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媽媽:說人就是說自己,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孩子:媽媽很對

2020-07-30 青源陽陽

同學媽媽在群裡開始有些意見,當著所有的同學家長,開始探討孩子的成績。

其實這次孩子的同學中有考得好的,有考得差的,有一個同學,考得最好,數學100分,英語100分,語文96.5分。


年輕媽媽:說人就是說自己,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孩子:媽媽很對


大家討論的就是數學老師,因為數學老師是新來的老師,而且是最近才結婚的老師。

家長對老師有意見,但是還會害怕孩子們知道這件事,但是我的看法和他們不一樣,所以我沒有說話,可我還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孩子,並給他分析了一下原因。


年輕媽媽:說人就是說自己,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孩子:媽媽很對


一:說人就是說自己。

以前我告訴過孩子們,說別人就是說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所以不能光明正大地嫌棄別人。

孩子們在吵架的時候,每次說不過別人的時候,就會拿這句話當做武器。

哥哥說弟弟,你怎麼這麼調皮,弟弟就說,說人就是說自己。哥哥很無奈。

我告訴孩子,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爸爸的脾氣就比較大,媽媽有時候比較懶,而哥哥是比較的笨,弟弟比較的慢。

而我們的老師,每個老師也都不是完美的,我們沒有理由去嫌棄老師。


年輕媽媽:說人就是說自己,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孩子:媽媽很對


二:沒有教得不好的老師,只有不懂學習的學生

其實老師都在教每個孩子,但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夠考100分,有的只能考80幾分,但是家長卻不這樣認為。

她們信誓旦旦地認為老師教的不好,急需要換了一個教得好的的老師。

她們甚至在娛樂場所自己吃飯的時候,遇到老師,難道老師不要吃飯,難道老師沒有放鬆的時間。

我相信那個考到100分的孩子的家長,肯定不會去責備老師教得不好。


年輕媽媽:說人就是說自己,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孩子:媽媽很對


三: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問題,而是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

作為學生,千萬不能從老師身上找問題,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老師也是人,每個人都要生活,也要結婚生子,有成長,有挫折。但是作為學生的話,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那麼就不能夠突破自己。

孩子的成績並非都是老師的責任,因為這關係到很多方面,老師只是教的方面,還有孩子學的方面,家長監督輔導的方面。

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應該將責任全部歸化到老師身上。


年輕媽媽:說人就是說自己,管好自己比什麼都好,孩子:媽媽很對


結語:

針對孩子家長們的心思,我基本上都是不否定,也不肯定的態度。

更不可能參與其中,我告知孩子的原因就是,要懂得尊重教育自己的老師。

尊師重道的意義,每個學生都應該懂得,如果成績考得不好的話,那麼多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相關焦點

  • 媽媽應該先對自己好,你好孩子才會好
    人在這個社會上最大的不容易,也許不是職場歧視,而是成為了一個媽媽。有太多人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有太多人誇獎「媽媽是個超人」,有太多人說成為一個母親,就要盡職盡責。可是媽媽,只是女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 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選擇了自己帶孩子
    她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婆家人身體狀況都那麼差勁了。吃完菜,盤底的油也不讓人倒掉洗乾淨,而是放著下頓繼續用。這與在娘家時的飲食習慣差別太大,讓薇薇很難適應。公公不管做什麼,嘴裡都叼著一支煙,整個家裡,到處都是菸頭,煙盒。Y說:「爸爸,你能不能不要抽菸了?有孩子呢,而且,你能不能把煙盒、菸頭扔進垃圾桶,不要滿屋裡扔!」
  • 為什麼老輩人帶孩子似乎很輕鬆,而年輕媽媽自己帶孩子卻要崩潰了
    老一輩人家裡孩子眾多,孩子之間有了兄弟姐妹的陪伴和照顧,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媽媽帶娃的負擔。而且老一輩人都把精力放在了解決生活的溫飽問題上,沒有時間去多管孩子,這樣就間接給了孩子極大的自由。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自己的心整天都掛在孩子身上,儘管花了數倍的精力去養育,還是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每天一邊要上班,一邊還要想著怎樣安排好孩子的生活。
  • 說啥都白搭,自己管好自己的娃
    他們分別說了三個意思:尊重孩子天性,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只有拼命死嗑才能走出大山;教育改革失敗了。每個觀點都沒錯,但有用嗎?基本沒用。絕大部分家長看完之後,站個隊,吐個槽,然後該激娃的還激娃,該心大的還心大。
  • 管好自己的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管好你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就什麼都不要管了。」相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幼兒期的孩子,當看到爸媽在做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跑過來想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幹活一起做事,但是很多時候父母甩給孩子的一句話就是「趕緊去讀書,趕緊去學習或者小孩子你懂什麼,不要過來添亂。」當聽到這些話,很多時候小孩子都會一臉失望的離開!
  • 媽媽很苦惱:寶寶什麼都搶著自己做怎麼辦?
    1~3歲的寶寶,什麼都搶著做,不管自己能不能勝任。如果媽媽處處管著寶寶,寶寶從小失去了鍛鍊自主能力的機會,就會依賴性強,缺乏果斷性,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夠的自信。1~3歲寶寶自主意識發展的好壞,對孩子未來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對孩子個性、品質發展最具影響力的媽媽,如何引導孩子顯得至關重要。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劃清和孩子的界限,管得越少孩子會越好
    成人嘴上說的是「為孩子你好」,但事情的結果是否真的讓孩子變好了還不好說。成人真正需要做的是,把孩子與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基數上,不要覺得她小,更不要把她當做自己的私人物品,作為家長時刻克制自己的情緒。有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她的青春期都是在媽媽的強勢管教下度過的,以至於現在32歲了,今當年每一個起的衝突還歷歷在目,而且匪夷所思。她說,媽媽是強盜邏輯完全不聽她任何解釋,我她狡」一句引來的是她狂風暴雨般咆哮。初中時,學習壓力大有點跟不上,於是她封閉自己和媽媽保持距離。除了最日常的必要交流,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是如此。
  • 大齡媽媽帶孩子的優勢VS年輕媽媽:早生孩子真的好嗎
    比如生孩子的時間,很多人不是結婚後就選擇生孩子,或者結婚年齡就比較晚,各方面比較穩定了再決定生育下一代,所以多了很多大齡媽媽(超過三十歲生孩子)。明星就有很多例子。像劉若英,趙薇等,很多人都說,年齡大了才要孩子的媽媽,都比較會寵溺孩子,超級有耐心。一句有耐心,就把大齡媽的其他好處和光芒給遮蓋住了。作為一名大齡媽媽,我想給大家講講大齡媽媽的優點。
  • 自己的孩子請自己管!
    昨天跟人培訓機構的老師聊天。說到我們這一帶的一個現象。家裡有兩寶,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跟爸爸姓的爺爺奶奶管,所有花銷都爺爺奶奶出。跟媽媽姓的外婆外公帶,所有花銷都外公外婆出。 明明是一家人,搞得跟陌生人一樣。我不禁想問跟誰姓還不都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脈。獨生子女時代的後遺症真的是有點不受控制。年輕的爸爸媽媽從小都是家裡的寶,以至於年齡成年了,心理還是未成年。
  • 《會賺錢的媽媽》:女人想賺錢,先從管好自己開始!
    作者是美國的克麗絲特爾·潘恩,從養育三個孩子的全職媽媽蛻變成知名博主、暢銷書作家、演說家,並通過經營自己的網站和傳播財務自由、慷慨生活的理念獲得大量財富。克麗絲特爾用自己的成長經歷來鼓勵和幫助所有想要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們,不論你是想讓家庭財務狀況更上一層樓,還是要為自己的激情和夢想添磚加瓦,都能從書中得到啟發。
  • 媽媽對自己好,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有多麼重要
    important}最近和朋友相處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問題,網友真的很疼他的女兒幾乎女兒要什麼東西,母親就會竭盡所能給女兒,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母親非常的想要一件大衣,這個大衣可能要花1000多塊錢,當時非常的流行,特別的好看,母親決定過生日的時候獎勵給自己,但是孩子向母親表示他想要去遊樂園玩耍。
  • 自己是哪種媽媽?
    我感謝頭條讓我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關於全職媽媽和職業女性的問題。在生活中有一部分女性自己不願意管孩子,不願意操持家務所以選擇出去工作,但是她理解全職媽媽也很偉大,這樣的女性我也很欣賞。也有一部分女性明明是自己不願意管孩子,逃避試的出來找所謂的經濟獨立,來達到自己虛榮的目的,什麼要吃好的,穿好的,掙得錢全給孩子報輔導班,不能讓孩子落後啥的,而且在家感覺自己多了不起一樣,對孩子說:我掙錢都是為了你,對孩子亂發脾氣,對老公說:如果你掙錢多我還用工作嗎?如果這種工作想法,真沒有全心全意全職照顧孩子好,有的想法已經到虛榮的地步了,自己還不知道。
  • 爸爸和媽媽,誰來管孩子學習比較好?
    幼兒園主要是孩子邁向集體生活,分離焦慮隨著時間很快就能克服了,但是孩子上一年級,是個不小的轉折點。因為要正式開始10多年的學習生活了,所以孩子幼小銜接時候一定要做好。 前幾天和朋友討論了一個問題:爸爸和媽媽,誰來管孩子學習比較好? 我當時給朋友說真沒必要必須一個人管;或者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也不一定非得是工作之餘精力更多的那個。
  • 兒子當媽媽的電競導師?鄧亞萍:大人管不住自己,憑什麼管孩子?
    鄧亞萍說,「最終出來的人一定是死磕的人,是拼搏的人,一定是不會那麼容易原諒自己的人,對自己極其要求嚴格的人。」所以,一方面,她並沒有執著於塑造「同款孩子」,讓他複製自己的童年,另一方面,她又努力在寬鬆的氛圍中,引導孩子用體育學會輸與贏。
  • 《奇葩說》「憑什麼媽媽是超人?」媽媽做好自己,孩子更優秀
    她提出中國人都說媽媽們是超人,這是對媽媽的讚賞,也是對媽媽的的道德綁架,對超人媽媽的讚美是可以拒絕的。希望廣大的媽媽們不要被超人媽媽的讚美所束縛。她的觀點是:媽媽應該做好自己,孩子才能做好自己。而不是讓媽媽做超人。她說:中國的家庭大多是一個焦慮的媽媽加一個辛苦的孩子,其實都沒有做好自己。
  • 《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安妮特卡斯特察恩
    意識到自己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裡程碑。從這時起,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記憶。  父母的影響不容小覷。在孩子上學之前,父母要克服各種不同的困難,既要撫養他們,又要安慰和教育他們:生病時照料他們,為他們安排旅行、組織各種文體活動,為他們化解危機,還要做他們的治療師。但父母也是人,也會犯錯誤,這是人之常情。  這本書會帶給父母勇氣。
  • 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如果你問我,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會告訴你:無它,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曾經對我媽媽的管教方式和語氣態度頗有微詞。然而事實上,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一些教育模式。當孩子們不聽我的話,或者做事不順我的心意時,我就會心煩氣燥,忍不住大聲斥責她們,正如我媽媽當年對我一般。多少次,我都暗暗發誓,自己絕不會做像她那樣的媽媽。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我們可還稱職?
    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和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孩子很肯定地回答:「好的,沒問題,你要乖乖去上班!」到了下午,老媽發來視頻通話,孩子哭得撕心裂肺,重複著「媽媽回來,馬上回來」的哭喊,怎麼安慰都勸不好。最後還是用電視播放動畫片才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因為工作的關係,在孩子斷奶後,我和孩子就開始分居兩地,平時由父母幫忙照看孩子,我和老公只有休息才能回去帶孩子。
  • 全職媽媽,你如何照顧好自己?
    我相信「全職媽媽」都有這種體驗,尤其是半夜大家都在熟睡的時候,孩子醒了,第一個起來換尿布的是媽媽,起來餵奶的也是媽媽,誰讓媽媽是整個家裡面第二天不上班的人呢。千萬別這樣去想,也別這樣做,要學會「張口求助」,你是全職媽媽但不是24小時保姆,不需要在壓抑自己憤怒情緒的基礎上做事情。想通了這件事情後,我們還要明確一點,就是跟誰求助。
  • "媽媽,我今天表現好嗎?" 說這句話的孩子好可憐
    媽媽顧自快速地點好菜,回頭對女兒說:「媽媽說了,明天能不能去,得看你接下來的表現怎麼樣了.你看,媽媽不是說嘛,今天你上課如果表現好,晚上就可以參加派對。結果你表現很好,老師也表揚你了,所以我們現在快快吃飯,待會兒去參加派對,對不對?」女兒乖乖地點著頭,聽媽媽繼續說:「一次表現好只能交換一次,接下來繼續表現好,才可以交換後面的活動,媽媽說話算話。」小姑娘眨巴眨巴眼睛,沒再和媽媽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