會不會太早?」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了解一下《爸爸去哪兒》裡面的威廉弟弟,看看他的英語說的多麼溜!
  • 孩子的英語啟蒙,到底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90%的家長都不知道!
    4,「我英語不好,是不是不能教孩子英語了」?事實證明,在孩子還不能完全掌握母語的情況下,讓其接觸第二語言,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認知的混淆;而等到孩子已經完全習慣了中式思維之後,再開始英語的學習,又為時晚矣,限制了孩子的英語學習速度。那麼,究竟怎樣,才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英語啟蒙選擇呢?
  • 英語啟蒙教育應該什麼時候開始,怎麼入手,用什麼方式最好呢?
    很多家長都頭痛一個問題: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應該什麼時候開始,怎麼入手,用什麼方式最好呢?當然是越早越好!從孩子一出生,英語啟蒙就可以開始了。我今天想對家長們說:孩子的英語啟蒙,靠家長自己就可以搞定。怎麼啟蒙算是教育方法得當呢?以下是我個人的幾個觀點:1. 幼兒英語啟蒙,重在培養小朋友對英語的興趣。首先,要培養興趣,就要發現樂趣。那麼學習語言有什麼樂趣嗎?作為一個學了將近20年英語的人,我認為學語言最大的樂趣在於交流。
  • 英語啟蒙究竟是不是揠苗助長?
    在這些基礎雞娃理論裡面,最受關注的非英語莫屬。 個中緣由不難理解,最大的原因無非就是我們這代人在英語身上投入了巨大時間和精力,最終卻跟壓根沒學無甚差異。 然而,也有很大一派人認為這是在揠苗助長:跟著學校慢慢學難道不行嗎?那麼多權威專家編出來的教材,難道不是最適合中國人的嗎?
  • 什麼時候時候英語啟蒙?當下!
    去年3月,正式決定給你啟蒙英語,開始也只是給你聽歌。那個時候,你能說的非常非常有限,除了簡單的稱呼外,都不會說。後來我去網上找網上找資料。我下載了牛津自然拼讀。裡面那個初級視頻,我不知道我女兒能不能聽懂,我就慢慢給我女兒聽。那個時候我就是每天給你提一點。大概聽了一個月之後,很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女兒會說Apple。
  • 啟蒙英語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這個問題應該很多家長都明白,甚至有些家長會馬上說:「當然是越早越好啊。」那早又要早到什麼時候呢?,又有家長說:「這麼早學幹嘛?連母語都沒有學好,學什麼英語?」那晚點學,要晚到什麼時候?甚至市面上有很多書籍寫啟蒙英語是3歲、4歲、敏感期開始。
  • 音標對小學生學習英語有什麼影響?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音標?
    小學的時候我對英語是不感興趣的,一個原因是這門課是三年級新加的,對於新科目的不適應以及未知事物難度的逃避,最關鍵的還是因為學不會!後來到課外輔導機構學習英語,先學習了音標,短時間內就發現讀英語、背單詞變得容易多了。
  • 關於英語啟蒙什麼時候開始最合適?
    你是中式英語的受害者嗎很多家長對中式英語深惡痛絕,我們這一代人基本都是中式英語教育的受害者,那是的確是條件受限,老師的發音很多都不準確,也沒有系統的教育方法,就是靠死記硬背。隨著社會的進步,學英語的開始時間由以前的初中,提前到了小學,再到後來幼兒園(部分雙語或全英幼兒園),再到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是從寶寶出生就開始了英語啟蒙。
  • 孩子的英語啟蒙是否應該從讀繪本開始?
    孩子的英語啟蒙從讀繪本開始?讓我們來看一個家長的現身說法:最近給二寶報了一個英語啟蒙培訓班,老師主張用讀繪本的方式給孩子英語啟蒙,說這是最原汁原味的仿母語啟蒙方式。但我一看機構所發的繪本,有些單詞我都不認識,雖然我英語水平一般,但至少也有初中水平吧。
  •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早期啟蒙對寶寶什麼好處?不妨一看!
    大多數家長越來越重視英語,不僅是為了考試,而且也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自由地使用英語。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孩子們越早開悟越好。三歲前兒童的英語啟蒙主要是家庭教育。當他們在三歲後參加各種英語培訓或在雙語幼兒園時,如果能有父母一起合作營造一個英語環境,自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家庭英語啟蒙:最重要的是什麼?
    雖然每個家庭開始英語啟蒙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最後的歸途卻驚人的相似:應對考試。如果啟蒙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對未來學校的英語考試,我認為就沒有進行家庭英語啟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為在歷年高考英語上130/140的學生中,不乏來自農村的、從來沒有經歷過英語啟蒙的孩子,他們通過後天的努力和正確的方法,也獲得了許多從小就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取得的成就。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再放遠一點,放到大學、留學、就業、事業發展的高度,就會發現,從小進行英語啟蒙積累起來的優勢,會變得越來越顯著。未來走得越高,優勢越明顯。
  • 孩子英語啟蒙的最好時間是什麼時候?
    為了給自家的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研究了很多國外的語言啟蒙理念,接觸了很多國內各種英語啟蒙方面的課程終於下定了決心,儘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教育 有很多研究表明,6個月大的嬰兒可以分辨所有語言的發音8~10個月是嬰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但1歲以後,嬰兒的語音分辨能力就會退化換句話講,孩子一歲前接觸到的語言,
  • 孩子英語啟蒙什麼時候最好呢?<一>
    進入英語培訓行業第5個年頭了,期間會遇到很多家長說我家寶寶幾歲開始學英語最好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大學畢業後是在貿易公司做外貿,自己本身也是學英語專業的,那會完全不知英語要怎麼學才不導致啞巴英語?
  • 英語啟蒙什麼時候開始最好?【內含大額福利】
    可萬事開頭難,很多父母也常在糾結什麼時候給孩子做英語啟蒙,早了呢,怕孩子學習效率低,又容易喪失興趣;晚了呢,又怕被別人落下。那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英語啟蒙最好呢? 人的辨音能力最強的時段是出生前後,這個時候的嬰兒被研究語言的科學家們叫做「世界公民」,也就是這個時候的寶寶什麼語音都能分辨,什麼語言都能接受。而從六個月開始,嬰兒的辨音能力開始日趨下降。
  • 對於英語不好的普通家長來說,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英語啟蒙?
    一提到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很多家長都會感到很焦慮。一方面認為自己的英語不好,不足以引導孩子;另一方面培訓班的課程一般比較昂貴,並且不確定學習效果究竟如何。那麼,是不是作為一個「普通」家長,就不能給孩子進行良好的英語啟蒙教育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在英語啟蒙的時候,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興趣?
    兒童英語啟蒙教育亦是如此,當孩子對英語有興趣的時候,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反之就會抵制英語學習甚至叛逆,那麼如何培養和維持孩子的英語興趣呢?孩子英語興趣的發展過程,是爸爸媽媽不斷觀察思考,最終轉化成所提供的英語資源的過程。
  • 幼兒英語啟蒙中最大的誤區:英語啟蒙=英語學習
    關於英語究竟應該怎樣學,更是存在著很多誤區。 而我們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後形成的是「程序性記憶」。就像學會走路,遊泳,開車,我們身體就像編入新的程序,需要用到的時候下意識就可以啟用,而且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如果靠勤學苦練記憶語言知識,在每次我們需要使用這些知識開口說英語的時候,必然會說得磕磕絆絆。因為我們在真正交流的時候,一般會注重交流的內容,而沒有時間去仔細考慮語言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