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調查工作更加及時、全面、準確地
反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就《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發布答記者問
>> 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中,安徽合肥的經濟普查員對經營企業進行摸底登記並進行信息錄入。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實施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以下簡稱「《分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適用於對「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划進行宏觀監測和管理,各地區、各部門將依據此分類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接受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記者採訪,對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和推進「三新」統計工作的相關問題作出詳盡回應。
編制《分類》,表現出統計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的主要意義是什麼?將對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寧吉喆: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黨中央、國務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出了新定位和新目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將會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2018年11月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國家統計局令第23號),這是國家統計局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概念、範圍、重點產品和服務,是將《「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落到實處的重要舉措,是對「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划進行宏觀監測和管理的重要參考,是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的依據。
《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內容涵蓋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規劃的產品和服務,有很好的引領和導向作用,為準確反映「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情況,滿足統計上測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結構和速度的需要,監測評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奠定了統計基礎,有利於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與2012年的版本相比,《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進行了一些調整,這些調整的依據是什麼?寧吉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與2012年試行版相比,在結構和內容等方面都進行了很大的調整。其調整主要依據有三個方面。
一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的變化。2012年試行版在編制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落實《「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為目的,以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年編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為主線制定的;而2018版在編制的過程中是以落實《「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為目的,參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新材料產業統計目錄》等相關文件而制定的。
二是《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的變化。2012試行版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為基礎編制的;2018版是以現行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為基礎編制的。
三是更加注重實際可操作性。相對於2012版,2018版立足於現行統計制度和方法,充分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以保證統計部門能夠採集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活動的數據。
為了使統計工作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國家統計局深入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嚴格按照《「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構建分類框架,列出了重點產品和服務目錄,提高了數據的可獲得性。與2012試行版相比,2018版對應的國民經濟行業類別上增加了126個,達到485個,在內容上增加了「網際網路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慧」「數字創意產業」「機器人與增材設備製造」「智能製造相關服務」「新能源汽車充電及維修服務」等符合現代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類別,並細化了新材料產業。2018版在編制過程中,發揚了統計人勇於面對挑戰、克服困難,釘釘子的精神,表現出細心、耐心、責任心和使命感。
完善標準,為政策制定提供堅實統計支撐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包括多個大類。全國各省市區也根據其不同的產業情況,確定了各自不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範疇不同,全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是如何匯總的?寧吉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以下簡稱《目錄》)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和相關服務業。為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統計監測工作,國家統計局以《目錄》為基礎,制定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以下簡稱《分類》),並以國家統計局令形式進行了公開發布。該分類涵蓋了上述九個大類的產品和服務。同時,部分地區結合本地區實際,在國家統計局分類標準基礎上,還設置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別,如廣西增加了養生長壽健康產業和海洋產業、福建增加了海洋高新產業。
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計數據是根據國家統一的《分類》搜集匯總得到的,確保了地區與國家數據的銜接一致。各地區增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由各地自行搜集和匯總數據,同時,地區在發布數據時需註明本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標準。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近年來進行了多次更新,反映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變化。目錄的變化會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和統計工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寧吉喆: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變化,「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都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出了部署和安排,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也相繼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3)》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兩個版本。為了落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及時反映和監測戰略性新興產業最新發展情況,滿足統計上測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模、結構和速度的需要,更好地服務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國家統計局及時制定並發布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試行版和2018版兩個版本,並編制了2017內部試行版。
統計調查工作隨著統計分類的變化而相應調整。以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度調查為例,2018年以前,依據2012試行版範圍進行調查,數據涵蓋223個國民經濟行業小類。2018年,依據2017內部試行版進行調查,範圍擴大到302個國民經濟行業小類。在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查內容將根據最新發布的2018版做進一步調整,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八大產業,320個國民經濟行業小類。
今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計調查工作將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為指導,不斷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標準,更加及時、全面、準確地反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狀況,為規劃實施和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堅實的統計支撐。
勇於探索,為國際統計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2018年底,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全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生產活動「三新」經濟增加值,也發布了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這樣新增的統計將為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有何重要意義?寧吉喆:為全面監測我國新興經濟發展變動情況,促進社會各界更加全面客觀認識我國「三新」經濟良好的整體發展態勢,以及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國家統計局測算和發布了「三新」經濟增加值和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從核算結果來看,2017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近13萬億元,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5.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按現價計算的增速為14.1%,比同期GDP現價增速高2.9個百分點。2015-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為123.5、156.7、210.1,結果顯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加速發展壯大,經濟活力進一步釋放,新興經濟成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5~2017年
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及分類指數
2015~2017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
分類指數、增速及貢獻率
全國「三新」經濟增加值核算結果
註:分項數據不等於合計數是數值修約所致。(以上圖表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三新」經濟增加值數據,有利於社會各界更加全面客觀認識我國「三新」經濟良好的整體發展態勢,以及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從已發布的「三新」經濟增加值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目前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的總量還不夠大,佔GDP的比重也不是很高,說明我國「三新」經濟的發展還不夠充分,未來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要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其核心是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研究測算和發布反映新興經濟發展狀況的統計指標,就是緊密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步伐、新特點,監測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為制定宏觀政策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更好地發揮政府統計的服務職能。
因此,測算和發布反映新興經濟發展狀況的統計指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一是通過多指標構建的指標體系綜合動態地監測新興經濟的發展狀況和變動特點,為判斷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進程提供新的視角。二是從經濟發展的基礎、潛力、動力、進展等方面,分別量化支撐新動能發展的知識能力、經濟活力、創新驅動、網絡經濟、轉型升級等5個方面的表現,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三新」經濟發展和傳統經濟的調整優化。三是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的發布為下階段我國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更大程度地釋放經濟活力潛力提供數據支撐。
下一步,國家統計局將持續監測發布「三新」經濟增加值和「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並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新力量和新特點,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新興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和測算方法,推進「三新」統計工作,為監測新動能提供更全面的視角,為服務「三新」經濟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另外,據我們了解,目前國際上尚沒有國家、地區和組織對新興經濟開展過系統的統計核算工作,中國國家統計局在「三新」經濟統計核算方面的探索性工作,也為國際統計界新興經濟相關工作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原標題:《必讀!寧吉喆就新版《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