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那麼今天高三的學子已經坐在了高考的考場裡。無獨有偶,這並非高考第一次經歷改變時間,十七年前,同樣是受到非典的影響,當年全國高考的時間由7月7-8日提前到了6月7-8日,從此6月7-8日作為高考時間一直沿用至今。今天,可以說把統一高考的時間再次變回到了十七年前。
即便今年高考延期,留給高三學子的複習時間也只剩了一個月的時間。
十二年前的今天,我走進了高考考場。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十二年,可是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不由得回憶起那個夏天的點點滴滴。十二年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我參加高考的那年,今年即將參加高考的這些孩子才剛剛準備上一年級。這樣一想,不禁唏噓不已。
雖然距離我參加高考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但對高考深刻銘記的遠不止我一個人。自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這四十多年來,但凡參加過高考的人,都會把這場考試視作人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無論考試結果怎樣。
當你步入社會,會發現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們對於高考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借高考改變命運的人會永遠感激高考;沒資格參加高考的失敗者會認為高考至關重要;早早下海的大老闆們卻覺得參不參加高考無所謂……
這些都是過來人,他們在社會上經歷了無數打拼,閱盡了各種關係和人情,高考在他們人生中佔據的空間越來越小。可是,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們卻不一樣。
在高考面前,無論是考神還是學霸,都會把即將到來的高考視為自己的全部,無一例外。十多年的學業,加之父母與老師的長期督促,「唯分數論」早已深深刻在了他們心裡。或許他們懂得未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但是內心是無法真正體會到的,因為截至目前他們所經歷過的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除了受到父母和老師的影響,周圍各種氣氛和輿論的衝擊同樣會給考生帶來無形的壓力。勵志口號、百日誓師大會等儀式,給考生們形成這樣一種觀念:高考金榜題名,人生皆大歡喜;高考名落孫山,人生黯淡無光。
關於高考,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高考是人生中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
對於這種觀點,我認為純屬無稽之談。奇怪的是,這種看似很有道理然而經不住一點推敲的觀點,竟然獲贊無數。其實,這只是為了渲染高考氛圍的一種噱頭而已。
參加高考的考生們,年齡不過十八九歲而已,這剛剛是步入成年的第一步,怎麼就是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這是為了說明高考的重要,還是為了反襯社會的不公。
高考固然重要,比高考更重要的是一生中要始終保持不停地努力。高考中脫穎而出的人,未來的人生未必就一帆風順。反之,高考中失利的人,未來同樣可以憑藉努力風光無限。
2008年的夏天,全國人們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奧運會歡慶,與此同時,當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最近幾年的巔峰。對於所有高三學生而言,壓力可想而知,我也不例外。
高三下學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基本定型,我也曾為自己在學業上的吃力而焦躁不安。多少次下課之後呆呆地望向窗外,想像著未來的生活,或美好或不堪。放學後,我喜歡一個人塞著耳機騎著單車回家,伴著音樂欣賞沿途的一草一木,是我一天中心情最放鬆的時刻。
說來也怪,越是接近高考的幾天,我反而越不感到緊張。高考當天,爸爸要送我去考場,也許大部分考生家長都會在這關鍵的時刻選擇接送孩子去考場,可是那天我果斷拒絕了。之前每天都是騎單車上下學,今天又有什麼例外的呢?我不想因為爸爸送我而為自己徒增壓力,所以和往常一樣自己騎車去考試。
在前往考場的路上的確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路上我心情還算平靜,可是前方路面上有一塊黑色的機油,當年沒有經驗的我選擇直接壓過去。這一壓不要緊,直接把我滑到在地,好在並無大礙,我也是迅速地起身趕往考場。
第二個小插曲發生在高考的最後一場。當年的考試模式還是3+X+1,這裡的1指的是綜合能力,也就是考試的最後一場。其實,這一場我提前很長時間就完成了,因為會的已經寫上了,不會的再給倆小時還是不會。而考試期間,另一頭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湖人vs凱爾特人的總決賽已經開始了。那時我早就擺脫了考試的緊張,只想著儘快交卷。所以,當交上最後一科的試卷之後,我猶如脫韁的野馬飛奔出去,騎上單車往家趕,一是紀念十多年的學業生涯終於結束,二是為了早點回家看NBA總決賽。
幾天後,高考成績出來了。我的成績並不理想,但是我並沒有遺憾,因為那就是我的真實水平,我也不想選擇復讀一年。
畢業後的幾年,我不想因為自己的大學不如別人優秀,就甘心一直落後於別人。於是,我決定自學考教師。當我認定了這條道路,我就立刻起身行動起來。買輔導資料,報輔導班,考資格證,考教師……一系列操作我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終於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我也順利入職了教師隊伍。
高考重要嗎?的確很重要,它改變了無數沒有背景的人的命運。但是,高考永遠不是人生高度的終點,而是人生的全新起點。
有人說很多成功人士沒有參加過高考,或者大學沒畢業就選擇了退學創業,如今都是有頭有臉的大老闆。其實我在這裡並不想聊那些大人物,他們與我們而言太過遙遠,而且他們的人生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其實,我們身邊的故事便是最好的例子。我不相信我們身邊的成功者都是當年高考的佼佼者,所以他們才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
以我自己為例,要說我的高考,那一定是失敗的。可是我覺得自己現在過得還不錯。最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流行招聘教師,想要入職教師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是與日俱增。以我身邊朋友為例,多少好大學、高學歷的朋友仍然為了入職教師而努力,再看我自己,又和多少高學歷的優秀人才成為了同事。所以,雖然我的高考比較失敗,可我對目前的工作比較滿意。
或許你認為我格局太小,這都不是重點,我想表達的是,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每年一次的高考。
一是「心態」。想要在高考中成功,首先要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它。良好的心態是保證你能夠在高考中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的前提基礎。前文我也提到過,最後一個月能夠提升的分數少之又少,所以即便遇到困難的題目也不要急躁、焦慮。與其鑽研困難的問題,不如把自己學會的問題全部拿到分數。
二是「狀態」。想要在一個月之後的考場上保持良好狀態,從今天就要開始調整。最後一個月,絕不建議熬夜加班,保持充足的睡眠能夠讓自己精力更加充沛。相反,持續的睡眠不足不但會影響自己的記憶力,甚至還會造成抑鬱現象的發生,從而使得自己面對考試的心情更加焦慮,進入惡性循環。
請相信,無論高考結局如何,許多年後,當我們酒桌上談論起來,它也不過是一道下酒菜而已。最後,祝願所有的考生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