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閱評說
2012西泠秋拍中,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原刻初印本以16.1萬價格成交。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
此書的譯者就是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紓[lín shū]。
林紓翻譯西洋文字極為偶然。
當時,林紓的母親剛剛去世,緊接著妻子病故。林紓的情緒非常低落,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了幫林紓緩解情緒,邀請林紓一同翻譯西洋書籍。
起先,林紓再三推脫,認為自己不懂英文根本無法參與其中。在朋友的多次邀請之下,林紓最後才勉為其難接受了請求。
這之後,精通外文的王壽昌手持原著一邊瀏覽,一邊口述。林紓則是一邊傾聽,一邊書寫。就這樣,中國人翻譯的第一部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誕生了。
《巴黎茶花女遺事》書成稿後,當時只印了100部。書版由福州名手吳玉田雕刻,只是分送給林、王、魏三家的親友之間傳閱。
誰知,這本《巴黎茶花女遺事》短時間內被廣泛傳閱,大受歡迎,一時洛陽紙貴,風行大江南北。
錢鍾書先生在《林紓的翻譯》一文中感嘆:「接觸了林譯,我才知道西洋小說會那麼迷人」。
胡適也曾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文中寫道:「古文不曾做過長篇的小說,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一百多種長篇的小說。古文裡很少有滑稽的風味,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歐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長於寫情,林紓居然用古文譯了《茶花女》和《迦因小傳》等書。古文的應用,自司馬遷以來,從沒有這種大的成績。」
林紓的譯文風格獨特,採取古文的形式,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同時,林紓不固守原本的作品命名,有多部譯作被林紓按照自己的相法換了名字——
《吟邊燕語》《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拊掌錄》《見聞札記》;
《現身說法》《童年·少年·青年》;
《黑奴籲天錄》《湯姆叔叔的小屋》;
《離恨天》《保爾和薇吉妮》;
《撒克遜劫後英雄略》《艾凡赫》;
最後,來看看這一個:
《塊肉餘生錄》《大衛·科波菲爾》
怎麼樣,對大師林紓先生是不是多了一些不一樣的了解呢?!
附一小段譯文:「Whether I shall turn out to be the hero of my own life or whether that station will be held by anybody else these pages must show. To begin my life with the beginning of my life, I record that I was born (as I have been informed and believe) on a Friday, at twelve o'clock at night. I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in to cry, simultaneously.」-- Charles Dickens
「餘在此一部書中,是否為主人翁者,諸君但逐節下觀,當自得之。餘欲自述餘之生事,不能不溯源而筆諸吾書。餘誕時在禮拜五夜半十二句鍾,聞人言,鐘聲丁丁時,正吾開口作呱呱之聲。」——林紓譯《塊肉餘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