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孩子哭了但卻還沒有下奶,怎麼辦?可以先給孩子喝點水嗎?」剛生下寶寶的新手媽媽們,最怕聽到孩子哭,但自己卻還沒有成功開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最後在老人或其他人的指導下喝水或奶粉等。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不是奶粉,不是水,也不是紅糖水。正常分娩的情況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兒吸吮的積極性,也可降低過敏風險。
而這裡的第一口母乳又被稱為初乳,是一種黃黃的,看起來黏黏的液體,看起來像鼻涕一樣,但它裡面的營養素含量卻很高。
什麼叫初乳?
分娩後7天內分泌的乳汁被稱為初乳,往往呈淡黃色,質地粘稠,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嬰兒腸道功能的最初發展,並提供免疫保護,對新生兒來說十分珍貴。
初乳的三大好處
儘早開奶,並確保第一口食物為母乳,這是正常新生兒獲得母乳餵養的必要保證。如果新生兒的第一口不是母乳,而是配方奶。這時新生兒所攝入的異原蛋白質,可能成為引起遲髮型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這不是絕對情況,但以防萬一,家長還是要注意。因為新生兒腸道腸黏膜發育及功能尚不成熟,腸道菌群屏障也尚未建立,奶粉中的異原分子蛋白質很容易透過腸道黏膜細胞間隙進入體內,致敏不成熟的免疫系統。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說:「大道理誰都懂!但是前幾天開奶不成功,總不能把孩子餓出低血糖來吧。」
開奶初期對新生兒飢餓和低血糖的擔心,常常會放棄等待乳汁分泌而不能做到新生兒的第一口飲食是母乳。實際上,新生兒出生時體內具有較為豐富的能量儲備和血糖維持能力,尤其是TA體內含有較為豐富的可以快速供能的棕色脂肪。
新生兒在出生的3天時間內,在體重丟失不超過7%的情況下,TA發生嚴重脫水以及低血糖的風險很低。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們可以認為新生兒在給新手媽媽一個開奶的時間,在此等待的時間內,起碼在2天內媽媽可以積極開奶,堅持等待乳汁分泌。
關鍵原則
如果生完寶寶母子健康狀況都比較好的情況下,要儘快讓新生兒吸吮母親的乳頭,這樣以達到刺激乳汁分泌並獲得初乳。
開奶的時間越早越好,可以早到什麼時候呢?可以在產房的時候就讓正常新生兒進行第一次哺乳。
當新生兒娩出、斷臍帶以及擦乾羊水後,可將新生兒放在母親的身邊,與母親皮膚接觸,並開始讓TA分別吸吮雙側乳頭各3-5分鐘,這樣可以吸出數毫升的初乳。
我們不要小瞧了新生兒,TA們在剛出生時就有很強烈的覓食和吸吮反射能力,這時產婦也是非常樂意看見以及撫摸自己的寶寶的。
這也是往往提倡的三早原則,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
新手媽媽哺乳嬰兒時,推薦坐著餵奶。兩側乳房輪流喂,也就是吸完一側再讓新生兒吸另一側。即便剛開始新生兒吸得很費勁,也得堅持讓TA吸。有些媽媽開奶早,奶水充足,而新生兒光吃一邊的乳汁就飽了,TA不願意再吸另一邊時,媽媽也要用吸奶器將另一邊的奶水吸。
完成餵奶後,不要馬上把新生兒平放,可用手託住頭與頸部豎直抱起,讓TA的頭靠在媽媽肩上,輕拍後背,排出胃內的空氣以防溢奶。
新生兒出生後要讓TA勤吸吮母乳,每側乳頭隔2-3小時要得到一次吸吮。如果新生兒不配合,可以用吸奶泵輔助手段,這樣可以增加乳汁分泌。
產婦的身體狀態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生完孩子回到病房後要合理休息,減少探視,同時自己要精神放鬆,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餵養的前提條件。
其實,進入孕晚期就應該認識到母乳餵養的重要性,並得到老公以及周圍朋友的鼓勵與支持,這也是成功母乳餵養的必要環境。
母乳餵養對新生兒來說非常重要。另外,新手媽媽要記住儘量堅持6個月齡內純母乳餵養。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