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的愛,是個騙局」

2021-02-15 周周的心空間

           

 

讀者C先生前天微信 對我說:什麼無條件的愛,就是個騙局!

 

他說完又擔心我會生氣,然後說:反正我實踐過了,這樣只會讓孩子蹬鼻子上臉,越來越無法無天了。

 

C先生的兒子今年14歲,去年迷上遊戲,每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一個月裡遲到6次。老師喊話:早上遲到,上課開小差,你們家長是怎麼教育的,再這樣就只能讀職校去了。

 

C聽了心急如焚,回家就訓了孩子一頓,沒收了手機,電腦,連課外書都扔了。

 

發了一通淫威以後,他發現孩子是變乖了,早上也起床了,晚上會寫作業了,還不頂嘴了。但是後來他發現孩子精神恍惚,每天頭都抬不起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孩子已經失眠一個月了。

 

老師也說孩子精神很差,建議去精神科做檢查。檢查結果嚇一跳:輕度抑鬱。建議學校給孩子減壓,作業減半。家庭裡要有溫暖的氛圍,不要過多期待和指責。

 

C先生就有一天在公眾號後臺問我:如果你孩子抑鬱了,你會怎麼辦?

 

我說:我會無條件愛他,支持他。

 

他很快回復了:我知道了,謝謝你。

 

因為他當時並沒有加我微信,所以我沒法和他核對他到底知道了什麼,決定怎麼做。

 

然而一個月後,他就加微信來質問,說:無條件的愛是個騙局。

 

他以為我會反駁他,我非但沒有反駁,還附和了:是的,對於99.9%的人來說,他都是騙局。

因為,他容易造成以下的誤導:

 

誤導一:無條件的愛,就是指對孩子不要有任何的期待,只要他活著就夠了。

 

誤導二:無條件的愛,就是允許孩子犯錯,並且不要承擔任何責任

 

誤導三:無條件的愛,就是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環境,但不需要他付出

 

C先生說:是啊,從字面來看,不就是這個意思嗎?不能對孩子有任何要求和期待,而是要全心全意的去愛。

 

於是我問他:那你是怎麼做的呢?

 

他說:我兒子不是抑鬱了嗎?老師給他減免一半作業,我就乾脆幫他把另一半也做掉;之前沒收了手機,現在他不是抑鬱嗎?

又不願意出去社交,所以我把手機還給他了,想著他能從遊戲裡獲得快樂也好;而且我還把工作量減半,騰出時間在家裡陪他……

 

我說:這不挺好的嗎?你做得好啊。

 

結果C先生發來噴火的表情包:精神是好了,也能吃能睡了,但是作業還是不做,早上還是起不來床,而且機不離手了!

 

我說:這個結果也在我預料當中啊。

 

剛剛我還提到過一個說法,對99.9%的人說,無條件的愛是個騙局,只有對剩下的0.01%的人,這個說法才成立,那是因為,這句話不是教育的策略,也不是類似「正面管教」裡的工具,他玩的是心法。


這個心法,簡單概括,就是要有三個信念:

 

第一:你要絕對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十分優秀的

 

比如我看了一本書,標題是《我這樣活到105歲》,作者是日野原重明,他是日本皇室家庭醫生,出過兩百多本書。但是他提到自己成長經歷的時候,就強調母親的偉大。

 

他說小時母親從來不教他讀書寫字,當他看到哥哥會寫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就很羨慕,隨後纏著媽媽,讓媽媽教他。

 

要是換做其他媽媽,估計興奮得恨不得廢寢忘食的教了吧。

 

結果重明先生的媽媽是個奇葩,她居然拒絕了兒子,還說:等重明長大了自己學吧。

然後媽媽還有個信念:重明就是不用管就會自覺學習的孩子。而且這句話,媽媽經常掛在嘴邊,導致重明日後也跟隨了媽媽的信念,變得很自覺,很愛學習。

 

所以,只要別人提到他的成就和發展過程,他都認為那一切的發生,和媽媽當年對他無條件的信任脫不了關係。

 

因此,如果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其實有個先決條件,就是要無條件信任你的孩子就是優秀的。

 

如果內在沒有這個信任,卻突然放手不去管孩子,那這樣的放手其實是放棄和放任,孩子要麼認為父母是不再信任自己了,所以破罐子破摔。要麼就是認為父母黔驢技窮了,搞不定自己了,所以他們會變本加厲,惡習升級。

 

第二:不需要你的孩子為你撐門面

 

今天和一個閨蜜聊天,提到了「心理結實」的概念。

 

她說,脆弱的父母是情緒反覆無常的,也是無法真正滋養和支持到孩子的,他們自己的價值感都搖擺不定,需要孩子扮演懂事的角色,讓他們省心省力,更希望孩子有優秀的成績,可以為他們都帶來榮光。

 

遇到這樣的父母,孩子多半會早熟,而且一定會發展出外求啊,討好的那種行為特質。

 

而如果父母是心理結實的呢?

 

那他們的孩子就會感受到一個特別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由。

 

提到「結實」,我拆分為3個字:柔,穩,靜。

 

柔,指態度柔和,代表她們內在是寬厚而有力量,中醫裡提到,真正的強,不是脾氣暴躁激烈的人,而恰好是那種說話柔聲細語,但是有穿透力的人。她們中氣足,精神滿,從身體到聲音都柔而有力。

 

即使孩子犯錯了,他們也不會怒吼,而會低聲教育,孩子在低聲中感受被尊重,那他們改錯的動力會更足。

 

穩,說的是內在價值感穩定。脆弱型父母,一旦看到某些方面優秀的孩子,對比自己孩子就會自慚形穢,價值感自尊心都受挫,焦慮就來了。而他們化解焦慮的方法就是去給孩子施壓,告訴他,誰又比你優秀了,你再不努力,豬都比你強。

 

而價值感穩定的父母,無論別的孩子是否上天入地,他會客觀欣賞,但是仍舊不影響他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另外,如果外面有人差評自己的孩子,低價質感、脆弱型父母就會特別受傷,覺得顏面掃地。

而價值感穩定的父母,則可以輕鬆的當成耳旁風,內在如如不動,然後繼續默默欣賞自己孩子。

 

靜,是指他內在的雜音特別少。他對孩子的態度是一貫性加一致性。一貫性,就是指他一旦對孩子建立某個規則,就會執行到底,不會朝令夕改,讓孩子無所適從。

 

而一致性,就是指他內外是統一的,協調的。

他有所為有所不為,但都會真誠的告訴孩子,有情緒有意見也會和孩子表達,所以孩子在他面前會感覺到自己非常安全和自信,因為父母把他們當獨立個體來尊重,而且從來不忽悠和矇騙他們。

 

第三:相信自己就是孩子最適合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提到自己孩子不自信,你如果和他們深聊就會發現,其實孩子的不自信是被他們影響的,因為他們比孩子還要自卑。

 

而且有些父母還有成功的事業,卻不影響他們對自己做父母這個角色的低評判。

諸如:我陪伴孩子太少,導致孩子安全感不夠。我不會啟發孩子,所以孩子學習能力差。我基因還不夠好,如果我是李嘉誠,比爾蓋茨,扎克伯格……我兒子肯定會很優秀。

 

孩子在這樣不合理邏輯催化下,怎麼能優秀和自信呢?

 

而真正能做到無條件愛孩子的父母則相反,不管他們是平民還是權貴,他們能給到孩子什麼資源,他們內在都有個堅信:我就是最適合我孩子的父母。

 

這份自信會帶來篤定,他不需要到處取經,不會左右搖擺,而是每天淡定從容的在那裡看著孩子,在欣賞孩子的同時,也欣賞自己。

 

綜上,無條件的愛孩子,不是放棄所有規則和要求,也不是因著某個目的,而假裝無條件愛孩子,結果又在暗中默默觀察,等待孩子自動發生某個奇蹟。

 

他是一個內在狀態的彰顯,是那種對自己和孩子都雙重信任的穩定的狀態,所以,如果你把他理解為是一種神奇的技巧,一種養育策略,那對不起,你一定會上當,你的孩子會被耽誤。

 

 而當你內在真的穩定有力了,也許你對孩子的愛就真的沒有附加條件了。

 

                                                              

相關焦點

  • 無條件的愛
    我們習慣用交換和威脅來對待孩子 一個人內在的能量是來自於愛,無條件的愛,能夠給孩子帶來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但它不代表溺愛,真的建立無條件的愛是個技術活,我們得學會跟兩樣東西做鬥爭,一叫交換,二叫威脅。這段話,我真的特別希望我二姐能夠看到,並學習起來。我侄子經常調皮惹我姐生氣,她生起氣來,除了頭,哪哪都打,有時候還會把她兒子趕出去,讓他在外邊待著,不讓他進門。
  • 什麼叫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完全滿足
    說起無條件的愛,人們就很糾結,不解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在很多身為父母的人當中,他們對這個問題也感到疑惑,也掌握不了這個度。心理學號召父母以「無條件養育」的方式取代傳統的賞罰教育,從而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在中國現實的家庭教育環境中,並不缺少「無條件」的氛圍。
  • 無條件的愛是允許
    母親愛孩子是最接近真我對我們無條件的愛,但人類的愛還會總是有條件的。人世間所有的衍生物都是愛,人們因為太愛而擔心!比如,婆婆太愛公公,擔心他抽菸而影響健康,所以整天嘮叨,她自己不舒服,也讓公公不安寧,她也擔心孫子,吃這不好,吃那不好,總之,就是充滿了恐懼,太愛了,所以害怕,我就像她的真我一樣,就允許她釋放她的恐懼,她的真我比她愛自己超過1000倍,她都允許,我們自然不阻攔!
  • 無條件的愛,需要邊界
    但更普遍的現象是,很多做父母的,自己都沒有體驗過無條件的愛,只聽說這個方法對孩子很好。於是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出發,誤以為無條件的愛,就是不加任何限制的愛,結果對孩子聽之任之,反而成了溺愛。到最後,自己還憋了一肚子委屈。在這裡,我將我所學習和理解的無條件的愛,儘量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 無條件的愛為何如此遙遠
    談到育兒這個話題,就無法避開無條件的愛這句話。如果被問及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無條件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那當然。孩子生病我恨不得替他,孩子要吃啥,我自己不吃都給他。孩子要買的我也儘量緊著他,孩子讀書報班各種花錢,我自己在節約也不會讓他省著。難道我這還不是無條件的愛嘛?
  • 你不會無條件的愛孩子,是因為你不曾被無條件的愛過:什麼時候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最終,在外公外婆深深的接納、無條件的愛和包容下,明日香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她心中的創傷被慢慢治癒,她漸漸的發出了聲音。 我們說,愛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對於孩子,無條件的愛更是成長的養料和陽光。明日香因為學習不好,不符合母親靜代的要求,就得不到母親的愛。
  • 一個普通孩子被無條件愛的18個瞬間
    常聽到一些父母說,「我不相信有人可以無條件愛孩子。」,這的確很難,因為我們都有所期待,比如「不能讓孩子吃眼前虧「。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意識衝動」,所謂父母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去修正、掌控自己的潛意識衝動。能否無條件接納和愛孩子,標誌著一個父母的成熟程度。
  • 《無條件養育》:你以為你是無條件愛孩子的,但有可能相差甚遠
    希望他幸福,卻時常對他說:你那樣做,我就不愛你了。連父母的愛都隨時可能撤離,讓他何以感受幸福?傳統養育方式和養育終極目標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不斷發生。它們壓的你喘不過氣來,讓你焦慮,讓你生氣,甚至讓你瘋狂。
  • 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這時候,我們就以愛的名義去教育、要求孩子。我i們知道是為了他們好,才去嚴格地要求他們按照我們說的去做。這樣下去,我們對孩子已經沒有了純粹的、無條件的愛了。可見,這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愛已經帶上了條件了: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做好了,我們就會對他們好,愛他們,反之則愛不起來了。 有時候,自己一個人靜下來想想,作為父母的我們,這樣做對嗎?有人說,沒問題啊,為了孩子的將來,現在對他們嚴格要求,讓他們努力學習,高中考上好的學校,大學考個名牌學校,學個好專業,畢業就能安心了。不然,現在社會競爭那麼大,不讀上個好學校,將來生活就不會那麼艱難了。
  • 那個把父母孩子搞得兩敗俱傷的「無條件的愛」
    作為父母的我們從未享受過無條件的愛,現在我們要給予孩子一樣我們從沒見過、沒享受過的東西,結果發現這個時髦的東西不但不好用,還把自己和孩子都逼到了崩潰的邊緣。媽媽本來是個跟你我一樣的普通媽媽,每當孩子淘氣頑皮時,她忍不住對兒子吼上幾句,甚至急了會扇孩子兩巴掌。
  • 您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了嗎?
    我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以愛的名義做反教育的事情,用愛摧毀孩子的自由和發展,這是缺乏智慧的愛導致的。朱老師也是我的家庭教育專著《享受孩子成長》的作序人。 我也是常常告訴家長朋友們:家庭教育其實很簡單,做好兩件事就OK,第一是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第二是給孩子做好榜樣。
  • 「無條件的愛存在嗎」它到底是什麼意思
    「無條件的愛」的四個特點1.1 不索取當我們無條件地愛著一個人,我們只在乎對方是否幸福快樂,並不在意是否能從這份愛裡得到什麼(Pool, 2012)。但這並不阻止我們從無條件的愛裡獲得幸福,相反,是這種「不索取」讓我們更能在愛裡感受到幸福。
  • 談談心理學上最浪漫的名詞,「無條件的愛」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非常浪漫,叫做無條件式的愛(unconditional love)。就如其名,這一種愛不附帶任何條件,就愛你原本的模樣,是因為你是你而愛你。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而使那一份愛少了一點點,just love the way you are 的純純愛。
  • 如何愛「壞孩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愛你,我父母曾經這樣說。但是如果我成績不好,對我妹妹很刻薄呢?如果我又懶又付錢呢?不誠實呢?從一個孩子的眼睛裡,從我的眼睛裡,無條件的積極關心的表達是很難相信的。難道它們不是空洞的陳詞濫調,隱藏著一套不那麼令人愉快的刻板的期望嗎?
  • 我們從「有條件的愛」中長大,卻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老媽像個24小時監控器,隨時隨地都能掃描到我衣服上「不合標準」的髒東西。她的邏輯沒有漏洞——我那麼辛苦給你洗衣服,你必須好好珍惜。在我們家,「別人家的孩子」是個非常乖巧,特別愛勞動的男孩。上學路上會轉到菜地裡去南瓜花接種(將雄花插到雌花上,這樣才能結出好的南瓜),會在學校利用課間時間把作業寫完,這一放學回家就去地裡幹農活。用老媽的話來說,那孩子眼裡總有活,而我們像木頭一樣,指一下動一下。
  • 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真正無條件的愛
    有時候,孩子要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愛我們,那是一種無條件的、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生氣的時候總是會說:「我怎麼生了你,我為什麼生了你?」但孩子從來不會問你為什麼要生我,只會說:「謝謝你生了我」。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收穫的是這世間至真至純的一顆心。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真正無條件的愛。
  • TED精選:愛本無條件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演講視頻>正文TED精選:愛本無條件 2014-04-10 17:04 來源:網易公開課 作者:
  • 無條件的愛是培養孩子道德的最佳方法
    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肝寶貝,有著濃濃的愛。道德,是每個孩子終生受用的一門課程。孩子的道德,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培養呢?對剛出生的嬰兒進行道德教育是不可能的。這時的孩子不僅沒有判斷善惡的能力,他們想要的也只是與生存相關的事情,嬰兒因為肚子餓會哭,困了會哭,而不是在使小性子。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為道德智能播種的時期,以便將來更好地開發智能。
  • 周杰倫:媽媽無條件的愛,給予我信心
    如果這不是無條件的愛,還有什麼是呢?那些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不會為了得到愛而去討好父母,只會心無旁騖、從容自在地做自己。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魔丸身份降臨人間的哪吒,被天庭、百姓都看成是災難,從出生就被嘲諷和蔑視,只有父母珍視他。父親李靖為救哪吒,求太乙真人的換命符,問及原因,李靖說,他是我兒。
  • 這個世界存在無條件的愛嗎(《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
    現在認真問自己的內心,發現其實對於這本書的題目《無條件養育》,我是持懷疑態度的,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無條件的愛,所以我也不願意去翻開這本書。然而看到讀書會的書友,又一次大力推薦,我想試著讀一下吧,不喜歡那就不讀了唄。就這樣,一個月下來,寫了近萬字的筆記和反思。這本書你只定義它是一本育兒書,真的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