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020-12-20 寶寶知道

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如果你問我,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會告訴你:無它,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比如說,剛剛打掃乾淨的地毯,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三分鐘,就被孩子一個顏料瓶打翻破壞得一塌糊塗;心急火燎地要去學校接大寶,兩個小寶卻跟我玩起捉迷藏的遊戲,眼見著馬上又要遲到,心中的怒火就要噴薄而出;從小給大寶講中文故事、念中文圖書、看巧虎視頻,大寶的中文依舊差強人意,每次的中文作業都和我較勁,期末考試居然剛剛及格; 等等。

我曾經對我媽媽的管教方式和語氣態度頗有微詞。然而事實上,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一些教育模式。當孩子們不聽我的話,或者做事不順我的心意時,我就會心煩氣燥,忍不住大聲斥責她們,正如我媽媽當年對我一般。

多少次,我都暗暗發誓,自己絕不會做像她那樣的媽媽。但事實恰恰與此相悖:我對孩子們表現出的的嚴厲和苛刻,同我媽媽,如出一轍。當我看見孩子難過或害怕的時候,我又會後悔不已,不住地責備自己,並暗下決心下不為例。但是等到下次的時候,還是免不了控制不住。

終於有一次,當我看到年紀最小的嫣嫣,用與我一摸一樣的發洩方式來排解她的煩惱時,我痛定思痛: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讓我的情緒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挫傷。

許多心理學研究證明:性格受後天環境影響。這個後天環境中,最重要的是原生家庭環境,或童年成長環境,即父母本人的性格、信念、價值觀、教育方式、行為習慣等等。與生命中之初關係最為密切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的互動模式(關注、評價、反應等),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無不避免地帶有自己父母的影子。它頑固地存在於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或價值觀中,不因我們的內心牴觸而消失,反而時不時在我們最不經意的時候流露出來。

誠然,父母一輩的教養方式有它不盡人意的地方。他們這一代,以及他們的上一代,上一代的上一代,憑藉自己理解的父慈母愛,撫養子女。因為時代和知識的局限,他們的教養方式中,多多少少帶有傳統思想的影響,例如「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猴子不上樹,多打幾遍鑼」等等。家長意識強烈,喜歡包辦代替,缺乏對孩子作為個體的尊重,忽視親子交流和溝通,缺乏親子交流的方法,不一而足。

而作為現代人的我,接受過高等教育,又飄洋過海,喝過洋墨水。在諮訊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完全有條件學習科學的、先進的家庭教育和人兒童心理知識,勇敢面對童年缺憾和自身的性格缺陷,積極尋求疏導渠道和減壓方式,在自我意識、覺察和提醒中成長自己。

這不僅是我作為媽媽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作為個體走向人格獨立的關鍵一步。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忘記傷害、寬恕過去,真正地對父母釋懷;才能讓自己丟掉心靈的包袱,輕鬆自由地前進,並讓家庭回歸喜悅、平和的健康氛圍。

大學問家胡適曾在自己的早年專著《論家庭教育》中,反覆強調「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晚年,他曾對秘書說過這樣一番話:「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

一語中的!毫無疑問,媽媽這個職業很偉大,為孩子和家庭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卻沒有任何保證能夠在物質或精神上得到回報。但是,如果缺乏情緒的管理和掌控,這樣的媽媽,卻只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影響終身的心理傷害。所以說,耐心和慈愛,給予孩子心靈的滋養,有時會遠勝於精心調配的可口美食,對孩子起居飲食的問寒問暖,和為孩子鞍前馬後的忙忙碌碌。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從意識上引起重視遠遠不夠,還要從行動上主動配合。具體表現為,放低標準、舒緩壓力,積極尋求疏導渠道,培養正面情緒,轉化負面情緒。

比如說,看到剛剛清潔的地毯被孩子弄髒,趕緊在火山爆發前離開現場,等情緒平靜之後再回來收拾;不要等到最後一刻再手忙腳亂,提前45分鐘就準備給小寶穿衣穿鞋,小寶再調皮搗蛋也能保證按時出門,不耽誤正事;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一個快樂的心情,同時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做媽媽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你能做到麼?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媽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覺得那個小女孩好委屈呀,她做錯了什麼?只不過是貪玩多玩了一會樹葉,就承擔了這麼多罪名,連不在場的爸爸也未能倖免。媽媽如果能控制住焦慮不發脾氣,跟孩子好好講話,和她約定下次起的更早一起在上學途中賞秋色,既說服並安撫了孩子,也不至於讓自己一大早生悶氣,豈不皆大歡喜?
  • 新手媽媽教育孩子容易失控,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一次是我感冒了,無法控制的對著孩子大吼,還摔了東西,這些都不是我本意,怎麼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看到這一長串留言,其實我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這樣的家庭組合應該是大多數家庭的現狀吧?新手媽媽為什麼會情緒失控?新手媽媽怎麼才能控制情緒?
  • 媽媽情緒失控指責凡凡,凡凡哭了,好的父母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一天,媽媽下班回到家,看到另一塊白牆上又被凡凡畫上了亂七八糟的很多線條。媽媽不由得惱火中燒,對凡凡發火了:「你怎麼這麼笨!跟你說過幾次了,不要在牆上畫,不要在牆上畫,可是你總是記不住!你真是太笨了!」媽媽太生氣了,上面的話簡直是脫口而出。
  • 控制好你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情緒」究竟是何物,情緒的控制到底有多重要。英國一位文學家曾說過:「對好思索的人而言,生命是喜劇;對只憑感覺的人而言,生命是悲劇。」生活中,人們隨時隨地喜怒哀樂的起伏變化,人的一切活動無不打上情緒的印記。情緒像是染色劑,是人的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情緒又恰似催化劑,使人的活動加速或減速進行。情緒應該為我們服務,而不應成為我們的主人。
  • 別讓情緒左右你,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所以說處理不好情緒將會釀成自己無法想像到的事情,一個人學會控制情緒是多麼的重要。情緒,對於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對於一個想成功的人,更加重要,一個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可以說,他無法取得成功。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如果你做出一個微笑的面容,那麼你的心情就立即會感到增加了幾分愉悅。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但情緒可以影響人的行為,而且反過來也可以影響人的情緒。
  • 《正念小孩》:教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到底有多重要
    不知道什麼原因,視頻中十三四歲的孩子正在暴怒地揮舞著拳頭,對媽媽咆哮著。這個時候,爸爸走了過來,或許是想要勸勸劍拔弩張的母子,然而,沒曾想,孩子居然一拳就給爸爸打了過去。旁邊的媽媽瞬間變臉,大喊著:「他是你爸爸,你居然打他!」
  •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此時,擔心是世界上最無用又最可笑的事。每每恐懼和無力時,我都會祭出孔子先生的「盡人事,聽天命」——改變能改變的,接納不能改變的。對我而言,這招真的很有用。就一瞬間,我與自己和解,賦予自己新的勇氣和力量,去接納現在,迎接未知。
  • 情緒心理丨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會從生到死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如何與情緒相處,變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人會說,一個能成功的人,一個有涵養的人,都是可以把握自己情緒的,那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大多數我們想控制的情緒,通常是帶給我們困擾和煩惱的,我們很少會去參加聚會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快樂,或者在休假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放鬆和愉悅。
  • 二寶媽媽務必控制好情緒呀
    昨天送老家桂圓肉到朋友家,她家在隔壁小區,和我一樣也是二寶媽媽。只是她家小寶比我家的小點,剛一歲。好久沒見了,看到後有點被嚇到。臉色很蒼白,臉上浮腫,一眼看上去就是精神好差的樣子。她一看到我就大吐苦水。
  •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原因是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安全感。戀愛時,因為患得患失而失去對方;工作時,因為脾氣不好而得罪領導;生活中,因為玻璃心而失去朋友。她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有一個脾氣暴躁、焦慮、脆弱的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因為工作的原因,把她交給別人照顧。母親也會隨時跟小吳說不要她了。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文丨Manson選你想讀的深度好文雖然任何一種情緒本身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其中一些情緒會導致大量的痛苦。值得慶幸的是,你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健康技巧,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和克服這些負面情緒。如果你感覺到你身體裡的情緒,比如憤怒、壓力或嫉妒,你可能需要做一些身體上的事情來解決它。你可以去散步或做瑜伽。2.想想你能做些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有時候,你可能會感覺情緒失控,因為你看不到如何控制周圍的情況。這可能會導致「沉思」,一種「被打破的記錄」的思維循環,在這種循環中,你會以一種徒勞的、通常是模糊的方式糾纏於消極的想法或感覺。
  • 父母學會控制情緒很重要
    情緒控制對於親子教育非常重要。在親子互動過程中,父母情緒一旦失控,會造成多種消極後果。 優秀父母最典型的人格特質,就是具備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在親子互動過程中,其表現可以用一句話來加以描述,就是「弱勢父母強勢兒」。意思是,在表面上,父母一貫展示一種平靜和處變不驚的態度。即便是孩子自己情緒失控,他們仍表現為「任憑風浪起」,「我自巋然不動」。這種坦然的背後所支撐的,是等同於真理的教育信念。
  • 好媽媽必備修養!如何控制自己情緒,不對家人孩子發脾氣
    如果不發脾氣,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改掉孩子這些毛病?其實,很多媽媽都或多或少遇到過上面這位媽媽的情況。那麼,當媽媽們有時想對孩子發脾氣時,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地控制好情緒呢?1幫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很多媽媽應該都聽說過一個知名的"棉花糖實驗":讓一群4歲的幼兒園兒童選擇,是吃掉眼前的棉花糖,還是在努力忍耐15分鐘後獲得兩顆棉花糖。
  • 平頂山考生情緒崩潰撕別人答題卡,控制好情緒,才能控制好人生
    一旦心情不好,就完全不同,看見什麼都心煩,看到孩子做什麼都不對,少不了訓斥打罵。這種不穩定的情緒狀態對孩子的影響甚大。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最熟悉的和擅長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父母的所作所為恰恰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效仿對象,所以,父母情緒的起伏變化將直接作用於孩子,使得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模式一旦成型,就會始終伴隨他們,甚至在成人後,他們的情緒也會起伏不定,忽冷忽熱,輕則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關係和交往,重則可能演變成邊緣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 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個開心的人
    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
  • 跳河媽媽惹爭議,輔導作業的家長,如何控制自己情緒?
    昨天看新聞,看到一條新聞我好震驚。是關於一個媽媽半夜三更去跳河的新聞,直到得救了還在和孩子置氣。那到底是為什麼這個媽媽被自家孩子氣的去跳河?原來是因為輔導作業引起的,這個媽媽也不太理智了,就算再生氣,也不至於去尋死。
  • 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這5點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媽,今天我分享的話題是如何教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我作為一個母親,經常有這個方面的困擾,是不是挺多家長都有呢?這一點可能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當你生氣不開心時,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你就教會了孩子,這是處理情緒的方式。我們可以嘗試用合適的詞彙去跟孩子說,我感覺好不開心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處在什麼情緒中。
  • 拒絕做失控情緒的父母,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四點一定要掌握
    就像他身邊的同學評價,他有一對心胸開闊,能夠很好調節情緒的父母。而且父母情緒越好,孩子情商越高,並且還十分有安全感,在家庭感受的愛也十分之多。當然,在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加懂得愛別人。據說父母的性情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然而,我們也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壞情緒傷害孩子,以下這4點控制情緒你一定要學會。
  • 做作業拖拉,男孩被扇得耳鼓膜穿孔!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父母的壞情緒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網上看到一篇報導:一名10歲小男孩,晚上做作業時磨磨蹭蹭,他爸爸先是喊了幾次,兒子嘴裡應著,一會兒又恢復了原樣。爸爸的火氣一下上來,「本想嚇唬嚇唬,手甩過去,沒想到,兒子頭正巧突然一下晃向左側,加重撞擊力。」
  • 開始修煉,控制情緒,做一個開心的媽媽
    其實我知道,不是我不愛孩子了,只是方式變了,很多家長也是一樣,自從孩子上了小學,輔導作業時各種雞飛狗跳,嘶吼謾罵,對孩子拳腳相加,更有甚者,把自己送進了醫院。我每次平靜後就十分後悔,後悔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他已經很棒了。畢竟是個孩子,總有些小毛病,我怎麼能那樣惡語相向呢?他是我從小呵護長大的寶貝呀!我不是一個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