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就天天想著如何養老,早不早

2020-12-11 笨笨漫談

20年前,誰家要是有老人被送到養老院,一家人都不敢聲張,偷偷摸摸,每逢問到,顧左右而言其他,簡直是大逆不道之事。無論家裡實際情況多困難,居家贍養老人那是必須的。況且那時的養老院也確實讓人看了心寒。偏遠的地點孤零零一座樓,斑駁落灰的牆面和走廊,吱吱呀呀的房門,好些條件的也多是兩人一房間。床兩張,桌一張,加上探視親人坐的硬板凳。這還僅僅是表面看到的,背後護士如何粗暴,彼此之間如何難以相處,聽了膽戰心驚。之後幾年,媒體屢有虐待事件報導,視頻一次次播放著慘烈場景,讓人恨不得衝到電視裡聲張正義。以至於我媽幾年前就一再囑咐我,等她老了,千萬別把她送到養老院去。

這才幾年光景,養老服務迅猛發展。人們觀念不在囿於局限。畢竟,雙獨生子女+雙職工家庭+二胎時代,經濟捉襟見肘,工作不得不「996」,老人身體健康還好,如若行動不便,就算保姆有了人選,又怎麼能避免不遇到摔打老人的壞蛋,或者遇到《都挺好》裡面的心機保姆「小菜菜」?這還是子女在身邊的情況。如果是空巢老人呢?我身邊不乏這樣的老人,子女國外發展,老兩口互相在國內只能互相照應,一輩子的夫妻情分,到老彌足珍貴。沒有幾十年親人般的相濡以沫,哪來的久病床前的悉心照料?中國的父母,一輩子心甘情願為子女操勞,為了兒孫福,不惜做出自我犧牲。老了老了,想到的還是要自己爭氣,不要給子女添亂。現實中的「蘇大強」畢竟還是少數。

所以,40歲關注今後如何養老的人真是一大堆。就連網紅木老師,一路披荊斬棘,見誰撕誰,和鬥戰勝佛一般,也都早早就規劃了後半輩子的生活。身邊的幾個阿姨,在身體非常健康的情況下,時常在群裡開展相約參觀養老院的活動。

都說四十不惑,可很多40上下的人,生活危機感撲面而來。覺得自己還是大姑娘小夥子,怎麼突然就銀絲皺紋黃臉一下全來了?40歲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天天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自己身體健碩、頭腦清醒,趁還有把力氣,及早安排自己的後半生迫在眉睫。可是當真你看上的養老院看得上你嗎?

小區環境優雅、休閒娛樂一應俱全、醫療服務保障到位,就連住處,都是充滿溫馨的家,一居兩局一應俱全。起步價200萬,還僅僅是獲得排隊的機會。入住後每月的費用更是讓工薪階層咋舌。經濟基礎好的老人則是只選貴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人家說了,老了進養老院也要擇鄰而居,收費越高,說明人員素質相對高,彼此有共同語言,這才是養老院在他們心中更重要的附加價值、精神追求。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怕沒有,就怕你有我沒有,反而心生惦記,看到心儀的地方,又苦於囊中羞澀,以至於現在焦慮,想到未來更焦慮。

與其時時處處處心積慮為以後操心,不如順其自然過好每一天,社會在發展,也許到我們老得走不動的那一天,更加智能的嶄新世界就在我們眼前。到那時,回想今天的自己,如此煩惱,青絲豈不是白長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40歲開始,怎麼做養老規劃?
    來自中國報告網的數據顯示,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理想替代率在60%左右,但目前實際上只有40%左右。這意味著只靠基本養老保險,退休後生活質量會下降很多。提前規劃養老資金,對老年生活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麼到底應該多早規劃?我認為40歲是開啟養老規劃的一個最佳年齡。
  • 30、40、50歲,分別怎麼存養老的錢收益才能最高?
    30歲女性怎麼買最合適?先說結論,30歲女性適合買自在人生。福佑金生最長只能保障20年,也就是到50歲,期限太短,失去了為養老儲備資金的意義。國債同理。目前人均壽命為82歲左右,隨著醫療技術發展,我們老了人均壽命95是合適的水平。
  • 40歲,存款100萬,1個兒子,剩下的錢還夠不夠養老
    作者:奔跑的小牛40歲是一個上不去,也下不來的尷尬年齡,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幾重壓力壓在肩上,有時候,著實讓人喘不過氣來。40歲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 子女撫養教育的壓力,父母照顧的壓力,還有為人夫妻感情之間的羈絆。如果沒有一個奮鬥的30歲,那麼到40歲會感覺到身心疲憊。如果年輕的時候能好好奮鬥,並且運氣不差的話,自己還能夠輕鬆一些,周遭的事情基本定型,在職場該升的也升了,人生也就邁入了慢車道。
  • 50歲的時候擁有多少錢才夠養老?
    50歲的時候擁有多少錢才夠養老?五十歲問多少錢夠養老,這個問題問得有點早。我們不知道今後的物價上漲水平是什麼樣的。問多少錢可以養老,如果能夠回答你的,也都是基於現在的物價水平,如果是動態的,也是按照現在的物價漲幅大概核算一個數字。並不能代表今後物價真正的上漲水平。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增強,中國的很多的經濟因素都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如果說過去四十年物價漲了幾十倍,那麼將來幾十年物價要漲多少呢?誰也不知道。
  • 你準備幾歲開始養老?我和身邊的好朋友聊了聊,聽聽他們怎麼說
    一提起養老,很多人會覺得這個是中老年人該關心的問題。就像我媽媽說的那樣,她自己是40歲左右的時候開始考慮自己老後生活的。媽媽曾經說,年輕的時候要多出去闖闖,哪怕闖不出什麼名堂來,也比坐井觀天的青蛙強一點。
  • 職場心理:40到50歲之間往往不快樂,為什麼?主要是這3個原因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說:「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 養兒防老變成「養老防兒」?60歲老人忠告,養老錢最好自己留
    當我們走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雖然養兒防老仍然是主流,但由於中國人的養老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根本無力承擔,有的甚至不願意承擔養老責任,還有一些人更過分,不但不養老,還時時刻刻在啃老。所謂「養兒防老」變成了「養老防兒」。對於很多年滿60歲的老人而言,其實把養老金留在自己身邊,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我有一個鄰居,今年已經60多歲了。前幾年自己退休,老伴去世,一個人跟著兩個兒子過。
  • 42歲的女性繳納社保18年,購買補充養老保險,該如何選擇?
    42歲的女性已經繳納社保18年了,現在想購買補充養老保險,該如何選擇呢?對於42歲的女性來講,她距離正常的法定退休年齡55歲,還有將近13年的時間。所以說在這13年以來,那么正常的去繳納自己的社保待遇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畢竟社保才是自己最重要的第1支柱養老保險,那麼只有自己擁有了一個第1支柱養老保險,在這樣的基礎上去選擇其他的補充養老保險才是很正常的。
  • 一個男人天天想著不能在一起的別的女人,好不好?
    一個男人太重感情,天天想著不能在一起的那個女人,這肯定是不好的!你如果對別人百分之百地滿意,那麼人家對方肯定對你不滿意,肯定看不上你! 愛一個女人,不是要天天在那裡胡思亂想,不是在那兒坐享其成!
  • 度小滿支招90後新難題:如何從30歲開始攢夠200萬養老錢
    從保溫杯裡泡枸杞,到90後單身大潮問題被熱議,30歲開始,這個年輕群體可能要開始擔心一個更為「嚴肅」的話題,如何養老呢?但是蘇大強有多「作」,恰恰表現了:現如今養老有多難。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份發布的數據,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佔總人口的17.9%,老齡化日益加深。
  • 50歲的人沒有養老保險只有200萬存款,養老有保障嗎?
    這些人前半輩子辛辛苦苦的去工作,現在老了跟年輕人沒法相比了,所以想要退休享受一下生活,而隨著我國物價的不斷上漲,未來養老成本可能會上升,對此很多朋友都會有疑問,如果自己沒有交社保,那名下到底有多少存款才能夠確保未來的養老有所保障呢?50歲有200萬的存款,到底能不能夠保障養老無憂,我們可以來算一下一筆帳就知道。
  • 一個農民50歲存十萬,到60歲夠養老嗎?如何解決養老金難題?
    養老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未來需要多少養老金,應該如何準備養老金。關於養老金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一個農民如果50歲存下10萬元,到60歲夠不夠養老呢?關於養老方面的誤區很多人在處理養老問題的時候,就是存錢、存錢,但是存多少錢夠?根本不清楚。如果今年50歲,存下了10萬元積蓄,如果我們進行購買國債或者普通理財,年化收益率好點情況下能夠達到4%左右,10年後將會有14萬元。
  • 養老產業「大有可為」房企跨界養老如何解決盈利難題?
    其中提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編制養老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培育養老新產業,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實際上,養老產業在中國房地產領域並不陌生,但這一很早就被發現的藍海市場,並未找到較好的盈利模式。
  • 一家3口組團「啃老」,60歲老人無奈落淚:兒子,我不用你養老了
    在王大爺退休後,他想著兒女的責任也盡了,希望退休後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為此他計劃好了和老伴出去旅遊,年輕時想去,但為了給家裡省錢,他們就沒有去。現在終於卸下重擔了,王大爺覺得自己終於解放了。誰知兒子一家不是這麼想的,兒子心想老人身體還算硬朗,於是讓妻子帶著孫子來了老房子居住。王大爺想想這也沒什麼,兒孫繞膝,一家人倒是很熱鬧。
  • 洋女婿回國後,天天想著回來,父母卻說:這裡才是你的家!
    洋女婿回國後,天天想著回來,父母卻說:這裡才是你的家!跨國婚姻變得越來越常見,他們在結婚後會選擇移居國外,也有可能會定居在中國,之前就有一位在中國生活了三年的洋女婿,在回到英國後,卻天天想著回中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當上中國的女婿後,他就來到了妻子這邊。
  • 德國養老,65歲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在隨後和她的交流中,她給我介紹了德國的養老事業發展狀況,並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她說,在德國父母並不依賴子女養老,而且由於有非常完善的保障制度,65歲退休之後,人生才剛剛開始。65歲,到底在人的一生中算一個什麼階段呢?
  • 40歲,打算每年存一筆錢用於養老,每年至少需要存多少才可以?
    有網友提問說——「40歲,打算每年存一筆錢用於養老,每年至少需要存多少才可以?」,誰沒有退休的夢想?每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疲於奔命時,或多或少也會開始想像退休後的完美生活,你可能是不必擠公交,一覺睡到很晚,或者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騎自行車沿著江邊溜達,更精彩一點的,可能是哪怕70歲時,還能大膽地背著降落傘跳出飛機,享受騰空的快感。其實,按自己的方式實現退休夢想,就意味著現在要退休前做好儲蓄準備,這樣你才可以不必太擔心退休金。
  • 我當養老護理員 記者走社區體驗養老護理員的工作
    浙江日報杭州9月22日訊 (記者 裘一佼 通訊員 劉婷婷)早晨8點鐘,我跟隨杭州上城區南星街道美政社區的養老護理員王錫紅準時來到王科炳老人的家中,體驗養老護理員的工作。出發之前,我已經在社區養老服務對象資料庫上認識了王科炳老人,「王科炳,男,86歲,南星街道美政社區,省級勞動模範,空巢老人,D級,每月服務20個小時。」
  • 外企或私企員工年齡大了後,應該如何打算?一個40歲人的4點心得
    至於靠子女養老,那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就更困難了,現在年輕人的壓力與日俱增,作為父母這輩的,都巴不得自己還能長期在崗位上工作。所以,養老問題除了有社保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多奮鬥,這樣才能有個穩定的老年生活。
  • 50歲的人,手裡有多少錢夠養老?看完心裡有底了!
    問題:50歲的人,手裡有多少錢夠養老?每個人對養老的標準判定不一樣。有的人覺得我每天吃青菜蘿蔔就過得很好,有的人可能天天山珍海味還嫌不夠。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不是一點半點,讓人如何去比較。出題目者如果給出更多的細化標準,比如說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對生活的品質要求高不高,等等,富人過一天,窮人還是過一天。有錢有錢的消費,沒錢就有沒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