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廣東省廉江市塘蓬鎮大土並村委秧樹塘村廖樹堯
參考:大土並村委瑤下村廖汝生亞伯執存本、大村卅二叔執存本
註明:手抄本中的一些生僻字在電腦中打不出,用形近字代替並在括號內加以說明
我廖氏周文王后裔,自叔安住伯廖故命姓廖,迨後失據至傳鼻祖子璋公第一代子璋公二代從憲公三代梧桂公四代欽公五代誠希公六代琳瑄公七代綱公八代蘭芝公九代光景公十代文興公十一代花公十二代昌公十三敏公十四代卅一郎十五代三十七郎十六代仲逹公十七代院蔚公十八代安叔公十九代四六郎二十代德源公二十一代敬齊公敬修公,以上先祖是在福建上安葬的,以下的字行,是明朝弘治七年我蕭氏祖妣在福建攜帶三男遷居廣東省石城縣彩門山村創業,就是根據在彩門山敬修公排列字行。
大碰(原字為提土旁,即「土並」, 下同)村字行先立
1敬2文3法4仕/維5奇6廷7人(份公)8瑞9王(璨)10昌11維12鴻13翰14翔/芳15永16世17錦18汝19樹20熙21增22錫23潤24植25煇26基27銓28淑29桂30煥31城32錤33海34林35灼36培37鈞38池
嘗思:水之有源,木之有本,猶人之有祖宗也,是以編修族譜,以紀念祖德宗功,尤為至要。
追憶我廖姓遠祖乃周文王第十四子諱名伯廖以名命姓,最初發祥於汝南和武威兩地,所以我廖姓原有汝南和武威兩郡,嗣以我武威郡之子孫比較發達,而汝南之子孫總有無多,少數服從多數,至今全國各地的廖姓人皆宗武威郡,近代百家姓之書,也不再印汝南郡,唯一是印武威郡,然我武威郡的地址,其他地方未暇查悉,只知原在陝西省,因為當時西周就在陝西省,所以知武威郡是陝西省管轄的一個地方,無可置疑,曾見廖姓古祠,有一首門聯:北郭家聲遠,西岐世澤長。亦可作證。
憶我廖姓遠祖,自西周以至現在三千年來,人口發展眾多,分居全國各地,成為星羅棋布,不能遍訪盡述,惟我敬修和蕭氏祖妣攜帶三男,初遷江西,次移福建,後來兩粵,曾出過許許多多文人武士,可稱人才濟濟也。
祖譜舊序
正德三年孟春月十三日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裔孫焦方拜修
嘗聞:三代而不宗法之不行久矣,古先賢人因時制義,以宗法行之,於今故有不能親而知其名者,果何如哉?蓋古人之世家舊族莫不有譜,譜之己成,必立宗支以主之,而唐人尤重世族之家,學習盧陵歐陽修、眉山蘇東坡,鹹稱其善而敘之例總小不足為萬世之法,然譜之微是可為百代之源,其中尊卑有序,昭穆不紊,親疏有別,真偽不淆,自一世以至萬世,自一人以至萬人,莫不共睹其前代之儀型,周知其先公之名譽也,若我子孫孰不感發其孝悌之心,奐起其尊祖敬宗之念哉。今杭州永郭坊廖氏舊家也,詩書仕宦,固未艾也,嘗啟廖氏自江西雲都,石城寕都,開三縣遷福建汀州府上杭縣珠璣巷,我廖氏周文王后裔,居地命姓,自叔安住伯廖,故命姓廖。
至春秋戰國,秦穆公命廖鳴春為大將,迨後廖子璋公得漢帝以武功受封為左衙鎮國大將軍,夫人劉氏生二子長從憲次原憲娶妻高氏,即今浙江汀州府松楊縣順義鄉誠信裡為仁堡立桑梓居住,從憲之子梧桂娶妻高氏生一子名欽,受封總兵,先娶妻韓氏生男四人長守信任青州刺史,次守義任大平州判官,三守常任泉州府清溪縣令,四守誠任汀州府副吏,而欽公再任杭州府太守,續娶妻趙氏,。五世誠希公任揚州府知府,娶妻黃氏生一子六世琳瑄與誠希公於晉懷帝永嘉六年正月往左江畔,立桑梓居住,有祖墳在澤州高年縣軍峰裡地名雲渡石,有名地三十五穴,俱是廖金精公明師下手扦葬,在三國出有個廖化為關夫子將軍。宋朝綱公聲榮萬石,榮公緒著三洲致公容公源公時公榮德公蘭芝公蘭德蘭階公光堯光景光福公俱顯貴,綱公任宋朝都給事,源公任南朝宰相,二公因南宋二朝變亂多端,移居延平府順昌縣合陽市居住,迨後宋繁族眾,子孫蕃昌,庶人各營謀裕,後遷居不一,作分郡。由此觀之,郡點分皆同其本地也,使後世子孫昭穆有序,尊卑有別,秩然不紊矣。自花公傳世,悠久歷數百年,富貴勿替。豈非我廖氏福澤未艾也誠矣哉?木有根根鞏固而葉茂,水有源源遠而流長,詎為人祖、為人子孫者,不思本源哉?服固有時而窮,而親親長長之義,無時而盡,廖氏之子孫不益見其悠而久熾而昌壽也乎。
大始祖考諱光景公字德登宋宣州刺史誥封光祿大夫宋朝中狀元如翰林居丞相位,原籍江西開寕縣城雲都娶妻張大夫人誥封一品夫人,生九子均顯貴,命九男取立三郡取立三才之象也。
光景公墳墓在江西廖禹公明師扦葬長二三男立武威郡四五六男立大原郡七八九男立清河郡,產業貨物立之於碑,在寕教為記。
長房文廣公為元朝宰相
次房文興公任參政大夫,生花公
三房文擧公貢生
註:長二三男,長男蘭芝公承武威郡,光景公生九子作分三郡
四房文福公庠生
五房文亮公翰林
六房文裕公擧人
註:四五六男,三男蘭德公承外父王壽宣為大原郡是王族請三人去守其業,後來外祖過世仍復武威郡。
七房文用公翰林學士
八房文明公通政司
九房文峰公提刑部
註:七八九男,次男蘭階公承外舅南塘張伯瑄為清河郡是張族請三人去守其業,後來外舅過世仍復武威郡。
二世祖考諱文興公為元朝參政大夫,妣賴氏夫人生一子花公祖墳在江西省。
三世祖考諱花公號實蕃戢(原字左上角無口字頭,下同)名五郎,妣馮氏生一子昌公,因宋元兩朝變亂移居福建延平府順昌縣合陽市,後移永樂上杭郭坊居住,考妣墳與祖妣合葬汀州府永定縣蘆平田豐雞浮塘廖禹公明師扦穴,雙龍降脈至明朝萬曆三十七年,因地廣人稠,漸開田地,乃擇十一月初七日辰時築墳立癸山丁向期限二月初九日合祭。
四世祖考諱昌公號燕及法名十五郎,葬在橫橋南杭裡,至三十七年三月初一日築灰立碑,架上金盤形,期限二月十三日合祭。祖妣楊周蔡三氏法名大五七娘同葬枰何(原字左邊有木字邊)山棋盤形,花心穴立坤山艮向期限二月初十日合祭。生三子長曰徹公次曰政公三曰敏公。
五世大伯祖考諱徹公妣張氏生一子廣慶百三郎
五世次伯祖考諱政公妣梁氏生三子懋息十二郎懋實千八郎懋孫千二郎。
五世祖考諱敏公妣趙氏五娘生五子卅(?)郎卅十郎卅二郎大世郎卅一郎妣趙氏三娘生五子長卅(?)郎次卅(?)郎三百一郎四百七郎五五十郎。
七世祖考度三十七郎生仲達仲遠公妣林氏,祖妣林氏生四(原字在文中稍小靠右)五郎三院蔚公生一子名安叔,安叔祖四(原字在文中稍小靠右)六郎生四子德貴德秀德明德源住潮州程鄉。
長樂興寕後德源公傳代
德源公妣王氏生二子敬齊公敬修公
敬齊公妣鷗李包三氏生九子
長思明妣陳藍二氏生三子志聖志賢志樂住興寕
次思聰妣何氏生四子志善志周志宏志明住歸善
三思溫妣潘氏生七子志誠志謀志讓志誥志註志講志訓住大浦
四思恭妣劉氏生二子志光志德住大浦
五思忠妣曾氏生三子志懷志民志元住河豐
六思敬妣李氏生一子志遂住程鄉
七思問妣李氏生二子志遠志達住惠州
八思難妣巫氏生二子志瑤志珍住潮州
九思義妣孼(也許應為薛)氏生三子志發誌慶志提住興寕藍浦
敬修公妣蕭氏生三子
長文貞妣蕭氏生一子法隆住廣東石城縣彩門山,遷橫嶺
次文廣妣謝邱二氏生一子法誠住廣東石城縣彩門山,分居大碰
三文莊妣楊氏生三子法猶法遠法琛住廣東石城縣彩門山上水塘村
大始祖敬修公原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珠璣巷居魁梧傑出醇厚可風,其生三子長文貞次文廣三文莊至明朝弘治七年,我大始祖公燕翼貽謀擇裡而處,同時也因為福建地方人稠地窄,而東西兩粵地廣人稀,政府號召移民,而我大始祖公即命二世文貞公攜母蕭老嫗(原字為女 於,即「女於」,下同)人帶弟文廣文莊,不辭勞苦千裡而來廣東省石城縣彩門山村,創業開基,而大始祖公則留居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珠璣巷故居,其百年歸壽,安葬在福建園嶺.
大始祖妣蕭老嫗人,乃係敬修公之原配也,於明朝弘治七年自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珠璣巷攜帶三男往來廣東省高州府石城縣純十都六甲彩門山村創業居住,廣置田莊,承頂廖永昌籍,子孫繼頂無疆,乃後三男分居,文貞公往去橫嶺居住,文廣文莊二人同住彩門山村,糧米同甲,於今昭然可考矣。蓋憶始祖妣之生壽原命不可得而知,然此皆大任未降之候,而苗裔昌之際也。今者麟趾振振,擔石稱雄,至大清時雍正十三年八月七日遷葬於下鹿還村水口兩邊嶺上,兩水合流之處,坐未向醜,安厝無恙。又乾隆五十年間,貞廣莊三房嗣孫合修築灰立碑,祭掃綿遠,豈不美哉。而彩門山竪祠宇兩座為據。
至於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歲通族合議設立蒸嘗使清明之期弗致寂寥耳,即將賣木取錢弍阡文至三十七年戊寅嵗祭祖支去銷使尚存錢柒百三十文闔族議將每丁捐出錢弍十文共一百四十丁捐得錢二千八百八十文又添三丁該錢一百五十文總共得錢三千七百六十文言利錢五分遞年管放每逢三月初十日祭祖費用銷使算明白永遠萬無一失(謹序)是以為序。
通族設立永遠蒸嘗小引
慎終追遠人之大典餘族不敏何莫由斯道也,溯念
大祖妣蕭老孺人攜男三子孟曰文貞仲曰文廣季曰文莊於弘治七年自福建汀州府上杭縣前來廣東高州府石城縣永平鄉純十都彩門山村等處立籍承頂純十都六甲裡役後分五房徵收錢糧由來久矣迄今人丁多眾合議設立蒸嘗使清明之期弗致寂寥耳爰於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歲賣木取錢二千文至三十七年戊寅歲祭祖支去銷使尚止存錢七百二十文闔族議將每丁捐出錢二十文共一百四十四丁捐得錢二千八百八十文又添三丁該錢一百五十文總共得錢三千七百六十文言定利錢五分稀(原字為希字 走之底)年管放每逢三月初十日祭祖費用銷使算明白永遠萬無一失(謹序)是以為序
計開各房房長名字於後
長房房長廖瑞璉廖瑞翰
二房房長廖軒廖達
三房房長廖柱廖捷
四房房長廖瑞超廖瑞坤
五房房長廖瑞冠廖瑞炳
舊族規條例
一禁生端蠹害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為盜賊者合族出結送官究治
一禁教唆起釁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兇拳打死人命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窩逃透漏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縱容偷盜捉獲送官究治
一禁散蕩賭博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酗酒闖禍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聽唆爭鬥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出手犯父母不孝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凌辱長上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倚尊壓佔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拼身賴(原字為賴字 心字底)備違者送官究治
一禁抗禎拗眾違者送官究治
一子孫讀書聰者將蒸嘗捐助
一貧窮不能婚葬者則闖族相助
一被冤屈者通族共保共使路費
一錢糧要早完不得負累徵收
以上條例闔族議定小則責罰大則送官,法究決難輕恕
廖氏族規序
澹翁氏曰,閱廖氏族規而重有感焉,念予宰石十一年於各都裡、擇品行端方者、或委以鄉老、俾領袖一方,以資保障,以為楷模。而諸領袖中特心悅純十都之廖軒,念軒自受委,奉予所售(原字為金字邊 售字)
上諭十六條淺說、家喻戶曉,從無有一夫不軌,以于于法,軒雖在齊民之中,而予特刮目以其品行,能和保障楷模而兼林也。癸巳歲予奉清遠六載以來,每念軒之品行不禁逢人之願斯,而軒亦懷予不置,惟軒系鄉邑之星,繼予而會者廉知其賢,仍畀以領袖,致六載中欲訪我而未暇也。戊戌秋以老乞罷,始獲投閒。己亥春正買舟東來,經月抵清。相視淚交頤真若家人父子乍離乍合。居日捧其族規進閱予閱:竟雅曰、予十一年宰爾邑、爾族無擾我庭者原既有此、弟爾純十都之鐘氏、豐三上之廖氏皆奉家規,徵予言為序。爾何獨秘之軒曰軒斤斤訓迪一族惟恐子弟有一二蕩檢踰閑,以辱公命,徒使設族為具文。今幸循公之化。十一年罔敢隕越。公離石十六年而率由如故,是範圍軒族者,皆公德政之施也,繼用既成,且異其長,守其敢呈閱,以慰公心吾因之有感矣。夫人有一言一行,可以風世,恆患人之不知,必極意表暴,初不念其所言所行之果有效與否。今軒設族規以規族人,乘(原字為土字底,或許為「垂」字)二十年而曲成,有效,非軒之持躬正直。孰重實行,有以感發與起能若是乎。吾願廖軒之子侄,世奉此規,而為淳良,且推而及吾石萬姓,皆效廖氏之恪遵。
上諭而為淳良,則軒之為軒,寧僅流芳於一鄉一族已哉。軒之艱於嗣,十年內凡四弄璋,可以徵積行之報矣,軒乎,軒乎,吾尤斯爾之日新其德母以耄耋而倦於勤也,爰書之以為序。康熙五十八年,上巳廣州清遠令,前高州石城主人,原孫繩祖題立。
石城縣正堂加一級紀錄二次田,批石邑地廣人眾衣食易足健訟盜賊往往而有,本縣到任力挽頹風,終不能哀息,蓋由人心痼癖已久矣,卒難返淳故也。然家齊國治必有其漸,今廖保證以族規請判終年伊欎以對之,不覺開顏,使人人皆有以禮義廉恥自勵,石邑何難為海濱鄒魯也。康熙五十七年戊戌歲八月初十日田爺親筆批於族規部嘗讀書曰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夫族何以睦,睦於族人之循規蹈矩也。然予廖氏族規之設由來久矣,自軒達二公在康熙二十八年設立族規條例簡冊呈上捕爺沈賞印為慿。因為捐丁蓄積蒸嘗之始,又康熙五十七年軒達二公仍錄族規條例簡冊呈上縣主,田批明蓋印,永遠為照。又閱
嘗聞當日鍾蘇二姓不可合婚者,何也,蓋龐岸之蘇姓先日始居安業人單影只,不能立柱,而賴我公之柱,廖蘇永昌戶始得立籍,即如兄弟之親,不當成婚者,此也。而那凌之鐘姓先日隨母歸嫁我公,至後攜養長大娶妻傳接姓鍾宗枝亦為父子兄弟之情,不可合婚者,又此也。此鍾蘇二姓感戴我公之德,遺留子孫千古不失矣,是以為序。
計開歷代祖考妣於後
始祖諡敬修妣蕭氏,生下三子孟曰文貞仲曰文廣季曰文莊
始祖祠堂在彩門山村的村名學堂右邊火磚屋兩座中間兩廊古人淳樸並無各設祖名牌但上廳正中築裡坭檯上設有銅香爐成座於祠內祀奉,孫縣送世綠堂三字匾額在上廰正壁上辛卯科武舉廣楊公送有武魁二字匾額在大門上又辛酉科舉家珍送武魁匾額在北邊廊每年冬至祀奉文莊公嗣孫仕明公嗣孫並與祀奉在冬至前二日。文貞公嗣孫不與祀奉焉。祠堂立乙山辛向加辰戌分金永遠祭拜報矣。始祖妣蕭氏葬在下鹿環村邱姓水口西邊嶺上灰築白墓系座未山醜向永遠祭掃矣。
二世伯祖考諱文貞妣蕭氏後裔移居縣坊都橫嶺村置業米糧同甲當差,貞祖故葬土名盤古垌長岡山後遷葬於埤頭角山後復遷運出橫嶺處所卜擇吉地葬之妣亦遷囬橫嶺縣坊安葬。
二世祖考諱文廣度戢(原字左上角無口字頭,即「耳戈」下同)法廣,行二,妣謝氏度謝妙貞邱氏度邱一娘,產生一子度法誠。文廣祖葬在彩門山村蛤母地嶺腳田面江任泉明師點穴安葬,立癸山丁向加子午分金築灰立碑永遠祭掃矣。廣妣謝邱二氏與四世伯祖妣藍氏同葬在根竹垌村蛇嶺頂上三位同墓立
二世叔祖考諱文莊,與我廣祖同嶺安葬墓居於右邊順水正局。
三世祖考度名法誠諡敦睦行一,妣蕭氏童氏,產生五子惟興惟隆仕明仕質仕寬。誠祖先年安葬於長山圩石橋子村右邊安葬迨後水口村仕質公後裔遷葬於博邑龍潭堡李姓山場土名黃蜂竄(原字為穴 中)
法誠妣蕭老孺人葬在彩門山村古羅田嶺灰築白墓系座西向東,又法誠妣童氏金骨迨後仍系仕質後裔遷去博邑龍潭堡林姓山場在擺山村林姓後背嶺安葬目下坭墳磊祭掃永遠千古矣。
童妣與誠祖路程相隔兩裡遠。
四世祖考諱仕明行三妣李氏,產下一子諱俊奇。明祖葬在彩門山土名冷水湧(原字為土 甬,即「土甬」)圓敦山橫朝高佳石巖嶂為案系座巳山亥向加巽乾分金灰築白墓永遠祭掃矣。
明妣李氏葬於彩門山土名竹黃塘嶺,後於道光元年欽州嗣孫至大碰將祖妣金骨帶至欽州防城地名那棍嶺與五世祖妣何氏同墓。
五世祖考諱俊奇妣何氏,產下二子諱秀廷顕廷,秀廷伯祖少年身故失墓可悲。奇祖於乾隆九年甲子歲仲冬月念三日申時安葬於路帶灌蔭塘面嶺裡辛山乙向加戌辰一線分金至於民國國十五年丙寅歲八月丁酉十五癸丑用丁巳時重修立碑立辛山乙向加酉卯/戌辰分金一線此乃用加戌辰一線用以消峰可得消納清楚預卜富貴長綿築灰立碑以乘(原字為土字底,或許為「垂」字)祭掃矣。
奇妣何氏安葬與彩門山土名竹塘嶺後於道光元年欽州嗣孫攜妣金骨至欽州防城那棍嶺與四世祖妣李氏同墓。
六世祖考諱顕廷戢(原字左上角無口字頭,下同)二郎妣揭老孺人戢誥妙蓮。產下二字諱份倧。顕祖原命生於明朝戊戌年十二月初七日卯時終於清朝康熙十四年乙卯歲十二月初三日於雍正十一年癸丑歲九月二十五日未時安葬於大碰積穀湧(原字為土 甬,即「土甬」,下同)石子嶺立未山醜向灰築白墓永遠祭掃矣。
顕妣揭氏原命生於明朝庚子歲三月初十日辰時於雍正元年安葬於官堂坡艮龍入首立癸山丁向加醜未分金吉祥金骨不多用小埕的與孫媳黃妙仙同穴又至於嘉慶二年歲次丁巳十一月二十八日卯時重修灰築白墓永遠祭掃矣。
七世祖考諱份戢九一郎妣陳老孺人戢誥妙清。產下六子長曰冠次曰雲三曰霖四曰球五曰山六曰珏(原字為王 生)。份祖原命生於明朝崇禎三年庚午歲八月望(或許為「星」字)四日未時終於清朝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歲十月朔一日辰時於乾隆二年丁巳歲八月念二日葬於大碰雞笠嶂高山湧確母地立丁山癸向加午子分金灰築白墓財丁均興至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歲十月初三日丑時重修程先生改立午山子向加丁癸分金築灰立碑後人財倒敗是非日生至於宣統二年庚戌歲二月十三日亥時重修築灰立碑,義莊宗先生擇日立向改轉老向亦立丁山癸向加午子分金自修之後財丁興起族內平和自此以後切不可迷信庸師更改墓向後人當鑑前車之戒宜懍之母違切切此嘛(原字為口 屍 木,口在屍左,木在屍下)。
份妣陳氏生於明朝崇禎三年庚午歲九月念二日亥時終於年月日時不知葬於何時亦未知,安葬於高山湧中垌石磴(原字為石 祭)上嶺形如猛虎跳牆土名亞婆嶺立巽山乾加巳亥分金灰築白墓人財益興於光緒廿九年癸卯歲十月初十日卯時重修亦程先生移向湊日改立巽山乾向兼辰戌分金築灰立碑自修之後財丁大損。
七世叔祖考諱倧戢倧二郎妣黃妙真譚妙清,生下三子瑞雲瑞霖瑞山,業住六深後裔移居去欽州地。倧叔祖原命生於明朝崇禎六年癸酉歲十月十四日酉時享陽五十四秋終於清朝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歲九月廿六日亥時安葬於六深水口黃般垌嶺目下坭墳磊永遠祭掃矣。
八世祖考諱瑞冠諡忠惠戢冠一郎妣黃老孺人戢誥妙仙產生六子長曰珀次曰玠三曰琰四曰璨五曰璽六曰瑜。冠祖原命生於清朝順治十五年戊戍歲四月初三日午時平生業孺品端方忠厚長者之風如昨耕讀乘(原字為土字底,或許為「垂」字)後燕翼貽謀之澤常新故今戚?(原字為屍 木,不知何字)僯裡老成猶有稱述不替當日九旬加一之時而石城儒業,黃炱老師贈匾賜聯又白州舉人詹有成等制錦稱觴乞今尚在名節愈昭公一個書生而齒德榮施千古有矣享陽九十一秋終於乾隆十三年戊辰歲十月廿五日酉時後於乾隆五十年遷葬於博邑安三鹿村之左杉木塘嶺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又於乾隆五十一年丙午歲十月初一日築灰立碑永遠祭掃矣。
冠祖妣黃氏原命生於順治十四年丁酉歲三月廿日未時享陽七十一歲終於雍正五年丁未歲三月初七辰時安葬於官堂坡與六世祖妣揭妙蓮同墓永遠祭掃千古矣。
二叔祖考諱瑞雲戢傳二郎妣張氏
三叔祖考諱瑞霖戢霖三郎妣周氏
四叔祖考諱瑞球妣蘇氏
五叔祖考諱瑞山妣陳氏
六叔祖考諱瑞珏(原字為王 生)戢珏六郎妣黃妙全鍾妙金
八世祖妣之出與黃門也而伯叔姊妹有無未可知也而同胞並無一人及至姐公姐婆之終我祖商議備辦奠儀棺板收殮殯葬迨後日久不計祖妣及清明節食眼中流涕我祖詢之祖妣妣說姐公姐婆未前撿葬而恐慮金骨無也遂命人撿姐公姐婆同葬於油石湧尖峰半牌幸獲吉祥灰築立碑歷代祭掃不朽矣。
姐公黃傳一郎姐婆鄧氏
九世大伯祖考諱珀戢第一郎妣林氏戢誥妙賢。生四子長曰孟昌次曰仲昌三曰善昌四曰教昌。珀祖原命生於康熙戊午年八月初十日卯時享陽六十四歲葬於馬?(原字為木 門 未,木在門左,未在門內)山嶺立辛乙加酉卯分金。
珀妣林妙賢生於康熙十七年戊歲十二月十一日子時葬於馬?(原字為木 門 未,木在門左,未在門內)山與珀祖同穴。
九世二伯祖考諱玠諡慈良戢昪(原字為曰 升)二郎妣馮氏諡恭順戢誥妙妃。生七子又買一子長隆昌次鵬昌三繩(原字為斜金旁)四鈺五鎮六瑜七均金八廣昌。玠祖生於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歲七月廿七日辰時享陽五十五歲葬於龐公灣嶺立辰戌硬針白墓。
玠妣馮妙妃生於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歲四月十三日戌時享陽八十二歲葬於博白安仁二鹿良村園絲鱉嶺頂裡醜未加艮坤分金白墳。
九世三伯祖考諱琰戢琰三郎生於丁卯年二月廿日子時妣王妙蓮生於戊辰年十二月十二日申時
九世祖考諱璨諡瓓先戢璨四郎妣姓氏已無據甚悲。產下五子長熾昌次輝昌三東昌四法昌五敬昌。璨祖原命生於順治己巳年五月廿七日巳時終於年月日時失悞安葬於大碰原鄉土名黃藤湧山窩嶺座南向北與祖妣同穴至於光緒三年丁丑歲冬月入祠欽州祀奉永遠千古矣。
璨妣原命生於順治己巳年六月初四日戌時終於年月日時不知,與祖考同穴安葬於黃藤湧山窩系座南向北永遠祭掃矣。
九世五叔祖考諱璽戢英五郎生於癸酉年六月初十日酉時妣許妙賢生於乙亥年十二月初九日子時。
九世六叔祖考諱瑜戢玉六郎生於丁丑年九月三十日酉時妣戢誥莫妙金生於巳卯年八月二十日申時。
十世祖考諱輝昌諡德光戢輝二郎妣潘氏戢妙輝。產下三子長曰維成次曰維業三曰維基。輝祖原命生於康熙癸巳年八月廿三日終於年月日時不知遷葬於欽州防城縣那良古森板貞村田面嶺系座東向西灰築白墓立碑永遠祭掃矣亦入欽州祠堂祀奉千古矣。
輝祖妣原命生於康熙癸巳年七月廿六日午時終於年月日時不知安葬原籍大碰稔崗亞婆墳嶺做東南向西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一世祖考諱維業諡崇基戢業二郎妣林氏戢妙章。產下二子孟曰鴻綱仲曰鴻紀。業祖原命生於癸亥年三月廿八日戌時終於乾隆(此時間待商榷)甲寅年十一月十二日戌時始葬藠子坡嶺後遷葬於博白土名鹿務蠏面朝逆大江水嶺名猿猴嶺築灰白墓永遠祭掃矣。
業祖妣原命生於乾隆壬戌年十二月十七日辰時享陽七十一歲終於嘉慶壬申年九月初一日午時始葬於答簡後背嶺後遷葬於牛拇田對面大菓山牛拇天住場為案甲龍入首立艮坤向兼寅申分金戊子年九月初五日辰時灰築白墓永遠祭掃矣。
十二世伯祖考諱鴻綱諡剛直戢綱三郎妣謝氏戢妙綱。產下三子長翰鎮次翰興(奐)三翰錀。綱祖原命生於乾隆戊子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時終於道光歲次丁亥年三月初八日亥時在家正寢享陽六十秋後遷柩於上蔴竹壢安葬後遷葬於柄牛(牙)堝中間頸已龍入首立巳亥向兼巽乾二関水出壬光緒廿八年壬寅歲九月初十日卯時(壬寅庚戌丁卯癸卯)目下坭墳永遠祭掃矣。
綱妣原命生於乾隆甲午年六月十六日辰時終於甲申年六月廿二日子時內寢享陽七十一歲卜葬於柄牛(牙)堝系座東北向西南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二世祖考諱鴻紀公妣黃氏。生五子翰騰翰能翰華翰志翰清。紀祖葬於碰(原字為提土旁,幾即是「土並」, 下同)湧尾牛腳樹牌半腰(嶺腳稍上)座南向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紀祖妣黃氏葬於瑤下埤頭嶺座西向東灰築白墓永遠祭掃矣。
十三世祖考諱翰志妣邱氏生一子(芳祖)。志祖考葬於碰湧尾牛腳樹牌嶺中間與十四世芳祖二位同穴座南向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翰志祖妣邱氏葬於油湧尾三房屋場田面嶺座東向西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四世祖考芳祖(不知原名,故稱芳祖)妣陳氏生二子長曰永文次曰永祥。芳祖葬於碰湧尾牛腳樹牌嶺與翰志祖二位同穴座南向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芳祖妣陳氏葬於大碰嶂烏頭頂嶺座東南向西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五世祖考諱永文妣溫氏生五子長曰世保(亞二幼故)三曰世佑四曰世安五曰世樂。永文祖葬於碰湧尾牛腳樹牌嶺尾座南向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文祖妣溫氏葬於碰湧尾牛腳樹牌嶺 (鴻紀公墳右下方) 側面,面逆小圳水面田藤面座西南向東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五世叔祖考諱永祥,葬於柄牙堝嶺咀大路面座南向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六世伯祖考諱世保行一妣張氏生二子長康生行大次錦胡行三。世保伯祖享陽八十四歲於乙丑年十二月十八日酉時安葬於碰湧尾牛腳樹牌嶺咀座南向北坭墳。
世保伯祖妣張氏葬於堝老牛路下嶺座北向南。
十六世伯祖排行亞二幼故。
十六世祖考諱世佑行三妣彭黃二氏,黃氏生三子分別排行亞六(幼故)亞九(幼故)亞十一諱錦勝(一說聖)。佑祖初葬於土名堝近牛路轉彎爬坡處後與祖妣同時撿葬於油湧尾田面嶺距離十三世翰志祖妣墳地對上二十米左右,與祖妣黃氏二位同穴座東向西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世佑祖妣黃氏初葬於土名堝近牛路轉彎爬坡處後與世佑祖考同時撿葬於油湧尾田面嶺距離十三世翰志祖妣墳地對上二十米左右,與世佑祖考二位同穴座東向西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又世佑祖妣彭氏葬於堝牛路下嶺座北向南目下坭墳永遠千古祭掃矣。
十六世叔祖考諱世安行四妣李氏生下
十六世叔祖考諱世樂妣郭氏黃氏(無嗣),生下
十七世堂伯公諱康生行大,葬於牛腳樹牌領尾右邊兩邊嶺相連正中安葬,無嗣。
十七世堂伯公諱錦胡行三婆莫如權生四子長汝生行大次汝福行三三(幼故)行五四汝鵬行七。三公錦胡生於一九二二年壬戌歲八月廿五日卯時終於一九七六年丙辰歲五月在塘蓬衛生院去世葬於牛腳樹牌左邊新灣塘頸座南向北坭墳又於乙丑年十二月十八日酉時安葬,後遷於稔崗脖下座東向西坭墳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酉時。後又遷葬於荔枝山座西向東。
三婆莫如權於一九二七年歲次丁卯年四月十七日酉時生於二零零四年八月七日戌時在家病故。安葬於碰湧新灣塘脖白墳窩座南向北坭墳。
十七世六公幼故,葬於
十七世九公幼故,葬於
十七世堂伯公諱錦李行十。
十七世公諱錦勝(聖)行十一婆溫科彩,生五男一女,男長汝保行二次汝輝行四三汝營行六四汝德行八五(幼故)行九,女廖汝鳳。亞公一九三四年生一九七四正月在家中去世,葬於土名榕木塘與八叔汝德二位同穴吉祥座東北向西南目下坭墳永遠祭掃不朽矣。
亞婆生於一九三六年六月三十日生健生。
我屋場自世佑公住至現在。
十七世堂叔公諱錦橋行十二婆黎德琴生一子汝良(原名廖紅區),遷居海南省瓊海縣南俸農場基建連居住。
十八世堂伯父諱汝生行大伯母許光玉生一子三女,子樹炎行大,女大妹兆群三妹柏群四妹松群。汝生伯父生於一九五零年歲次庚寅年七月十三日巳時健生,長期任村委書記。生妻許光玉伯母生於一九五三年歲次癸巳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時健生。
十八世父諱汝保行二母梁秀群生二子樹堯行二樹科行四,撿養一女七妹廖萍。
父親汝保生於一九五六年七月初一終於二零零七年二月十二凌晨二點五十分,在南寧市江南區亭子鄉新屋村出租屋不幸遇心肌梗塞後送醫院搶救無效逝世,時年五十二歲,剛建新屋完工第二年,大兒子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未滿三年,正值壯年便撒手西去,心痛啊!汝保年少喪父,十八歲即挑起養家重擔,爬山涉水走南闖北在所不辭,一生勞苦,卻未能享天倫之樂!火葬後骨灰寄存於南寧殯儀館一年,做喪臺之後再寄存於卡坡園自家坡地巖上,至二零一零年三月十三日午時安葬於埤尾與方塘之中間嶺巖上「猛虎下山虎咀處」 (擇日點穴人英橋本衙譚偉光先生語),墳之下方坡地有「騎馬石」(同上),右鄰十六世叔祖世樂公之墳地目下坭墳座東向西歷代祭掃不朽矣。
我父親年少喪父,十八歲即幫助亞婆挑起養家重擔,爬山涉水走南闖北在所不辭,一生勞苦。到大碰嶂山上砍樹背樹,在油湧尾嶺上、英橋樟木塘等地挖礦淘金,用自行車把木床從英橋販賣到石嶺等地,到湛江、海康謀求生計,甚至遠到成都去尋找賺錢之策,之後在橫山、廉城、北海開木工店做門窗,後到南寧製糖、走藥、在市場做些小買賣等。怎料在苦盡甘來之際,竟然遇到了天大的不幸啊,兒頓首再頓首淚涕皆來甚是悲痛!更感「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欲靜而風不止」之無奈!
母親梁秀群生於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健生,原籍廣西柳誠
十八世堂叔父諱汝福行三叔母姚秀美生二子一女,子樹偉行三樹?行五,女二妹樹華。三叔汝福丁酉年潤八月初一生,三嬸姚秀美與三叔同年生。
十八世叔父諱汝輝行四叔母覃新榮產下三子樹錫行六樹權行七樹財行九。四叔汝輝生於一九五九年八月十六日健生,四嬸覃新榮生於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六日健生,原籍廣西容水。
十八世叔父諱汝營行六叔母何麗平生二子一女,子樹吉行八樹發行十,女五妹廣群。六叔汝營生於一九六三年健生,六嬸原籍廣西博白。
十八世堂叔父諱汝鵬行七叔母黃仁芳生一子一女,子樹錦又名秋宇行十一,女六妹名東林。七叔汝鵬生於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九日酉時健生,七嬸黃仁芳生於一九六五年八月十九日健生。
十八世叔父諱汝德行八生於一九六六年,於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與下尾頭耀郭去英橋圩買新衣過年,不幸路上遇車禍身故,年僅十六歲,我心悲痛!後與亞公錦勝二位同穴安葬於榕木塘吉祥。
十八世九叔幼故,葬於堝座東北向西南目下坭墳,上鄰世佑祖妣彭氏墳。
十八世堂叔父諱汝良叔母姓名不知生二子居海南省瓊海縣南俸農場基建連。
十九世行兄諱樹炎行大堂嫂馮昌玉生三子一女子熙海熙政熙銘女小燕。堂兄樹炎生於一九七五年歲次乙卯八月初一日申時健生。堂嫂馮昌玉生於一九七七年歲次丁巳年六月十九日亥時健生。
十九世樹堯行二妻龍曉娜又名陸燕娜生一子熙麟。樹堯生於一九八零年十月初六日寅時健生。娜娜生於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三日午時健生。
十九世行弟樹偉行三。
十九世胞弟樹科行四,生於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健生。
十九世行弟樹軍行五。
十九世堂弟樹錫行六生於一九八六年二月四日健生。
十九世堂弟樹權行七生於一九八八年七月初八日健生。
十九世堂弟樹吉行八生於一九九零年健生。
十九世堂弟樹財行九生於一九九一年健生。
十九世堂弟樹發行十生於一九九三年健生。
十九世行弟樹錦行十一又名秋宇。
二十世侄熙海
二十世侄熙政
二十世侄熙銘
二十世子熙麟又名翼甫認英橋算命三馮先生為契爺得賜名馮智彬。