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令人動容的悼亡詩詞,生死兩茫茫惟有淚千行

2020-12-11 攝影拾遺

以悼亡為主題的詩,最早出現於晉代,由西晉文學家潘安所作,以哀悼其亡妻。到了唐宋時期,悼亡詩(詞)不再只限於丈夫哀悼亡妻的專用詩題,也可以是對亡故的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之情。這10首令人動容的悼亡詩詞,可以了解一下。

一、《離思五首·其四》(唐·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是詩人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的,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惠,但二十七歲便早逝了。詩人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北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公元1075年,蘇軾來到密州,這一年的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亡妻王氏,便寫下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蘇軾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不僅美貌,對待雙親也很孝順,兩人恩愛情深;不幸的是,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對蘇軾打擊很大。

三、《沈園二首》(南宋·陸遊)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遊一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髮妻子唐琬的愛情悲劇,他在二十歲左右與唐琬成婚,倆人感情很好,可是陸遊的母親認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就命陸遊休了唐琬。沈園即沈氏園,故址在現在的浙江紹興禹跡寺南,這兩首詩是陸遊七十五歲時所寫,距沈園邂逅唐氏已有四十多年了,但對她的感情絲毫未減。

四、《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多才多藝,可惜倆人結婚後僅三年,妻子就亡故了。這首詞上闋寫喪妻後的孤單悽涼,一個「涼」字絕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下闋自然地寫到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然後產生出無窮的惆悵、遺憾之情。

五、《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宋·李清照)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這首詞前有題註: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但明為詠梅,實為悼亡,寄託了詞人對於南遷後不久就不幸病故的丈夫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其中「人間天上」一語,寫盡了尋覓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

六、《李白墓》(唐·白居易)

採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公元762年,李白於安徽當塗縣去世,葬於龍山;公元799年,白居易二十八歲,他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曾去憑弔李白墓。全詩用李白生前傑出的成就,與李白坎坷的命運、死後墓地的荒涼和後世文壇的暗淡形成了多重對比,從而賦予了作品驚心動魄的藝術感染力。

七、《臨江仙·秦樓不見吹簫女》(南唐·李煜)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瓊窗夢醒留殘日,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幹外映垂楊。暫時相見,如夢懶思量。

李煜十八歲娶周宗之女娥皇,即位以後即立為昭惠后。二人情感甚篤,婚後十年昭惠后因病逝,李煜十分悲傷懷念。首句以「秦樓女」代指所懷之人,不僅寫其容貌,更寫其才藝,加強思念的感情。因為是獨自面對,不得與所愛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下闋掉轉筆頭去寫回憶與心情,當時情景雖然美好,現在卻已經存在著不能如願的遺憾。

八、《錦瑟》(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是李商隱晚年之作,關於其創作意旨歷來眾說紛紜,但認為是悼亡之作的人最多。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採用比興手法,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藉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的深思。

九、《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北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壠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首詞是賀鑄從北方回到蘇州(閶[念chāng]門指蘇州城西門,代指蘇州)時悼念亡妻所作的,詞人的一生輾轉各地擔任低級官職,抑鬱不得志,年近五十閒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今重遊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

十、《悼亡三首·其一》(北宋·梅堯臣)

結髮為夫婦,於今十七年。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公元1044年,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回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於舟中。梅堯臣後來寫的三首悼亡詩以質樸見長,曲折而悽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語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起來,有很強的感染力。

相關焦點

  • 史上最有名的兩首悼亡詩,一首前無古人,一首後無來者
    當然也有人認為《詩經·唐風·葛生》是悼亡詩的鼻祖(但歷代學者對於這首詩的主旨爭議頗多),有人曾評價《葛生》「不僅知為悼亡之祖,亦悼亡詩之絕唱也」。但因為關於《葛生》的主旨爭議太多,今天討論另外兩首著名的悼亡詩,其一便是全才學神級大家蘇軾的《江城子》,蘇軾罕見的全才型選手,他的散文、詩、書法、繪畫造詣頗豐,他創立了「尚意」書風,後人評價他的書法「端莊雜秀麗,剛健含婀娜」,被列為北宋四大書家「蘇黃米蔡」之首;他開創了豪放詞風,他創造了
  • 唐宋時期最著名的五首悼亡詩詞,前兩首知名度最高
    詩詞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瑰寶,盛行於唐宋時期,代表了當時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水平,千百年來,深受世人喜愛。唐宋時期,湧現了數不勝數的詩人、詞人,也誕生了不勝枚舉的經典詩詞。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唐宋時期最著名的五首悼亡詩詞。
  • 歷史上這3首著名的悼亡詩詞,和蘇軾的《江城子》一樣感人
    悼亡詩詞,是一種特殊題材,最初的悼亡詩,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是丈夫為懷念故去的妻子而作,但是,隨著後世的發展,悼亡詩詞,已經不僅限於對亡妻的懷念了,對於親人、好友也可以抒寫悼亡之作。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可以說是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被譽為是「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千古第一悼亡詞,詞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中國悼亡詩詞的文學史上,這六首悼亡詩詞堪稱絕唱,首首催人淚下
    ——《悼亡詩》南朝·沈約沈約的這個首《悼亡詩》也是為了悼念亡妻而作。在這首詩中最為突出的特點便是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子「清怨」。在詞的詩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恆來反襯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 哀;後半將悲傷的情感同悽涼的環境融為一處,情狀交現,悲愴靡加。沈約的這首悼亡詩對後世以離別哀亡的為題材的詩詞作品有較大影響。
  • 史上最有名的7首悼亡詩詞,白居易享受格調最高,第四首太傷感!
    悼亡是古代漢族詩歌題材之一,始於晉代潘安,指對亡故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的詩歌,今天我們收集了7首比較出名的悼亡詩詞,看看哪一首最感人?潘嶽《悼亡詩》是詩人悼念亡妻楊氏的詩作,潘嶽夫婦感情很好,楊氏亡後,潘嶽寫了一些悼亡詩賦,除《悼亡詩》三首之外,還有《哀永逝文》《悼亡賦》等,表現了詩人與妻子的深厚感情。在這些悼亡詩賦中,《悼亡詩》三首都堪稱傑作,而在三首《悼亡詩》中,第一首傳誦千古,尤為有名。
  • 中華好詩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中華好詩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2020-12-16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幾首被千古情種傳誦至今的悼亡古詩詞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嶽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這裡介紹元稹、蘇軾幾首被千古情種傳誦至今的悼亡古詩詞。
  • 悼亡詩詞欣賞其二
    蘇軾的江城子和賀梅子的半死桐,以及元稹的遣悲懷,潘嶽的悼亡並傳不朽名篇。今天放在這裡一起欣賞一下吧。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詞神,詩神,大家之筆,而又生性曠達,下筆如神,這首詞化用了唐人慾知斷腸處,明月照松岡,詞意既悲切,又能哀而不傷,符合中國人的中庸之道,這首悼亡詞是樣板之作。潘嶽是美男子,對妻子又深情,是好男人,悼亡詩之稱謂便由潘嶽這三首而來,太長了,有興趣看的自己百度吧。
  • 蘇軾寫給三位妻妾的悼亡詩詞是怎樣的
    蘇軾是北宋的大文豪,不僅詩詞俱佳,而且書法和繪畫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他一生有三位重要的妻妾:王弗,王閏之,王朝雲。其中王弗是蘇軾的結髮妻子。十年後蘇軾仍對她念念不忘,為亡妻寫了《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記夢》來懷念她:「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 中國古代詩詞榜上排名第一的悼亡詞,真情流露,何用手法?
    中國的詩詞在全世界都是一絕,因為只有中文才能把感情表達出淋漓盡致,該細膩就細膩,改豪放就豪放,毫不拖泥帶水,並且是那麼的直扣人心,能和讀者在不同的環境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就是中文這就是中國文化這就是中國詩詞。
  • 蘇軾夢見亡妻後寫下一首詞,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令人潸然淚下
    對於兩個相愛的人,最悲痛的莫過於兩個人天各一方、陰陽相別,在詩詞中也有很多詩人對已故的愛人的悼亡詞,字字句句纏綿悱惻、那種深入骨髓的痛,讓人讀之無淚痛斷腸。宋神宗熙寧八年,蘇軾的愛妻王弗已經去世十年,但蘇軾對王弗依舊一往情深、哀思深摯,在正月二十日的夜裡夢見了亡妻,深埋心底的思想一時湧上心頭便再也無法入眠,就提筆寫下了一首悼亡詞《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 十首悼亡詩詞,最適合清明讀
    詩詞君:潘安是西晉時的文學家,這組《悼亡詩》是詩人悼念亡妻楊氏的詩作。楊氏是西晉書法家戴侯楊肇的女兒,兩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四年,感情十分深厚。楊氏亡後,潘安寫了許多詩賦悼念楊氏。這組《悼亡詩》就是其中的傑作。在這首《悼亡詩》中,潘安懷念與妻子往昔的種種,沉痛哀傷,其與妻子的深厚感情,可見一斑。
  • 三首悼亡古詩詞,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讀後讓人肝腸寸斷
    人世間,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最痛苦之事莫過於生死離別。古代詩詞題材豐富,有一種非常特殊,那就是悼亡詩詞。公認的最早悼亡詩,出自晉代美男子潘安之手。潘安帥氣逼人,每次上街回頭率超高,無數少女為之傾倒,但潘安並不花心,一生只愛妻子一人,再也容不下其他女子,無論對方多麼優秀。
  • 蘇東坡和彌爾頓,不同時空、不同文化的悼亡,卻有著一樣的真摯
    他們將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憶之情,用恍惚迷離的文字抒發出來,讀之令人心痛。而用詞寫悼亡則是蘇軾的首創。蘇軾的這首悼亡之作與前人相比,它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最典型的特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用下片五句是記錄夢境,其他的語句則直抒胸臆,傾訴悲傷,寫得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出了最深的思念,不愧為千古悼亡詞之首
    蘇詞內容廣泛,題材新穎,除較多的政治抒懷詞、詠物抒情詞,還有一部分思親、念友的詞,《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詞初讀是在初中,當時僅是模糊覺得情真,詞好,找了個小本本抄下來。現在一轉眼大學都快畢業了,雖然愛情沒遇到幾次,但每每獨坐靜思時再細細體會其中真味,總是可以落下淚來。
  • 五首著名的悼亡古詩詞,句句讓人落淚
    這是一首大眾都非常熟悉的悼亡詩。作者是大眾熟悉的元稹。元稹早年生活窘困,寄人籬下,後來進士及第,娶妻盧氏。兩個人恩愛非常,但是天不遂人願,盧氏二十七歲那年就去世了。元稹想起過去和妻子的點點滴滴,寫下了這首悼亡詩。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悼妻詞的深層寓意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就抒寫了對亡妻纏綿悱惻的悼念之情。世人多注意蘇軾在詞作中對亡妻的思念,但悼亡的背後,蘇軾也表達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深層寄寓和無窮感慨。宋英宗治平二年﹙1605﹚五月二十八日,蘇軾的原配妻子王弗在開封﹙今屬河南﹚謝世,六月六日殯於京城外,次年葬於故鄉四川眉山﹙見《蘇東坡集·亡妻王氏墓志銘》﹚。
  • 文豪蘇軾的深情,夢醒淚流不止,寫下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這句詞出自文豪蘇軾筆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也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想必很多人對這首詞都不會感到陌生,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這首詞背後那個被稱作「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感人故事。話說這年正值蘇軾在中巖書院讀書,中巖風景絕佳,寺下有一綠潭。
  • 蘇軾的3首詩詞,寫給3任妻子,情感真摯,讀完令人心碎
    白居易曾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首長恨歌家喻戶曉,大家也知道其歌頌的對象。但如果白居易的在天之靈能知道蘇軾的愛情故事,他一定再次感動,也會覺得這兩句詩非常適合蘇軾與他的3任妻子。下面要介紹的是蘇軾的3首詩詞,寫給他的3任妻子,情感真摯,讀完令人心碎。
  • 60句悼亡詩詞,讀後肝腸寸斷,願你永遠也不要讀懂
    1.——元稹《離思五首·其四》2.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夢微之》4.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