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新聞—科學網

2020-12-20 科學網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對本學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進行了通信評審,選出初步候選人157位。現予公布。

中國科學院

2015年7月31日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57人,分學部按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23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玉鵬

50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

王煒

53

凝聚態物理與生物交叉

南京大學

3

王貽芳

52

粒子物理實驗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

方復全

50

數學

首都師範大學

5

鄧小剛

54

空氣動力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6

葉友達

51

空氣動力學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7

朱詩堯

69

物理、光學

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8

江松

52

應用數學、計算數學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9

湯濤

52

計算數學

香港浸會大學

10

阮勇斌

52

基礎數學

北京大學、密西根大學

11

杜江峰

46

量子物理及其應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2

李儒新

45

光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13

鄒冰松

51

中高能核物理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14

張平文

48

計算數學

北京大學

15

張繼平

56

基礎數學

北京大學

16

陳仙輝

52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7

羅民興

52

理論物理

浙江大學

18

趙剛

54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19

莫毅明

59

數學

香港大學

20

徐紅星

46

分子光譜和納米光學

武漢大學

21

龔新高

53

計算物理

復旦大學

22

景益鵬

51

天體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23

謝心澄

56

凝聚態物理

北京大學

化學部(2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于吉紅(女)

48

無機化學

吉林大學

2

王梅祥

54

有機化學

清華大學

3

劉雲圻

66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4

劉買利

56

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5

劉育

61

有機化學

南開大學

6

安立佳

50

高分子物理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7

孫世剛

60

電化學

廈門大學

8

李玉良

65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9

楊萬泰

58

高分子化學

北京化工大學

10

楊柏

52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吉林大學

11

吳驪珠(女)

47

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12

張東輝

48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13

張鎖江

50

化學工程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14

陳軍

47

無機化學

南開大學

15

趙宇亮

52

分析化學、放射化學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6

徐春明

50

化學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7

席振峰

52

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

18

唐勇

50

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19

彭孝軍

52

精細化工

大連理工大學

20

蔣華良

50

化學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21

謝在庫

51

石油化工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2

謝素原

47

無機化學

廈門大學

23

裘式綸

67

無機化學

吉林大學

24

譚仁祥

54

有機化學

南京大學

25

譚蔚泓

55

分析化學

湖南大學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以政

57

神經生物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

2

王寧利

58

眼科學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3

王松靈

52

口腔醫學

首都醫科大學

4

王福生

52

臨床傳染病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

5

卞修武

51

醫學(病理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6

仝小林

59

中醫內科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7

劉耀光

61

作物遺傳學

華南農業大學

8

李蓬(女)

49

生理學與生物化學

清華大學

9

沈中陽

52

器官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10

宋微波

56

動物學

中國海洋大學

11

張旭

53

神經科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2

張學軍

59

皮膚病學

安徽醫科大學

13

陸林

48

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

北京大學

14

陳義漢

50

內科學

同濟大學

15

陳子江(女)

55

婦產科學

山東大學

16

陳孝平

62

肝臟外科

華中科技大學

17

陳國強

51

基礎醫學—病理生理學

上海交通大學

18

邵峰

43

感染與免疫的分子機制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19

周琪

45

幹細胞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20

屈良鵠

61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中山大學

21

哈木拉提·

吾甫爾

55

中(維)西醫結合

新疆醫科大學

22

顧東風

56

流行病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23

錢前

53

作物種質資源

中國水稻研究所

24

徐國良

50

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5

曹務春

51

流行病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26

曹曉風(女)

50

植物表觀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7

閻錫蘊(女)

58

納米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28

蔡秀軍

51

腹部外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29

裴端卿

50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30

薛勇彪

52

植物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地學部(2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於貴瑞

55

生態系統生態學與全球變化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

王二七

65

構造地質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3

王焰新

51

汙染水文地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4

朱敏

49

古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5

劉禹

51

樹木年輪與全球變化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6

孫立廣

70

生態地質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7

李向東

51

環境地學

香港理工大學

8

楊經綏

65

巖石大地構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9

楊樹鋒

68

構造地質學

浙江大學

10

吳福元

52

巖石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1

沈樹忠

5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12

張人禾

52

氣象學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13

張宏福

52

巖石地球化學

西北大學

14

陸雅海

52

土壤微生物學

北京大學

15

陳大可

57

物理海洋學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16

陳發虎

52

環境變化

蘭州大學

17

陳曉非

57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8

郝芳

51

石油地質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9

胡瑞忠

56

礦床學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20

夏軍

60

水文學及水資源

武漢大學

21

徐義剛

48

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2

高銳

65

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23

談哲敏

50

氣象學

南京大學

24

黃建平

52

大氣科學

蘭州大學

25

葛全勝

52

自然地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6

竇賢康

49

空間物理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7

潘永信

51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8

戴永久

50

大氣科學

北京師範大學

29

戴民漢

50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

廈門大學

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永良

50

信號與信息處理

空軍預警學院

2

王懷民

53

分布計算技術與系統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3

尤肖虎

52

通信與信息系統

東南大學

4

毛軍發

49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上海交通大學

5

劉明(女)

51

微電子科學與技術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6

李景鎮

74

光學工程

深圳大學

7

楊德仁

51

半導體材料

浙江大學

8

吳朝暉

48

計算機

浙江大學

9

張榮

51

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山東大學

10

陸建華

51

通信與信息系統

清華大學

11

周志鑫

49

信號與信息處理

北京市遙感信息研究所

12

鄭志明

61

數學/信息科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3

房建成

49

導航、制導與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4

姜傑(女)

54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15

駱清銘

49

生物醫學光子學

華中科技大學

16

顧瑛(女)

56

生物醫學光子學(雷射醫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17

郭世澤

46

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安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18

黃如(女)

45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北京大學

19

程代展

69

系統與控制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0

管曉宏

59

系統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技術科學部(3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秋良

49

電氣工程(應用超導)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2

田永君

52

超硬材料

燕山大學

3

劉昌勝

48

生物材料

華東理工大學

4

閆楚良

67

飛機結構壽命與可靠性

國機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5

芮筱亭

58

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

南京理工大學

6

李東旭(女)

58

太空飛行器結構與設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7

李行偉

62

環境水力學、環境水利工程

香港科技大學

8

楊合

52

機械工程(塑性加工)

西北工業大學

9

何雅玲(女)

51

傳熱傳質學

西安交通大學

10

鄒志剛

60

材料學

南京大學

11

汪衛華

51

材料科學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2

宋永華

51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浙江大學

13

張懷武

55

電子材料與元器件

電子科技大學

14

陳雲敏

53

巖土工程

浙江大學

15

陳維江

56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國家電網公司

16

歐陽明高

56

汽車動力系統

清華大學

17

周仲榮

49

機械設計及理論

西南交通大學

18

鄭泉水

54

力學

清華大學

19

俞大鵬

56

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

北京大學

20

宣益民

58

工程熱物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1

賈金鋒

49

材料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22

倪晉仁

52

治河工程、環境工程

北京大學

23

徐世烺

61

結構工程

浙江大學

24

郭萬林

54

工程與材料力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5

郭烈錦

51

能源動力工程及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學

26

唐春安

57

巖土工程

大連理工大學

27

常青

57

建築學

同濟大學

28

彭練矛

52

材料物理

北京大學

29

韓傑才

49

材料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

30

魏悅廣

55

固體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南昌大學江風益上榜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記者譚紅報導: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共18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其中,江風益位列信息技術科學部。據南昌大學官網信息顯示,江風益,男,1963年出生,江西餘干人。1989年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高校從事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教學和科研工作。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出爐廈大兩名教授入選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昨天公布,廈大兩人入選,分別是廈大校長張榮教授、廈大生命科學學院林聖彩教授。福建總共三人入選,除了廈大兩位,還有福州大學範更華教授也入選。中科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選人名單總共有181人。應該說,從候選到最終當選,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每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一般是60多名,在年底公布。當然,當選為候選人已經很不容易。中科院明確,每位院士最多推薦3名候選人。被推薦人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該候選人被推薦的學部相同方為有效。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凌瑤 2019-08-04 19:18
  •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2019-08-01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公布2007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中新網8月30日電 中國科學院今日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0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據悉,中科院各學部院士對本學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進行了通信投票,經中國科學院各學部常委會審議,確認初步候選人145 位。
  • 中科院2007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共145位
    關於公布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2007 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院士對本學部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進行了通信投票,經中國科學院各學部常委會審議,確認初步候選人145位。    現予公布。
  • 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發布 中科大5人在列
    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發布 中科大5人在列   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公告說,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 廈門大學兩名教授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
    ­  昨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位候選人。其中,廈門大學的兩位教授,49歲的謝素原和52歲的戴民漢入選此次候選名單。­  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後,中國科學院迎來的第二次院士增選。
  • 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5人河北高校本科畢業,1人為河北現任正廳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公布2019年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經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初步候選人共181位。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1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人民網北京8月1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名單於8月1日在中科院官網公布。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楊寧、金梅林等在列
    中國工程院4月30日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位,其中農業學部57人,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楊寧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金梅林教授等知名畜牧獸醫專家。名單中亦含肉品加工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校長周光宏教授。以上入選專家均由院士提名。此前,中國畜牧獸醫學會推選了6人作為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其中四川農業大學程安春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侯水生研究員、揚州大學焦新安教授和中國農業大學譙仕彥教授獲得有效資格,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文杰研究員和中國農業大學咼於明教授則落選。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本科和博士都畢業於哪些高校?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公布2019年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經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初步候選人共181位。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1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雖然候選院士還不是最終院士,但候選院士一般都是各個單位比較牛的學者,而且他們也將是未來院士增選的後備力量,對他們的個人履歷進行分析對我們了解院士群體是有一定價值的。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完整版名單公布 候選人大幅減少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的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日前公布了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人。由於此次是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後的首次院士增選,院士推薦範圍、渠道都較以往有較大修改,初步候選人數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選時大幅減少。  在上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時,共有391人入圍初選。
  • 2019年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廈大三名「60後」教授入圍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近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總共531名,在閩高校有4人,其中三人來自廈門大學,一人來自福建農林大學。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學院12月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中科院新增選院士61人,工程學院新增選院士70人。兩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先後進行有效候選人、初步候選人、正式候選人等環節評審。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是今年元月啟動,在周一公布增選名單中,蚌埠醫學院1973屆畢業生陳孝平和1984屆畢業生王福生入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增選名單。
  • 中國科學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趙竹青)2017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今日正式對外公布。這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9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10人,信息技術科學部6人,技術科學部12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
  • 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有關規章制度有小修訂
    社會上十分關注院士增選工作的公平公正。自1991年院士增選工作制度化以來,已經進行了8次院士增選,每次都強調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強調發揚嚴肅、嚴格、嚴謹的作風,強調要堅決抵制一些社會上不正之風和不必要的幹擾,強調要使得院士增選結果能經得起社會、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今年的院士增選,中科院還是和過去歷次增選一樣,繼續堅持這些好傳統好做法。
  • 「兩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 最年輕 「新院士」僅42歲
    中國工程院2019年增選最年輕的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羅先剛研究員。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75位院士。
  • 2019年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廈大三名60後教授入圍
    近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總共531名,在閩高校有4人,其中三人來自廈門大學,一人來自福建農林大學。有效候選人名單一般通過兩個渠道確定,一個是院士推薦,一個是中國科協推薦。廈大的三名教授都是「60後」,各有特點,趙燕菁曾任廈門規劃局局長,白敏冬是位女科學家,今年54歲,是三人中最年輕;夏寧邵帶領團隊研製出世界首 個戊肝疫苗,他同時獲院士推薦和中國科協推薦。不過,從候選人到正式當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候選人是531名,每次增選院士人數一般在80人左右。
  • 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各高校入選人數排名」,浙大第3
    在我國的人才體系當中,院士是最頂尖的科研人才。現在,我國的院士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側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側重工程技術。毫無疑問,擁有多少位院士是評價一所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