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唐詩 | 李白《望天門山》→ 練吟誦,明詩句,悟詩情

2020-12-16 小學精品教學資源

學會一首古詩,了解一段歷史

詩詞是最精煉的語言,也是小學生必背必考的內容。「聽老師講故事」平臺通過每周詩詞,帶大家吟誦一首詩,了解詩詞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原來詩意並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

( 點擊上方綠色音頻即可跟著江老師學詩詞)

音頻授權 | 江美麗

文字編輯 |「聽老師講故事」微信公眾號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 釋

①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如同天設的門戶,因此得名天門。

②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③楚江:指長江。

④回:回漩,迴轉。指這一段江水由於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並更加洶湧。

⑤出:突出,出現。

⑥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譯 文

長江猶如一把巨斧將天門雄峰一劈兩半,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後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的美景難分高下,一葉孤舟從水天相接的遠方駛來,仿佛來自日邊。

古詩背後的人文歷史故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他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看到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不禁浮想連篇: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於是提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名詩《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成的意境優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李白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裡,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出李白那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精神。

喜歡就點個讚↓或點擊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吧~

相關焦點

  • 《望天門山》李白
    時間隨水流,李白終於來到了淮南道(今安徽境內)。他聽說這裡有一座叫天門的山,十分險要。相傳春秋時吳國和楚國在這裡發生過「長岸之戰」,屈原也曾經到過這裡,他十分期待。李白乘著一葉孤舟,順流而下,船上的風帆有時像飛舞的羽翼,輕柔地拂過他的頭頂,有時它又被風吹得獵獵作響,像是盤旋於天空的雄鷹。他坐在船頭,飲一壺酒,時而微醺。
  • 中華經典資源庫59 古詩詞賞析:李白《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是李白的一首絕句,雖然簡短卻非常知名,無論在寫景的傳神還是表現詩人思想情感上都極有典型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李白詩詞精選十:望天門山
    3月我們推薦的是李白專題詩集,詩集將根據內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難不斷延伸,陽春3月讓我們一起體驗詩仙的曠世奇才吧!I:正文:望天門山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Ⅱ譯文:天門山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 「唐詩」《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山再也無法阻攔,徵徵地看著眼前這條巨龍在腳下盤旋,好象出關的驃騎將軍的麾下戎馬,因為城門的狹窄而迴旋停留。山和水便在這裡交融,水如巨龍奔騰,山似天門聳峙,水有劈開山而一瀉千裡之勢,山卻堅守著一股執拗而讓水不得不稍有停頓。
  • 李白望的天門山,原來不是一座山,而是兩座,你知道背後的故事嗎
    文:熊貓啃書轉載請註明出處李白的詩,很多家長學生時代都學過很多,很多人至今還爛熟於心,那今天呢,熊貓啃書就帶大家來學一首李白膾炙人口的詩《望天門山》,還有這首詩背後的故事。《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 《望天門山》一詩的譯文、賞析
    《望天門山》寫於詩仙李白從巴蜀乘船赴江東的旅途中,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將自己的廣闊胸懷寓於遼闊的自然山水之中,抒發了詩人的豪放不羈的精神。《望天門山》的全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李白(唐)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 《望天門山》帶給你的不僅是一首詩,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01詩詞背後的故事同年夏天,李白乘舟抵達了天門山,被天門山獨特的地理形態所震撼,於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03詩詞深度賞析1.詩題理解:標題中的「望」字,結合全詩意境,此時的李白距離天門山應該還有一段距離
  • 曉白讀詩 | 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唐] 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經典詩作《望天門山》所在地:遊客走後垃圾滿地、觸目驚心
    3月31日,安徽蕪湖境內天門山風景區,垃圾遍地。天門山位於蕪湖市經開區龍山街道境內,幾千年來,天門山獨有的山形和水勢以及其歷史文化的底蘊,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暢遊題詠。詩人李白來此遊玩,留下了經典詩作《望天門山》。天門山也因李白一首詩而聞名天下。
  • 三年級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望天門山》
    【賞 析】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前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迴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
  • 20200820每日一首 望天門山
    天門山因本人的&34;、&34;面試輔導班先後開班,時間太緊,加之有關面試的&34;剛好告一段落。因此,從2020年7月25日起,開闢&34;專欄,選學小學課本的詩詞。一方面,可供放假在家的小學生學習時參考,另一方面,也希望那些陪伴孫子、孫女學習、生活的爺爺、奶奶們,伴隨著這個過程,找回自己上小學時的有趣回憶!
  • 唐詩天天背 |《望廬山瀑布·其二》《早發白帝城》
    尊敬的讀者:我們將會用150天更新《唐詩三百首》所有必背古詩,每天兩首。傳承經典,我們責無旁貸。唐詩三百首·073《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川:河流,這裡指瀑布。(2)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3)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天:極言天高。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一作「半天」。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 李白《望廬山瀑布》中有個字搞錯了:「掛前川」應為「掛長川」
    孫尚勇認為《望廬山瀑布》為偽作的理由有四:一,七絕《望廬山瀑布》因襲五古以及李白他作的地方過多。二,李白同時代的文人、唐人李詩抄本、現存各種唐人的唐詩選本和唐人詩文皆未曾提及七絕《望廬山瀑布》。三,七絕內容本身存疑,即「日照香爐」不可能「生紫煙」。四,七絕與五古的風格不相類。
  • 長江天門山,找到李白當初的足跡
    一首李白的《望天門山》,讓蕪湖的天門山留名千古。對於長江邊的海拔不高又貌不驚人的小小天門山來說,因為李白的詩興大發而得到了大大的造化,到現在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而來登臨天門山,而我也是其中一員。第一步當然就是到蕪湖天門山風景區詩仙廣場了。在廣場的靠江邊的位置,有詩仙李白的雕像。
  • 二年級語文上冊《古詩二首》教案:《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
    2、有感情朗讀《望廬山瀑布》,背誦並默寫。 3、理解詩句,想像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畫面,吟誦古詩想像意境,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邊讀邊想像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望廬山瀑布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日本學生也會誦讀一二。「漢詩」可以說是日本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用日語讀唐詩?聽起來萌萌噠!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起來欣賞吧。
  • 「阿凡達世界」已註冊,那唐詩裡的天門山在哪
    提到天門山,多會想到阿凡達張家界天門山,其實全國叫做天門山的還有好幾處:桂林天門山、甘肅甘谷天門山、江西貴溪天門山、湖北天門市直接得名天門山,>此篇我們跟李白遊安徽蕪湖天門山。——李白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長江浩蕩奔流的氣勢,相得益彰。中下遊的長江已是江面遼闊,河道方向也90度改變,將山分為兩半,對半相立。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天水相接,人在自然面前,顯得渺小。
  •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一、談話導入1.我國幅員遼闊,有96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被叫「天門山」。二、基礎學習三、了解詩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最擅長的體裁是絕句。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四、理解詩意初讀古詩,試著給古詩劃分節奏,根據釋義,邊讀邊想,這首詩大致寫了什麼?
  • 卅年長安住,一片望鄉情:日本人的唐詩水平有多高?
    當國內的網友們驚呼日本人唐詩底蘊厚時,「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這樣原創的、借喻同胞兄弟的優美詩句,令國人刮目相看的同時也更令人感動。 於是,「豈曰無衣,與子同澤」,久遠的《詩經》裡的語句都能被日本人信手拈來時,不少網友羞赧的驚呼,自己的書算是白念了,老祖宗的精髓章句都被別人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