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20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天上午,第七屆「青年·責任·夢想」四川大學大學生防災減災論壇連線北京、武漢、成都等地,以雲論壇的形式開展,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郭勇教授,四川省應急廳、省救災中心相關工作負責同志,以及來自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的近200位青年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第七屆「青年·責任·夢想」四川大學大學生防災減災論壇召開
圍繞「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這一主題,四川省減災中心副主任、省減災委專家委專家、國家三級災害信息員李湧波以《突破與變革 四川省防災減災救災的創新探索》為主題作專題報告,介紹了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四川省的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管理能力建設。
四川省減災中心副主任李湧波作相關主題報告
雲論壇上,連線了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2018屆本科畢業生,2019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清華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青海湟中分隊隊長朱明媛同學,講述了他們「總服務時長超過80萬個小時、覆蓋學生超過兩萬人次」不忘支教初心的青春故事。
同時,武漢大學社會學院2017級本科生、關愛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志願者蘇嘉燁同學也表達了對胸懷祖國、擔當奉獻的逆行者的敬佩;四川大學口腔醫學院2016級本科生、四川大學學生會主席高懿同學就當代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相關志願服務,承擔青年社會責任、踐行擔當精神作了主題發言。
四川大學口腔醫學院2016級本科生、四川大學學生會主席高懿同學
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郭勇說,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之後,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四川人民對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對災害的意識更加強烈,對防災的認知更加深刻。四川大學作為國家布局在西部的重點大學,作為爭創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作為貼近災區人民的重要學術力量,立足區域、面向全球,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理應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重大災害危機處置、安全生產研究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十二年來,學校不斷探索防災減災災後重建相關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新前沿,探索防災減災災後重建相關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新路徑,探索防災減災災後重建相關社會服務的新舉措,探索防災減災災後重建相關醫療衛生服務的新模式。他勉勵青年學子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對新時代青年的寄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他希望青年學子踐行擔當精神,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意識和應對災難危機的能力,積極投身防災減災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自覺承擔應對人類重大災難危機的社會責任。
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郭勇發言
據悉,四川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全國青少年防災減災教育培訓基地」;與國家相關部委、地方政府部門聯合共建「國家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基地」、「四川省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與災後重建研究智庫」等基地群;面向政府、社區、大中小學,開展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演練等知識教育和技能實訓。
四川大學學生會從2014年起,發起了首屆「青年責任夢想」大學生抗災減災災後重建國際論壇,現已連續開展6屆論壇和實踐訓練營活動,吸引了海內外20餘所知名高校學生代表積極參與,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收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回信。在深入普及災害教育、增強大眾災害意識、提升防災減災和災後重建能力上,四川大學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