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種工具,它邏輯性強,能訓練人們的思維能力;它注重方式方法,能讓人們的思維更敏銳;再者就是能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掌握數字規律,訓練邏輯思維。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除了語言學科以外,其他學科基本上都會運用到數學。如果沒有數學可以說就沒有這個世界!有很多看似枯燥又無理取鬧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都有意想不到的應用。
兒童數學遊戲是將數學知識寓於兒童感興趣的遊戲之中。結合兒童日常生活的各種活動,用遊戲的形式培養孩子對數的概念的興趣,增加對數的感性認識,由淺入深地學會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由於數學在自然及社會科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數學歷來是小學和中學的一門主要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工具課程。數學是兒童學習其它文化科學知識,從事各種實踐活動的必要基礎知識的工具。
一、兒童數學遊戲的作用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兒童的生活來選擇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兒童的經驗和視野;兒童數學遊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考慮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努力探討、設計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活動,建構自主快樂的學習模式,促進兒童能力與個性的發展,是家長和老師應努力的方向。
(一)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
數學產生於生產實踐,與人類文明同時開始,又隨著生產實踐、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應用極為廣泛。人的全部生活實踐(衣、食、住、行)幾乎都離不開數學。最簡單的事例,像小朋友有幾隻手,班上有幾個小朋友一樣,都要用數量來表示。數學還廣泛地運用於音樂、科學技術、工業生產等各個領域,甚至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花朵、太陽、蝸牛、小鳥等也可以用幾何圖形的組合來表示。
兒童生活在社會和物質的世界中,周圍環境中的形形色色物體均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有一定的形式,大小也各不相同,並與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因此,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數學打交道。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是向兒童進行數學的啟蒙教育,教兒童認識周圍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初步懂得關於數量、形狀、時間、空間等方面的概念,學會進行簡單地計算,從而培養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使他們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與人交往,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有關問題。
(二)數學遊戲是兒童時期的主要活動手段
遊戲是兒童時期的主要活動,是數學教育的有力手段。兒童通過遊戲,獲得粗淺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各種遊戲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培養兒童感知覺、思維想像、記憶和操作能力。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遊戲,遊戲對於兒童,正如工作和勞動對於成年人一樣重要。遊戲又是最適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一種活動,它能給兒童以快樂並從中受到教育。因此,遊戲是兒童教育獨具特色的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另一方面由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易造成兒童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兒童對數學感到枯燥和乏味。然而,如果把兒童喜聞樂見的遊戲,依託在數學教育之中,讓兒童在玩中學,寓教於樂,提高了兒童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鬆、自然、饒有興味地學習,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兒童數學遊戲的組織方法
兒童數學遊戲應該有興趣、孩子願意主動參與,比如適合4-6歲學齡前兒童的一些數學實踐內容,在4-6歲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早期學習應該包括:大小多少、方位、認識不同的圖形、分類學習、對應關係學習等內容(其實應該更多),這其中每一類的學習都是系統工程,包括感知集合及元素,認識10以內的數和10以內數的組成;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簡單的幾何形體;認識一些常見的量,以及空間、方位、時間方面的簡單知識;還有對應、計數、加減和自然測量等初步技能。如「伸指頭」 (適合3歲兒童),利用手指認識10以內的數。「給牌分類」(適合 4歲兒童),按卡片提示將某些物品進行顏色、形狀、數量分類。「猜猜星期幾」(適合5歲兒童),鞏固孩子對昨天、今天、明天、星期幾等時間概念的認識。
而且在這樣的遊戲過程中,他們會主動的掌握關於數學學習中的大小比較、多少比較、分類關係、一一對應等。
(一)大小多少的數量關係遊戲
「套娃」排隊遊戲:如讓一大堆的套娃排隊,給孩子設定不同的排隊指令,讓孩子在套娃中尋找到適合指令的排隊方式。比如下達各種指令:
1、讓套娃從小到大進行排隊。
2、找出套娃中最大的,讓它排列在整個隊伍的最前面當隊長。
3、將套娃分成兩隊,大娃娃是大班的孩子站一隊,小娃娃是小班的孩子站一對。
4、比較大娃娃和小娃娃的多少,將大娃娃和小娃娃拉手,看是否能一一對應上。
在套娃的遊戲過程中,孩子實質上已經能對大小進行初步的認知,對一一對應和一樣多的概念有了感知,且能夠通過主動參與進行分類和對應關係的學習,這樣的遊戲過程孩子會很喜歡。
(二)兒童數學方位關係的學習
方位關係包括:上下、左右、前後等,這些關係的學習在學齡前以遊戲為主展開,孩子接受和認識都比較快。
例如上下關係,人體就是最好的道具,可以有很多這樣的遊戲。
當孩子盤坐在腿上時,讓孩子說嘴上面有哪些東西,如有兩個孔的鼻子,兩隻明亮的眼睛等,孩子知道了嘴上的涵義。以此類推,以人體為遊戲學習上下是比較好玩的遊戲方式。
在認識方位時,可以根據孩子喜歡畫畫塗色,給孩子在紙上畫出一些方位圖形,讓孩子用彩色的筆進行塗色,孩子會很喜歡的。
比如下列這些圖形:
1、三角形的上方塗成紅色、中間塗成黃色、下方塗成藍色。
2、三角形的上方畫一個笑臉,中間畫3個笑臉,下方畫2個笑臉,一共多少個笑臉?
3、然後再數一數,上面的圖形中一共有多少個三角形?
這是上下的關係學習,左右的關係也可以用類似的圖形展開,可以從一個三角形延伸至多個三角形。
這樣類似的題目和塗色遊戲,在生活中可以多去展開,對孩子來說,他們只不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過程中他們掌握很多的知識和思維方式。
其實,只要家長掌握了兒童分階段學習的重點知識點,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用心去和孩子一起玩耍,都能在這種遊戲的方式中讓孩子快速的學習到數學知識的精髓所在,每個父母根據實際生活展開學習都能學到很多的內容。
比如:秋天的寒露之後,天氣轉涼,北方的大樹就開始掉落樹葉,可以讓孩子去找出不同的紅樹葉,並比較樹葉的大小。給不同的樹葉排隊這些生活中的遊戲都是數學。
讓兒童在遊戲中扮演角色、在遊戲的情節中獲得數學知識,在遊戲和自然環境中,交叉各門類學科的聯繫和滲透,是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知識和生活能力的鞏固、加深、補充和促進。
遊戲既是兒童數學教育的途徑,也是數學教育的方法。兒童數學教學中的遊戲是兒童在數學教育遊戲中學習初步數學知識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兒童的教學主要是運用數學遊戲進行的。因為教學遊戲是在教學過程中,用以完成一定教學任務的遊戲。它有規定的動作和規則,成人可以將要求兒童掌握的初步數學知識和技能,滲透到規則和動作中去,兒童在操作遊戲規則和動作中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致判斷推理形成概念的積極思維過程,從而使遊戲成為兒童獲得數學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有力方法。
三、兒童數學活動中的遊戲特徵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應充分運用遊戲這一手段,使向兒童進行數學教育的過程,成為在遊戲中學習的過程。數學教育活動可以全部採用遊戲形式,即若干個遊戲組成數學活動的主要部分。力求使遊戲進入數學活動的各個內容中,讓兒童在玩遊戲中學,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求知慾望得到發展。
(一)數學遊戲的情節性
情節是指按照因果邏輯或意義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在遊戲中,情節重在通過衝突和懸念引發兒童的興趣,進而使兒童深入到虛擬世界中。數學這類遊戲是通過遊戲的情節來反應其主題的,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二)數學遊戲的操作性
這類數學遊戲是兒童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並按照遊戲規則進行的一種遊戲。
(三)數學遊戲的感官性
這類數學遊戲主要強調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兒童對數、形的感知能力。如通過數、看、摸等方式進行。
(四)數學遊戲的敏捷性
這種數學遊戲是不用直觀教具的,只用口頭語言進行的遊戲。這種遊戲對發展兒童數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的作用較為突出。
(五)數學遊戲的競賽性
這種遊戲主要是增加競賽性質於數學遊戲之中,以增強掌握知識的鞏固程度和發展思維的敏捷性。
(六)數學遊戲的智力性
這是一種以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遊戲,其主要任務為發展兒童智力。數學智力遊戲極大地調動了兒童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教孩子加法,家長或老師不簡單地告訴他們幾加幾等於幾,而是形象地講故事:小紅去探望生病的外婆,路上開滿了鮮豔的花朵,她想採一些鮮花送給外婆,便採了3朵紅花和5朵黃花,小朋友,你知道小紅一共採了多少朵花嗎?
又如,老師在教「10的加減法」前,先帶小朋友做個「分果子」遊戲:每三個小朋友為一組,派一位小朋友到前面領取10個蘋果畫片,要求他把領回去的蘋果畫片分給兩位小朋友,看看有幾種分法,每次各分得幾個。這樣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操作,把分蘋果的直覺和10的組成聯繫起來,既強化了記憶,又培養了操作能力,還為10的加減法作了成功的鋪墊。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安排,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趣味性強、可操作性強而又為兒童所喜愛的遊戲,可以讓枯燥的數學學習在生動活潑的遊戲情境中展開,效果自然明顯。
四、兒童數學遊戲應注意的問題
家長和老師在設計遊戲時,內容要重點突出數、形知識和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規則不要過於複雜,而且情節應讓兒童能夠理解。幼兒園小班和中班的數學活動應以遊戲方法進行,以遊戲為主,大班可適當減少,這樣有利於培養兒童學習的習慣和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老師在組織或指導遊戲時,應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兒童的想像力,充分挖掘兒童潛在的能力,使兒童在輕鬆,愉快地遊戲中掌握知識,獲得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數學學習設計成一件件寶貴而誘人的禮物,讓兒童樂於獲取呢?數學遊戲正是兒童獲取數學禮物的最佳方式。兒童的注意力常常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新奇的、有趣的東西會引起他們的興趣,遊戲本身又能調動多種感官,促使兒童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在遊戲中玩樂,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感悟,在遊戲中創新,讓他們的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在遊戲中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