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北京西紅門店內,仍有顧客在挑選"馬爾姆MALM"系列抽屜櫃。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家樂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9日電 (記者 王家樂)「宜家方面稱不撤回中國商品與『中國標準』有關,我只想知道,我們消費者到底應該如何維權?」
近日,隨著宜家「奪命櫃」事件的不斷發酵,有網友在「青年之聲」平臺提問,尋求有效的維權途徑。中國青年網記者特邀「青年之聲」維權服務聯盟專家亮劍,為網友答疑支招。
「青年之聲」維權服務聯盟專家、北京盛堂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律師協會業務拓展與創新專門委員會委員盛乃龍律師認為:「中國消費者維權於法有據,根據國際私法準據法原則,宜家在中國從事經營活動,適用中國法律有關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中國青年網:
也就是說,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那麼消費者具體可以通過什麼渠道進行維權?
盛乃龍:
根據宜家已經在美國、加拿大召回抽屜櫃的事實,說明宜家也已認可抽屜櫃確實存在瑕疵。已經購買柜子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屬地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或者自行提起訴訟,消費者協會也有權為此提起公益訴訟。
中國青年網:
消費者協會的職責是什麼?
盛乃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第1款規定:消費者協會應履行以下公益性職責: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中國青年網:
宜家發出聲明前產生購買行為的消費者可以通過訴訟維權,那麼在發出聲明後產生購買行為的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呢?
盛乃龍:
在宜家發出召回聲明後產生購買行為的消費者,有權要求宜家承擔懲罰性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47條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中國青年網:
賠償金額應當如何確定?是否有相關法規規定?
盛乃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國青年網:
根據某大型社交網站上的一項投票顯示,有七成投票網友認為宜家對『中國標準』的區別對待涉嫌歧視。面對「同損不同賠、同命不同權」的不公平對待,您怎麼看?
盛乃龍:
作為「WTO」成員國,商家必須遵守「WTO」基本貿易原則之一——「非歧視原則」。
宜家的召回行為存在差別對待是客觀事實,此種做法不妥,首先是傷害了美國和加拿大之外的客戶或者潛在客戶的感情,勢必切斷其更大的銷售市場,隱患不能及時排除,潛在巨大賠償風險。
宜家有必要進一步正確分析、認識中國的巨大消費市場,有必要認識中國網民總量在世界的影響力,更有必要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否則將得不償失,追悔莫及。
盛乃龍律師表示,在消費者們和關注維權事件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情況一定會發生理性的、合法的轉變。我們也期待有關部門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保障公眾消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