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兒第一口飲食,啥時吃?在哪吃?吃啥?準媽媽早看早受益

2020-11-16 天天話育兒

「醫生,孩子哭了但卻還沒有下奶,怎麼辦?可以先給孩子喝點水嗎?」剛生下寶寶的新手媽媽們,最怕聽到孩子哭,但自己卻還沒有成功開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最後在老人或其他人的指導下喝水或奶粉等。


正常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啥?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不是奶粉,不是水,也不是紅糖水。正常分娩的情況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兒吸吮的積極性,也可降低過敏風險。

而這裡的第一口母乳又被稱為初乳,是一種黃黃的,看起來黏黏的液體,看起來像鼻涕一樣,但它裡面的營養素含量卻很高。

什麼叫初乳?

分娩後7天內分泌的乳汁被稱為初乳,往往呈淡黃色,質地粘稠,含有豐富的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嬰兒腸道功能的最初發展,並提供免疫保護,對新生兒來說十分珍貴。



初乳的三大好處

  • 初乳蛋白質含量可達到20-30G/L,為成熟乳的2-3倍,其中近90%的蛋白質是乳清蛋白,其胺基酸模式最接近新生兒需要。
  • 初乳中富含有免疫球蛋白以及細胞因子,包括SIgA,白細胞介素,脂肪酶等,對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腸道成熟以及消化吸收均有好處。
  • 初乳中含有豐富的低聚糖(生活中被稱為益生元),可以作為新生兒腸道中的腸道中的雙岐桿菌以及乳酸桿菌的代謝產物,促進益生菌的定植與生長,利於新生兒快速建立腸道微生態環境。

儘早開奶,並確保第一口食物為母乳,這是正常新生兒獲得母乳餵養的必要保證。如果新生兒的第一口不是母乳,而是配方奶。這時新生兒所攝入的異原蛋白質,可能成為引起遲髮型過敏反應的過敏原。

這不是絕對情況,但以防萬一,家長還是要注意。因為新生兒腸道腸黏膜發育及功能尚不成熟,腸道菌群屏障也尚未建立,奶粉中的異原分子蛋白質很容易透過腸道黏膜細胞間隙進入體內,致敏不成熟的免疫系統。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說:「大道理誰都懂!但是前幾天開奶不成功,總不能把孩子餓出低血糖來吧。」

開奶初期對新生兒飢餓和低血糖的擔心,常常會放棄等待乳汁分泌而不能做到新生兒的第一口飲食是母乳。實際上,新生兒出生時體內具有較為豐富的能量儲備和血糖維持能力,尤其是TA體內含有較為豐富的可以快速供能的棕色脂肪。

新生兒在出生的3天時間內,在體重丟失不超過7%的情況下,TA發生嚴重脫水以及低血糖的風險很低。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們可以認為新生兒在給新手媽媽一個開奶的時間,在此等待的時間內,起碼在2天內媽媽可以積極開奶,堅持等待乳汁分泌。

如何快速開奶?

關鍵原則

  • 分娩後儘早讓新生兒反覆吸吮乳頭。
  • 嬰兒出生後第一口吃的是母乳。
  • 生後體重下降只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該堅持母乳餵養。
  • 新生兒吸奶前不用過分擦拭或消毒乳頭。
  • 保持愉悅心情,溫馨環境,按摩乳腺等,有助於順利成功開奶。



新生兒啥時吃第一口母乳?

如果生完寶寶母子健康狀況都比較好的情況下,要儘快讓新生兒吸吮母親的乳頭,這樣以達到刺激乳汁分泌並獲得初乳。

開奶的時間越早越好,可以早到什麼時候呢?可以在產房的時候就讓正常新生兒進行第一次哺乳。

當新生兒娩出、斷臍帶以及擦乾羊水後,可將新生兒放在母親的身邊,與母親皮膚接觸,並開始讓TA分別吸吮雙側乳頭各3-5分鐘,這樣可以吸出數毫升的初乳。

我們不要小瞧了新生兒,TA們在剛出生時就有很強烈的覓食和吸吮反射能力,這時產婦也是非常樂意看見以及撫摸自己的寶寶的。

這也是往往提倡的三早原則,早吸吮、早接觸、早開奶。

母乳餵養好處

  • 母乳餵養的嬰兒最聰明。
  • 母乳餵養最經濟,安全又方便。
  • 營造母子情感交流環境。
  • 給新生兒最大的安全感。
  • 有利於嬰兒的心理行為和情感發展。
  • 母乳是最佳的營養支持。
  • 避免母體產後體重滯留,降低母體各種乳腺癌等風險。


母乳餵養方法

新手媽媽哺乳嬰兒時,推薦坐著餵奶。兩側乳房輪流喂,也就是吸完一側再讓新生兒吸另一側。即便剛開始新生兒吸得很費勁,也得堅持讓TA吸。有些媽媽開奶早,奶水充足,而新生兒光吃一邊的乳汁就飽了,TA不願意再吸另一邊時,媽媽也要用吸奶器將另一邊的奶水吸。

完成餵奶後,不要馬上把新生兒平放,可用手託住頭與頸部豎直抱起,讓TA的頭靠在媽媽肩上,輕拍後背,排出胃內的空氣以防溢奶。

如何促進乳汁分泌?

新生兒出生後要讓TA勤吸吮母乳,每側乳頭隔2-3小時要得到一次吸吮。如果新生兒不配合,可以用吸奶泵輔助手段,這樣可以增加乳汁分泌。

產婦的身體狀態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生完孩子回到病房後要合理休息,減少探視,同時自己要精神放鬆,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餵養的前提條件。

其實,進入孕晚期就應該認識到母乳餵養的重要性,並得到老公以及周圍朋友的鼓勵與支持,這也是成功母乳餵養的必要環境。

如何判斷乳汁是否充足?

  • 如果新生兒每天可以得到8-12次母乳餵養。
  • 哺乳時,新生兒有節律吸奶,可聽到明顯的吞咽聲。
  • 出生後2天,新生兒每天至少排尿1-2次,出生後3天開始,每24小時排尿應達到6-8次。
  • 出生後每24小時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應大於1個湯匙(約10ML)的量。
  • 出生3天後,每天可排軟、黃便達4-10次。
  • 新手媽媽可以通過以上幾種情況來判斷自己乳汁是否充足。

寫在最後

母乳餵養對新生兒來說非常重要。另外,新手媽媽要記住儘量堅持6個月齡內純母乳餵養。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剛懷孕吃啥吐啥怎麼辦?孕吐期準媽媽的飲食如何調理
    一見到我就和我吐苦水,我這妊娠反應也太大了,我現在真的一點都不能吃東西,吃點東西馬上就吐出來,現在我是吃啥吐啥。表姐,我這樣孕吐會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啊?孩子的營養能跟得上嗎?會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啊?其實給表妹孕媽媽下馬威的傢伙叫「孕吐反應」,是孕婦妊娠早期常會出現的一種現象,幾乎所有寶媽都會被這個傢伙盯上,但由於個體差異,其表現各不相同。
  • 孕婦有哪些飲食禁忌?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這日子啥時是個頭
    鮮為人知的是,我們生活中常吃的蔬菜類、水果類、肉類等有不少是熱性食物,這對於正處於懷孕期間的準媽媽來說,如果吃太多熱性食物,就意味著會給母嬰帶來潛在傷害,因此,需要對飲食進行適當的控制。孕婦有哪些飲食禁忌?
  • 新生兒第一口是先喝水還是吃母乳?對寶寶至關重要
    但是有些人卻說寶寶出生之後,第一口應該是先吃母乳。今天,芽芽媽就給大家具體來講一講,新生兒第一口,應該先餵水,還是先餵奶?這一步對寶寶很重要!01新生兒第一口是喝水還是喝奶,有利於寶寶快速建立正常的腸道微生態環境,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 懷孕後,該吃啥補啥,我們全都幫你整理好了!
    很多孕期和備孕的媽媽,都有這樣一個問題:懷孕之後,到底該怎麼吃?體內葉酸不足也會增加準媽媽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胎盤早剝、妊娠高血壓的風險,對於胎寶寶來說容易造成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發生。同樣的,準媽媽們還需要按時按需補充鐵、碘、DHA、鈣等營養元素,以保證寶寶成長所需。
  • 孕期「吃啥吐啥」,準媽媽苦不堪言?緩解孕吐小妙招,拿走嘗試下
    一些準媽媽在進食甚至只是看到或者聞到一些食物時都會覺得想作嘔,孕吐反應嚴重的還會出現進食困難的現象。 根據研究表明,準媽媽出現孕吐的機率是百分之五十到八十,其中有百分之零點三到三的概率準媽媽會出現「妊娠劇吐」的反應。
  • 年齡不同需求不同,家長早看早受益
    年齡不同需求不同,家長早看早受益!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切,在自己還沒有成為父母的時候,根本理解不了這句的含義,真正懂的時候,都已為人父母了。作為父母,想必最想看到的就是孩子可以吃得好也睡得香,尤其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寶媽,覺得孩子睡覺時間越長,對長高越有用。
  • 吃好睡好,準媽媽失眠的飲食調理
    隨著胎寶寶不斷長大及產期的臨近,準媽媽難免會遇到失眠的困擾,真是苦不堪言。準媽媽失眠的負面影響體力不支,無法應對生產。對於準媽媽這個特殊人群,睡眠尤為重要。懷孕是對女性身心的重大挑戰,睡眠是消除準媽媽身體疲倦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 以為吃啥補啥,懷孕10個月每頓都吃棒骨,分娩那天媽媽後悔了
    導讀:以為「吃啥補啥」,懷孕10個月每頓都吃棒骨,分娩那天媽媽後悔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以為「吃啥補啥」,懷孕10個月每頓都吃棒骨,分娩那天媽媽後悔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孕期前仨月吃啥吐啥,怎樣保證營養?這些食物堅持吃,長胎又養身
    大家都知道,孕期準媽媽的飲食特別重要。準媽媽們的身體需要食物來提供相應的營養和能量,來保證胎兒在母體內的健康發育。但是在孕前期三個月,孕媽媽因為HC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胃酸分泌的減少以及胃排空時間的延長,會導致孕媽媽出現噁心、晨起嘔吐等一系列的早孕反應。很多準媽媽在這段時間會不思飲食,甚至是吃啥吐啥。
  • 想吃啥吃啥?
    想吃啥吃啥?但是孕媽媽身份特殊,旅途勞累、飲食不定、作息改變都會對準媽媽的身體帶來影響。快來聽戴醫生講孕媽媽過年要注意哪些方面,讓你們過開心無憂快樂年!看電影&電視劇春節長假看電影、看電視,對於娛樂活動驟減的孕婦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還認為好的影視作品是一種胎教。
  • 新生兒儘量不要穿這2種「衣服」,可能會「傷身體」,早看早受益
    大家好,這裡是育兒小知識a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新生兒儘量不要穿這2種「衣服」,可能會「傷身體」,早看早受益寶媽給新生兒選擇「衣服」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一定要選擇一家正規的廠不好的「衣服」都可能會影響了新生兒的身體發育情況還有可能傷害到寶寶的身體
  • 孕期飲食:這些食物準媽媽千萬不能吃
    相信很多孕媽媽都有這樣的體驗,得知懷孕後,家裡的老人都會告訴孕媽媽許多孕期的禁忌。特別是在飲食方面,「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到底這些飲食禁忌有沒有道理呢?究竟哪些東西實在孕期不能吃呢?
  • 懷孕想吃啥就吃啥都是騙人的,大哭
    前幾天在孕媽媽微信群裡給大家解答飲食的疑問,聊到血糖的話題,大家吐槽控制血糖後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做到這4點就能吃得飽、吃得好,血糖還能控制好(點擊連結即可查看),想要預防糖尿病飲食上也限制很多。不是想吃啥就吃啥!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稍微吃不對,可能就帶來不良的後果。
  • 高血壓飲食,只需注意這3點!就可以放心吃!想吃啥吃啥!
    不管是在門診還是住院部的患者,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問:以後能吃啥,不能吃啥?以後吃啥對這個病好?吃啥對這個病不好?人之常情,畢竟我們需要一日三餐,誰也離不開吃;更何況目前的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和吃關係密切。
  • 吃薑不去皮,吃錯害自己?吃薑不去皮對身體有啥影響?早知早受益
    關於生薑的吃法,有些人覺得在吃生薑之前必須把皮去掉,否則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但是有些人也認為,吃生薑的時候不用去皮。那到底在吃薑的時候不去皮對身體健康有益還是有害呢?今天不妨來了解一下。吃薑不去皮,吃錯害自己?吃薑不去皮對身體有啥影響?早知早受益1、生薑皮能幹什麼生薑皮具有消腫的功效,而這種作用與生薑正好相反。
  • 腎不好,宜「低鉀飲食」,對照一下低鉀食物表,看看你吃對了嗎
    腎不好的人,宜「低鉀飲食」,這張低鉀食物對照表,早看早受益眾所周知,腎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腎的健康與否,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各種原因,腎臟出了毛病。正常人體內的鉀含量約為140到150g。除了鈣、磷之外,鉀的含量佔據第3位。鉀的作用不容忽視,負責維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代謝,直接影響人體的肌肉張力以及心跳規律性。由此可見,鉀過高和過低,都會關乎生活質量,甚至是生命安危。腎不好的人,如果檢查發現體內的血鉀水平較高,那麼就應該在飲食上嚴格控制鉀的攝入量。
  • 孕期補鈣吃啥好?補鈣儘量別踩這3大「坑」,孕媽媽早看早受益
    再加上很多孕媽媽飲食習慣的原因,很多人的鈣攝入量遠遠不夠,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為何要孕期注意補鈣。孕媽媽日常飲食要注意添加鈣質補充,同時多曬太陽多吸收維生素D,這是一種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關於孕期補鈣有不少坑,這裡重點說三種常見的誤區,孕媽媽們要當心,別踩中!第一、很多人認為補鈣多了胎盤鈣化錯!
  • 懷孕後可不能這麼吃,孕期飲食4禁忌,準媽媽不要輕易觸碰
    懷孕後的準媽媽,大都會經歷這樣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看到驗孕棒上兩道槓的欣喜若狂,到孕中後期開始為胎寶寶健康擔心、焦慮。稍有不適就戰戰兢兢,吃東西小心翼翼,每次產檢都像是在闖關打怪。孕期準媽媽如何保持營養均衡,孕育健康好寶貝呢?
  • 嬰兒寶寶第一口該吃什麼呢?不是奶粉也不是白開水,而應該吃它
    導讀: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口該喝什麼?應喝白開水、奶粉還是等待開母乳?對於新生兒出生後第一口該喝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正確答案應該是什麼?但是孩子出生後,第一口最應該喝的其實是母乳。因為媽媽的初乳不但含有寶寶發育所需要的所有營養,而且還是自帶免疫因子的,所以初乳又被稱為「黃金奶」。但是大多數寶寶沒有能夠享受到第一口應該吃母乳的待遇,感覺非常遺憾。
  • 吃啥吐啥雖常見,但特殊情況要重視
    吃啥吐啥的日子太難熬了……」清楚記得我媽給我的答覆:「忍忍啊,仨月就過去了,我當年懷你的時候……」我還好,真的就吐了兩三個月,然後就想吃啥吃啥了。當然,我是幸運的,可並不是所有產婦都是「忍仨月」就能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