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丨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2020-10-15 徐澤旭心理師

情緒會從生到死地陪伴在我們身邊,如何與情緒相處,變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人會說,一個能成功的人,一個有涵養的人,都是可以把握自己情緒的,那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控制情緒是一個偽命題

大多數我們想控制的情緒,通常是帶給我們困擾和煩惱的,我們很少會去參加聚會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快樂,或者在休假的時候要控制自己的放鬆和愉悅。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只想好的,不想要不好的,也許你會說這是人之常情。

沒錯這是人之常情,如果我們是買個某件商品,我想要完整的包裝,想要質量有保障,這無可厚非。

但感受到情緒的並不是我們外在的物品,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內在的某個部分感受到了痛苦。於是我們就想當然的以為,把這部分壓制住控制住或者讓我們感受不到,也許就可以不用痛苦了,聽上去不太合理對吧?

另外,我們要區分壓抑和平靜之間的差別,我們很想要控制情緒,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在做同樣的動作,就是把大情緒壓得小一點,把小情緒壓更小,好像這樣子我們的人生就可以正常的運作,但事實呢?

事實是我們得不到平靜,壓抑的有一天還會爆發,就像是用高壓和付稅去控制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我們的情緒如果總是被壓抑,有一天,情緒也會顛覆我們。

所以綜上所述,控制情緒是個偽命題:

第一,控制並不能消滅情緒,如果可以消滅,那人類全部都會壓抑情緒,大家都能達到平靜。

第二,情緒來自於我們某部分的自我,除非精神分裂,通常我們很難直接撕裂自己的內在意識。

情緒來自哪裡?

我從心裡工作有7年,目前我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是,情緒是需求的信使。

就是說情緒不論表現的是怎樣,其核心一定會有某些深層的需求,如果需求可以被滿足,那麼情緒就可以消失,如果我得不到滿足,情緒會繼續維持,甚至變強變大,或者發生某些轉化。

舉個例子

比如一個拿了家裡錢的孩子面對父母的批評,如果父母只是告訴孩子「如果你需要用錢,你必須經過爸爸媽媽的同意」,那孩子認識到錯的話,情緒會主要是內疚,需求是彌補之前缺失的尊重和誠實。

如果父母告訴孩子,「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再偷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孩子可能會有的情緒是恐懼,背後的需求是渴望安全,因為離開父母對於孩子來講是極度不安的。

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你就是個小偷,怎麼生出你這樣的東西?長大了也是個敗類和寄生蟲」,孩子可能會有的情緒就會是憤怒,背後的需求是渴望尊重和公平。

現在問題來了,以上三種孩子的反應,內疚、恐懼、憤怒,我們看看哪一種是需要做情緒管理的呢?

情緒是個體內在世界的合理反應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我想告訴你的就是,情緒是個體內在世界的合理反應。

比如說憤怒出現的時候,通常是我們被攻擊、被指責、不公正的對待的時候。

比如說悲傷出現的時候,通常是我們心痛了、分別了、失去珍貴的人事物的時候。

每一種情緒都有不同的含義,而情緒的出現,絕大多數是合理的。

那為什麼有一些情緒我們理解不了呢?

通常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

比如一個向自己男朋友撒嬌的女孩子,她可以在內心有很多的起伏,甚至可以有歇斯底裡的情緒發洩,但大多數直男非常的不知所措,他們用「作」這個字來形容這樣的女孩。

這些女孩的情緒怎麼了?

是因為在她們的心靈世界裡,他人需要為她的情緒負責任,他人也需要為她對於安全的需求負責任,對於這些女孩來說,這是合理的,所以情緒需求就被直接放在了男朋友的身上。

如何讓情緒平靜下來

首先你需要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情緒是個人內心的真相,所以能為情緒負責的只有自己。

第二,情緒確實可能是我們做事的阻礙,但運用得當情緒會幫助我們做事順理成章。

第三,情緒是需求的信使,需求才是核心,滿足需求就是處理情緒。


還是舉個複雜的例子(若教育理念不同,僅供參考),比如孩子做作業,對於家長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會有非常多的憤怒。比如孩子拿上網課的時間來看電影,家長該怎麼辦呢?我們按照上面的三條挨著看一看。

第一,家長的憤怒是家長的事情,家長有必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家長運用某些方式去發洩憤怒情緒在孩子身上,比如打或者罵,通常解決不了問題。如果打罵管用,家長都根本不用生氣。

第二,家長的憤怒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孩子也會有公平和安全的需求,為了這些需求,孩子一樣會憤怒,那家長如何運用憤怒才算得當?比如運用這些憤怒來設立界限,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你趁上課時間偷看電影,非常生氣,所以我們必須制定一個規則」,就是我們不是把憤怒發在孩子身上,但可以用堅定甚至強硬的語氣跟孩子做溝通。憤怒是關於規則和公平的,如果我們可以和孩子制定一個雙方都能夠比較接受的規則,雙方都同意和知道破壞規則會有相應的懲罰,當對方再次越界的時候,他就會比較心甘情願的接受懲罰。

第三,對於爸爸媽媽的憤怒,會有很多需求在背後,他們需要孩子言行一致,需要真誠,需要尊重,需要坦誠的溝通,這些需求是在親子關係當中雙方共有的需求。但另外一方面,父母的需求中,也有可能會有把控孩子的成績,掌握孩子的人生規劃,希望自己對於孩子的未來有安全感,這些需求就是與看上去孩子有關,實際上是需要孩子來滿足自己的。

雙方共有的需求,要如實表達:孩子,爸爸媽媽很希望能夠得到你的尊重。

對於要對方來滿足的需求,和因此產生的情緒,很像是「你不滿足我,你不讓我安心,我就生氣」,這跟剛剛能「作」的小女生的例子是一樣的。這其實不是需求,而是要求,當然也可以表達,但最終還是自己面對:孩子,爸爸媽媽很希望你能專心聽課,這樣爸爸媽媽才會對你的未來感到些安心,當然,爸爸媽媽能否安心跟你的未來其實沒有關係。

那到了現在,這對父母也許會更安心一些,情緒是不是平靜多了?

寫在最後

跟情緒做朋友吧,因為是情緒告訴我們人間冷暖,也是情緒告訴我們什麼重要、什麼值得珍惜、什麼值得自己奉獻人生。

情緒最需要的是我們耐心的聆聽,溫柔的注視,細心的呵護。

我自己也是從一根筋、愛較真、非常理性走到現在,我可以接受我的情緒,我願意花時間陪著我的各種感受,發現情緒,可以帶給我好多指引。

坦白講,一篇文字確實解釋不了太多,只能說,情緒是需求的信使,每個情緒都是一篇故事。而跟情緒做朋友,就是跟自己做朋友。

我是徐澤旭,一個知識有深度、心靈有溫度的心理工作者。


相關焦點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文丨Manson選你想讀的深度好文雖然任何一種情緒本身都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其中一些情緒會導致大量的痛苦。值得慶幸的是,你可以使用一些心理健康技巧,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和克服這些負面情緒。你可以和老闆談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向更有經驗的人尋求幫助,或者嘗試不同的壓力管理技巧。努力去接受自己努力無法解決的問題。放下你需要「修復」或「控制」一件事的想法是把你從壓力和情緒混亂中解放出來的一種方法。3.決定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前進。當你準備決定行動的時候,要確保這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而不是對另一種競爭性情緒的反應。想想你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
  • 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關於情緒的幾個問題
    有人在評論裡發表觀點,有人直接在微信後臺提問,總共有數百條討論。看來情緒的問題確實困擾了很多人。看本文之前,你最好先看看下面兩篇文章:情緒觸發點鬼腳七:情緒是一條河這裡選幾條典型的問題,繼續談談我對於情緒的觀點。1 分析得不錯,但是情緒的控制是否是一直的忍氣吞聲,一直的謙讓呢?這多麼窩囊啊!
  • 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緒?怎麼樣做才能把控和掌握情緒?
    如何更好地控制情緒?怎麼樣做才能把控和掌握情緒?古今中外,凡是能高效的管理自己情緒的人,幾乎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如心學的奠基人王陽明,還有深受他影響的那些弟子,聶豹,徐階,張居正,曾國藩,孫中山等,日本的稻盛和夫,東鄉平八郎等人
  •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呢?這裡簡單地介紹幾種方法。 1.情緒轉移法 暫時避開不良刺激,把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另一件事物上去,從而減輕不良情緒對自己的衝擊力。儘量將情緒轉移到你所感興趣的事情上來,以減少心理創傷,同時,有利於情緒的及時穩定。 2.合理的發洩情緒 這是排解不良情緒的一種積極的方式。
  • 情感修復篇: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負面情緒產生的生理機制 負面情緒是夫妻感情的殺手,女人普遍比男人更加感性,也更加的情緒化,如何有效控制情緒對於女人來說是婚姻幸福的必修課之一。
  • 大學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推薦8個方法快速調節情緒
    大學生如果希望自己早日有所擔當、變得成熟穩住,首先一定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孩子氣,不能容易被環境所影響。那大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呢,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下自己對於這方面的一些看法。1.學會控制:很多大學生雖然都已經成年,但是因為家庭等成長環境的原因,心智還未成熟,遇到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容易產生偏激的想法,容易衝動,與人發生摩擦。
  • 《情緒勒索》丨認清楚心理界限,學習如何擺脫「情緒勒索」困境
    ,遇到了並不丟人,但是極力擺脫控制你需要認清楚情緒勒索者是如何試圖用情緒勒索的手段控制你的?02提升自我價值感,是避免被情緒勒索的「護身符」怎麼才能不遭遇情緒勒索呢?什麼樣的人更容易遭遇情緒勒索的困境呢?
  • 如何控制情緒心理分析 朱身勇說
    所以你會發現她到後面越來越知道怎麼去控制她的情緒,包括她遇到了一些麻煩,遇到的一些事,她也會去控制她的這個情緒。那如何來看待情緒這件事情?這是我們情緒產生的一個根源,一個重要基礎。然後是因為發生了事件導致我們的情緒變化,所以緊接著就要去考慮這個事件。如果是壓力事件,那麼我們的情緒就會朝內攻擊自己或者朝外攻擊他人,要麼自我消化。人會自我去平衡的,這都是自動化的程序,不是我們控制的。
  • 讀《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感
    另外,對於單個人,情緒問題也是需要正確看待的問題,誰都有點小情緒,但任由情緒不停累積而不進行釋放,就可能鬱結於心,說嚴重點就可能讓身體產生各種結節、腫塊,這玩意可不是啥好東西,萬一成不停增值的腫塊或結節,就更不好玩了。然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個難題。
  • 《情緒急救》心理藥箱裡的7副良藥,讓你成為控制情緒的高手
    二是壞情緒會讓人失去思考的能力,衝動下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所以,你看成功人士控制情緒的能力,相對來說都是很強的。所以,無論你現在是什麼狀態,你都要為自己準備一個能治療你的負面情緒,修復受傷心靈的心理藥箱。這個心理藥箱裡面一共有7味藥,分別可以治癒你的自卑、被拒絕、孤獨等七個負面情緒的良藥。
  • 別讓情緒左右你,學會控制情緒,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脾氣,而情緒也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控制住它,只有失控的脾氣才會導致不良的後果!又有多少人是因為情緒失控而做了極其危險的事情!情緒失控的人到底有多可怕?近幾年因為控制不住自身情緒,導致釀成慘案的例子越來越多。據報導,有一對夫妻發生了爭執,妻子一氣之下發動了車輛,丈夫見勢用身體阻攔,並猛烈捶打擋風玻璃。
  • 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原標題:情緒管理很重要 如何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   教孩子控制自我的情緒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自我情緒能不能良好的控制關係著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以及未來能否立足於社會,那麼家長應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重要?
  • 控制情緒才能控制人生,最好的情緒管理,在《中庸》裡
    實際上確實如此,很多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工作,都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否則不僅工作幹不好,還有可能因為一時衝動,改變整個人生的軌跡。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專門尋找案例,你打開任何一個時事類的APP,首頁新聞裡面肯定有因為情緒失控導致的慘劇,小到衝動消費,大到衝動殺人,究其原因,都是情緒管理不到位所致。
  • 《情緒控制方法》:了解情緒的力量,尋找自己的快樂鑰匙
    關於情緒的書有很多,融智老師的大作《情緒控制方法》就是一部系統講解情緒控制原理、方法和現實運用的權威讀本,內容包括了解情緒,影響情緒的因素,控制情緒等幾方面。2.尋找自己的快樂鑰匙,把握快樂與幸福在書中提到,每個人心中都有把&34;,但我們卻常常不知如何掌管。如果一個成熟的人握住自己的快樂鑰匙,他不期待別人使自己快樂,反而能將快樂與幸福帶給他人。但是,在高壓力、高節奏的工作環境下,很多人卻無法保持心境的平靜,每天的心情就像是六月的天空,瞬息萬變。
  • 《情緒控制方法》:左右情緒,還是被情緒左右
    情緒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影響甚至左右一個人的認知行為。如果能去主動的了解這種力量,就好像打開了這個世界的另一扇窗。關於情緒的書有很多,融智老師的大作《情緒控制方法》就是一部系統講解情緒控制原理、方法和現實運用的權威讀本,內容包括了解情緒,影響情緒的因素,控制情緒等幾方面。
  • 《鬼谷子》:衝動是魔鬼,控制情緒的重要性,掌握情緒才能成功
    而其中的原因就是沒有學會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人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小則氣大傷身,大則有可能會做出讓自己無法彌補後悔終身的事情。就像現在很多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大打出手,最後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犯下大錯。情緒人人都有,但是關鍵在於如何去掌握自己的情緒,不為情緒所左右自己的決定和行動。掌握情緒,權衡利弊,三思後行,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之一。
  • 拒絕做失控情緒的父母,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四點一定要掌握
    就像他身邊的同學評價,他有一對心胸開闊,能夠很好調節情緒的父母。而且父母情緒越好,孩子情商越高,並且還十分有安全感,在家庭感受的愛也十分之多。當然,在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環境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加懂得愛別人。據說父母的性情決定了孩子的一生。然而,我們也相信,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壞情緒傷害孩子,以下這4點控制情緒你一定要學會。
  • 認識情緒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生有一種很重要的東西,卻一直被忽略,它就是情緒!我們常說的情商就是指情緒商數。情商和情緒雖不能劃上等號,卻也很相近。一般來說,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人生也是這樣,我們經常想著要如何快速賺錢、提高地位,卻忽略了要時刻緊握手中的「方向盤」,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職場上,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丟掉工作。婚姻中,我們因為控制不好情緒,可能會丟掉愛情。
  • 平頂山考生情緒崩潰撕別人答題卡,控制好情緒,才能控制好人生
    所以,希望女生的家長,要好好重視一下孩子的心理和情緒,最好是找相關的專業人員做一下心理疏導,免得日久彌深,出現其他不可控的事情。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最熟悉的和擅長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父母的所作所為恰恰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效仿對象,所以,父母情緒的起伏變化將直接作用於孩子,使得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一模式一旦成型,就會始終伴隨他們,甚至在成人後,他們的情緒也會起伏不定,忽冷忽熱,輕則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關係和交往,重則可能演變成邊緣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 情緒日記101:如何開始控制你的情緒
    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活在情緒的支配下,而不是控制情緒。。在這種迷霧中,我們常常忘記問一些關鍵的問題,比如「這些情緒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經歷它們?」情緒日記與此類似,但是由於它著重於您的情緒,因此可以清晰地說明如何改善您的心理健康。魯伊斯說:「情緒日記可以讓你記錄幾天或幾周的感受,然後注意到模式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