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央行貨幣政策正在發揮作用 二季度降準可期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央行疏通貨幣傳導和支持民企信貸擴張的政策已經在發揮作用,預計央行會在今年二季度再進行一次降準,並配合降低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的方式,持續發揮貨幣政策對穩定經濟的作用。」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日前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

  同時,一些向好跡象已經出現,海外機構投資人對人民幣、中國境內股市和債券市場的配置熱情正在提高。

  「預計2019年GDP增速為6.2%,上半年經濟還將保持疲弱,下半年會有所改善。四個季度的GDP增速預計分別為6.1%、6.2%、6.2%和6.3%。」劉利剛說。

  減稅力度超預期

  劉利剛說:「從這一輪財政政策中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不同,就是這一輪減稅力度很大。」

  多家外資機構表示,減稅力度超過市場預期。瑞銀日前表示,中國減稅規模對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盈利方面是正面的,也有利於提振市場情緒。

  據花旗銀行測算,如果包含今年1月份之後的個人所得稅抵扣,個人所得稅的減免額度大概是4000億-5000億人民幣左右,和個人所得稅的稅基1.2萬億相比,減稅力度較大。

  宏觀方面,花旗銀行預計,2019年的通脹保持溫和,預計PPI同比增長0.9%,CPI同比增長1.9%。

  對於影響通脹的因素,劉利剛認為,豬肉價格是左右今年消費者價格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豬肉價格的繼續上漲可能使CPI較預測值(1.9%)提高。

  貨幣政策方面,花旗認為存款準備金率還有100個基點的下調機會,二季度可能下調50基點。總體來看,貨幣政策變得更加樂觀和正面。

  從內部因素看,央行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和支持民企信貸擴張的政策已經在發揮作用,央行若在今年二季度再進行一次降準,並配合降低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可持續發揮貨幣政策對穩定經濟的作用。從外部因素來看,美聯儲加息預期暫緩,市場猜測今年最多出現一次加息,且美聯儲較「鴿派」地說法也將外部壓力去除,這樣的一種國際環境也使中國央行更有可能降準。

  外資湧入更加活躍

  近期人民幣表現較為強勢。整體來看,今年以來,人民幣出現偏強走勢跡象明顯。

  劉利剛認為,主要影響因素是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於下一步中國境內資本市場的開放更為關注,且抱有樂觀預期。他援引數據表示,從2018年每月對債券通、滬港通、深港通北向資金的淨計算來看,除了11月份當人民幣匯率快到「7」時出現了淨流出,其它月份均觀察到是淨流入。國際機構投資人認為,此次中國境內資本市場的開放將會吸引更多資金湧入。

  外資緣何盯緊中國境內資本市場?劉利剛認為,從短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的回報率相對一些經濟體來說相對較高,特別是部分經濟體還處在量化寬鬆之中;另一方面,中國境內資本市場同新興市場整體表現得相關性不是很大,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避險作用。

  「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的組合資本進入中國境內資本市場,這可能成為重要的中長期趨勢,中國境內資產價格今後可能會有一個重估的過程。」劉利剛說。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353)

相關焦點

  • 今夜沒降準!4月最大懸念或落空 貨幣政策轉向?
    有機構稱,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已成為過去式;還有機構指出,貨幣政策將回歸穩健中性的常態。從一致預期降準,到擔憂政策收緊,這背後,可能是各方經濟形勢的判斷出現了重大變化。懸念揭曉——4月降準預期落空從「降準傳聞」被央行闢謠再到超額續做MLF預期落空,4月份央行還會不會降準的懸念已經有了答案。今夜沒有降準,4月份也很可能不會降準!
  • 13家機構解讀央行降準:2019年A股投資不悲觀
    上投摩根降準快評:估值底部+政策暖風,2019年A股投資不悲觀  上投摩根基金認為,央行此次降準有助於大幅提振市場投資者信心,尤其在經濟數據回落、企業盈利水平下行的背景下,此次降準具有指標性意義,說明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求正在逐步落地,預計未來更多利好政策還將繼續出臺
  • 降準是對國常會會議精神落實 降息可期—9月6日央行降準點評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 今夜沒有降準!4月最大懸念可能落空,隔夜利率創4年新高,貨幣政策...
    有機構稱,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已成為過去式;還有機構指出,貨幣政策將回歸穩健中性的常態。從一致預期降準,到擔憂政策收緊,這背後,可能是各方經濟形勢的判斷出現了重大變化。事實上,上周末可能已是宣布4月降準的最後時間窗口。降準從宣布到實施需要時間,而錯過了這個時間窗口,降準已不能起到對衝4月稅期高峰和MLF到期等因素的作用。很顯然,央行選擇了「逆回購+MLF操作」來填補流動性缺口,基本上宣告了短期已不會再降準。
  • 13大專家評降準:2019年還有3到4次降準 全面降息可期
    平安證券魏偉點評降準:2019年降準至少是三到四次降準是預期之內,2019年降準至少是三到四次,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11月工業企業盈利增速是負增長,1月的PMI指數跌破榮枯線,經濟還是在下滑過程當中,下行壓力較大,貨幣政策的方向還是明確的,需要貨幣政策寬鬆,除了降準之外,市場還希望有降息政策,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 央行宣布降準0.5%是什麼意思?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0.5%
    「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央行相關人士表示。據介紹,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 9月降準之後 央行今年是否還會再次降準?
    本次央行再度降準50個基點之後,預計央行還有150—200個基點的可下調空間,因此央行降準的空間是有的,至於能否繼續下調,我認為主要看三方面因素:第一是國內經濟增速;第二是外貿風險與金融風險影響;第三是通脹率。
  • 易綱:中國貨幣政策總體保持穩健中性 利率走廊機制正在構建
    貨幣政策方面,易綱行長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總體保持穩健中性,並採取了多方面措施完善貨幣政策框架。貨幣政策工具不斷豐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正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利率走廊機制正在構建。
  • 4月降準要落空?
    2000億的MLF給予銀行穩定的長期負債資金,協助銀行寬信用支持實體經濟,1600億的7天期OMO降低了操作的綜合成本,也增強了央行操作的靈活性,但資金面的不穩定性也同時增加。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受稅期等因素影響,短期流動性供求吃緊,央行加碼7天期逆回購操作,可滿足機構對跨稅期高峰的短期流動性需求。
  • 降準預期落空了嗎?多家機構:4月下旬降準可能性很高
    當晚,央行通過官方微博進行了闢謠。東北證券認為,鼓勵民企、小微企業融資是主旋律,經濟企穩根基還不牢固,定向的降準工具仍會使用,預計二季度仍將有降準操作。中泰證券認為,1月份降準釋放的資金已經花完,超儲率已降至相對低位,此外,如果不降準,第二季度仍會造成5000億的基礎貨幣缺口。
  • 中信證券:4月央行暫停縮表 系貨幣政策在降準後小幅放鬆的映射
    相比於2019年前三個月縮表幅度均超7000億元,4月份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動規模非常小,實際上是4月份後央行貨幣政策在降準後小幅放鬆的映射。體現央行主動性操作的資產端變動遠小於負債端,降準之後貨幣小幅擴張。2019年1月央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大規模可用資金並置換一季度到期的MLF,導致央行資產負債表連續3個月大幅縮表。
  • 央行降準有哪些影響?
    根據2019年9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此次全面降準外,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央行運用降準這樣的一個常見的貨幣政策對我們的資本市場會有哪些影響呢?什麼是存款準備金機制和降準?
  • 「降息」落空,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全面落地
    此外,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第二步今天落地,共有2000億資金到帳。央行今天累計投放流動性3000億元。今年一季度央行已實施過兩次降準,其中,1月6日,央行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8000億元;3月16日,央行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5500億元長期資金。昨天有2000億元MLF到期,但央行並沒有續作。央行昨日公告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 央行降準「紅包」到來 三大板塊迎來「及時雨」
    考慮到去年央行已對符合條件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實施過定向降準,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準中所有大型商業銀行都將得到1.5個百分點的準備金率優惠,為發揮定向降準的正向激勵作用,支持股份制銀行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同時優化「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率框架,此次對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同時要求將降準資金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並且貸款利率明顯下降,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
  • 降準預期加強!降息呢?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存款基準利率是「壓艙石...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中小銀行應當聚焦主業,發揮在普惠金融中的重要作用,從當前來看就是要解決中小銀行的資金壓力。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可以鼓勵和引導中小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看來,今年降準仍有空間,主要依據有:其一,新冠疫情給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明顯負面衝擊,未來穩增長任務緊迫,需要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其二,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我國貨幣政策寬鬆空間進一步打開;其三,在商業銀行負債成本壓力持續加大,尤其是中小銀行壓力更為明顯,降準或定向降準有利於緩解銀行成本壓力、提高調降LPR
  • 更趨精準靈活 貨幣政策漸回歸常態
    在跨月的時間窗口,央行連續進行逆回購,更是打破月中續作的慣例開展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體現了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
  • 結構性貨幣政策的本質機制和作用是什麼?
    6月25日,貨幣政策委員會二季度例會指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適時適度實施逆周期調節」。打開貨幣政策工具箱,細數中國目前已有的貨幣政策工具類型,有助於我們理解未來央行相機決策的空間及或有方式。例如常見的降準和降息操作,針對金融機構一視同仁。基於央行主觀調控意圖,結構型貨幣政策工具往往附帶差異化的定向操作條件。例如鼓勵小微企業信貸的定向降準,即在普通降準的基礎上附加「支持小微企業融資」要求,如此央行可以針對支持小微企業信貸的具體情況,對不同金融機構給出差異化寬鬆條件。簡言之,結構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內核是「傳統總量貨幣政策工具+結構性要求」。
  • 民生宏觀:從貨幣乘數變化看下半年降準空間 預計下半年降準兩次
    正文 一、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看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調控 1.1央行通過調節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來實施數量型貨幣政策 央行資產端的「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對應著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
  • 2019央行降準最新消息 4月降準預期落空
    至誠網(www.zhicheng.com)4月17日訊  今夜沒有降準。4月份也很可能不會降準。  在錯過最佳降準時間窗口之後,央行17日以「逆回購+MLF作」的實際行動,為4月份金融市場的最大懸念給出了答案。
  • 央行連續釋放暖意 下一次降準降息在何時?
    央行連續釋放暖意,下一次降準降息在何時?人民幣匯率近幾日持續下跌,對短期內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形成一定製約。5月2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幅進一步擴大,日內一度跌超300點,最低報7.1759,創2019年9月以來新低。截至券商中國記者發稿前,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超200點至7.15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