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州一小區30樓孕婦臨產 急救人員爬樓梯救人)
河南商報記者 宗雷
通訊員 徐淑玲
凌晨時分,狂風大雨。一位叫劉燕的姑娘17分鐘爬上了鄭州一小區的30樓;一位叫張永傑的司機又負重近200斤下了樓。
高燒38.5 ,走路腿顫,渾身溼透,她說,這輩子從沒爬過「恁高」;樓梯椅加上孕婦,近200斤的重量全靠他使勁,他說,能救人比啥都強。
他們為啥這麼拼?只因上面有位準媽媽羊水已破,等待著急救。
【緊急】
家住30樓孕婦羊水破了
昨天一大早,河南商報記者接到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徐淑玲的電話:一位孕婦臨產,家住30樓又遇小區停電,急救人員爬樓梯救人。
30樓?聽到這個數字,不少人腿都發軟了。
這仨爬樓救人的急救人員來自河南省煤炭總醫院,護士長陸愛霞介紹,急救站9月12日晚上11點14分接到120指令:北三環中方園路天倫水晶城一孕婦羊水破了。
急救醫師劉燕、護士董倩倩、司機張永傑接到指令就出發了,「當時雨還在下,還挺大。
跟報診人聯繫上,劉燕已將情況摸清楚並電話指導產婦和家人採取應對措施,「電話裡就聽孕婦家人說,下大雨,變壓器壞了,家裡停電了,電梯也用不了了。」
當急救車趕到時,小區物業的三四位中年男子已經在樓下等著,拿了照明燈,還主動幫忙拿急救裝備。
【救援】
17分鐘爬上30樓
一個樓梯椅、一個出診箱、一個胎心監護儀和一個氧氣包,單樓梯椅就有約40斤重,出診箱也有近20斤重。
劉燕拿著的出診平板裡記錄了一行人爬樓的時間:11點24分到達現場,11點41分到達病人身邊。
回想起爬樓的過程,劉燕不由地笑了一下:工作五六年了,從來沒爬過恁高,這輩子也是第一次。
劉燕又拿自己開起玩笑,當天自己高燒38.5 ,上樓又下樓,居然自己降溫了。
其實,讓劉燕使出「洪荒之力」救人的,還有一個私心,她本身也是一位媽媽,能感受到樓上那位準媽媽的無助與期待。
爬樓時,劉燕也拿出出診平板給同事拍了照片,司機張永傑一步一步往上挪樓梯椅,爬到第十九樓時,張永傑的衣服已被浸溼大半。
見到孕婦,劉燕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孕婦姓楊,懷孕39周左右,預產期在本月17日,胎膜早破。
電梯仍用不了。送孕婦下樓是個難題,樓梯太窄,不能抬,孕婦又不能背,張永傑拿來樓梯椅,讓孕婦坐上,固定好,一行人開始下樓。
張永傑幹的是個力氣活,本來樓梯椅有約40斤重,加上孕婦,有近200斤重,都靠他使著勁,平穩地往下送。
中間,孕婦家人和物業人員要幫忙替換,張永傑可不敢撒手,「他們沒操作過,怕不熟練,萬一滑得太快容易出危險。」
「幹的就是這活兒,能救人比啥都強。」張永傑說。
【呼籲】
配備應急電、擔架電梯迫在眉睫
就在今年6月份,河南商報記者曾報導了急救人員爬26樓救人的事兒,也是孕婦臨產,也是小區停電。
當時,省煤炭總醫院的急診科醫生張少華就將孕婦從26樓順下,他說,這些都是再基本不過的本職工作。他一月平均要出80多趟車,見過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從事急救工作8年來,不知道爬過多少次樓,背過多少人。
從事急救工作多年的陸愛霞建議,高層小區最好能配備應急電,「這是沒出啥事兒,萬一沒及時趕到,那可咋辦?」
除此之外,河南商報記者從多位急救人員處了解到,擔架塞不進電梯的事頻發。曾經,有媒體報導,國內一城市有位老人在家腦梗發作,可120急救人員趕到後發現,樓裡的電梯長寬都不到一米五,而擔架卻有一米八,根本就塞不進去。情急之下,急救人員只能從12樓走樓梯把老人抬了下去,險些耽誤了搶救時間。
「我們也想向社會呼籲,請給市民留部擔架電梯吧,關鍵時刻,能救命。」一位急救人員說。
(原標題:鄭州一小區30樓孕婦臨產 急救人員爬樓梯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