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北方劇院音樂戲劇《茶花女》
THEATRE DES BOUFFES DU NORD
TRAVIATA - VOUS MERITEZ UN AVENIR MEILLEUR
改編自威爾第歌劇《茶花女》
After Giuseppe Verdi’sLa Traviata
時間 | Dates & Time
2018/11/22 (周四 Thu.)
2018/11/24 (周六 Sat.)
2018/11/25 (周日 Sun.)
19:30
地點 | Venue
上海大劇院 別克中劇場
Buick Theatre, Shanghai Grand Theatre
戳下方「小程序」即刻購票~
法語、義大利語對白及演唱,中文字幕
In French and Italian, spoken and sung
with Chinese surtitles
時長:約120分鐘(無幕休)
Length: c. 120 minutes (no intermission)
「毫無疑問,這是巴黎北方劇院近年來所呈現的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法國《世界報》
「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茶花女》!」
——法國《解放報》
?
? Simon Gosselin
導演班傑明·拉扎爾將19世紀經典歌劇《茶花女》搬上現代的戲劇舞臺。這部融合歌劇與戲劇、現代與古典的音樂戲劇作品,其背景正如導演本人所介紹:
「在那個工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巴黎的幽靈們吟唱並死去,而我們生活的當下正是彼時他們所說的未來。」
? Simon Gosselin
濃鬱而矛盾,交織著夢幻與現實的香氣,流淌瀰漫、縈繞包圍著歌劇《茶花女》所講述的故事。似乎較之於其他歌劇的女主人公,這個所謂「誤入歧途」的女子之生死顯得更為真實,也更難以捉摸。
朱塞佩·威爾第將他的音樂素材浸潤在這混雜著罕見的花香、烈酒、處方藥、被撫摸的肌膚和看似無臭的金錢的香氣中,而同時,這香味正隨著1847年故事原型交際花瑪麗·杜普勒西斯的香消玉殞而漸漸消散。
? Simon Gosselin
在音樂戲劇作品《茶花女》中,觀眾受邀走進薇奧莉塔的內心世界,近距離看她如何在賓客的觥籌交錯間縱情忘我,最終走向飛蛾撲火的結局。在這場魔幻的音樂盛會中,波德萊爾與塔爾科斯毗鄰而坐,戲劇與歌劇融為一體,說話聲與歌聲層疊交替,模糊了樂手與歌者的界限。
?
構思 | Conception
班傑明·拉扎爾 Benjamin Lazar
弗洛朗·于貝爾 Florent Hubert
茱迪絲·謝拉 Judith Chemla
導演 | Stage Direction
班傑明·拉扎爾 Benjamin Lazar
音樂總監 | Musical Arrangements
& Direction
弗洛朗·于貝爾 Florent Hubert
保羅·埃斯科巴爾 Paul Escobar
? Nathaniel Baruch
班傑明·拉扎爾 Benjamin Lazar
導演
作為導演同時也是演員,班傑明·拉扎爾從最早期的作品創作開始就注重音樂與戲劇的結合。
2004年,他執導和諧之詩古樂團製作的《貴人迷》,同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劇團——懷疑者劇團;2010至2013年期間,班傑明·拉扎爾成為坎佩爾國立劇院的合作藝術家,於2010年創作了歌劇《卡查法茲》(劇本:Copi,音樂:奧斯卡·斯特拉斯諾伊),後於2013年與奧利維埃·馬汀-薩爾文共同創作《龐大固埃》。
班傑明·拉扎爾除了在懷疑者劇團內的工作外,還積極投身於其他戲劇與歌劇作品的執導。他的創作涉獵廣泛,涵蓋了從巴洛克時期歌劇到當代音樂作品。他曾受邀於巴黎喜歌劇院、香榭麗舍劇院、卡昂劇院、藝術歌劇院(又稱魯昂歌劇院)、聖艾蒂安歌劇院、雷恩歌劇院、盧森堡大劇院、普羅旺斯大劇院及位於卡爾斯魯厄的巴登國家劇院執導作品。此外,他與眾多樂團有過合作,諸如:和諧之詩古樂團、法國繁盛藝術古樂團、羅浮宮音樂家合奏團、巴黎呼聲合唱團和陽臺樂團。
? DR
弗洛朗·于貝爾 Florent Hubert
音樂總監
作為一名專業爵士音樂家,弗洛朗·于貝爾曾兼修作曲、配器以及音樂學等科目。他是那瓜爵士樂團的創始人之一,該樂團在各種音樂節中演出,並在2009年被授予日照面爵士樂榮譽獎。
與塞繆爾·阿沙什和讓娜·康代爾的相識造就了音樂劇《虛偽的鱷魚》,于貝爾在該項目中兼任音樂總監、演員及樂手。該劇自由改編自普塞爾的《狄朵和埃涅阿斯》,榮獲2014年莫利哀最佳音樂劇獎。
他與讓娜·康代爾為巴黎秋季藝術節共同撰寫並由後者導演了音樂舞劇《偽裝的滋味》,于貝爾也作為演員及樂手出演該劇。他還在阿維尼翁戲劇節官方劇目音樂劇《賦格曲》中出演角色,該劇由于貝爾和塞繆爾·阿沙什共同寫就,並由阿沙什執導,瓦朗斯喜劇院製作。
他與讓娜·康代爾和塞繆爾·阿沙什合作,圍繞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創作一部新作品,於2017年1月首演,在這部作品中,他將兼音樂總監和樂曲改編雙職於一身。
?
巴黎北方劇院
Thé?tre des Bouffes du Nord
巴黎北方劇院初建於1876年,有530個座位。劇院位於巴黎第十區拉沙佩勒大道37號,臨近火車北站。
1876年建成之後,北方劇院就命途多舛,似乎一開始就不太順利。在頭十年裡,北方劇院擁有過不下十五個藝術總監。1885年阿貝爾·巴雷任劇院領導人之後,財政狀況才有了起色。1904年,在領導者們的帶領之下,人們重新修繕、粉刷了劇院,並接通了電力。該劇院被重新命名為「莫裡哀劇院」。一眾作家,如阿瑟·博奈德、加斯東·勒胡思,集結於此,為這座新命名的劇院創作劇本。1914年,莫裡哀劇院如其他劇院一樣被迫關閉,直到1974年才有一系列劇院團體重新進駐。
1974年,英國人彼得·布魯克和法國人米歇裡納·霍贊促成了劇院的重新開放。布魯克說,一個古老的劇院是美麗的,但舊式的劇場空間限制了劇目的呈現。新劇場充滿活力,但沒有靈魂。如果我們恢復了影院完美的架構,它也將失去一些魅力,那也是一種缺憾。
2008年布魯克宣布逐步將權力移交給奧利弗·曼德和奧利弗·波百勒,前者是巴黎喜歌劇院的副團長和巴黎北方劇院的音樂演出負責人,後者是致力於現代音樂的劇院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